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昨天,

汕頭餐飲老行尊,

東海酒家的老闆鍾成泉。

沒有配任何文字。

但仔細一看,

圖片上卻赫然打出一行字: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其實,

對於,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

不是老鍾叔想不通參不透,

而是,

一肚子的話沒處訴說!

中國餐飲業的問題與隱患在哪裡?

病毒這顆“子彈”,

擊傷了企業,

也擊碎了企業家的慣性思維。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前陣子,擁有600多家門店的西貝賈國龍說只發得起3個月工資、眉州東坡王剛稱春節退訂直接損失1700萬、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老鄉雞的董事長束從軒也談到過他800多家直營門店從初一到初七幾天時間損失2000多萬,疫期損失預計約3億元。

餐飲業,

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這中間是否有人為的失誤?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在餐飲界摸爬滾打近70年的點心泰斗何世晃,被業內尊稱為“何師傅”。雖然,他早已脫離一線經營,但對行業的一舉一動可謂洞若觀火。他認為,在疫情之下,遭受重創的中國餐飲業暴露出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擴張模式的固化與盈利模式的單一化。

他表示,餐飲業是“高週轉”行業,而有些老闆不懂得預留現金。 一有利潤就去開新店,一般可能只保留1—2月的運營資金,以大品牌、高流量去對沖房租和人工成本,快速大量地佈局直營店。但是,連鎖化、規模化這些“護城河”,在“天災人禍”面前,就要面對銀行貸款利息和員工待業期間等等開支,短短數十日就可以成為企業最大的負擔。“放”得太盡、“放得”太瀟灑,“收”的時候就沒有退路了,凡事留一線!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而被國內餐飲行業尊稱為“周哥”的利永周指出:疫情徹底暴露了中國餐飲業的“隱患”——重量不重質!

從2011年開始,中國餐飲業的業態開始進入鞏固、平衡的階段,老餐飲、輕餐飲、火鍋、互聯網網點、外賣等,都在不停改變餐飲業態的平衡性。而在這些餐飲企業家們探求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些企業用擴張開店的佈局方式來發展,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這種模式是正確的、無可厚非的;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些模式所產生的隱患也比較大,而這次疫情正好打中了這些隱患。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周哥還認為,長期的直營模式,也使得大部分傳統餐飲企業的盈利結構不靈活,在危急時刻,無法和核心供應商找到盈利突破口,而是“一頭栽”。舉個例子,廣州酒家、黃埔華苑、半島等企業,都具有食品廠作為後援盈利鏈;再如一些新興餐飲和洋快餐,能做高端的線下外賣和半成品。反觀很多體量大的餐企,卻一直忽視了這些元素。

扛過了3個月,也只是“困難模式”的開始

鍾成泉是汕頭餐飲界老行尊、中國潮菜大師、東海酒家的老闆,他為什麼對“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在鍾叔看來,自疫情爆發以來,所有行業都受到衝擊,這對任何人、任何企業都是“公平“的。餐飲行業也必將面臨一次大洗牌,一些餐廳將永遠消失,而一些剛投入餐飲業的投資者與新企業將會受到嚴重打擊, 尤其是對於那些“沒底子”的“新餐飲人“來說,不說能不能堅持3個月,單說能不能堅持到現在、或再堅持一兩個星期都很難預料。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正如廣州一位潮汕牛肉火鍋的老闆所言:疫情初期,我們還信心滿滿,以為可以扛下去;而現在,我們卻發現,再這樣扛半個月已經是底線了。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對此,廣州西餐行業協會永久會長彭樹挺表示:目前,很多餐飲企業都面臨倒閉,其實都指向了一個點——現金流之殤。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2019年的調研,我國整個餐飲業的人力成本佔比為21.11%,房租成本佔比為9.3%——僅這兩項成本,就佔到了企業支出的三分之一。據他測算,餐飲毛利一般在6成左右,扣除人工房租這兩項成本以及稅收等,平均一家餐飲企業3個月的剛性現金支出,對應的就是3個季度的淨利潤。

換句話說,對於一家中上水平的成熟企業,拿出幾乎全年的利潤去扛,從1月底開始“淨躺”的話,最勉強只能活到5月。實際上,根據有關組織對中小餐飲企業的調研,結果更加糟糕:85%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的生存。

