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人,最好只在朋友圈發開心的事,難過的事自己消化掉就好,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至於人,最好只在發朋友圈發開心的事,難過的事自己消化掉就好!依我看,不開心的事確實最好不要發朋友圈,最好發就發點傳播正能量,感人的,值得人們學習的為好!

如果發自己不開心的事到朋友圈,我們自己心裡換個角度想一想,例如我在朋友圈自己曾經收看到好友發送不開心的事,收看後自己都感覺心裡沉重,總之給自己心裡有一種不愉快感,另外多少會影響個人或其它人生活情緒,自己可以想象,在各人不同的生活情緒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因此有人在心裡就算是默默同情關心你,要是遇到最親的人多數也是隻有這樣心態,為你言表分憂只極少數個外,其它一般朋有少數人心裡可能把你不開心之事輪為閒談笑柄!如此但可能也有各人觀點的不同,這是我的想法!

我個人看法,不開心的事確實最好不要發朋友圈,大家的平臺上還是注重相互分享快樂,分享美好生活的一個平臺,以避免打攪到好友各不同的愉悅性情和情緒,因為不同時段遇到不開心的事人人有之,我們應當自己承受,鼓勵自己,愛惜自己,哪怕遇再難事也只有勇往直前,畢竟人生路還漫長,謝謝大家!



新興XING


首先我是2013年開始玩的微信,那會最熱衷的就是發朋友圈。吃個飯發個朋友圈,出個門發個朋友圈,開心了發個朋友圈,哭了也發個朋友圈,還必須要拍個帶著淚痕的美圖照。甚至睡個覺都發個朋友圈。

可是漸漸的我極少發朋友圈了,不僅僅是不發難過的,同時也不發開心的。我想這就叫做成長吧?因為明白了朋友圈這個東西原來是個小社會,彷彿一堆人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看你高談闊論,然後她們各懷心思。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朋友圈幾乎都是發的工作相關了。

其次你發個朋友圈無論是開心的還是難過的,都會或多或少有一堆人有意無意的窺探著你的一舉一動。他們琢磨著你的小情緒,你發開心的?她們嫉妒一下或者祝福一下,你發難過的?她們有意無意的安慰一下,背後卻嚼舌頭。所以很多人開始只發快樂的事情去朋友圈了。

當然微信也特別的聰明,相繼推出了“標籤”、“分組可見”、“允許看XX天”,但是吧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你的微信里人特別多,越來越多,哪怕街上一面之緣賣雞蛋的都有你的微信。標註起來實在太累!萬一你哪天有點壞情緒、小炫耀只想分享給你的死黨,但是卻一不小心手滑洩露出去了,那滋味很是酸爽......

最後你就走向了大眾認為的成熟。只發點好的吧?發點正能量的,樹立一個元氣、正能量的人!發點文鄒鄒的吧?讓大家覺得你有知識有素質!發點有實用價值的吧?能幫助有需要的人!發點微商吧?你看我朋友圈我還能賺點錢!

其實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愛、恨、情、仇、喜歡和妒忌。微信朋友圈是個現實生活中的人玩的圈子,顧及一下別人的感受沒什麼不對。其實也沒必要天天有好事就要秀恩愛,有壞事就要罵出來。你說對不對?


城裡客


您好,我是快樂創客,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所以我贊同此觀點。

剛畢業那會兒,可能是因為年輕氣盛,脾氣也不好,和別人鬧矛盾後,或者心情不好時經常也朋友圈發一些難過抱怨甚至喪氣的話,覺得那是一種發洩途徑,然後,下面就會有很多朋友留言安慰我,也有朋友私發信息瞭解情況,然後再陪我聊天幫我解決問題。當然,朋友圈裡除了朋友,還有親人,當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看到我難過的信息時,他們會為我擔心,不斷的打電話關心我。

