02.28 東漢末年,像劉備這樣到處遊走的集團,他的軍費從何而來?

王事情


古代的軍隊最離不開的就是經濟,通常稅收就是軍費的來源,但是個別時候也會使用募捐。東漢末年,有很多的地方集團,是有固定來源,但是像劉備這樣沒有固定地方的集團,軍費是從哪來的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富商投資


雖然劉邦出身漢室宗親,但是等到他父親這輩的時候就和普通人差不多了,所以家庭條件一般,但是他的生活還是很小資的,為了維持生計,他還幹過一段時間的個體戶,這也不影響他的形象。他為人很豪爽,喜歡結交一些地主,之前在京城拜師求學,所以在當地的名聲是很大的。他最初在當地起家的時候,有很多年輕人投奔,大概有幾百人,其中就有張飛和正在逃亡的關羽,雖然人數很少,但開銷是很大。

劉備也不是沒一點錢,起兵之前,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來這裡做生意,知道劉備想起家但是沒有錢,又知道劉備在當地很有名聲,所以就對他進行了資助,劉備靠著這筆資金建立起了一個部隊,走上了征服天下的道路。這兩人投資也不是沒有回報,雖然沒記載,但是劉備在當地停留了幾年,肯定是對兩人的生意進行了照顧。

194年曹操給父親報仇進入徐州,徐州的部隊對抗不住,就讓人到青州跟田楷求助,當時田楷和劉備都是公孫瓚手下,於是就一起去支援。劉備到了之後,曹操因為被偷襲了,所以撤軍。之後當地人想要留下劉備,上表封他為豫州刺史。195年,中間介紹人病重,就想著把徐州給劉備,於是糜竺就帶著人去迎接劉備進入徐州。糜竺是個很厲害的人,在漢末是紅頂商人,他的兄弟是徐州的鉅商,世代在當地墾殖,有很深的影響力,劉備能夠順利入主徐州,少不了他的幫助。

寄人籬下

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一直戰敗,沒辦法了只能寄人籬下,讓人奇怪的是,不管去哪裡,他都很獨立。188年後,他跟賊兵打仗失敗,找到了公孫瓚,擔任司馬。194年,救援陶謙,被舉薦當上了豫州刺史,還給了劉備4000多的精兵和無數的糧草。196年,劉備被偷襲,投靠呂布,之後又找到了曹操。


198年被封為左將軍。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投奔袁紹。201年,依附劉表,208年依附劉琦,獲得了萬餘人。他每次寄人籬下,收到的待遇和兵馬等都是起碼的,甚至還能加官進爵。211年,劉備受邀入川,劉璋給了他很多的糧草,最後還把益州給了他,這時候都可以說成是互相幫助了。

徵收賦稅


劉備穩住之後,建立起了勢力,賦稅成為了主要的軍費來源。例如劉備進入徐州的時候,收入的賦稅就用來軍費開支,赤壁之後,他拿下了很多個地方,諸葛亮做為軍師,調整賦稅,保證軍中運轉,從那以後徵收賦稅就成為了劉備軍費的主要來源了。


春秋亂舞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劉備他們的軍費從哪裡來呢?有三個來源。

第一,在起步階段,主要靠是豪強大族的資助。

曹操起兵,靠的是本家和夏侯家的資助。靠著這些人的資助,在陳留拉起了五千人的隊伍。這就是他最初的家底。


孫策起兵,是他父親孫堅留下的2000人馬,還有他舅舅的支持。後來又得到周瑜的鼎力支持。周瑜的隊伍缺糧,魯肅拿出家中一半的糧食資助他。後來孫權重用周瑜、魯肅,這都是有原因的。

劉備家貧,不像曹操他們拿著家產起兵。但是劉備會籠絡人心,成功吸引了很多超級富豪資助他!

