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由全民抗疫引發的農機行業5點思考

2020年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在疫情面前,沒有什麼比戰勝病毒更重要。而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充分思考特殊時期內經濟活動運行節奏的調整問題。

具體到農機行業而言,通過這次疫情事件,或應從以下5個方面有所啟發。

1. 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在這次疫情防控戰役中,我們每個人都切身清晰地感受到,黨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顯示出強大的能量。

任何事情想成功,目標必須是堅定的、趨同的、一致的,疫情防控如此,企業經營亦是如此。

對內而言,經營目標必須是一致的,管理重點必須是趨同的,對於員工的考核必須是公平統一的;對外而言,企業同一事件的發言人不能出現兩個或多個聲音,同一區域的商務政策不能出現兩個及多個版本,對客戶承諾不能不及時兌現,更不能說了不算。

再具體到國內農機企業群體,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力,而不少企業都屬家族式管理,企業管理權歸屬糾紛不在少數,這種情況應當妥善有效解決,否則將影響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

2. 分級管理,重在執行力塑造

由全民抗疫引發的農機行業5點思考

在企業經營層面,尤其是市場經營上,國內農機企業多采用“總部管控+區域代表”的營銷模式。這其中,區域業務代表“選對人”就非常關鍵。

稱職的區域代表既能把產品賣出去、把錢要回來,還要做好服務、把用戶關係維護好,同時,又能夠把企業和品牌宣傳出去。

所有的人才都是在實踐中磨練出來的,企業經營中,一旦發現個別管理者尤其是關鍵模塊的“一把手”不稱職,執行力不到位,就要快速評估,考慮更換。

3. 應對危機,效率放在第一位

在危機關頭,我們必須清楚一點,此時區域負責人最需要的是效率、責任心和領導力,需要帶領群眾團結一心,共同應對困難。

農機企業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危機,諸如前些年某知名企業產品側翻導致用戶傷殘事件,就是因為企業責任心不強、處理問題不及時造成問題放大。

應對危機,我們首先要解決問題,要勇於擔責,絕不能夠推諉、扯皮,尤其是處於一線的管理者。此時,領導力要發揮最大的作用。

換種說法,危機是鏡子,將領導力的真實水平展現無疑。再說遠一點,疫情過後,農機企業要釐清頭緒,找準工作重點,切忌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

要聚焦產能供給、聚焦用戶服務、聚焦現金流、聚焦團隊建設,要把最緊要的工作完成,把最有責任心的人放在關鍵位置上。

4. 關注公域流量,也要關注私域流量

由全民抗疫引發的農機行業5點思考

以往,我們獲取信息的手段相對單一,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全面普及,如今我們獲取信息有多種渠道。既有相關單位的各種官方傳播平臺,也有個人的微信圈、朋友圈、自媒體等多種圈子。

如果說官方的傳播平臺是公域流量的話,各種圈子可稱為私域流量。農機生產企業要善於轉換企業與公眾、與用戶、與社群等對象的溝通能力,善於利用媒介技術、新傳播技術,充分搭建線下、線上互補的銷售和服務平臺。

同時要客觀評估和正確對待“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的影響力,關注用戶因為產品和服務等所發出的回饋聲音,要堅持正向輿論導向,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智慧助力。

5. 人才最重要,尤其是科研人才

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宏觀經濟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人來服務的,人才更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具體到農機行業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

從國家層面來講,我國在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產品以及CVT無級變速系統、全時驅動技術、懸浮底盤技術、青貯揉絲技術、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等環節,存在諸多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供給的壁壘。

這些核心技術障礙無法突破,就不得不被人“牽著鼻子走”。國內農機企業必須尋找突破困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對於國內農機行業競爭而言,要尊重技術、尊重產品、尊重人才,真正把技術、工藝人才的效能發揮出來,從整體績效體系上持續向科技人才傾斜,集中力量下大力氣提升農機產品品質和技術含量,緊緊圍繞用戶使用體驗形成快速反應機制,持續打造核心技術優勢。

由全民抗疫引發的農機行業5點思考

小結

災難來時,對任何一個集體和任何人都是一次考驗,能否經得起考驗,並且在考驗之後實現持續進步和提升,關鍵在於平時的能力積累和進步。

轉眼間,時近3月,春耕在即,農忙時不我待,全體農機人重任在肩,在做好全面防疫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保障市場產品供給和用戶作業服務。

我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將戰勝疫情,戰勝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