後來,隨著我在社會上的經歷越來越多,我一般不在朋友圈發難過的信息,只發一些開心的事,後來發現這樣做好處多多。

首先,這樣做可以讓真正關心我的人不因為看到我難過的消息而擔心我,他們看到的都是我快樂的事情,大家也會為我感到快樂。

其次,朋友圈裡的人不一定都是朋友,這樣可以讓那些看笑話的人無笑話可看,因為他們看到的都是你過得很好很快樂。

最重要的是,經歷了種種過往才明白,成長的痛苦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體會去消化,別人根本無法感同身受,所以也無法設身處地的去幫助你,這些難過的事,就留給自己消化吧。而記錄那些快樂的事,不但可以給大家呈現一個陽光正能量的自己,而且當自己回過頭來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時,留下的都是快樂的回憶!


快樂創客


我是布魯斯先生,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我個人很少發朋友圈,偶爾發的話,也是分享一些很開心的事情。前一兩年微商很火,朋友圈裡面很多賣東西的,刷的多了,看的多了,也疲勞了,每天就那幾個人,一直在刷屏,後來就逐一給屏蔽了。

現在的朋友圈裡面曬娃的、秀恩愛的、曬美食的、曬旅遊的,有時候看見了就點個贊。圖個開心就過了。偶爾也會看到一些發牢騷的、發洩情緒的朋友圈。看到這些突然心情都不好了。所以有啥不開心的事情,最好自己不要發朋友圈,自己消化。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

你心情不好,你想發個朋友圈發洩下情緒,可是發了之後對你的情緒改變多少了麼?其實並沒有改變多少。有時候可能還會帶來一些麻煩,更讓自己心煩。

二、讓家人朋友擔心

都說“報喜不報憂”,我們的朋友圈不外乎家人、朋友、同事、領導等。家人看到了你的朋友圈,為你擔心,以為你怎麼了,但是沒辦法幫助你,也是乾著急。如果真需要的幫助,還不如打個電話來的快。

三、讓人覺得你是一個負能量的人

正如我前面說的,我看到發牢騷、發洩的朋友圈,立馬就心情不好了。負能量也會傳遞的,沒人喜歡有負能量的人,也沒人喜歡和負能量的人交往。

難過的事情,可以找一些別的方式去消化。比如:帶上耳機,出去跑步,出生一身汗,回來出個澡,獲取你的心情就好很多了。現在的朋友圈人員越來越雜,如果想分享,分享一些開心的事情,會越分享越快樂。

現實生活當中也是,做個有正能量的人,別人看到你正能量滿滿,也會被你感染。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謝謝


布魯斯先生


曾經有個朋友總是在朋友圈發負面的東西,一天幾條,變著花不是罵這個就是吐槽那個,好像全世界就她最委屈倒黴的事全被她遇見一樣。初時還安慰幾句勸她想開點,不見成效,後來實在忍不住就把她屏蔽了。

活著已經很累,實在不想讓別人影響自己的情緒。

雖然在朋友圈發開心或者難過是個人自由,但是既然展示給別人看了,就要考慮別人看到後的感受。

每天刷朋友圈幾十遍,刷到有趣的東西,也會覺得輕鬆,看到別人生活的開心,也會覺得生活不全是灰色。

作為成年人,已經沒有資格隨心所欲發洩自己的情緒,也應該懂得即便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傷心難過,能幫到你的人也是寥寥無幾,說不定還有人暗中嘲笑。

我朋友圈設置了好幾個分組,同學的同事的客戶的家人的,其中家人還分了孃家一組婆家一組,每次發朋友圈之前都要想想內容不適合哪個組的看就設置“不給誰看”。

沒辦法,人活著就是這麼累!


