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爭中為了弄倒城牆,古代人有哪些“挖牆腳”的高招?

王司徒軍武百科


題主應該想問的是如何破城吧,要是說單單推倒城牆,我覺得古代沒有一位將軍會愚蠢的去這樣做,畢竟傷亡太大,單單是靠近城門,就要付出不少的傷亡。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攻城之中最瞭解的恐怕是攻城神器—雲梯,這種東西相對於其他攻城器械既方便製造,又便於運輸,只不過古代人的攻城策略並不是僅僅止步於此,相反他們為了攻奪下敵城,實在是無所不用其極。

1.雲梯車

雲梯車起源於春秋時期,相傳由魯班大師所發明,一開始只是一具簡單的雲梯,也可以稱為輕梯,只不過直到宋朝才基本定型。起初輕梯是人肩扛抬,後來為了省時省力在梯子下安裝運輸的輪子,大大加快了戰場上雲梯的移動速度,節省了人力。然而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到隋唐時期,城牆修築得越來越高,也促使雲梯車進一步完善。

不過輕梯並沒有因此而消失,相對於笨重的雲梯車,輕梯在某種程度上的優勢還是大於雲梯車的。

到唐朝時,為了應對守城的敵軍,雲梯車已經有了一個可摺疊的“副梯”,“副梯”前端裝有鐵鉤,可以勾住城牆,防止守城的士兵推翻雲梯。到後來雲梯車容納的空間也越來越大,車輪增加到六個,還能裝上一車人。

2.木幔

攻城時傷亡最大的時候就是接近城牆的時候,守城士兵會用石塊、弓箭等各種器械襲擊前來攻城的士兵。於是便出現了這種巨形的盾牌,攻城時候將木幔固定在雲梯頂端抵擋弓箭和石塊。通過這種攻城器具的發明,士兵可以源源不斷地爬上城牆。

據《武備志》記載,用板制如屏,裹以生牛革,以繩系之,挑於竿,為桔槔,載以四輪車,中立高杆,杆以繩挽之。凡攻城欲蟻附者,則以幔御當面矢石。亦有以布幔、皮幔、密網幔攔御矢石者。

說白了,木幔和雲梯的結構其實是差不多的,不過就是雲梯主要負責登城,而木幔則主要負責將將士安全送至敵軍城下,減少攻城時的傷亡罷了。

3.穴地攻城

在攻城戰中,進攻方始終處於劣勢地位,因此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還發明瞭除進攻城牆以外的許多破城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穴地攻城,在城外通過挖掘地道進入城內。

由於守城一方不知道敵人會從哪裡突破,往往會沿著城牆的邊角下埋入巨大的水缸,通過聲音來判斷敵人挖地道的路線。

百餘年前的太平軍就經常使用這種辦法攻城,讓當時的清軍吃了不少苦頭,還有左宗棠也曾經使用這種方法,也針對性的對這種方法做出了防範的策略,甚至劉伯承將軍在抗戰時期,也用這種土方法對付過日軍,所以這種辦法還是比較實用的。

4.衝車

衝車,也叫臨衝或對樓,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即以衝撞的力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攻城主要兵器,屬於中國古代攻城器械。

臨衝呂公車,是一種安裝有八個車輪、高五層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的士兵,其它四層裝載攻城的戰鬥士兵。車高約12米、寬6米、長8米。攻城必備神器。

衝車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垛牆,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

這種利器就好似現代戰爭的坦克,防禦性極好,而且還有足夠強的攻擊能力來直接攻擊城門,不過它更大的特點是高,因為足夠高,所以能將士卒放在與敵軍城牆差不多的高度,然後進行作戰,這樣可以使得敵軍的居高優勢基本上蕩然無存。

5.床弩

床弩又稱弩炮或車弩,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之後尤其是唐宋時期,被廣泛用於攻、守城作戰之中。

弩炮是一種安裝在架子上的大型強弩,能夠發射巨箭,且常能一發多箭。因為弩炮威力強勁,因此就需要多人轉動絞車才能張弓發射。唐代的弩炮拉力已達十二石(720公斤左右),巨箭長近一米、粗近十五釐米,一經發射,“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威力極其可觀。

宋代的床弩已開始聯裝兩三張弓,其威力自然遠勝於前代。此時床弩的射程最高已達1.5公里。不僅如此,床弩還可以發射“踏橛箭”牢牢釘入牆壁之中,供士兵蟻附而上。

據記載宋朝的床弩很是強悍,雖然宋朝士卒的戰鬥力不如西夏遼金,但是在很多次對戰中,宋朝的床弩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謂是神兵利器。

