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哪個產量比較高?

玲玲說三農


聊聊“早種小表和晚種小麥那個產量比較高?”話題。從這個題問看,題主對如何適時播種小麥的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區與偏激。要使小麥獲得豐收,一定要儘量做到適時播種,而不是種早或種晚。種早種遲都是極端化的,不科學的。下面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凡是種冬小麥的地域基本大部都是黃河流域的地段,黃河流域的氣候季節變化,從最東邊至最西邊綿延數千公里,差異非常之大,但在每一小的地域內或每一小段的區域內,農民們對如何種莊稼都有一整套的經驗良方,有的是先人們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有的是在先人流傳基礎上根據當代氣候變化又適時調節總結的。用這些經驗良方指導著農時耕作。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價值的。這些寶貴的經驗良方,是勤勞勇敢的先民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現的、總結的,是他們聰明與智慧的結晶,也是當代人的科學種田總結。應該是遵循,不能違背。古代人發明的24節氣變化,就是古人在天文科學界的一大發現與研究,對指導農時很有準確性。


種植小麥,其實就是種植一種植物,每一種植物在自然界生長,都有它自己的生長規律與特點。今天具體到種小麥,我們就要研究小麥的生長特性。

小麥播種早了,就容易出現旺長,瘋長。播種晚了,就影響它的第一階段生長分櫱,減少株數,影響根系生長。如果出現這兩種現象。都會減少產量。


所以在種小麥時,一定要依據當地多年來人們總結、公認、並被實踐證實、形成的最佳播種期來下種,而不能隨意想象,違背農時。題主所問的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那個產量比較高?回答是,都不會高!只有不誤農時、做到適時播種才能高產、豐收。


風雨人生3293


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哪個產量比較高?

準確的地說,小麥產量都不會很高。我國小麥種植地區基本上覆蓋全域,在所有的地方都能種植。我國地域遼闊,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各有差異,因此小麥播種時期有先有後,有遲有早,不可能整齊劃一,步調一致。小麥生長髮育有它的獨特生長規律,只能適合一定氣候條件,否則,會出現生長髮育不良,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小麥適時播種尤其重要。怎樣才能算適時播種呢?小麥適時播種就是要依據本地氣候特點和傳統播種時間,還要依據土壤墒情來決定合適的播種時間。



第一,小麥不能在適宜的傳統播種期之前播種。小麥的傳統播種期是我們的祖先通過了世世代代的摸索總結的適合本地種植冬小麥的具體播種時間,是在自然環境中冬小麥播種的最適宜的最具有科學性的產量最高的播種時間。若是冬小麥提前播種,秋天氣溫高,小麥在冬前生長過旺,開始拔節,不利於小麥安全越冬。特別是北方,小麥拔節後,在寒冷的冬天到來前,澆封凍水,由於小麥植株過高,冰層根本保護不了拔高部分小麥苗,會露在冰層保護層之上,非常容易造成小麥凍害,直到枯萎死亡,造成減產或絕收。小麥依據當地傳統播種時間,小麥適時正常地分櫱,培育健壯的匍匐幼苗,澆封凍水後,會被冰層保護幼苗,蓋上一層冰“被子”,安全越過寒冷的冬天。因此冬小麥不能提前播種,會使小麥發生旺長,冬前過早拔節,影響安全越冬,會導致減產或絕產。



第二,小麥不能在適宜的傳統播種期之後播種。小麥不能在本地適宜的傳統播種期之後播種,特別是淮河秦嶺以北地區,不能推遲播種期。推遲播種期,秋末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氣逐漸變冷,氣溫逐漸下降,土壤溫度也隨之下降,播種小麥,發芽出苗時間會推遲得非常長,甚至因地溫過低,根本發不了芽,出不了苗,造成小麥大面積缺苗。另外,就算小麥出苗比較齊全,由於氣溫逐漸降低,嚴重影響小麥的冬前分櫱,幼苗非常難於安全越冬。因此,推遲小麥播種期,會嚴重地影響小麥冬前正常分櫱,妨礙小麥幼苗安全越冬,必然會影響小麥的產量。