貓貓咪呀521


人的一生,是活著的一生,不是靜止的一生。在起起伏伏的人生過程中,總會遇到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兩種心情境遇,人的感受不盡相同,就如同是一杯酒,開心時飲來,周身暢快,難過時飲來,瞬時醉倒。箇中滋味,如人以水。

不開心的事,當然不願意發到朋友圈。發了,又能解決什麼呢?無非抒發一下內心的情感,對於實際的問題,沒有任何助力。又或者,這些事情成了周圍朋友的笑談,幾乎沒有人真正心疼你的遭遇,更別提幫助了。

所以,還是自己消化掉比較好。那些折磨我們的、撕裂我們的、讓我們刻骨銘心的事情,最終,也會成就我們。在平凡和漫長的生活中,記住這些不快,從中吸取經驗,消化掉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與別人,無干。

開心的事,我以為,也沒必要發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會發現,身邊願意發朋友圈,願意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分享給熟人和陌生人的人,越來越少了。我也是如此,有時都懶得發朋友圈,更懶得看朋友圈。據說,這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不是夠成熟,我還說不好,但我終究也成了逃離朋友圈一族。

你的個人經歷,你的心路歷程,你的酸甜苦辣鹹,更多的時候,連你的子女和父母都未必清楚知曉,又何苦在朋友圈分享呢?

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人生中的風景,自己體悟。很多人說,人,是這個星球上最孤獨的動物,原因就在這裡吧!


王小檀


朋友圈就像是一個小型的江湖,各色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奇葩搞笑,感人的動態也很多。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的想法。

“朋友圈”顧名思義就是朋友、家人的圈子。這個圈子是你身邊的朋友家人都會看的圈子。

人通常都會有一個共性,喜歡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都不會去把自己差的一面展現出來,朋友圈就是大家閒來無聊開心的圈子。

我有個同學天天在朋友圈發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每個動態後邊都會順加幾句罵人的話,她幾乎三天兩頭的這樣發,讓人看了倍感不爽。

本來看朋友圈就是我們上班累了,學習累了,不開心的時候隨便翻翻,看到之後心情卻更加糟糕了,負能量是會傳染人的。

朋友圈就是傳遞正能量的,在我們閒暇之餘,亦或是疲憊乏力之時,翻開朋友圈看一看,看到之後讓人頓時充滿活力與激情,不是更好嗎。

記得前一段時間朋友剛和前任分手,她天天在圈裡發很喪很喪的話,可能他是想在博取前任的關心,後來聽說她的前任把她刪了,後來再沒發過負面情緒。

我們習慣性的把開心的事讓大家都知道,不開心的事是不會讓別人去消費自己的痛苦的。害怕被嘲笑、被諷刺,更甚的會一傳十十傳百,傳來傳去,白的都能說成黑的了,以至於只想發自己開心的事情。



卜念初


我現在基本不發朋友圈,感覺這個圈子很虛偽,有些人天天曬幸福秀恩愛,整版整版的發自己的美顏照,家人的美顏照,吃個飯,睡個覺也拍個照發出來,孫子吃喝拉撒都拍個視頻發出來,自己覺得很開心很快樂,天天如此別人開心嗎?快樂嗎?反正我沒有感受這些給我帶來了開心快樂,反而看多了還給我帶來了煩惱。我喜歡看別人發自內心的,表達真情實感有意義,有哲理的文字。我也喜歡寫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體會。有時是一段話,有時用詩歌表達,有時寫些散文,有時也寫一些傷感的文章,有人就說要我寫正能量的文字,別寫負能量的文字。生活本就是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酸甜苦辣交織在一起的,誰的人生只有喜和樂?誰的生活只有爰和甜?文學創作若都是喜劇那就脫了生活,那不是正能量而是謊言。別看一些人天天喊著正能量,負能量,你要問什麼是正能量,什麼是負能量,他們不一定能說清楚。可能有些人認為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滿臉桃花開,滿嘴跑火車就是正能量吧!我服了,也怕了,從去年三月份就不怎麼上微信了,關閉了微信消息通知,不聊天也不發朋友圈。現在就把時間精力放頭條上,頭條是個非常好的平臺值得信賴。