其實,

目前中國餐飲行業這條行業的“生命線”,

不僅繃得很緊,

而且還非常脆弱!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即便,等到疫情有所緩和後,消費者的恐慌情緒也未必因此褪去,依舊不願意走進餐飲門店。因此,餐飲行業的虧損將持續三四個月,甚至半年之久。

這就意味著,2020年全國有部分餐飲企業會“扛不住”,而“扛下來”的絕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還將賺不到錢。

哪一類餐飲企業可能率先回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受本次疫情衝擊最大的多數大型商超中的連鎖餐飲店。而據記者觀察,目前廣州的大型商超中,著名連鎖品牌、知名品牌餐飲佔其中的6成以上。甚至,說有些品牌“只有商場店”而沒有一間“街鋪”。

那麼,

這些連鎖餐飲店,

是不是面臨著 “滅頂之災”了呢?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有行家認為,一部分商超連鎖餐飲,其定位的是“大門店+社交場所”,因此首先受到客流量銳減的衝擊。但是,由於其品牌優勢,因此儘管有所損失但整體可控。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廣州恢復堂食第二日,太古匯某餐廳上座率頗高

據目前觀察,這些大型商超的連鎖餐飲可能受到重創,而且面臨著業主方的各方壓力,但是有賴於在疫情前期就反應迅速,所以他們既是承壓者,也是受益者,他們會受益於平日的安全防範措施,也將受益於品牌給消費者帶來的信任感。

加上其品牌號召力,一旦等到疫情有所緩和,反而很有可能成為第一批迴暖的餐飲企業。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廣州恢復堂食第二日,天環廣場某餐廳現場

而周哥則建議,雖然商超店有回暖趨勢,但商超值不值得再投入,餐飲人應仔細考慮。 就目前來說,很多商超的餐飲比例已經超過了20%,甚至高達50%以上,已經大大超過了一個商超“蛋糕”的分配額,造成了一個商超甚至商區的“惡性競爭”。同時,由於商超在地產業的促使下,租金也是高昂的,很有可能超過小餐飲的承受能力。所以他認為,

商超的餐飲店的確有可能率先回暖,但其是依賴於其中的品牌餐飲,而不是“商超”本身。

禁“野味”對餐飲業影響究竟有多大?

目前,國家針對“野味”,已經開始推行全面的“禁食”措施。面對這一情況,鍾成泉認為,取消野味是定局,是趨勢,明確度還需列明些,宣傳力度應放到邊遠或山區,而且不單是在“吃”這方面。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之前,很多人就擔心,到底禁“野味”以後,會不會對中餐產生特別大的影響。何世晃大師就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會,絕不會!

他認為,目前我們擔憂水魚、鱷魚、蛇等會不會被列入“禁食”,可能過分捧大這些食材在餐飲行業裡的體量。他說,對於某些專營此類食材的餐廳來說,無疑是個滅絕性的衝擊,但對於其餘99.9%的餐飲來說,這些菜餚能佔到菜單的多少比例?就算是當中使用率最高的水魚,也可以是“可有可無”的菜餚,多一個不會高一分利潤,少一個完全不會影響生意。“當今餐廳酒樓,只要有豬牛羊雞鵝鴨魚,就已足夠、就能生存。”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彭樹挺也補充道,當今人們其實很清楚“野味”和“飼養動物”到底指什麼,哪怕水魚、鱷魚這類食材在當下被禁,但在足夠時日後,是很大可能甚至很有必要“解禁”的。當然,那些屬於“真正的野味”,該早禁、該永禁。

量力而為就是最好的抗風險能力!

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是一個集合了餐廳定位、餐廳規模、餐廳模式的綜合指數,甚至有種說法是,五星級酒店的抗風險能力,可能還不如沙縣小吃高。事實上,就目前的疫情之下,如沙縣小吃、蘭州拉麵等小經營,反而壓力不大,此類餐飲門店由於門店面積小、聘用員工少,且往往都開在小區附近,因此各項成本開支也比較低。也就是說,也許沒有賺錢,但虧損的幅度並不會太大。

中國餐飲往何處去,想不通,參不透

鍾成泉認為,目前沒有說哪類餐飲的抗風險能力就是強,天時地利人和都可以成為“不可抗力因素”,直擊痛處時,誰都無法阻擋。所以就他看來,平民化、經濟型,穩打穩紮的餐企,最抗風險能力高。“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

文|美食導報V

整理|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