有兩位中山鉅商,資助了劉備數千金。劉備就是靠這些財富拉起了1000來人的隊伍。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後來劉備的徐州被呂布偷襲,劉備人馬散失殆盡。徐州鉅富糜竺糜芳兄弟,傾家蕩產資助劉備,還把3000個家奴交給劉備。劉備這才東山再起。

東漢三國時代,世家大族真是舉足輕重的勢力。

第二,靠徵收稅賦。

這個很理解。

世家大族雖然有錢,但也不可能長期供養軍、隊,真正擴大實力,還得靠稅賦。

當各地勢力有了比較鞏固的地盤以後,就會建立起穩定的稅負制度。從老百姓身上徵稅徵糧,供養人馬。


這其中,曹操搞的很好,他實行屯田,吸引了很多流民。增加了人口,也增加了糧食產量。稅賦當然也多了。

第三,靠搶敵對勢力的糧草軍餉。

以戰養戰,也是常用的手段。以曹操征討荊州為例。曹軍佔領襄陽以後,派出虎豹騎,一日一夜行軍300裡,在長坂坡擊敗劉備。然後佔領江陵。為什麼著急忙慌要佔領江陵呢?因為江陵廣有軍實。就是有很多糧草和軍用物資。劉備也是一樣,打敗了劉璋,佔領益州。奪取的兵馬錢糧那可太多太多了。


上將噯福斯


有證據說,三國之後,人口下降了87%。

157年,漢朝人口大概近6000萬,236年劉禪蜀漢94萬人,236年曹奐曹魏443萬人,280年孫浩東吳230萬人。

注意,這四個數字都是歷史書上寫著的,不是估算。

幾十年間,人口從6000萬直降到770萬,活下來的只有13%。

  1. 曹操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2. 曹丕說:“家家有伏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聲,或合門而亡,活舉族而喪。”

曹家父子因為是詩人,感懷一下說出點真話,也不一定是可憐死去的百姓,只是為了寫出“美麗感傷”的文字,以示才學而已。

劉備這種“天生厚黑政治家”不會在乎什麼才學,也就懶得看一眼死去什麼人了,更是不會可憐百姓家。

劉備的軍費從何而來呢?

要先問,死去了的5230萬人的財產哪裡去了,所謂,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錢還沒有花完嘛!

不一定就是說是劉備的軍隊拿著刀一刀一刀的殺人搶錢了,但是,比如說劉備領兵到了徐州,那些地方官員,地方富人軍威逼迫之下,自然要先供應軍隊的吃喝花費的,劉備的軍隊“保護地方”嘛!

誰敢說不需要劉備的軍隊保護呢?儘管劉備誰也打不過,但是,打個地主圍子,殺個不“遵守法紀”的百姓還是很容易的。

比如張飛這個傢伙吧,也是一個地主來的,結果毀家追隨劉備了。劉備拉起了隊伍,請問張飛拿走了絕大多數財產支持劉備後,剩下的老幼不可能隨軍戰鬥嘛!怎麼活?

再說了,劉備可是為了“光復漢朝大業”而奮鬥的正牌軍隊,漢朝子民有義務支持的哦。

不然,你造反嗎?


葭明通半瓶歷史


想在戰亂時代拉起一支隊伍,首先你得有足夠的錢。軍械鎧甲要錢,馬匹鞍轡要錢,糧食物資都需要錢。任何一支隊伍,都少不了金錢的支撐。沒錢沒糧,誰願意提著腦袋跟你幹。在沒糧沒錢的情況下,即便給你一支隊伍,你照樣留不住,最終還是會一拍即散。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曹操。因為早期的曹操,也沒什麼錢。由於曹嵩的落馬,家道中落,曹操起兵非常困難。得陳留衛茲的資助,拉起了幾千人馬的隊伍。

後來討伐董卓,由於眾諸侯不肯出力,曹操獨自領兵去追擊董卓,遭到卓將徐榮的埋伏,幾千兵馬幾乎全軍覆沒。

於是與夏侯惇到揚州募兵,這時候曹老闆是典型的窮光蛋,沒人願意追隨他,一個兵也沒有募到。

好在他人際關係還不錯。揚州刺史陳溫,以及丹陽太守周昕,送給了曹操四千兵馬。結果如何?這四千兵馬集體反叛,沒人願意跟著曹操幹。



這就是我們前邊說的,你沒錢沒糧,給你一支隊伍,你也養不活。經濟基礎是拉起一支隊伍最重要的因素。


劉備雖然貴為漢皇后裔,家道卻早已中落。早期甚至以織蓆販履維持生計。沒錢,沒地,沒礦,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是個十足的窮光蛋,他的軍費從何而來?

