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美團提點高至20%左右,還收買家配送費,年營收652億,虧損1155億,美團是怎麼做到的?

成長的木子青


美團公司虧,人家老闆和員工又不虧,基本全高薪,實在不行再送點外賣,跟銀行貸點款,大不了最後公司倒閉,老闆賺的盆滿缽滿的,然後移民美國去,拿著錢過幾輩子也夠了啊!反正虧的是公司!


三哥50629611


一看就是很多沒做過商家在這兒亂評論,美團收取金額20%(根據不同行業收取金額會有點不通,大概都是這麼多),已經很久了!各種活動費用很多都會讓商家分攤!20%啊,還算少的,加上外賣25%(是營收的25%,不是利潤的25%),這部分抽走的相當於商家純利潤!當然美團也方便了很多顧客!但對商家而言,如果有得選,寧願沒有美團和餓了麼這兩個公司存在!同感的商家舉手!

忘了說了,美團除了提成,還有年費!我的是一年3000多好像是(可能各行業有不一樣的),時間久了有點忘了!有的人說這是抱怨,我其實是想建議,建議美團少收點,美團加外賣提取降至15%就可以了,也不算低了!要想繼續做大,必須降低提成!現在很多大商家,生意好的都不用美團!還有大部分美團商家都是把評分頂起來後就不用了,要麼就是有美團但進店各種藉口讓直接支付,不使用美團!部分商家為了將美團抽走的補回來缺斤少兩,或多收錢!後面兩種方法就不可取了!所以美團想繼續做大,還得降低提成,薄利多銷嘛!(以上純屬個人建議,不喜可噴)


匪仔153483835


看了好多回答,都沒說到點子上。那我就來做個簡單的回答吧。

舉個例子:2018年的商家抽成是8%,他們一不小心賺了600億。年末了,該訂2019年的目標,那就訂個1800億,商家抽成提到20%。結果商家不跟他們玩耍了,他們2019年只實現了652億。然後他們就哭窮了,說虧了1155億。


奇趣解說


我做過美團的加盟商,大家覺得美團大賺是隻看到他賺了多少錢,沒看到他虧了多少錢,一單保底收費在4.5左右,每個城市有微差。加上收用戶的配送費,一般是2-3塊居多。所以一單平均收費是7-8塊左右,騎手拿到手5-7元不等,加盟商能拿0.2左右看站點星級,其它成本App維護這個成本很大,後勤人員工資等,宣傳物料,美團會員補貼等。這些都是虧損的地方。不要覺得美團一個APP就在那賺錢了,他要人維護的,有宣傳物料的,有後勤人員的等等。


是不是34


美團營收652億,虧損1155億,主要是由於優先股公允值變動造成的,實際上,美團2018年經調整淨虧損約為85億元(相當於每天約虧2300萬元),而優先股公允值變動高達1046億元。且此信息披露是財富雜誌在7月10日,統計的口徑應該是2018年。

大家一想到美團,感覺就是做外賣配送的,但實際上,上市後的美團,並非只有外賣一個業務,另外,在酒店及旅遊、新業務這兩大板塊上,美團也是投入比較大,而所謂的虧損主要是來自這兩個行業拖累造成整體上是虧損的(按實際虧損85億計)。

在新業務方面,美團收購了摩拜單車,單車是比較耗錢的,且又近快倒閉,你就知道美團大約投了多少錢在這個虧錢行當裡。而同年,美團又推出網約車服務,與滴滴在打價格錢,搶市場份額。而美團至今還在加碼網約車投入,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團在這方面都是在加大投入的,投入遠大於回報。

互聯網的本質是降低邊際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最終加大變現率。所以美團為了做大做強及多元化經營,目前都是投入遠大於收益,所以大家看到美團虧損就不奇怪了。

現在迴歸本質上,美團在外賣也是虧損嗎?非也,作為三大業務,最成熟的業務恐怕就是美團的外賣配送業務,不僅不虧,而且還相當的賺錢。相當於把億萬商家的利潤全都抽走了,商家只能得到微薄的營利。只是美團把這些利潤除了必要經營成本外,都投作另兩塊業務,進行二次元市場佈局,企圖做大做強,只是目前這些業務還在吞金階段而已,市場份額遠不夠理想,或投錯行業如摩拜單車等。

所以商家對美團又愛又恨,恨的是美團的重佣金抽點在20%-25%左右,讓商家基本無利可圖,而消費者得到的只是便利,實際付的價格有時比堂食還貴,因為配送費及美團的高抽點政策等抬高。而商家愛的是,只能通過美團及餓了麼,才能獲得更多的訂單,因為有那麼多的費用開支要維持,如果不做,就更加沒法經營下去。而做了外賣,也基本無利可圖。

我的二姐專門通過美團及餓了麼來做外賣的,每天兩百多單,推廣費每天200多元,沒有這個,就沒有什麼流量,更不可能接到這麼多單,再加上同行的競爭,大家又把外賣的單價壓得很低,還要參加很多美團要求報名的低價活動,不然很難有更大的銷量及引流,所以一直慘淡經營。