孤月yw


朋友圈是我們展示生活的平臺,是一個人社交的名片。裡邊有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有熟悉的人,也有陌生人。

在你的朋友圈多發一些開心的事情,把不開心的事情自己消化掉,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多發開心的事,讓你的朋友圈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我一個同學的朋友圈,你看一眼,就忍不住往下翻,都是讓人很喜歡的內容。語言有詩意、有能量。

在她的朋友圈裡,藏著溫暖的故事,沒有抱怨,或許會有一點淡淡的憂傷,但從這些小憂傷中,我們讀到的是她對生活的信念和憧憬。

朋友圈多發開心的事情,傳遞給親朋好友的是陽光快樂的心情,大家看你的朋友圈,覺得你心態好,是個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願意和你打交道。

朋友圈少發負能量的東西,沒有幾個人願意看

朋友圈裡經常有這樣的人,天天發抱怨人生的話,你看他的朋友圈,一次兩次還可以,看多了,真的很是心塞。

有個女的她婚姻不好吧,天天發一些和老公吵架,然後吐槽老公的言論。開始大家還可憐她,紛紛留言安慰她,後來天天看這種的,感覺負能量太滿,就屏蔽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委屈,你難受,沒多少人會真正在意,你發的朋友圈負能量滿滿 ,沒有幾個人願意看。

朋友圈是別人瞭解你的一個窗口,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發的內容,高興也好,悲情也罷,看過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朋友圈多發正能量的,開心的事情,對於不開心的,自己私下消化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看一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或者騎車去野外都可以。

結語:朋友圈裡多發些開心的事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一切。對於不開心的事情,選擇好的方式儘快處理掉,要做快樂的人,遠離負能量太多的人和事。

我是:青桔時光,一個喜歡簡單生活,生活簡單的人,歡迎您的關注。


青桔時光


我不太贊成這樣的說法。

什麼是開心的事?什麼又是難過的事?以此次疫情為例。剛開始爆發時,朋友圈裡,群裡發了許多有用的沒有的消息,有的人就說別發負能量的,包括疫情多麼多麼的嚴重的,管理上有漏洞的等等,只能發一些“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的文章。甚至為此發生爭吵,有的人為此退了群,卸載了微信。

大可不必分能那麼清楚。

此次疫情發生了,大家都需要了解更多的東西,包括此次病毒的嚴重性,如何防預,如果真的被傳染了,應該如何處理等。這些不能算是負能量吧?正是因為大家認知的不夠,才會出現”雙黃蓮“事件。病者亂投醫。隨著瞭解的多了,人家才能安心的宅在家裡,或者是主動的,也或者是因為懼怕,但畢竟有效的阻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使疫情得到了控制。雖然堅持中有困難。

只發一些所謂正能量的東西,整天喊著”加油!“的口號,能讓躁動的心安靜下來?不太可能吧。武漢人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封城等待,還要如何加油?能為他們解決困難才是讓他們加油的底氣。喊口號不如多行動。

再說一些所謂的負能量的東西,說在此次疫情來臨時,管理層面的失職至使控制疫情的爆發失去先機,至使每天大量的確疹和疑似的增加,看著心裡確實不舒服。如果不是諸多媒體的監督,情況怎麼能夠得到制止。直到現在,依然在查缺補漏,但這些“漏”是如何曝光的?就在那些所謂的負能量裡。

報喜不報憂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覺得在此時此刻,開心的,不開心的都要看,都要發。把開心的事情發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一起開心。心情愉快,才能身體健康。把不開心的事情發出來,把心裡的堵塞發洩出來,也能使心情通透,達到開心的效果。因為你發出來不是針對一個人,別人可以選擇看或不看,能從中能看出什麼來,由個人決定。或許你發出了不開心的事,就會有人為你疏導,解決你的問題。就像心理診所,你不說,誰知道?

正是因為有不開心的事情發出來,才能讓開心的事情更開心。

順便提醒一下,不管多不開心,別亂發,別傳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