第三,小麥必須在適宜的傳統播種期之間播種。小麥依據本地氣候特點和土壤墒情,按照傳統播種期,適時發芽出苗,在冬天寒冷到來之前,正常分櫱發棵,形成匍匐地面的冬小麥健壯的幼苗,當寒冷的冬天到來後,小麥幼苗全包裹在冰層裡,使小麥幼苗穿上一層冰衣,保持小麥幼苗在安全溫度之間,不至於幼苗凍傷凍死,使小麥幼苗安全越冬。


總之,小麥在適宜的傳統播種期,提前播種和推遲播種,即早播和晚播,小麥產量都不會很高的。只有適時播種,小麥才能奪得真正的高產。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種植的都是冬小麥,種植時間一般都在九月下旬和十月上旬。但是這隻能作為一個大概的參考,

科學的種植時間還是要結合當地的氣溫條件來做決定,早種小麥和晚鐘小麥都是不正確的,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小麥的早種和晩種的問題。

小麥種植太早。

小麥種植太早的話,由於此時氣溫比較高,種子在土壤裡會快速生根,小麥就會在年前生長髮育的比較快。因為小麥需要越冬,冬天的氣溫低,土壤也會冰凍。年前的旺長會使土壤中的養分消耗太大,冬天雨水較少,土壤裡的肥力和水分不足以維持到年後的追肥期,從而導致麥苗的抗凍能力變差,還容易滋生病蟲害等現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麥無兩旺”,年前長勢過快會影響到小麥年後的發育,導致小麥整體產量的降低。

小麥種植太晚。

小麥如果種植時間太晚的話,會由於氣溫過低影響到種子在土壤中的生根發芽,甚至有的種子不發芽,影響出苗率,這樣就會造成少苗、苗弱、分櫱少的現象,可見播種太晚也不行。

小麥科學的種植時間。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逐年升高,我國的冬天的氣溫也是越來越高,特別是今年冬天感覺一點都不冷。冬小麥播種最合適的溫度是大概16-17度,我國前段時間農業部門公佈的一組數字顯示,河南開封地區近幾十年來冬小麥最佳播種日期已經往後推遲了7-8天。所以小麥的播種時間也應該相應的往後做出改變。

因此冬小麥播種時間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要根據當地當年的實際氣溫條件來決定,只有因地制宜、科學播種才能達到高產的目的。

科技興農,科學種植。關注我,給您每天分享更多農業知識和農村新鮮事,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


豫見豫美


早種和晚種小麥哪個產量高?

確切的回答,早種和晚種哪個產量也不會高,要不違農時,適時、適量播種才能保證穩產高產。由於品種、地域氣候不同,各地種植小麥都有個最佳播種時期。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是過去農民一直遵循沿用的小麥播種的大致時期。不過近年來由於全球氣溫變暖等因素影響,小麥的播種期,實際都略晚於往常“秋分”節氣播種了,可晚幾天甚至半月。

為什麼說過早過晚都不利於高產呢?分析:

過早播種的弊端是,播種過早,冬前有效積溫高,小麥入冬前小穗分化過旺盛,甚至有部分拔節的現象發生,即俗話說的“竄葶”了,冬前長的過於旺盛,入冬多數葉片都得凍死,造成了營養浪費。來年春季返青時,仍需長出新葉子,“竄葶”的麥子,本株麥子作廢。必定影響產量。

播種過晚的弊端是:俗話說“冬前不倒針,不如土裡悶”!意思是播種晚,入冬前剛長出一根針狀,沒有分孽呢就到冬天了,這樣的也不好。最好的狀態應該是冬前完成大部分分孽,主莖能長出3~4片葉子為好。否則,入冬時一根針狀,冬季不抗凍,容易凍傷或凍死。再者來年返青時,才能完成分化過程,最終易形成麥苗徒長、貪青晚熟的現象。加上還需騰茬播種夏玉米,再有麥季易刮乾熱風,小麥並未到自然成熟,必須就要收穫,籽粒未完熟,脫水性大,必定影響產量和品質。



所以,要不違農時,按播期播量播種。一般按小麥冬前生長出3~4片葉即可。各地按當地氣候、及品種,靈活掌握播種期。我們河北一般在10月5日~10日。如果過晚,超過10日以後,要適當增加播種量,保證畝莖數。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隨著玉米等夏季作物收穫結束,冬小麥也快該播種了。那是早播小麥產量還是晚播小麥產量高?



