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白玉蘭”小夥伴在行動!上海的朋友們沒有袖手旁觀

上海每年都會對推動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對外交流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在滬外籍人士進行表彰鼓勵。三個榮譽稱號與獎項分別是白玉蘭榮譽獎、白玉蘭紀念獎與白玉蘭榮譽市民,代表了上海對在滬外籍友人的最高認可。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但其實,獎項只是一個形式,友誼無法用標準量化。無論是否獲獎,當下危難時刻許多在滬外籍友人的表現勝過千言萬語。在這次疫情中,許多在滬外企與國際友人選擇“堅守不退”,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中國、和上海人民聚力同行、共同“戰疫”。為了鼓勵上海,歷年白玉蘭獎獲獎者們特地錄製了視頻,並且千方百計為上海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白玉蘭”小夥伴在行動!上海的朋友們沒有袖手旁觀

花園飯店(上海)總經理哈曼·達布拉


花園飯店(上海)作為業績與客流密切相關的行業之一,餐飲、酒店行業在本次疫情當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獲獎者、總經理哈曼·達布拉也當了一次“逆行者”,在春節休假一結束,就堅決回到上海主持工作。在他看來,雖然本次疫情給企業的日常營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作為一家企業,花園飯店(上海)對廣大客人、全體員工甚至這棟建築物本身都負有責任。作為總經理,他的義務則是要和員工、和客人站在一起,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盡力減少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他的組織下,花園飯店(上海)1月中旬就採取了及時果斷的措施,包括加強客房及公共區域的消毒,對入住客人及員工全面進行體溫檢測等等。他號召所有的員工嚴格遵循政府和集團的引導,注意個人健康,對非官方的新聞保持理智,科學判斷,不信謠不傳謠。與此同時,集團也安排了相應的培訓,鼓勵大家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充實自己、提高能力,為隨時歡迎客人“回家”做好充分的準備。他表示,上海讓他感覺“很安全”,對於上海在本次疫情中所採取的及時有效的措施,他感到“很欽佩”。他說,希望中國朋友們能保持樂觀,保持健康,美好的日子就在前方。


“白玉蘭”小夥伴在行動!上海的朋友們沒有袖手旁觀


在為上海抗疫出力的外國友人中,既有企業高管,也有一些只是普通人,他們無法和跨國企業一般動則啟動全球採購支援,而是千方百計發動個人關係,為上海爭取到一些寶貴的物資,這份心意難能可貴。


2020年2月中旬,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上海市閔行區中醫藥醫院韓國籍中醫醫師洪原淑,向上海市外辦表達了想以個人名義向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閔行區中醫藥醫院、閔行區衛健委捐助口罩的意願,並希望在整個運輸操作過程中得到幫助。


在中國疫情爆發後,洪原淑醫生先從親朋好友那裡用現金購買了6000只KF94韓國醫用口罩。之後,又通過多方努力籌集並預約到6000個民用口罩。由於她是個人捐助,沒有發票收據、海關進出要求不同,韓國快遞又遇到諸多困難。


上海市外辦一直關注、跟蹤她的捐助信息,同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並及時與綠地集團聯繫請求支持,綠地愛心團隊給出了多種運輸方案。


“白玉蘭”小夥伴在行動!上海的朋友們沒有袖手旁觀

援助的口罩今天運抵上海被學校接收


隨著疫情在韓國蔓延,韓國境內所有預約的口罩個人都無法購買,而且運出國更加困難甚至禁止運出韓國。2月25日,洪原淑緊急請求,希望於當日下午將已購買的6000只醫用口罩辦理運出韓國的手續,上海市外辦接到信息後即與綠地集團聯繫決定操作方案,在綠地集團的大力配合和愛心接力下,6000只愛心口罩已經運到上海,今天下午已經送到學校。


以上兩位只是上海“白玉蘭小夥伴”中的代表,還有眾多心繫疫情的“白玉蘭獎”獲得者及申報者所在企業,通過捐款捐物的方式,表達與中國人民同舟共濟的決心。


德勤公益基金會理事會向武漢市慈善總會先期捐助人民幣50萬元,用於武漢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保樂力加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200萬元,設立“關愛醫護人員專項資金”,用於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的人道救助、生活困難補助、關懷激勵。


索尼集團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凱德集團宣佈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為明天·為健康”公益基金,為抗擊疫情、守護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白玉蘭”小夥伴在行動!上海的朋友們沒有袖手旁觀

載滿希望與愛心的醫療物資運輸專車。凱德重慶


佳能則是通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緊急向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捐贈總值近300萬元人民幣的“佳能醫療光影28排CT”設備,用於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一線臨床診斷。同時,佳能醫療還向全國各裝機醫院打開了綠色通道,保證零部件充足供應,一線工程師們和售後服務團隊都隨時待命,快速響應前線的維護和裝機需求,保障設備的持續良好運行。


菲仕蘭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捐贈價值400萬元的物資和100萬元現金。科蒂公司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50萬元,以支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從來到上海、融入上海再到愛上上海,從城市發展的觀察者,變成了城市蛻變的見證者,成為了城市繁榮的建設者。他們和上海一起守望相助、並肩作戰,這份同甘共苦的情誼,讓人感動不已,也讓人銘記在心。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圖片 | 受訪對象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