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田和代齊,放逐齊康公,為何不改國號?

文武西瓜侯


田氏代齊是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性事件。

在齊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田完逃離陳國,來到了齊國安身立命,到田和真好是第九代。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示別於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

田完本是陳厲公之子,陳國國君合法的繼承人,但當時陳國內亂、爭權奪利大戲不斷上演,他的二叔殺了他父親奪取國君,二叔上位後不久又被三叔殺了,再這樣得情況下田(陳)完不得逃離陳國,來到了當時諸侯國中最強大的齊國謀生,後來擔任管理百工的工正。

到了後期,田襄子(田和爺爺)的父親田常生了七十多個兒子,公元前403年,田襄子看到三家分晉的事件後,靈機一動,就把他這七十多個兄弟全部分封到各個城池,說實話這個時候齊國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後來田和放逐齊康公,不改國號與一個歷史牛人有關—吳起,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當時田白(田和是他次子)為相,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又擔心他妻子是齊國人,怕吳起不用心,吳起為了表明心跡,殺妻拜將,於是吳起打敗齊軍。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山東省滕縣東)。

公元前381年,吳起在楚國變法失敗而亡。在去楚國變法的這段時間,楚國聯合趙國,吳起為將又打敗魏國。

而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稱候,在田和和他父親田白這個時間段,正是戰神吳起存在的年代,而齊國在田常為相國時,齊國趁晉國內亂,屢屢發兵攻晉,時而南下與楚結緣,更別說鄰國魯國了,吳起去的這幾個國家都與齊國有仇,偏偏齊國還打不過吳起,加上他是殺兄而代,在周禮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其中一條嫡長子繼承製,他殺兄,已經是名聲不好,造成田氏內部不穩,再改國號,齊國內部不穩,如果其中魏國,或者楚國聯合其他國家攻齊,他田氏必亡,雙重因素下,田和才選擇了不改國號。


青青子衿人


田氏從公元前489年開始就掌握了齊國的國政,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經營,終於在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田氏沒有更改國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春秋戰國時期,國號多與地名相關

大家都知道姜太公也因為幫助武王伐紂,而受封於齊國,成為齊國第一代國君。

事實上,“齊”的名稱早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用來指代臨淄一帶。根據《史記·封禪書》記載:

“齊之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天齊淵水,居臨淄南郊山下者。”


意思是臨淄附近有天齊淵,所以臨淄地區被稱為“齊”。而“齊”字與“臍”字相通,故“天齊”的意思就是天的肚臍、天的中心。姜太公的“齊”國封地就在臨淄,因此國名其實是來自於地名。

同樣的例子,很多人都學過《孟子·梁惠王》中,其中的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因為魏國遷都大梁,所以魏國也被稱為梁國,這就是很典型的以首都為國名的例子。


雖然田氏取代了齊姜氏,但是國家的首都仍是臨淄,按照以首都稱呼國名的習慣,田氏入主後的國家,還是“齊”國。


將篡位的影響減少到最低

田氏代齊,從公元前532年開始,經過了一百多年的謀劃,數代家主的苦心經營,才終於敢踏出最後一步,怕的就是其他諸侯國的反對。至於齊國民眾,早已對田氏掌權見怪不怪了。


保留齊國稱號,其他諸侯國反對的理由就減弱了很多,而讓周天子再封自己為齊侯,田氏就自此可光明正大列於諸侯的行列之中。


於是田和通過魏武侯向周天子請命,順便再賄賂周王室。而此前,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周天子分別封三家為侯,因此這一次也找不到藉口拒絕。於是公元386年,周天子正式封田和為齊侯。


田氏代齊自此正式完成,也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


機智的小熊貓


為什麼田和代姜齊,沒有更改原來的國號“齊”?

