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圖片來源:Photo from Oracle


自加入WTO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愈趨緊密,早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爆發於今年1月下旬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卻為我國乃至全球的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其中,疫情爆發地——武漢,正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擁有眾多高科技零部件供應商,如富士康、武漢新芯、長江存儲、和碩等。同時,該地亦有中國汽車“第四城”之稱,聚集了一批汽車製造商,如神龍汽車、東風雷諾、通用汽車、本田、大眾、BMW和戴姆勒。


隨著疫情日益嚴峻,武漢於1月23日封閉當地機場和車站通道,停運市內大眾運輸。


截至2月10日,已有89個城市實行嚴格的進出管控,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極大程度上降低人員流動密度的同時,也限制了物流運輸。


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後。截至1月31日,全國復工推遲,要求各類企業2020年2月9日24時前不得復工。而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則將最早復工時間延遲到2020年2月13日24時。


嚴格的交通封閉和物流限制的措施,加之春節假期延長及復工時間延後,造成全國範圍內短期的勞動力短缺及企業生產活動延遲,使得中國商品的供應能力大幅下降。這些因素,都即將或已經摺射到企業及其供應鏈上,造成不小的影響。麥盟智庫團隊邀請了多家企業客戶,參與到本次的企業供應鏈影響調研,試圖從企業的視角進一步瞭解供應鏈影響的細節與嚴重程度。


麥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


儘管2019年的貿易摩擦已促使部分跨國企業尋找新的生產基地以應對不確定的供應風險。但毫無疑問,中國目前仍然稱得上是世界工廠,且佔全球20%的經濟總量中近三分之一為製造業。


此外,在高速發展的三十年,我國已建立一套門類齊全的獨立工業體系,具備約220種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生產能力,具有極強的供應鏈配套能力。此次疫情波及面之廣,時間之長,使得各行各業的供應鏈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麥盟近日發佈的供應鏈微調研中,約69%的受訪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對供應鏈所造成最關鍵的影響是,因復工緩慢導致生產進度拖延。而其他受影響方面還包括上游供應鏈斷裂、交通物流受阻、勞動力供給下降、產品銷量下滑、採購成本上升等。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疫情對企業的主要影響在哪些方面?麥盟微調研


具體到企業供應鏈各個環節,影響如下:


1.採購:上游斷供,影響採購及生產計劃


英國調研機構數據顯示,世界智能手機約65%、個人電腦約45%在中國生產。同時,亦有數據顯示,全球約70%的智能手機產自中國。而在部分產業,如空調、吸塵器等家電產品,我國早已控制了整個產業鏈。電子、通訊及半導體產業則對中國工廠高度依賴。例如,蘋果全球供應鏈中,49%的製造和供應地點均在中國;美國用於生產成品藥物的商業原材料中,約80%來自中國。


中國商品對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疫情影響,已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上游出現了斷供危機。


根據麥盟微調研數據,已有38%受訪企業的上游供應鏈出現斷裂危機。其中,關鍵物料斷供比例達到92%。42%的受訪企業認為,由於上游斷供其生產活動已受到一定牽制。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上游供應鏈斷裂對您企業的影響?麥盟微調研


大西洋彼岸的一隻蝴蝶輕輕地扇動翅膀,便有可能引來此岸的一場颶風。


這並非誇大其詞。


隨著中國工廠的停工,部分下游企業供應鏈中斷,不得不延遲生產計劃:

  • 2月4日,由於無法得到中國生產的電纜配件,現代汽車公司宣佈韓國的工廠暫時停產;
  • 原定於3月進行新品發佈會的蘋果,由於國內疫情影響嚴重,極有可能延遲新品發佈;
  • 受上游零部件供應影響及國內復工時間延遲,特斯拉宣佈推遲原定於2月初交付的Model 3電動汽車。


除了上游供應不足致使原有采購計劃被耽擱之外,此次疫情還將導致企業採購成本上升。麥盟微調研顯示,16%的受訪企業表示採購成本上升幅度超過5%;而生命科學及高科技行業企業採購成本增幅更大,已達到15%-20%。


2.物流:交通封閉、物流運輸時間延長


儘管部分工廠已於1月31日復工,但其仍可能面臨著運輸困難的窘境,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

(1)全國各地實行嚴格的交通管制,各關口對車輛的嚴密檢查增加了運輸時間;

(2)春節期間本就是多數物流企業的停業期,此次延長春節假期至2月2日增加了復工的限制條件。儘管多數物流企業計劃復工時間為2月3日,但各地網點的實際復工時間仍需按照各地具體的復工條件執行。


另外,一些地方為限制外來車輛進入採取了挖路封橋等激進的措施,直接造成當地物流的運輸中斷。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主要物流企業恢復運營時間,麥盟諮詢


國內物流運輸不暢僅是短期現象,待物流企業復工且交通管制放開後便可恢復如常,而國際物流卻是直接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自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後,已有128個國家採取入境管制,多國調整或取消中國航線,並停運相關貨機。具體而言,中國內地飛美航班減頻約90%,歐洲航班減頻約30%-40%,導致國際運力資源陷入緊張。


海運方面,新加坡已宣佈對14天內靠泊過中國港口的船舶進行檢疫,同時,各國農業部門加強了審查和查驗,貨櫃等候排隊查驗時間增加,隱形中增加了國際物流運輸時間。


3.生產:勞動力短缺,產能停擺


延長為期一週的復工時間本已為企業造成不少的損失:大部分省市禁止企業在此期間進行生產活動,而在疫情嚴重的湖北省,政府僅允許醫用製品、部分農產品和食品的生產活動正常生產。