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靠富商支助

1、富商張士平、蘇雙的支持

劉備的第一次募兵,是黃巾四起的時代。當時朝廷在涿郡一帶張掛榜文,招募天下的有志之士共破黃巾。劉備有心為國出力,無奈沒有經濟基礎,無法拉起一支隊伍。富商張士平、蘇雙為他的志氣所感,資給了他很多金財。

就這樣,劉備拉起了他的第一支隊伍……


2、富商糜竺的入股

糜竺原本是徐州富商,後被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陶謙死後,糜竺全力支持劉備。奉陶謙遺命,尊劉備為徐州牧。劉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糜竺的支持。

糜竺的先祖世代經營墾殖,糜竺是徐州的第一富商,養有食客、僕童近萬人,固定資產已經過億。在劉備政權極度不穩定的時候,集團的經濟來源,大多都來自於糜竺。

換句話說,若沒有糜竺的支持,劉備的路會難走很多。所以在糜竺的有生之年中,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很高,甚至在諸葛亮之上,排在眾臣之最。


第二、以大漢皇叔的名義,遊離於眾諸侯之間,借眾諸侯之力發育自己的實力。

後來劉備投靠了公孫瓚。這段時間內,客居在公孫瓚處。軍費問題不需要劉備擔心。臨走之前,他還拐跑了公孫瓚的一隊軍馬。

然而!他脫離公孫瓚之後,馬上就寄投了徐州陶謙。軍費問題仍然不需要劉備擔心。陶謙死後,劉備提領徐州。

呂布搶了徐州後,劉備又依附於呂布,呂布讓他駐紮在小沛,供給一切錢糧物資。這段時間內,劉備發展了不少的兵力。

被呂布擊敗後,劉備又投靠了曹操。曹操讓他去堵截袁術,劉備趁機拐跑了曹操的幾萬兵馬以及一座徐州城。

後被曹操擊敗,劉備投靠了袁紹,並招攬了名將趙雲。借用袁紹的資源,趁機發育自己的實力。拉起了一支隊伍。

劉備瞅準時機,脫離了袁紹,得黃巾舊部劉闢支持,割據於汝南一帶。後被曹操擊敗,轉投於劉表。在荊州期間,物質錢糧問題仍然不需要劉備擔心。

之後又投靠孫權,在孫權的聯合抗擊下,曹老闆兵敗赤壁。考慮到制衡曹操,孫權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從此!劉備就有了自己的穩定收入。

第三、各州郡縣的賦稅

長期遊離於諸侯之間,或者單靠富商支持,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從古至今,稅收才是軍隊開支的主要來源。

劉備先後佔據了徐州、汝南、小沛等城池,這些城區的稅收,足以養活他的一支軍隊,甚至有多餘的錢糧,供給他招兵買馬。

東吳答應借荊州之後,劉備擁有了一塊穩固的地盤。而且是一州之地,稅收數額龐大,一切的軍費開支都不成問題。劉氏政權漸漸得以穩固。

奪取益州之後,劉備坐擁二州之地,加之益州國庫富足,又發了一筆小洋財,他成了名副其實的有錢人。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參考,《三國志·先主傳》

單從他對關羽、張飛等功臣的賞賜來看,絕對的大手筆。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參考,《三國志·張飛傳》

如今的劉備,已經從之前的一無所有,搖身一變,變成了真土豪。有錢有地,有糧有兵,足可與曹、孫兩家爭雄。


愛尚文史


劉備第一筆創業啟動資金從何而來的呢?