(答者:臨淄齊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姜健)

原因大概有三:

1、周天子可能不太同意。雖然戰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但仍為天下共主。諸侯即位、更改國號,仍須周天子同意。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列為諸侯,好像還走了魏國的關係,可能通過魏武侯向天子報告,牽線搭橋,才成了諸侯。成諸侯尚且如此費勁,更別說改國號了。

2、田氏家族,包括田和,從內心、情感來講,也不願改國號。因姜齊君主和田氏家族有姻親關係,姓姜的國君女兒、公族女兒,經常嫁到田家。也就是說,田氏的不少老祖奶奶,是姜太公的後裔。田氏家族也好,田和也好,也以姜太公後代自居(姜太公的外孫),故內心也不願意更改老祖宗姜太公定下的國號——齊。

3、田和不更改國號,仍然保留“齊”,還有籠絡姜齊國君後代、姜齊貴族,鞏固政權,保持政局穩定、社會安定的意思在裡面。


臨淄齊文化姜健


大家都知道,齊國是周代分封的諸侯國,曾被春秋“左丘民”和漢的“司馬遷”在撰書中評為春秋四強國之一。

田和代齊,放逐齊康公,不改國號還能安然無恙,其原因有己下兩點。

一,齊的這塊招牌很重要,我國古代朝代的國號一般都是根據開國皇帝之前的封地,發跡地,己至某個強大王朝後人自居重複使用的國號,或是皇帝擁有京都附近的土地來命名。

田和代齊,雖然他放逐了齊康公,但是,齊地齊人的這塊名牌是響鐺鐺的招牌,這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地名一直延用有割不斷的關係。

這就和歷史上的漢劉,唐李,宋趙、田齊、是不是一樣。

二,田和代齊,和韓,魏、趙分晉有看連貫關係,當時齊,魏的關係有點象“三國”裡的孫劉聯盟,因為當時周朝雖然逐漸走向衰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田氏和魏國怕周朝怪罪自己,田,魏定了功守同盟,我承認你,你承認我的交換條件,兩家一起去找周天子逼宮,周天子無賴,只得承人了魏國吞晉,田氏代齊的事實,於是在公元前379年出現了田氏代齊無人問津的局面,可以說,是魏國和田氏交換的結果。


張峰149764346


田氏代齊不改國號主要因為改國號需要經過東周周天子的同意,比較麻煩,而且田和並不是正統,怕別國借改國號篡位的罪名舉兵討伐。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併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奉邑入于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擴展資料:

田氏代齊沿用國號的歷史因素:

當時還是周朝,雖然東周周天子沒有任何權利,只是個象徵。但是這個象徵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之前指定的規章制度必須要遵守。之前規定田氏代齊算是謀逆之罪,是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的。田氏害怕天下有人藉著這個藉口來討伐。

田氏代齊之前還有一件事,就是三家分晉。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一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開啟了戰國時代。當然有人說當時周王室沒有良心,晉國對周王室這麼好,周王室還分封他們的叛臣。

但是周王室也沒辦法,當時王室沒有任何權利,實力非常弱小。當時魏國逼著周王室分封的,周王室實力不行,只能這樣做了。即使分封之後,韓趙魏三家還是沒敢動晉國國君,一直到公元前376年才敢動晉國國君。

之所以說上面這件事,是因為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是魏國和齊國田氏說好了,我們相互承認。之後我去找周天子,叫周天子承認你。於是公元前379年才出現了田氏代齊。可以說田氏代齊是魏國和齊國交換的結果。


戰鬥大黃蜂


“田氏代齊”之後,沒有更改齊國國號,體現了田氏很高的政治智慧。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田氏代齊”的背景:田氏是齊國的“外來戶”,原本姓陳,是小國“陳國”的貴族,因陳國內亂,公子陳完在上層爭鬥中失敗,不得已逃入齊國避難,幸得齊恆公收留,才得以在齊國站住了腳跟。本來,齊恆公是要賜予陳完貴族爵位,但陳完謝絕了,只申請做了一個小官(“工正”,負責管理工匠)。因齊國人將“陳”讀成“田”,陳完也順水推舟,將陳姓改為田姓,“陳完”變成了“田完”,以示對齊國的忠誠。田氏經過八代人的持續努力,“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完全掌控了齊國軍政大權,並最終完成了“臨門一腳”,取代了齊國姜氏政權。

正因為有了“田氏代齊”,後人才將齊國曆史分為“上下二部”,上半部為“姜齊”,下半部為“田齊”。

那麼,“田氏代齊”之後,為什麼不更改國號呢?