早播也不高產,晚播也不高產。

我國地域廣闊,很多地方都種冬小麥,從南到北有很大的誇度。具體播種時間不能統一,根據我們夏季誇區小麥收割經驗看,從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地帶開始作業,沿途北上直到河北天津等地。大約能幹20天左右時間的活。也就是說,同一個品種的小麥,湖北省和河北省的播種期會有20天的差別。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合適的播種時間。這是老農多年種地經驗的結晶。農業專家的理論只是指導性,要因地至宜。

早播種,小麥苗貪青旺長,遇上冬季寒冷天氣,麥苗抵抗力差,容易凍傷凍死,造成減產或絕產。晚播種,氣溫低,小麥發芽慢,容易小苗弱苗期,根系吸水肥能力弱,小麥不能正常分櫱越冬困難,影響過年開春後正常生長。也會造成一定程度減產。



最後,小麥播種前,多請教當地資深老農,優選品種,適時播種,及時防治病蟲害,科學管理,才是小麥高產的關鍵。


pin名三郎


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在產量對比上沒有什麼可比性。

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只存在品種特性的差異性。如果是一個品種的小麥早種和晚種在產品上差別也不會很大。小麥的產量高低與種植,生長環節的科學管理有直接關係。


痴騎朽翁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對於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衛農的回答是早種和晚種的小麥產量都不會高,只有適時播種的小麥才能獲得高產。下邊衛農結合自己幾十年種植經驗,來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

小麥在我國種植的地域比較廣,各地的氣候環境不一樣,種植就會有遲有早,這個問題只能是根據各地的氣候環境來說了。在小麥適時種植上,各地都有農民總結出來的不少俗語,比如我們這裡就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播種正當時的俗語。這是千百年來農民在種植中,逐漸摸索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也就是說我們這裡,按照這個時間來播種小麥比較合適。那為什麼說小麥播種過早,或者過晚都不會獲得高產呢?



小麥如果早播的話,會因氣溫比較高,在冬前發生旺長甚至起身拔節的,這樣不利小麥安全越冬。如果小麥拔節旺長,在寒冷的冬天到來時,尤其是遭遇霜凍時,容易使小麥受到凍害,甚至被凍死。因此小麥不能早播,麥無二旺,遭遇凍害以後小麥苗情就會變弱,有效分業能力降低,最終影響產量,肯定會減產的。

小麥也不能播種太晚。播種過晚的話,人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溫度越來越低,不但會影響小麥發芽出苗,也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和冬前分櫱,小麥苗弱有效分業少,很難安全越冬,就是到了春天,苗情也會比較弱,有效分業少,造成畝基本苗數不足,這樣就會影響了小麥產量的。



要想小麥高產,就必須適時播種。要依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土壤墒情,適時播種,比如我們這裡就是秋分前後播種的。這樣讓小麥在適合的氣候、水肥環境下,發芽出土正常生長,以及分業發棵,長成適合越冬的健壯麥苗,就能夠抵禦冬天寒冷的襲擊,不至於被凍壞或者凍死,到了春天時,能夠正常返青起身拔節生長。

總之,小麥要想高產,就要適時播種,早播和晚播產量都不可能高的。因此要想種植小麥的話,請記住:只有適時播種的小麥才能獲得高產的。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小麥在我們國家種植面積比較廣泛,小麥產量的高低,不能依據種植時間的早晚來判定。而種植時間是由當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小麥品種來決定。

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經緯跨度大。同省不同溫,同縣不同俗,比比皆是。因此,不同的地方,種植小麥的時間也各不相同。

我們家鄉地處鄂西北,位於漢江河上游,南鄰神農架,北挨秦嶺。在我們當地,種植小麥一般在秋分過後整地,寒露前後播種。山高一寸,水冷三分,高山地塊比河谷平地要早種十天左右。緊鄰我們二百公里的襄陽地區,播種小麥則在寒露前後。通過對比,不難發現,降霜早,冬季氣溫偏低的地方要適期早播;降霜晚,冬季氣溫稍高的地方應遲播。根據當地氣侯條件,適期播種小麥,可以有效防止小麥出苗慢,造成弱苗被嚴寒凍傷,或者早出苗,在暖凍旺長,遇冷則出現凍苗的情況。