6.拋石機

拋石機又稱“砲”,最早應見於戰國時期。拋石機是最廣為人知的攻城器械之一,也向來是攻城的利器。在官渡之戰時,曹操便以“發石車”盡毀袁紹所築的防禦工事,這是可追溯到的最早的文獻記錄。

宋代的拋石機應用達到高峰,在戰爭中經常被使用。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圍攻汴梁時,攻守雙方都佈置了拋石機。砲石凌空飛射,場面甚是壯觀。

後來因為火藥的緣故,拋石機逐漸變成了火炮,石字旁的砲也逐漸演變成火字旁的炮。

直到明代以後,火炮漸漸指代重型管形射擊火器,並在之後成為了明朝重要的攻守器械。

這些就是古代比較常見的攻城方法了,當然古代攻城絕不僅僅只有這麼幾種,這些只是常見的比較正規的方法罷了。


雜言微談


勸君留一步,小影有話說。

很驚訝出題者這種“弄倒城牆”、“挖牆腳”的奇思妙想。要說古代攻城戰中有沒有挖牆鑿洞一說,答案是有的,但這種打法是建立在牆基不牢、防守不嚴、攻城一方已經大規模接觸城牆,守城一方不能有效殺傷挖牆士兵的基礎上的。所以綜合以上多個要素,古人選擇挖塌城牆的方式攻入城池,實在是下下策。


不以佔領為目的的攻城都是白費力

攻城費力,建城更難。在中國古代以城池為單位的行政區域劃分和軍事防禦雙重作用的影響下,築城屯兵成為古人用以統治一方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有史記載,中國最早的都邑築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城池的規模根據管轄地域和行政劃分由小到大,從最小的堡級到縣級、郡級、州級,而歷代都城帝王政權的集中所在,自然要建造的高、大、上。迴歸本源,既然建造城池以軍事防禦為主要目的,那麼在城牆設計、用料上必然極盡“易守難攻”之能事。先說用料。在明朝以前,城池多以夯土壘築,少數城牆以石塊為原料搭建,這主要侷限於當地的地質條件。而那種在土牆上澆水結冰的快速築牆之法,僅限於極寒之地,是增加攻城難度的權宜之計,類似的特例暫且不表。既然是夯土,那麼就會用木板夾壓、搗實、混入糯米、石灰來增加土質粘性,以此來使牆體堅實。

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綿》先秦

單是加固牆體還不夠,古人在建築城牆上、還力求高、大、厚。例如齊獻公時期齊國都城營丘城牆厚20米。楚國都城郢都的厚度也有12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座都城都依河而建,方便於前期的和泥築牆和後期的生活吃水。當然城池依水而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滅火。從城池的堅固程度來評價,大夏國都城統萬城可謂是這方面的集大成者。但這座城並不是中原王朝的作品,反而是擅長奔襲,機動轉移的匈奴人所建。公元417年,大夏國主匈奴人赫連勃勃以叱幹阿利為總建築師,歷時六年建成都城,名曰統萬城,有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的寓意。

阿利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用建築學的說法,阿利不僅是設計方還負責工程驗收的工作。而他對城牆質量的驗收方法簡單粗暴:用鐵錐刺牆體,如果沒入牆體達一寸,這段牆體的工匠會被殺死,屍體直接埋入牆內。在這種殘忍的監督下,統萬城牆是不存在豆腐渣工程的。

再說設計。古代城池多為方形,城池四面至少開出四個城門(如長安),大型城池每個面增加到兩到三個城門,一般都城以九門為準(燕京)。以城門為中心,在城門之上修建城樓,既可以作瞭望所,又是守城將領的指揮部。沿城門兩邊展開的城牆,外側一面,凹凸有序,為雉堞,這種垛牆比城牆薄,作防守士兵的掩蔽之用。內側一面與雉堞相對應的凹凸薄牆,為宇牆,防止守城士兵掉落。雉堞高宇牆低,這種城牆上的凹凸垛牆統稱為女牆。城門兩側的城牆,每隔70米有一段凸出牆體外側的部分,為馬面。因為守城方多為俯身作戰,為了有效的殺傷城牆底部的攻城士兵,必須探出身體,這樣暴露性很大,而馬面的設計,恰好解決了這種死角問題,以平面牆和凸出馬牆的犄角互補,將攻擊面從一面增加到三面,殺傷敵人更加有效。馬面有方形和半圓形之分。