賣草鞋?這個不可能,劉備大半輩子賣草鞋的錢,估計連娶個媳婦都不夠,怎麼創業啊!所以,劉備的創業資金只能是募集來的。


找誰募集呢?募集資金一般都找親戚朋友,但劉備的親戚都窮的叮噹響,不找劉備借錢就算不錯了。

劉備只能找哥們募集,劉備有兩個鐵哥們,一個是關羽,一個是張飛。關羽是賣棗的,小本生意也賺不了多少錢,而且他還是個在逃殺人犯,平日裡東逃西竄躲避官府追捕,哪裡有閒錢啊!

算來算去,只有張飛最有錢了!張飛確實是個暴發戶,家裡雖然沒有礦,但是有數家豬肉連鎖店,還有莊園,絕對夠殷實!

桃園三結義之後,張飛就把家產變賣了,僕人也打發了,願意留下的留下,不願意留下的,就發點路費自謀出路吧。


張飛這麼一張羅,聚集了三百多名男丁,現在兵丁有了,還缺少武器和戰馬,正一籌莫展之際,恰好有兩個商販路過此地。

這兩個商販,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是專門販馬的,北上途中遇到戰亂就折返回來了,輾轉到了張飛的地盤。

張飛把這倆商販請到了莊上,殺豬宰羊,好酒好菜地招待著,酒至半酣之時,劉備縱論天下,暢談理想,兩個商販被劉備一番忽悠和慫恿,腦袋一發熱,願意慷慨解囊,贈送劉備五十匹馬,銀子五百兩,鐵一千斤。

這下子,劉備終於有了第一筆啟動資金。

有了這些兵馬,加上萬夫不當之勇的關羽和張飛,劉備打黃巾賊寇綽綽有餘了,在擊敗黃巾軍之時,順便招降了不少黃巾軍,也繳獲了武器裝備和糧草,實力越來越大。

後來,劉備先後投靠了公孫瓚、陶謙,在投靠陶謙的過程中,又與徐州首富糜竺打得火熱,糜竺覺得劉備是個潛力股,於是果斷地拋棄了陶謙,專門投資潛力股劉備。


沒過多久,陶謙莫名其妙地死了,《三國演義》中說“陶謙以手指心而死”,死得十分蹊蹺,有人懷疑是被人毒殺而死。

有了糜竺之後,劉備等於有了大財閥支撐。糜竺非常有錢,光家裡的僕人就有上萬人,資產過億,稱得上是三國億萬富豪。

之後,劉備輾轉投靠了呂布,曹操,袁紹,最後來到了荊州投奔劉表,在此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短期目標,以及興復漢室的長期目標。

劉備聽了之後,如醍醐灌頂,從此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幾年之後,佔據了荊州,以荊州為根據地,又佔有了益州,之後佔據了漢中,終於實現了三分天下的短期目標。

有了荊州,有了益州,得了漢中之後,軍費的籌集主要靠的是剝削勞苦大眾了。


一半秋色


劉備在創業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稱之為集團,只能稱為團伙,而且是建立在以劉備、關羽、張飛兄弟情誼和劉備個人魅力上的團伙。直到諸葛亮加入,劉備才能真正稱為集團。

劉備出身沒落皇室後裔,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只得以織蓆販履為業,而且常常需要宗族的接濟才能維持生活,劉備能起來創業,首先就是他的個人魅力。



我們都知道劉備最初起兵的第一筆資金是來自中山馬販子商人張世平、蘇雙的資助,但是商人是逐利的,為什麼張世平和蘇雙要資助劉備?

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劉備喜歡結交英雄豪傑,待人又真誠,禮賢下士,又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的一流猛將如兄弟般相助,因此在劉備的身邊就聚攏了一批人,再加上劉備素有雄心大志,又有意趁著亂世現來打拼,因此像張世平和蘇雙這樣的商人,有意結識劉備,並資助了劉備起兵的第一筆資金。



劉備用這筆軍費拿來招兵買馬,武裝人員,在黃巾起義的當時,與政府軍一起圍剿黃巾軍,黃巾起義在經歷十個月後於當年就失敗了,劉備還因為在打擊黃巾軍的過程中立下功勞,因此被政府封為為安喜縣縣尉。