另外,不同品種的小麥,播種時間也不一樣。比如在河南平原地區種植的早熟小麥品種,一般都在九月中旬播種,如果引進到我們家鄉種植,必須在九月下旬或者十月上旬播種。如果在九月中旬播種,極有可能在冬季出現凍苗,既使不凍苗,來年春季也會旺長,或者拔節過早,抽穗時不出穗,空穗、秕粒大概率增加。因此,種植小麥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生長的品種,適期播種,才能豐產。

綜合上述,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哪個產量高,不論一概而論。只有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優良品種適期播種,才是小麥穩產、高產的基礎。


鄖陽老五


您好題主。在我們國家小麥種植地域遼闊,不同的地區因氣候條件等因素種植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我是山東的在我們村裡有諺語說道: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眼下就是9月20號再過三天就是秋分了。那麼我們就要根據諺語所說的今年秋分前後就要種植小麥麼?下面我和大家以下聊一聊。

我們山東今年受到颱風"利奇馬"的影響可以說對很多的玉米種植戶來說是災難性的,有一部分已經是匍匐倒地直接絕產,剩下倖存的也因為在玉米的抽穗期間“利奇馬”帶來的大量降水造成玉米貪青晚熟,勢必影響到今年小麥的播種的時間。今年的秋分播種小麥是不可能了。言歸正傳早種小麥和晚種小麥哪個產量比較高?

早種的小麥和晚種的小麥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早種的小麥生長週期較長,由於氣溫高會造成根系生長旺盛,但是根系長得會相對來說較弱抗病能力相對會差。面對接下來嚴寒漫長的冬季它的抗寒能力也會相對來說差,如果晚播種的小麥的話它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提高。

今年種植小麥的最佳時間我覺的寒露節氣是正好的,寒露以後氣溫會明顯下降。千萬不要小看了晚種這十幾天,我們種植的小麥根系會強壯,並且小麥的抗凍性好。還有一個每年過完春節往往會出現倒春寒這樣的反季節現象。但是我們晚種的小麥面對倒春寒,它的抗寒能力就會很強,到後期晚種的小麥的莖葉也會強壯,顆粒也飽滿,小麥的產量自然也提高了。

現在的氣溫基本保持在15℃到26℃之間,氣溫不算低再加上當前的玉米貪青晚熟,今年種植小麥的最佳時間在寒露前後,寒露之後氣溫會明顯下降但不會太低影響到小麥的播種發芽,而且更能提高小麥的抗旱抗病能力。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有不同看法的在評論區留言相互學習。


小憫農


我們河南省豫東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帶,小麥的種植面積也是比較大的。按照俺們這裡的俗語說的“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所以我們這裡的小麥的種植的節氣在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對於小麥的種植的早晚這幾年我也是一直在困擾著我。對於什麼時候種植小麥高產我覺得在我們這裡要看天氣,看土地的墒情和看氣溫的變化。

隨著這幾年全球變暖的表現越來越明顯,既我們這裡表現的最為突出的就是暖冬的現象。這樣的話對於早早的把小麥給種上不是太好,在冬季來臨的時候由於小麥長勢太旺,很容易出現凍害的情況。在來年的清明節前後又特別容易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比如說2018年的時候種植的比較早的小麥受到凍害的影響基本上沒有長出麥穗,在收穫的時候減產了將近40%,嚴重的地塊直接就用旋風耙犁了再種植春花生。

其次就是種植的比較晚的小麥的產量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說我們這裡的紅薯和朝天椒茬口的小麥的種植的時間點基本上在11月上旬。這個時候由於氣溫比較低導致了小麥的播種量增加和小麥發芽的時間延長。從而使小麥苗在寒冷的冬季的時候也特別容易出現凍害,以及減少了小麥的分櫱,這樣的話小麥就不能夠保證長出太多的麥穗來,從而降低了小麥的產量。


總的來說小麥的種植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如果說墒情不好的話可以選擇澆一遍“跑馬水”在犁地種植小麥。同時也要關注天氣預報,如果說白天的溫度在15°左右徘徊的話是可以播種的。我一般選擇在10月15~20號之間播種小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