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人說“當你一人熬過了最苦的日子,就不再想找依靠,任何人都是負累”,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關於這個問題,躲之截取部分寫過的文章來回答:

"太習慣一個人生活了"好像常常被我們用來說服自己藏起自己。它好像我們丟在自己腳前的一塊絆腳石。“小心,你敢邁出腳,我就絆倒你!
  1. 基友喜歡上了一個女孩。

這個女孩我見過,我們一塊吃過飯。眼看大大咧咧,實則心門難開。在基友的窮追猛攻下,她卻對我說“太習慣一個人生活了”。所以,不知道怎麼應對這份感情。因為,也許我太習慣一個人生活而忘了兩個人怎麼生活。

一個人是一件很酷的、有趣的事。你可以睜開眼,被子就那麼隨腳一蹬,不用考慮要怎麼把它折成“豆腐塊”;可以做一個地道吃貨,不用擔心TA會不會嫌棄日漸臃腫的身材;想關掉手機就關掉手機,想去哪就去哪,不必擔心奪命連環call;我可以今天長髮配藍色,也喜歡明天白色大短卷,一切都看我心情...自由自在到“感覺我能飛上天”...

"太習慣一個人生活了"好像常常被我們用來說服自己藏起自己。它好像我們丟在自己腳前的一塊絆腳石。“小心,你敢邁出腳,我就絆倒你!”

你要保證你在最壞的情境下一個人能好好過下去。

2、幾年前,靜丫頭和我說她要放棄在老家打拼的一切,跟著丈夫前往新疆。

我和她說,不管你做什麼決定,我只有一點要求:你只要保證你在最壞的情境下一個人能好好過下去。

一個人生活是一種能力。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也便能對一切做到“很高興你能來,不遺憾你離開”,所謂“笑看雲捲雲舒”大抵也是要以這樣的能力做後盾的。

哪怕我飛上了天,可我,依舊無法用自己的肚腩暖自己的腳丫!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寫道:

依賴感才有可能成為人類情感的保證書,亦是可以由談戀愛轉入共同生活的前提。依賴感是將彼此的記憶紮根於一種生命的大背景之中而產生的情愫,便不單單只是彼此記憶的無關痛癢的聯繫體。

阿悄悄看到後與我說她不太同意。她認為假若有“人類情感保證書”的話應該不僅僅是依賴感,而要是經過“依賴-不依賴”。

截取的這段話大約是寫於10年,它是從一部連載的小說裡的一個章節裡的一個段落中截取的,沒有了語境大抵失去了一部分語義。但,阿悄悄的這個觀點我同意。“依賴-不依賴”,現實版或許便是“你可以是我的全部,你也可以什麼都不是”;生活版應該是“我做飯,你刷碗”。

這兩者不都是過好自己的生活嗎?

七尺男兒的我,可以自己逛菜市,叉著腰跟賣菜大媽為了一毛兩毛斤斤計較;也可以小鳥依人般拎著菜籃、微笑看著你拿起左邊的土豆放下又拿起右邊的土豆又放下再拿起左邊的土豆再次放下又再次拿起右邊的土豆...我可以給自己燒個紅燒肉,吃完點支菸再蹲在衛生間默默刷碗;也可以給你作個板栗兔肉,但堅決不洗碗。

一個人,我可以做那麼多事!就如同文首說的“感覺自己能上天”。但是啊,我也時常一個人站在落地窗邊,吐著菸圈,孤寂地看著窗外萬家燈火!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哪怕我飛上了天,可我,依舊無法用自己的肚腩暖自己的腳丫!


躲之


這是當前很流行的一句話,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說的十分有道理。因為我是女孩子,所以在情感這方面會特別敏感,特別是在自己人生低潮時,感覺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扛,這句話就特別符合那個時候自己的心境。

但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思考,這句話似乎也有點不妥。我們都需要生活伴侶,但需要他們不僅僅是希望他們能在自己低潮時給予自己幫助,更多時候是希望兩個人一起分享喜悅,把一份快樂變成兩份,這才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吧。



生而俗人lh


我也覺得是


一個沒爸的人


緩過神來總得歇一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