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我們哼起這首歌,總被那優美的意境所打動,送君千里,總歸有一別,李叔同用他的筆觸道盡了相思愁,離別苦。那麼,李叔同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才能寫出如此直擊靈魂的歌詞呢?他究竟為什麼出家?出家之後子女過得怎麼樣?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弘一法師

李叔同是近代文藝界的一大宗師,有著音樂家、畫家、教育家、書法家等多重身份。他出身名門,後來又求學滬上,問道東瀛。他以舉世無雙的文采為世人所知,卻在聲名正盛之際,毅然遁入空門,卻也成為一代高僧,法號"弘一法師"。時人感嘆道:"世間已無李叔同,再見已是弘一身。"兒子李端認為,父親弘一法師出家與自己祖母的去世有關,他用了一個“氣”字解釋弘一的突然出家。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弘一法師書法

李家在當地被稱作"桐達李家",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是天津鹽商中的鉅富之一。他於同治四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後官職吏部主事。但不久,因要繼承父業,只得棄官從商。他崇尚理學,並且以《論語》綱常來規範日常的言行舉止。他熱衷善舉,在當地設立義塾,到了晚年,開始對禪宗佛學痴迷。他有一妻二妾三子。

李叔同作為幼子,年僅五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他對李筱樓這個父親的印象十分模糊,以至於李叔同出家第二年,與胡宅梵提及父親時他說:"年幼無知,事不足言。唯父樂善好施之行,頗堪風世勵俗。"但李筱樓的喪禮風光體面,在葬禮過後,又請了高僧朗誦《金剛經》。喪禮上的法事和僧侶的誦讀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得他年幼之時便可誦讀《大悲咒》,雖然對其中的深奧義理無法參透,但它就像一顆種子,埋在了李叔同的心中。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李叔同十八歲時與比自己年長兩歲的俞氏結婚,共育三子,他出家後,希望孩子們長大從事教育工作。與李叔同風雲的一生相比,其子女要平淡很多。長子乳名葫蘆,但還是夭折。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二子李準,因為在輪船上經受了海風,從而終生伴有哮喘病,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李準去世,留下了一兒一女。他們得到了弘一法師也就是他們祖父的賜名,姐姐叫李然平,現在是隨軍家屬,兒子叫李曾慈,相傳是李叔同先生為了紀念母親王氏。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李莉娟

三子李端,在李叔同出家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只有14歲年齡的孩子。他生有三個女兒,老大李汶娟、老二李莉娟和老三李淑娟。李汶娟和李莉娟一生都沒有結婚,李淑娟結婚生有一女。在1986年,年僅29歲的李莉娟也追隨自己素未謀面的祖父出家,法號契真。作為李叔同先生後人唯一一位出家之人,她一直精研佛學,同時也致力於弘揚弘一法師的人格精神,編有《隨弘一大師學佛》、《佛學常識》等著作。李叔同還有一位日本妻子,只是子女情況不詳。

5歲喪父39歲出家,一代大師李叔同成絕唱,子女後代現狀如何?

豐子愷作品

李叔同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弟子,那就是著名的漫畫家豐子愷先生,豐子愷先生曾在《我和弘一法師》一文中說過人生的"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資生活,而第二層是文藝生活,而第三層則是少數人生欲很強的人才能達到的,也就是精神目標。李叔同先生為了探究人生的終極追求,靈魂的來源,出家為僧而感悟。或許,他身上這種窮理的追求也影響了他的後人吧。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