目前我二姐外賣的店一直在虧損經營中,她已經貼了轉讓廣告。人做得特麼累,三個人,從早上7點多一直要忙到晚上11點之後,因為外賣還有很多工作提前準備,收攤後,還有很多掃尾的工作要做,全年無休。

所以在此強烈呼籲美團及餓了麼降低抽傭點至15%及以下,讓商家有利可圖,迴歸市場的健康經營。不然,建議國家限制美團及餓了麼成為新的市場寡頭,讓更多的食客迴歸堂食市場,不能讓這兩家完全壟斷,且如此高地抽傭,讓億萬商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謝謝;


元日子


我做餐飲的,我告訴你騎手平均6塊配送費,這裡面商家平均付費3塊,美團付費3塊,但是美團抽商家20%並且保底5塊,所以剩下2塊的美團賺的,美團除了商家抽成還有退廣,推廣是商家付費,不推廣單會越來越少,還有就是美團的各種活動大部分都需要商家出一半的錢,至於美團為什麼虧錢,那是前2年,去年就說盈利多少億了[摳鼻]


休閒遊戲玩家


其實,美團等外賣平臺只適合那些連鎖快餐業,店員幾個人的,因為堂食的營業額和人流是固定的。在同樣的店租和員工水電的開支的情況下,提高店鋪的營業客是有利於合理利用員工的上班時間,和提高收入的。就好多第二杯半價的道理。在賣100份的時候能平本,賣一百零一份之後就是純賺的。只是這部分賺得少,但在減掉平臺費用外能帶起量,積少成多也是很驚人的收入。

外賣平臺不適合自己開店自己做的夫妻店或是親力親為的店。在同樣的勞動強度的情況下去做大量工作賺微博的利潤。你會越做越提不起興趣,會越來越覺得被平臺算計了。





艾琪說電影


美團一直都對外宣稱公司是處於虧本的,沒有賺錢,這種話說出來朋友們自然是不相信的。\r\r  不過懂點內行的朋友給大家仔細剖析了一下,聽起來還是有那麼點道理。\r\r  美團雖然抽成起來特別高,但是前期進行業務推廣時所砸錢的力度很大,大量的補貼,比如首次下單減免的活動,或者完成一單之後你就能獲得相應的紅包,因為前期虧損燒錢的厲害,即使在抽成上加大力度也是難以轉虧為盈的而且用戶都享受習慣了這樣的優惠方式,突然優惠停止,提高抽成,商家自然就不樂意了,退出平臺的商家其實也不少的。\r\r  商家的本質就是為了能夠盈利掙錢,從商家的口袋裡抽取錢財還是有困難的,那麼商家就會從買家那裡掙回來,買家買東西不便宜還要付配送費,自然買家也不滿意了,因此只能又加大優惠力度了。

雖然平臺看起來特別的火爆,大家都愛用,其實形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


童年的音樂記憶


大家!我來說說美團,我作為一個美團騎手,我還是知道一些內幕的,百分之二十是美團的扣點,大家都覺得高,為啥美團還在虧損?大家不解吧?我來告訴你們為啥美團扣點這麼高還在虧損,所有外賣訂單百分之八十是小額訂單,十幾塊,到幾十塊錢的小訂單,沒單的配送費收顧客3/5不等,有兩種配送方式,一種是專送,一種是眾包,專送3公里以內配送費是,6/8不等,眾包安配送距離4塊錢起步,遠的話,價格十多塊錢到幾十塊都有,配送這塊要留住人得有點獎勵,美團的騎手沒百十萬,也有幾十萬,騎手的單價已經壓的很低很低了。美團依然虧錢,顧客覺得點餐貴了,商家覺得扣點高,騎手也覺得單價低的很,騎手掙錢不是靠你的一單兩單活著,靠的是單量,所以大家理解一下騎手有時會超時,美團公司的運營他也有很大一部分成本,你覺得百分之二十多,有人吃個飯下個單7/8公里,10多公里的大有人在,你覺得你的幾塊錢配送費能送到嗎?


陳晨214623053


美團這種模式的存活期確定不會太長的原因有很多:

1,平臺高提成(20%一26%),

2,商家要加入平臺各種促銷活動,再抽成5%一10%不等,

3,商家承擔部分配送費,

4,就餐高峰期因騎手人數不足或天氣惡劣(雨、風、雪、凍)而導致商家餐食無法送達,或不能及時送達,或中途餐損。商家常常遭受餐損而得不到正常賠付,理賠申請過程繁雜會影響商家有效運營,

5,個人認為大部分餐品不適合外賣形式,美團(從顧客下單到顧客收餐)30分鐘左右,餐品口感、色澤等都會大打折扣,特別是火鍋麵食餛飩類。

6,商家可以不參加平臺優惠等活動,但點餐率從何而來,進而平臺排名靠後,誠心實惠商家平臺點餐率低,貨真價實商家積極性低。

7,不難理解,市場催生許多專攻外賣的(無或小)店面商家,正是美團平臺的的軟肋,行業未能良序循環。

可想而知,親身體會,個人淺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