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商丘文史(八)——商丘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

商丘文史(八)——商丘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

北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在應天府書院讀書的宋州虞城人王堯臣狀元及第,歷任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尚書、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同村人趙概,考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歷知制誥、應天知府、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他們二人創造了虞城歷史上“一榜雙魁”的奇蹟。

商丘文史(八)——商丘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

虞城古王集鄉狀元小鎮,王堯臣、趙概同村同榜及第衣錦還鄉情景雕塑

更為驚歎的是:王堯臣的祖父王礪,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及第,以職方員外郎知越州,官至屯田郎中,監察御史。其叔父王洙,天聖二年(1024)第二次考中進士,在范仲淹的推薦下,於1025—1033年擔任應天書院教授,後官至翰林學士。王堯臣的堂伯兄弟王稷臣,王渙之子,進士出身;王夢臣,王渙之子,進士出身;王欽臣,王洙之子,北宋藏書家,神宗朝進士,仕至秘書省正字、集賢殿待制。王氏一門考中六個進士,當時傳為佳話。

商丘文史(八)——商丘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

虞城縣古王集狀元小鎮文化周場景。

據不完全統計,在商丘歷史的科舉考試中,共出現14位狀元、1位榜眼、2位探花。他們分別是: 唐朝開元二十六年(738),宋州人崔曙獲得進士第一名。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襄邑縣(今睢縣)人張去華考中辛酉科狀元。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劉察(餘事不詳)中乙丑科狀元。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襄邑縣(今睢縣)人郭贄(zhì)舉進士,中乙丑科進士,首薦(狀元)。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宋州寧陵人劉蒙叟考中丁卯科狀元。 宋太祖乾德六年(968),睢陽學舍的早期學生、35歲的柴成務中戊辰科狀元。 宋太祖開寶六年(973),民權雙塔人宋準考中癸酉科狀元。 大中祥符四年(1011),襄邑縣(今睢縣)人張師德,在其父張去華奪魁50年後,中辛亥科狀元,為世人豔羨。 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民權縣雙塔鄉人宋祁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禮部本擬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是章獻劉太后覺得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於是定宋庠為甲子科狀元,而把宋祁放在第十位,有“兄弟雙狀元”之稱,又稱“二宋”;尤其是宋庠“連中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 仁宗嘉祐八年(1063)襄邑縣(今睢縣)人許將中癸卯科狀元,年僅27歲。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襄邑縣(今睢縣)人許安世27歲時,中丁未科狀元。 宋紹興三十年(1160),襄邑縣(今睢縣)人許克昌中進士第一名(狀元),因有官職在身故改居第二(榜眼)。 康熙三年(1664),歸德府柘城縣人李元振,28歲時考中甲辰殿試一甲榜眼。 康熙三十九年(1700),歸德府柘城縣人王露考中庚辰科汪繹榜進土探花。

在以上狀元、榜眼、探花中,有“父子狀元”即張去華和張師德;“兄弟狀元”即宋庠和宋祁;“一榜雙魁”即王堯臣和趙概;“叔侄狀元”即叔父許安世與侄子許將,他們同朝為官,時稱“小許”和“大許”;“祖孫三代狀元”即許安世、許安世的侄子許將、許安世的族孫許克昌。

更為讓人驚歎的是,北宋狀元許安世的祖父許齊封為大中大夫,祖母宋氏是狀元宋庠、宋祁的姐姐,加上他們姐弟的族伯父狀元宋準,兩門出現了六位狀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了不起的事。 另外,北宋應天書院培養的范仲淹考取禮部第一名(相當於後世的會元)。明末葉廷桂考取會試第一名“會元”。侯方域獲得“小三元”(縣試、府試、院試第一名,又稱“案首”)。

商丘文史(八)——商丘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

來源/見聞觀察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佈

關注網信商丘 瞭解權威發佈

商丘文史(八)——商丘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