然而即便2月10日後,仍有大部分企業未能如願復工。企業的全面復工面臨著兩大阻礙:(1)各地的交通管制仍未解除導致物資運輸受阻、外地員工難以返崗;(2)缺乏足夠的防護物資,難以控制疫情傳播的風險。


而為控制疫情,亦會認真審視企業的生產、衛生、環境條件,未達到相關標準的企業均不允許復工。也因此,一批未符合條件的企業只能按照當地的規定進行改善以早日滿足復工條件。


受產能停擺影響,鴻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不得不下調經營目標,將原本預計營收增長的3-5%下調至1-3%。


而與富士康有緊密合作關係的蘋果,因產品AirPods的3家中國代工製造商已暫停生產,僅儲備了最多兩週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不得不將相關訂單的發貨日期移至一個月後。


受到影響的又何止是“某個”企業?全球汽車行業更是難以逃脫產能下降的局面。數據顯示,此次疫情或將致使今年全球減少汽車產量達170萬輛。而第一季度的產量將比去年同期下跌15%。


4.銷售:線下消費遇冷,商品出口受挫


在供應鏈末端的銷售環節,依賴於線下場景的2C(To Customer)企業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1)本應是消費黃金期的春節,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已大量減少外出,銷售陷入停滯狀態;(2)由於疫情形勢尚未明朗,預計消費者將延續相對較低的消費慾望。


而2B(ToBusiness)企業的出口貿易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疫情之下,各國加大對中國商品的檢查,更有部分國家的客戶以“防止疫情擴散”為由,取消或延遲來自中國的訂單。


當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部分國家已頒佈貿易措施,具體舉措包括禁止從中國進口動物、肉類、農產品等。其他國家儘管未表明貿易態度,但亦會重新審視上述產品的貿易政策,將對我國農產品及食品出口造成不小的影響。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已頒佈貿易措施或聲明貿易態度的國家,麥盟諮詢


銷售業績下滑將無可避免地對企業的全年營收造成影響。麥盟微調研數據顯示,接近90%的受訪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對企業經營形成了負面影響,其中,25%的受訪企業預測全年業務營收將下降30%以上。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此次疫情對於您企業業務產生何種影響?麥盟微調研


麥盟建議:企業如何解決供應鏈窘境


疫情當下,企業已難以避免供應鏈波動乃至中斷的危機,採取何種措施儘量將損失降到最低是目前企業應對此次危機的核心。


麥盟微調研數據顯示,已有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可供應鏈可視化的重要性,同時亦將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優化供應鏈各環節規範以提升供應鏈的整體透明度,防範未知風險。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您的團隊計劃嘗試哪類改革方案來應對疫情帶來的供應鏈挑戰?


為儘可能地減少此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麥盟建議企業可採取如下供應鏈管理措施: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供應鏈突圍?

企業應對供應鏈危機的管理措施,麥盟諮詢


<strong>短期策略


1.審視供應商供給能力,調整採購策略

在當前疫情緊急的情況下,企業應儘快審視供應商的供給能力及其上游的供應能力。對存在不確定性的供應商做出預判並制定解決方案,儘快調整採購策略,包括聯繫儲備供應商進行採購。


2.調整並監控生產計劃,進行產能預估

過往生產計劃或以周為單位,但由於目前上游供應不確定,企業應增加對生產計劃的監控,每天審閱生產情況,並對產能進行預估,以判斷訂單最短或最長的交付日期。若企業訂單量較大,可在復工之後通過增加生產班次以提升生產能力。


3考慮物流在途時間,提前做好準備

企業應考慮對於當前道路封閉、清關週期較長所導致的物流運輸時間延長,並在原料採購及訂單交付中預留足夠的時間,以避免產生因物流不暢致使供應中斷或延遲交付的問題。


<strong>長期策略


1.生產來源多樣化,增加儲備供應商

儘管通過與供應商建立戰略關係能夠使供應來源更為穩定,但對於關鍵物料的採購,企業應謹慎審視供應鏈斷供所導致的風險。為此,企業應積極地儲備供應商,以備不時之需;同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評估關於關鍵物料新增供應商的成本。


2.供應鏈可視化,形成動態供應鏈網絡

企業應儘早構建可視化的供應鏈,與客戶、供應商之間實現動態交互,實時監控各個節點的情況,包括採購、物流、生產等。一旦形成動態的供應鏈網絡,將有利於企業進行全局規劃及決策制訂,以便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及時在危機之下提供應對方案。


3.調整運輸計劃,備用其他運輸方式

企業應適當調整運輸計劃,若只採用一種運輸方式,應儲備其他可行的運輸方式。可通過與在鄰近國家/地區運輸或製造相同物料的物流供應商及生產商保持良好的業務關係,以便能在短期之內建立新的運輸線路,最大程度保證生產的連續性。


4.建立安全庫存,提升需求預測準確性

儘管零庫存管理被生產企業所推崇,但合理的安全庫存可以有效防止因不確定性因素所造成的供應鏈中斷風險。同時,應提升需求預測準確性,根據供給和需求趨勢轉換成合理的原料庫存以避免訂單缺料。當然,企業將因此不得不增加庫存管理費用,但卻能夠有力地保障供應鏈連續性。


此次疫情來勢洶洶,各行各業的供應鏈或多或少遭到了衝擊,尤其是電子、半導體及汽車行業。


但我們認為,此次疫情所造成的影響有限:隨著疫情過後,行業供應鏈的斷供危機將隨著企業產能上升而逐漸解除。同時,企業將通過加班加點、增加產線積極地提升產量及效率,以彌補疫期生產停擺導致的供應缺口。


寒冬遲早過去,春天即將來臨,而經歷此次危機後,我們相信各企業也將積極投入到構建或重塑供應鏈韌性的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