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山西挖出一上古遺址,考古發現令人不解:堯帝並非儒家捏造?

二十世紀初期,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認為,堯舜禹根本不存在,是後人憑空虛構出來的,其中最著名的觀點是<strong>“大禹是條蟲”

作為五帝之一的堯帝到底存不存在?關於堯帝的文獻記載非常稀缺,先秦時期主要是儒家提及了堯帝,如《尚書》、《孟子》、《莊子》等,直到漢朝司馬遷的出現,才在《史記·五帝本紀》中系統的為五帝作傳,詳細記載了堯帝的生平事蹟。但從堯帝到春秋時代,相隔了1500多年,這其中卻缺乏堯帝記載,因此有人認為堯帝是後人虛構也不奇怪。

然而隨著地下遺址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在讓人歎為觀止之餘,卻又揭開了一個又一個歷史謎團,讓人得以一窺歷史真相,其中就包括堯帝存在之謎。

山西挖出一上古遺址,考古發現令人不解:堯帝並非儒家捏造?

上世紀70年代,在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上古遺址,屬於龍山文化風格,後命名為“陶寺遺址”。

問題在於:陶寺遺址的主人,到底會是誰呢?

根據陶寺遺址出土情況來看,屬於堯帝的可能性最大!

一,整個遺址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長約1500米,面積280萬平方米,城址規模空前的大,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之一。規模如此之大,說明遺址的政治地位非常高。

二,結合人骨分析、植物考古、DNA分析、天文學、碳十四等多種手段,學者最終確認:陶寺文化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間,與堯帝存在時間段相吻合。

山西挖出一上古遺址,考古發現令人不解:堯帝並非儒家捏造?

三,陶寺遺址中有中國最早的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也是世界最早的觀象臺,考古證實傳說。《尚書·堯典》中記載“敬叫授民時”,堯帝命羲氏、和氏制定曆法,最終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等。

四,我們都自詡龍的傳人,學者考證指出,龍圖騰確實是中華民族在上古時期的部落圖騰。那麼,這一圖騰究竟確立於何時呢?就在堯帝時期,而陶寺遺址就發現了中原地區最早的龍圖騰。

五,考古發現了黃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氣勢恢宏的宮殿、與之相匹配的王墓、高等級的樂器等,無不說明陶寺遺址的主人就是當時中原的主人。

六,在陶寺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一片扁壺殘片,殘片上朱書兩個文字(見上圖),其中的一個字為“文”,另外一個字專家們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

山西挖出一上古遺址,考古發現令人不解:堯帝並非儒家捏造?

從陶寺遺址考古發現來看,這必然是一個“國家”首都,或部落聯盟的“盟主城池”,擁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根據文獻記載,在距今2300年—1900年時期,中原政治勢力無外乎炎黃堯舜禹等這些人。那麼,陶寺遺址的主人到底會是誰呢?

其實,陶寺遺址的地理位置,就是最大的答案!

堯帝,傳說是帝嚳與第三個妻子名叫慶都的兒子,慶都回孃家旅遊觀光時,天上出現一條飛舞的赤龍,後來赤龍撲上她的身子,慶都就此懷孕,14個月之後生下堯帝。堯帝長大之後,帝嚳被封於太原,在太原築有唐城,所以太原有了“唐”和“唐國”的古名,唐朝的國號就與此有關。

《宗國都城記》雲:“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漢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於此。”

所謂“唐”,《說文解字》解釋為“唐,大言也”。《白虎通·號》解釋為“唐,蕩蕩也,道德至大之貌也”。因此,唐的意思應該含有:道德至大之人所講的話、發佈的命令,堯帝就是這樣的人。

山西挖出一上古遺址,考古發現令人不解:堯帝並非儒家捏造?

然而,陶寺遺址位於臨汾市的襄汾縣,離太原還很遠,又如何與堯帝有關呢?

原來,堯帝與部族在太原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是為了躲避大洪水,《尚書·堯典》中記載“堯之時洪水為患為甚”,所以派大禹父親鯀治水,但鯀治水不成功,於是就沿著汾河南流的方向繼續遷徙,最終落腳於臨汾盆地——平陽,所以有“堯都平陽”之說。

當然,關於堯帝遷都,還有一種說法是堯帝有開疆拓土的精神,從太原開始,先開拓到河北(所以河北有“唐”,如今還有唐縣),後又來到晉南的臨汾盆地。堯帝開拓多地,並在當地都留下了部族,太原、河北部分地區、臨汾等由此都成了堯部族的一部分,所以這些地方都有以“唐”命名的古地。

鄭玄在其《詩譜》中記載:“堯始居晉陽,後遷河東。”閻若琚所著《尚書疏證》也記載:“堯為天子實先都晉陽,後遷平陽府。”所以,在古地名稱呼中,太原有“北唐”之稱,目的應該是區別臨汾的帝堯首都“唐地平陽”。

山西挖出一上古遺址,考古發現令人不解:堯帝並非儒家捏造?

結合文獻記載、考古發現和陶寺遺址區位可知,陶寺遺址就是“堯都平陽”,其主人只可能是堯帝,而帝堯也並非虛構,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2015年6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在“山西·陶寺遺址發掘成果新聞發佈會”上確認: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就是堯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國”;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夠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誌,陶寺遺址已經進入文明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直接證據100%的證明陶寺遺址與帝堯關係,但畢竟那是4000多年前的歷史,而目前存在的證據,已經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證據鏈,可以清晰的指向陶寺遺址就是帝堯首都。當然,有西方學者認為證據還不足,一定要挖出一塊標有“我是帝堯”的展板,或在其他遺址中挖出“帝堯真的存在”、“帝堯首都在xxx”才行,那不是學術研究,而是在抬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