第一,齊國國號歷史悠久,舉世公認。齊國因周武王“分封天下”而得以立國,齊國第一代國君,就是為周王朝立下赫赫功績的姜尚“姜太公”。也正因為周王朝“分封天下”,出現了包括齊國在內的上百個諸侯國。隨著歷史演變,周王朝早已失去了對這些諸侯國的控制,但這些諸侯國名義上仍要奉周王朝為天下“共主”。“田氏代齊”是發生在公元前391年,這時候,周王朝名義上還是存在的,如果田氏更改齊國國號,周王朝肯定不會接受,甚至可能會號召天下反對、譴責田氏的做法,這對田氏極為不利,也沒必要冒這個政治風險。事實上,田氏是在取代姜氏之後的第五年(公元前386年),才得到了周王朝的認可,被列為諸侯。

第二,齊國國號深入民心,不宜篡改。姜大公在齊國百姓中享有極高的威望,齊國百姓也以做齊國人為榮。由於姜氏後人不爭氣,治國無能,腐敗且殘暴,失去了民心,而田氏卻趁勢而起,通過一系列“騷操作”贏得了民心,掌控了朝局。到田氏取代姜氏政權前夕,齊國一大半的人口、田地、軍隊和財富都成為田氏的“私產”,姜氏政權早已“名存實亡”。在這種情況下,田氏取代姜氏,齊國百姓能勉強接受,但心裡還是同情姜氏的。但如果田氏連齊國國號也取消,必然會加重老百姓對田氏的反感,也給了反對勢力挑起矛盾甚至煽動內亂的藉口,這是不利於田氏統治的。田氏正是國為看到了這些,才沒有貿然行事。

第三,爭取好的“外部環境”。縱觀春秋、戰國史,齊國一直是大國、強國,在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甚至還是超級大國。到“田氏代齊”時,已進入“七霸”爭雄的時代,包括齊國在內的“七霸”本就在相互較勁,鬥智鬥勇。“七霸”之間,彼此都爆發過戰爭,甚至還上演過多國“群毆”一國的大劇,齊國就吃過這個大虧,是有慘痛教訓的。事實上,當時的田氏之所以敢取代姜氏,是得到了最大的“友邦”魏國支持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魏齊結盟,外部環境相對有利,田氏才有了取代姜氏的底氣。但即便是魏國,也不希望田氏取消齊國國號,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激起周王朝及各國的憤怒,魏國也不好幫齊國說話。說得再嚴重一些,如果田氏因為取消齊國國號而招致天下“共討之”,繼而圍攻、瓜分齊國,那就太糟糕了。

總之,“田氏代齊”之後沒有貿然取消齊國國號,是完全正確的,也是一種大智慧。


大虛無痕6


周初年,周王朝封呂尚於齊地建立了齊國。春秋末,呂氏政權被田氏所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演化成媯姓田氏。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呂氏,經過了長期而複雜的反覆鬥爭。有和平演變,也有武裝鬥爭,有時隱蔽,有時公開。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呂氏從此退出統治齊國的歷史舞臺。史稱田陳代齊。