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減二丈,闊狹隨地利不定,兩邊直覷城角,其上皆有樓子。《守城錄·守城機要》

仿照城門上的城樓設計,馬面上面也建有敵樓,或者設置大型機械。敵樓也是作屯兵、儲藏武器和瞭望之用,當然敵樓的存在使得守城士兵便於形成火力壓制。有些馬面上也設置器械,如床弩、拋石機、滾木礌石等。城牆向兩邊延申到拐角之處,設置團樓,為瞭望之用。而團樓的朝向和角落的城牆成135°夾角,這樣的設置使得拐角之處無死角。在整面城牆的外側,要挖開寬兩丈,深一丈的壕溝,有些也灌水作護城河,起到遲滯敵軍抵城的作用。城門之外架設吊橋,戰時吊起,也可作一面屏障。以上就是古代一座城池的基本防禦結構,當然因地形限制或戰爭需要,守城方在城池的改造上也作添、減。整個城池的防禦體系,最薄弱的地方要屬城門,城門一破,大軍入城,城牆很容易被佔領。所以許多重要城池都在城門和壕溝之間再建甕城,用以增加一道或幾道防線,迄今保存最完好的,結構最複雜的,當屬南京的中華門,有天下第一甕城的美譽。

既然城牆建造的如此堅固,那麼佔領城牆的意義就更加重大。在古代,攻城方如果奪取城牆,對城內敵人的威脅會劇增。而一旦戰爭結束,攻守之勢立馬轉換。攻城方也會努力加固城池以防敵人捲土重來。如果按照出題者的思路城牆被毀,那麼奪取城池後無疑會給自己留下隱患、負擔。所以古人打仗本著佔領的目的,和易守難攻、易補難建的原則,是力求攻取和長久統治一座城池的。除非由於傷亡慘重,守城方援兵將至或者補給吃緊,輕易不會選擇弄倒城牆的戰術策略。(這裡有三個例外,一是掠奪式的攻城,大多見於匈奴、北元等遊牧民族對邊境城池的作戰;二是抓捕式的攻城,如金軍攻打汴京,擄走徽、欽二帝;三是屠城,本著我帶不走的也不給你留下的原則,在奪取城池後屠城撤退。這三類攻城戰都是極端之舉,不做贅述。)

從防守之術看守城方對弄倒城牆的”零容忍“

從攻城的角度來看,攻城方需要考慮兩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如何佔領城牆或攻入城門,另一方面就是如何消滅守軍。所以攻城方在攻城器械的選擇上就有遠攻近戈之分。而從守城方的角度分析就沒有那麼複雜了,他們只需要考慮怎樣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和保存自身兵力即可。本著這個目的,守城方在防守器械的選擇上就十分明確了。防守器械大致可以歸為六類,即反擊、偵聽、抵禦、撞擊砸打、燒灼、滅火。一一詳解。

從古戰爭的影視劇中可以經常見到這幾類。先說反擊類器械,最常見的是拋石機和床弩,這兩類器械因其射程遠、威力大、破壞性強在攻守雙方都普遍裝備,而守城方的器械主要設置在馬面之上。由於城牆高度的優勢,防守方的器械射程要遠於進攻方。而抵禦類器械,主要是女牆、城門的木製或者皮質替代品,在女牆和城門破損時作補救和替代之用,這類器械由於做工簡單、原理相通又種類繁瑣,不做贅述。抵禦類武器有兩樣是需要著重介紹的,雲梯的剋星,叉杆和抵篙。以叉杆為例,其造型有點類似於月牙鏟,使用方法是向前推倒敵人架設的雲梯,摔傷敵人,也可以向下猛剁,剁斷敵人的手臂。撞擊砸打類器械以檑木為主,配以石塊,是一切通過拋擲砸傷敵人、砸毀敵方攻城裝備的器械總稱,有拴鐵鏈拋出後再回拉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種之分。灼燒類器械在古代戰爭類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可見,將燒熔的鐵汁和煮沸的熱油裝於容器,在敵人攀登時潑灑澆灌,灼傷燒死敵軍,引燃攻城器械。這裡有一點陳舊觀念需要說明矯正,在影視劇中攻城方一旦攻城不利就會拋射火石、發射火箭。固然火攻會打亂守城方的陣腳,但火箭和火石卻無法有效的殺傷城牆上的防守士兵,反而燃燒的火焰非常不利於士兵登梯作戰。而用火箭引燃城門難度更高,古代製作城門多選用堅實耐火木材,內塗耐火漆,外包鐵皮鐵釘防止戳裂,從這裡足見古代城池防守城門的重要性。所以從守城方來看,是不擔心火攻的,反而在實際戰爭中,守城方會多用灼燒類的器械來燒殺敵軍。但城樓這些牆上建築是極有可能被引燃的,所以滅火類器械應運而生。最後要說一下偵聽類器械,沒有護城河的保護,敵軍是很容易選擇挖地道潛入城內的,所以類似於電影《地道戰》中的偵聽器械就派上用場了。具體如下:先在城中主要通道上挖兩丈深的井,再用生牛皮密封陶翁,將翁覆於井口,派聽力好的士兵匐於井口便可監聽敵軍是否挖掘地道。