當時的東漢帝國已處於晚期,打黃巾軍除了皇甫嵩、朱儁、盧植等政府軍主力由朝廷提供軍費外,其他地方武裝和私人武裝的軍費都是由自已解決的,包括劉備。



劉備在當上安喜縣縣尉後,就成為公務員,理應由國家提供薪水,劉備手下的部隊也搖身一變,變成安喜縣駐軍,理應由國家提供軍費,但是東漢朝廷當時已經非常腐敗,也沒有太多的金錢拿來開支,因此裁員成為必須。

於是劉備這樣因為軍功而當下公務員的人,大多被進行裁員,劉備再次淪為庶民,帶著手下一幫兄弟,四處遊蕩,自籌經費,自尋活路,政府就不管了,這個時候劉備只能想辦法養活一幫人,結果劉備帶著手下人碰到了大將軍何進派到丹楊招募兵馬的毌丘毅,於是劉備加入,畢竟沒地方混。



劉備也明白,就這麼跟著也不是辦法,因此極力表現,到下邳時齊力因為與盜賊力戰立功,又被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因為某種原因辭官,後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結果高唐縣被盜賊攻破,於是劉備就投靠了公孫瓚。

劉備為官時,肯定是政府要提供軍費養著他們及手下那一幫人,有時候政府也沒錢,劉備就只能就地取材了,靠著當官的機會,在當地收取軍費,一部分來自當地豪強的攤派,一部分來自百姓的稅收。



劉備投靠公孫瓚後,他的軍費就理應由公孫瓚提供,畢竟當時的公孫瓚既是劉備的同學,又是幽州的大軍閥,權大勢大,又有錢,劉備跟著公孫瓚混了幾年後,趁徐州陶謙求援的機會,離開公孫瓚投靠陶謙了。

劉備投靠陶謙後,他的軍費就由陶謙提供,畢竟劉備出賣武力,陶謙就得提供軍費養著劉備,劉備手下也有一支軍隊,而且陶謙還另外撥了一些人馬給劉備,劉備在徐州也算是小有勢力,陶謙是徐州牧,掌管一州之政,徐州所有的稅收都掌握在陶謙手中,多養劉備一支小軍隊,不是什麼問題。



陶謙去世後,將徐州讓給劉備管理,這樣子劉備就成徐州牧,也就是徐州的父母官了,這下子軍費問題解決了,有地盤就能解決軍費,有人口就能解決糧食問題,所以地盤和人口是養活一支軍隊的根本軍費。

劉備在徐州的時候,還認識了一個大財主,由於劉備這個很有魅力,讓這個大財主相見恨晚,之後便緊緊跟隨劉備,這個大財主就是糜竺,徐州首富,也許也是全國首富,糜竺甚至在劉備被呂布偷襲失去徐州後,仍然支持劉備,這隻能說明劉備有魅力了。



糜竺家裡有多有錢呢?

我只說一句話,糜竺家裡有僮僕、食客近萬人,資產上億,不僅養僕人,而且還養門客,資產上億錢,這不是首富又是什麼?

糜竺在劉備最低落的時候拿出自已家的錢財給劉備,買糧食,招兵馬,很快劉備就滿血復活了,從這之後,劉備及手下軍隊的軍費就由糜竺負責,劉備再也不用擔心軍費問題了,而劉備對糜竺也是厚待有加。



後來劉備還投靠了呂布、曹操、袁紹,直到來到荊州投靠劉表,在劉表的地盤上,劉備開始穩定下來,由於有糜竺的幫助,劉備並不發愁軍費,他發愁的是前途問題。

雖然替劉表鎮守北大門,但劉備的雄心顯然並不止這些,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劉備才真正開始鹹魚翻身了,由團伙或流寇或小軍閥轉變為政治集團。



為什麼?

