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鍾南山“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這句話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種“甩鍋”,而是提醒一種科學認知上的複雜性和…

來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zqb_caolin

曹林|文


摘要:鍾南山是科學家,應該在科學的話語框架內解讀他這句話,而不是在國族主義的政zhi框架和對kang框架中理解這句話。科學家不是神,須保持對種種可能性的開放,對病毒的認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事實上,這段時間一直是在各種否思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強化對病毒的認識的。不去過度闡釋他這句話,保持基於證據的、對各種可能性的思考,既是對他的保護,對科學家說真話的減負,也是對科學的尊重。戰疫一個多月了,應該更加成熟和理性,不要一驚一乍了。

鍾南山“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這句話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種“甩鍋”,而是提醒一種科學認知上的複雜性和…

廣州的新聞通氣會,鍾南山院士從專家層面發佈了不少足以引發刷屏的硬信息,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住疫情,中國疾控中心地位太低了,新冠肺炎1人能傳染2到3人,說明傳染非常快,1月初若嚴防病人會大幅減少。尤其是那一句“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由於突破既有常規認知,引發爆炸性傳播


鍾南山院士通過非典之戰和此次逆行到武漢將真相告訴世界,塑造了自身在科學界和公共領域不可替代的權威地位,“說真話”的道德形象,成了自下而上在抗疫上的信心支撐和科學精神的依賴。“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這句註定會引發爭論的話,幸虧是鍾南山說的,不至於演化成對科學家個人的攻擊。如果是其他哪個專家說的,可能早就被亂磚拍死了。實際上,輿論如此複雜,這一個多月,積累的情緒碾壓過一個個人一個個機構,這時也沒有哪個專家敢站出來作這樣的判斷,也就鍾南山院士敢說了。


即使公信和耿直如鍾南山,這句話還是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撕裂,各取所需,各自解讀,形成價值觀紛爭。有人不屑一顧,有人如釋重負狠鬆了一口氣,有人開始臆想各種陰謀論,有人把矛頭指向其他國家。對於這句話,應該如何理性看待,才是對鍾老原意的尊重呢?


首先我覺得應該在科學的話語框架內解讀這句話,而不是在國族主義的政治框架中解讀。鍾老的身份,首先是一個科學家,他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疫情傳播。科學講究表達的嚴謹,保持對種種可能性的開放,嚴謹到甚至有時候跟常識或直觀相悖。鍾老講了很多話,不能把這句為了嚴謹而考慮不確定性的話,拎出來孤立理解。


從完整的意思看,鍾老更多是在強調這個新出現病毒的複雜性,人們仍有很多未知,不能輕易在一種既有信息的閉合思維中考慮問題。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種病毒的複雜性,體現在專家之前作出的很多判斷最後被證偽了,從開始的“未見人傳人”到“有限人傳人”,到後來的只感染老人不感染小孩,再到拐點的誤判,氣溶膠的反覆,等等。人類在自然和病毒面前,真的挺渺小的,科學也顯出了其理性的有限。


前段時間一篇報道援引專家研究稱,起初都認為華南海鮮市場是發病地,但現在看來,可能並非如此。已知最早發病者,說自己從未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一開始官方將“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當成一個診斷標準,這種誤判可能導致了不少問題。到現在,0號病人也一直是個謎,這說明很多既有的判斷都需要修正,對病毒的發生和傳染的認知還有很大的黑色和灰色領域。既然華南海鮮市場不一定是發源地,0號病人也是個謎,國外疫情也比較複雜。從科學角度看,很難確定就發源在中國。鍾老最新解釋是,從科研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科學研究不能輕易排除任何可能性,不能將研究限定在一個“根據結論找原因”的閉合邏輯鏈中,也就是說,未知因素還很多,不能輕易下結論。在這種科學邏輯話語框架中理解這句話,而不是帶著其他固化的偏執,就不會覺得三觀崩塌,不會認為“對疫情的認知毀滅了”,或被鍾老的話踩著腳了。


然後,不要在對立、對抗的框架中理解鍾老這句話,避免演化成對他者的責難。鍾老這句話不是想製造中國與世界的對立,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種“甩鍋”,而是提醒一種科學認知上的複雜性和判斷上的謹慎。抗疫,不是哪個國家的事,而事關人類世界。這不是中國與病毒的戰爭,更不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而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千萬不能,人類對病毒還沒有研究透,國家之間就撕得不可開交,變成人與人、國與國之爭的撕裂。


人類真很渺小,仗打到現在,病毒發源在哪裡,還沒有找到有充分依據的準確答案,這時戴有色眼鏡去渲染地域和國家歧視,是人類的悲哀。病毒如此複雜,傳染如此強,靠哪個國家是不行的,需要科學家和國家的合作,找到病源和研製出疫苗,這才是正事。


最後,不要在“卸掉一個精神重負”的框架中解讀這句話,該做的事還要做,避免滋生出某種“受害者”陰謀論。判斷,需要科學依據,到底病源在哪裡,需要小心求證。鍾老是科學家,科學家不是神,也可能作出誤判,對病毒的認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事實上,這段時間一直是在各種否思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強化對病毒的認識的。不去過度闡釋鍾老的這句話,保持基於證據的、對各種可能性的警惕,既是對鍾老的保護,對科學家說真話的減負,也是對科學的尊重


戰疫一個多月了,應該更加成熟和理性,不要一驚一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