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內蒙古援荊醫療隊於醫生的“話療術”

於海霞,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1月29日馳援京山仁和醫院。

“醫病先醫心”。於海霞在治療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時堅持“話療”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多名患者病情好轉到普通病區。

2月20日,鄭女士又回到了普通病房。此前,她從普通病房轉到重症病房治療了8天,作為一名危重症患者算是從鬼門關轉了一圈。

内蒙古援荆医疗队于医生的“话疗术”
内蒙古援荆医疗队于医生的“话疗术”

52歲的鄭女士是湖南人,在深圳工作,自小身體不好。1月18日,鄭女士一家人從深圳開車回京山夫家過年,丈夫二哥兒子兒媳由武漢返鄉。兩天聚餐,一大家18口人其中4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1月26日鄭女士開始低熱伴咳嗽,到所屬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不見好轉並逐漸加重,2月6日轉入京山仁和醫院普通病區給予抗病毒等治療,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12日轉入重症病區。

病情加重,鄭女士從緊張變成了害怕、絕望,拒絕配合治療,這樣下去,鄭女士的治療只會有一種結果……

於海霞和同事們一方面調整治療方案,一方面陪她聊天,實施“話療”釋壓。慢慢的鄭女士願意配合治療了。在話療中,於海霞建議她逐漸加大食量增強體質,她從接受,到後來主動要求加餐,笑容也經常掛在臉上。鄭女士心態的變化使得醫院的治療方案成效顯現的很快,病情迅速好轉,8天后,就從重症病區轉到普通病區。

鄭女士自己總結戰勝疾病經驗說:“一是心態要積極樂觀,充分相信醫生;二是好好吃飯,增強體質。綜合起來一句話,就是‘把事情簡單化’! ”

在“話療”中,不僅能讓患者樹立信心,正確對待疾病,同時也能讓醫生收穫快樂,進一步融洽醫患關係。

於海霞醫治的一個好轉的危重症患者,2月24日在聊天中,病人說:“我父母是教師,我們家是書香門第,我們姐弟四人我學歷最低了。”於海霞問她:“能說說你的學歷嗎?”她不好意思的說:“北大研究生畢業。”然後於海霞就沉默了:人家是1967年生人,是老北大研究生。這時,她發現和患者“話療”,不光是給患者“療傷”,有時候還把自己給 “聊傷”了。

病房裡還有一位經於海霞治療好轉的老爺子,今年86歲,心態特別好。家裡四世同堂,子女孝順,說到子孫們,老人很開心。在“話療”中,於海霞笑著對他說:“您老是家裡的活寶貝啊!”老爺子卻笑著說:“是活包袱!”

在“話療”中,病房內常常笑聲陣陣,這笑聲如同病房外明媚的陽光,不僅驅散了“新冠病毒”籠罩在病人們心中的陰霾,更堅定了戰勝 “疫魔”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