因為諸葛亮提也了政治目標,政治理想,政治藍圖,這就讓劉備覺得如魚得水,如虎添冀,人生終於有了發展方向,於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就佔據了荊南四郡,同時從孫權那裡借來了南郡。

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再也不缺兵員和軍費了,因為有了地盤,可以在地盤建立政府,徵收兵員,收取賦稅,而且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強項。



再之後,劉備地盤進一步擴大,逐漸形成了政府的規模,地跨荊、益二州,即使是後來失去了荊州,劉備集團也有益州作為最後的根據地,而軍費就不再是問題了,來自益州百姓的賦稅。

另外,劉備還有一個黑點就是接納了劉巴的建議,發行五誅錢掠奪益州百姓的財富,簡單的說,就是發行本身價值較低的貨幣,以通貨膨脹的手段,讓益州百姓的財富到自已的手中,然後再利用這些作為軍費,進行擴張和對外戰爭的資本。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讀過,關於劉備的軍費略有印象,以下整理一下,供參考。

一、初起兵的時候(初創業),軍費以自有資金為主,包括劉關張的家底,

二、初起兵,有商人富豪贊助,比如張世平和名蘇雙【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三、行軍打仗會投靠當地負責人,比如劉焉、陶謙、袁紹等,一來行軍打仗有合法的身份,二來兵餉自然歸地主負責(資助),如果有軍功也會有政府賞賜。

四、劉備任職一方以後,會得到當地稅收一部分用來支持軍費,也可以自己屯營自給。

五、劉備各處遊走時,當地的富豪投靠也增加集團的實力,比如麋竺、麋芳兄弟。

六、擊破敵人的繳獲,包括黃巾軍、其他勢力,也包括轄區的土匪。

七、後期有了根基主要軍費來源就是轄地的稅收和自給自足等。

以上供參考!

軍費來源還包括皇家賞賜(不是經常有)、兼併或搶佔其他勢力,比如張飛就搶過呂布軍的馬匹。其他還包括盟軍的贈與等。特殊時期偶爾也會採用非正常手段來謀取軍費軍糧,比如:【卻說張飛在芒碭山中,住了月餘,因出外探聽玄德消息,偶過古城。入縣借糧;縣官不肯,飛怒,因就逐去縣官,奪了縣印,佔住城池,權且安身。】畢竟亂世,生存才是第一要的。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劉備手下的勢力是從無到有一步步來的,而他的軍費從何而來?下面來說說。

起家之時

東漢末年正逢亂世,劉備不僅和關羽張飛結義,而且手底下已經籠絡了一幫有志之士,那麼他們的開銷從何而來呢?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這時候給與劉備經濟上支持的有二人,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雙,是這二人的資助讓劉備有了一支小小的勢力。此後應該劉備還是受了一些資助的。



靠東家給錢

劉備有了一股小勢力之後就帶領他們參軍一起鎮壓黃巾起義,這時候的軍費當然是朝廷給。之後劉備投奔公孫瓚,這時候他手下的花銷當然就是公孫瓚來負擔了。然後劉備的名氣慢慢壯大,雖然劉備有了一點勢力但也不是很大,所以還只能靠找東家來生存,好在劉備已有些名氣,還是有人願意收留他,劉備找的東家很多都不差,至少在糧食方面還是供給的了。

當時是亂世很多人參軍就是為了有飯吃,錢財方面並不貪多,因為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糧食。再加上劉備的勢力本來就不大,所以能夠維持。



自己承擔

劉備雖然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但是他的自主性很強,所以可以趁機創造一些收入。自劉備有了荊州再佔下巴蜀之後,此前一直顛沛流離各個勢力之間的劉備才穩定下,有了自己的大本營。這時候當然也就沒有東家再為他支付軍糧等開銷了,所以這時候劉備當然就靠自己了。有了固定的地盤當然就可以持續創造各種收入,再加上劉備吞併巴蜀也一併把巴蜀原來勢力的財物收割了大部分,故此時的劉備也有能力自己來承擔這些開銷了。




雖然劉備此前是在到處遊走,但也不是說投奔到人家麾下開銷還得完全自己來支付,如果是那樣那麼劉備早就只剩下死忠他的人。正因為他的這些東家會支付一些開銷,而且劉備這些年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錢財方面應該還是有些存餘。所以說劉備的軍費等方面,一是有人資助,二是有東家承擔,三是自己賺,四就是從其他方面獲得,最終得以創立蜀漢政權。