齊國所在的春秋戰國時期,名義上還是以周王室作為天子的,齊國還是周王朝的一個諸侯國。在此基礎上,田氏篡位成功後,第一件事就需要獲得周王室的認可,也即希望周王室可以冊封自己為諸侯。對於田氏來說他們沒有改變齊國國號的權利,除非周王室同意他更改齊國的國號。為了獲得周王室的認可和冊封,擔心周王室號召天下諸侯討伐自己,篡奪齊國君主之位的田氏繼續使用“齊”作為自己的國號也是必然之舉。畢竟齊作為國號已經使用了數百年了,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所以,從田氏,尤其是田和的角度來看,不改變國號有助於對齊國的百姓、將士、群臣進行安撫。另一方面,“齊”不僅是一個國號,也是地理名詞。


Sylar弈


田氏代齊,需要周天子名義上的支持,沒有周天子的支持,田氏取代齊國就不合法。故而,田和在代齊後就遣使向周天子表示稱侯之意,後來周威烈王同意了田和這一做法,田氏才成為了齊國實際上的君主。

  田和請求周天子封為列侯的事蹟,足以說明了周天子在諸侯國中的影響力,雖然周王室的威望不復存在,但周天子依然是眾諸侯中的合法共主。太公田和之所以沒有改變原有國家的國號,就是出於這一方面的考慮。田氏代齊本來就是謀逆之舉,如果再改變了國號,這就會完全將田氏帶入了叛臣的序列。叛臣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它國借用這個口號起兵攻打齊國,田和是完全沒有招架之力的,為了田氏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田氏代齊的合法性,田和只好放棄了改變國號這一做法。

田和沒有改變國號也是出於齊國自身安穩的考慮。齊這個國號到戰國時期已經使用了六百多年,齊國的臣民也早已認可了這一國號,假如齊太公遽然改變這一國號,這難免不會造成齊國內部動盪。臣民的不適應會導致田氏在齊國難以立足,田和只有順應齊民的意願,才能使得田氏屹立不倒。


LIN


1、 周王朝採取的是分封制,齊國不過是一個屬國。雖然,田和篡位成功,但是得不到周王朝的承認,就屬於大逆不道,周王朝可以組織武力來征討,最主要的是那時的周天子還很強勢。在這一點上,田和篡位姜子牙一系,與王莽篡漢等朝代更迭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為了取得周王朝的承認,作為政治上很成熟的田和,不能改掉國名。

2、齊國,不僅僅是國名,也變成了地名,直至今日還有人將山東叫做齊魯大地。田和篡位的時候,齊也成了地名,如果改成其它名稱,勢必會引起國內百姓的反映。所以,不改國名,會安撫百姓,促進齊國的穩定。

3、田和一旦改國名,那動靜就太大了,容易引起鄰居諸侯國的反對,聯合討伐齊國。為了減少樹敵,田和也不能更改國名。


御前帶刀侍衛


田氏代齊不改國號主要因為改國號需要經過東周周天子的同意,比較麻煩,而且田和並不是正統,怕別國借改國號篡位的罪名舉兵討伐。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併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奉邑入于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田氏代齊沿用國號的歷史因素:

當時還是周朝,雖然東周周天子沒有任何權利,只是個象徵。但是這個象徵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之前指定的規章制度必須要遵守。之前規定田氏代齊算是謀逆之罪,是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的。田氏害怕天下有人藉著這個藉口來討伐。

田氏代齊之前還有一件事,就是三家分晉。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一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開啟了戰國時代。當然有人說當時周王室沒有良心,晉國對周王室這麼好,周王室還分封他們的叛臣。

但是周王室也沒辦法,當時王室沒有任何權利,實力非常弱小。當時魏國逼著周王室分封的,周王室實力不行,只能這樣做了。即使分封之後,韓趙魏三家還是沒敢動晉國國君,一直到公元前376年才敢動晉國國君。

之所以說上面這件事,是因為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是魏國和齊國田氏說好了,我們相互承認。之後我去找周天子,叫周天子承認你。於是公元前379年才出現了田氏代齊。可以說田氏代齊是魏國和齊國交換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