綜上所述,攻城士兵想要抵近城牆尚且費勁,不僅會遭到來自於城牆上的火力封鎖,需要時刻提防著從天而降的箭矢、礌石、熱油鐵汁。而城牆堅實,而且即使有尖頭木驢和臨衝呂公車這種兼顧遮擋和摧毀效果的大型攻城器械,也必須依靠人力鋪設壕橋車掩護其跨國壕溝和護城河行進至城牆或城門下,在守軍撞擊、砸毀和焚燒等多重威脅下對城牆進行挖掘,這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的。而攀登作戰雖然死傷也很慘重,但一旦登城,很容易以點帶面擴大戰果。事實上,任何攻城戰都是諸多戰術協調配合進行的。先用床弩、弓箭、投石機來摧毀城牆上的防禦設施,殺傷守軍,再配以士兵鋪設雲梯,將尖頭木驢和臨衝呂公車推進至城門邊進行摧毀,登牆而上,輔以破門而入才是行之有效的攻城辦法。

以水代兵得不償失

許多朋友會把放水淹城作為破城的一個軍事手段,但這種方法僅限於城池在河流下游的低窪之處。但決堤淹城已經超出一城一池的得失範疇。即使城池被攻破,但是百姓生存之田地、休憩之住所等也會被洪水摧毀殆盡。因此放水淹城有點同歸於盡不計後果的意思。但是古代戰爭也不乏放水淹城的戰爭實例。利用水勢攻城就需要建壩,公元514年,梁武帝蕭衍為與北魏爭奪壽陽城,不惜徵用民夫20萬人,耗時兩年建成。雖然這座軍事水攻的堰壩的確發揮了作用,但也造成了淮河下游數以十萬的百姓受災,而梁朝為修此堰,累死餓死軍民不計其數,這種放水淹城、以水代兵的攻城策略的確得不償失。





小影觀史


弩炮

投石機


文化長河中的歷史


我認為古人戰爭的時候想挖倒城牆,不太可能,因為敵人不會給他們那麼長時間,再說古人也沒有現代化設備,靠人力,短時間挖倒那麼堅固的城牆,辦不到。能挖條地道就不錯了。所以說沒有什麼挖牆腳的高招。





周老頭聊歷史


如果一定要弄倒城牆,中西方各有特色,隨著歷史的發展也有變化,總的來說

一是水攻,淹,泡,衝等等

二是炸開,自從火藥炸藥發明後很多,火炮

三是有撞開或砸開,主要是西方的投石機,我們

印象比較深的蒙古人攻下襄陽的回回炮,阿拉伯人做的,應該源自古波斯

四是火攻

沒有大炮和巨石拋石機時攻城很難很難,幾倍兵力都沒用,古代有很多經典例子,蒙古攻南宋很難,但滿清有了大炮攻南明就容易多了


大道至簡T2


戰爭是具有破壞性的,是不考慮成本的。在戰爭中為了攻破城池,弄倒城牆挖牆腳,採取不計後果的極端行為,自認為有以下幾個高招。

一用拉攏賄賂守城將軍,開城投降,最小成本換來最大的成功,此法代價最小。

二用挖地道的方法直通城內。

三用水淹城牆,秦大將王賁就是用比法,發水淹魏國都城三個月,造成城破大量平民傷亡,此法不易取。

四用埋火藥的發法炸開城牆,攻如城中,太平天國中的太平軍多用此法攻城略地。


仗劍任我行


李自成就擅長用炸藥來炸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