淡看天上月


劉備,中山靖王之後,連漢獻帝見著都要尊稱一聲皇叔,但這都是後話,劉備在發家前只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小民,既無田地,也無房產,靠賣草鞋為生,溫飽都是問題。古人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中無糧之日,就是士兵造反之時,曹操攻打袁術的時候,糧草不濟,只能嫁禍於糧官王垕,雖說這種做法過於陰毒,但在當時的形勢下,實則是一種捨車保帥的無奈選擇。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江東孫堅,河北袁紹,淮南袁術,荊州劉表,西涼馬騰,徐州陶謙,幽州公孫瓚,這些人,不是出身貴族,就是地方官員,身份背景雄厚,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有了割據一方的實力和名氣。像劉備這種身份、地位低下的小人物,要錢沒錢,要名沒名,也想學人家聚眾起義,簡直是痴人說夢。

第一桶金

劉備的第一桶金來源於兩位“投資人”——張世平與蘇雙。劉備在涿郡時,結識了前往涿郡販賣馬匹的富戶張世平與蘇雙,農耕時代,馬匹是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物資,能夠從事馬匹生意,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還要有強硬的後臺做支撐,史書雖然對此二人著墨不多,但有理由推斷,張世平與蘇雙遠非“中山商人”那麼簡單。

張世平與蘇雙都讀過呂不韋的書,認定亂世出英雄,如果投資的當,將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彼時劉備雖是一介草鞋,但“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儼然龍鳳之姿,日月之表。

如此出類拔萃的人才,張世平與蘇雙自然不願錯過,他們一致認定劉備有大才,是一個可靠地人才,於是決定投資劉備,《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說的很清楚: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有意思的是:這筆投資完成後,二人再無音信!

富商資助

縱觀三國諸侯之戰,活脫脫就是皇族與諸侯世家之間的戰爭,當時漢室傾頹,劉家式微,江東孫家、河北袁氏、西涼董卓、荊州劉表等等都想取漢朝而代之,面對這樣的情況,各路商賈紛紛選擇“站隊”,結識各路英雄好漢,近則可以自保,遠則飛黃騰達,而劉備身為漢室宗親,佔據了道義上的優勢,因此飽受各路富豪的青睞,加之他為人謙和,行事任意,名聲遠播海內,適逢亂世,禮崩樂壞,能有劉備這樣的仁者,自然為大家所喜聞樂見,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地方上的富商大戶們紛紛向劉備進獻錢財、表達自己對漢室的忠心,順帶對劉備進行投資。在劉備東奔西跑的這段時期裡,各地的富商大戶們給劉備進獻的錢財軍餉是很多的。可以說在劉備偷襲劉璋之前,劉備依靠“重情重義之君”這個人設獲得了很多資助。

軍閥外包

劉備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依附在大諸侯的羽翼之下“發育”,而作為小弟,軍餉自然不能自己掏腰包。

劉備一開始投奔了太守劉焉;之後棄官不做投奔何進,被何進封為高唐縣尉,高唐縣被黃巾軍攻破後,劉備又投奔自己的老朋友公孫瓚;直到此時,劉備才真正的“發育”起來。在這之後劉備又先後投奔陶謙、曹操、劉表等等,這些跳槽經歷讓他積攢了實力、名氣,並且不用為糧草發愁。這就好比是一個小公司,剛剛創立的時候產品市場佔有率低,為了維持生存,選擇給大公司做外包,賺取一部分收益,等到公司壯大起來,就可以自立門戶了。

實力壯大,稅收

“借”來荊州之後,一直東奔西走的劉備集團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彼時荊襄九郡,涵蓋今日整個江漢平原,物產豐富,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可謂帝王之業,有了這塊地盤,劉備終於可以喘口氣,光是田地賦稅,就足以養活手下兵馬,而地處四川盆地的益州,更是不逞多讓,秦朝末年,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到“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有了這兩塊根據地,劉備集團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可以向東力據孫吳,向北抗衡曹魏,三分天下自此而始。如果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蜀國的實力將大大增強,諸葛亮的北伐也不至於那麼窘迫。

經營生財

自西漢開始,政府為了減少糧草供應,允許軍隊利用荒地自行組織生產,《漢書·爰盎晁錯傳》記載: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這裡的常居者就是戍邊的軍隊,武帝年間,大力對匈奴用兵,屯田制得到了更大規模的推廣,“吏卒五六萬人”,還據此設立了屯田校尉進行管理。

劉備是否做過屯田耕地的買賣史書沒有記載,但蜀漢大將姜維卻是實打實的屯田地主,當年姜維北伐,困鄧艾於祁山,勝利有望,卻被宦官黃皓讒言召回,在諫殺黃皓不成的情況下,姜維採納郤正的建議,屯田避禍,按照郤正的說法:一者,得麥熟以助軍實;二者,可以盡圖隴右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視漢中;四者,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以避禍!

由此可見,自營生產,也是三國時期各路軍隊獲取補給常用的辦法。

以戰養戰

以戰養戰這個說法雖然不雅,但卻是軍閥混戰時期獲取補給的不二法門,試問亂世之下,田地荒蕪,餓殍盈野,哪裡有那麼多從事生產的土地、人口,軍閥爭鬥,都是存量爭奪,就那麼一塊餅,誰爭到就是誰的,一旦攻破城池,首先做的就是搶奪糧草人口,糧草可以作為補給,人口可以擴充兵員,至於長期發展,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生存下去才是這些小軍閥優先考慮的。

以項羽為例,鉅鹿之戰前,西楚軍只帶了三天的口糧,然後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三天以後的生活問題如何解決?想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搶奪對手,二是劫掠百姓,除此以外,也許還有其他軍隊的一點支援,但彼時秦軍勢大,各路軍馬自顧不暇,哪有心力支援項羽。

劉備軍攻破益州後,論功行賞: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

可見,其賞賜多來自對益州現有資源的掠奪,以戰養戰名不虛傳。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史書沒有記載,我們可以略做猜測。

熟悉網文的朋友都知道摸金校尉,但卻少有人知道這一稱呼源於三國時期的曹操,其時為了籌集軍餉,曹操不惜自降身份,盜挖陵墓,獲取陪葬品。

如果說曹操是摸金校尉的開山祖師,那麼同時代的孫權就是挖墳掘墓的集大成者,這位老兄先是將吳越之地的大墓洗劫一空,後又盜掘了長沙王吳芮的陵墓,再後來竟然挖到了彼時尚且十分偏僻的廣州,只因聽說南越王趙佗墓中陪葬甚多,無奈當時盜墓科技水平有限,孫權並沒有挖到趙佗墓,只好把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墓洗劫一空。

劉備有沒有挖墳掘墓史書沒有記載,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亂世之下,禮崩樂壞,縱然仁義,也難以抵擋眼前的誘惑。



日慕鄉關


對於軍閥來說,他所依靠的就是地盤有了地盤就有了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稅收,有了稅收就有了軍費,有了軍費就能養活軍隊,進而搶取更多地地盤、人口。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一個地盤喪失的軍閥,那麼最後只能灰溜溜的消失譬如上世紀初期一些軍閥。大多做起了寓公。

漢末亂世事情軍閥混戰,只要佔據地盤就是軍閥,劉備也不例外。在當時他是一個奇葩的存在,多次獲得地盤,又多次丟掉,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他自己的班底從來都單獨成軍,隨時都可以抽走。


既然這樣,他的軍費來自哪裡?自然,在徐州、下邳、新野時候是來自於這些地盤的稅收,甚至跑出去越界搶。

另外一批軍費就是一些鄉民豪紳的捐助譬如徐州的糜竺糜芳就變賣家資自助劉備,甚至在劉備丟了妻子時候還把妹妹送去溫暖劉皇叔。

在其他時候,依靠袁紹、曹操時候是沒有地盤的,他的軍費來自於兩方的補助。畢竟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軍費不多,也就核心骨幹如張飛、關羽、簡雍、孫乾、糜竺等人。



劉備在荊州時候才大爆發,獲取了大量的地盤,軍隊這個時候才需要龐大的軍費,但是這時候已經有了地盤,就有稅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