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微博最近的狀態,是痛並快樂著的。


有數據統計,受春節假期、新冠疫情以及科比去世效應疊加影響,微博日活躍用戶規模在1月27日達到峰值的2.39億。


活躍用戶數以及閱讀量增長本是件好事,但對於微博來說,卻暴露了它的種種弱點。


剛剛發佈的新浪微博財報給出了低於預期的Q1指引,公司認為一季度收入下滑幅度可能高達15%至20%,而市場此前的預期為下滑13%左右。


這意味著因為疫情“意外”得來的新增流量、活躍度、用戶使用時長恐怕不能效轉化為收入,商業能力遭受質疑,股價就得遭重。


而主打用戶體驗的微信,在市場的壓力之下,也不得不加快了商業化的步伐。


根據騰訊財報顯示,截止2019年前三季度,騰訊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達到34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6%。


其中主要增長來源則為微信廣點通、朋友圈以及小程序廣告收入增長。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微博出來之後,有人就說,現在雙微一抖,企業的雙微已經越來越難做,聲量也已經大不如前,是時候該放棄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不妨從微博跟微信的營銷性質來做做分析。


比起微信,微博的媒體屬性更強,具有更開放的信息傳播路徑。


而微信作為一個封閉式的內容傳播平臺,在內容沒有自傳播之前,只能點對點地傳遞給已關注用戶,受眾群體十分有限。


簡單來說,微信是個“小黑屋”,你只能看見你視野中所有能看見的一切;


而微博是個“大廣場”,你能看見視野之外,別人所看見的一切。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微博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對外發聲平臺。


可以用於品牌的宣傳推廣,彰顯品牌特色。


同時還可以跟用戶快速、便捷地產生互動,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做好用戶的積累工作。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而微信呢,就適合做內容的沉澱、用戶的留存和轉化。


我們可以看到,微博上的用戶在乎的是傳播,而微信上的用戶更在意的是內容。


而且微信沒有智能推薦模式,除非內容足夠優質,能夠吸引已關注用戶自動轉發擴散,否則無法觸達更多的用戶。


如果你想做好微信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內容做好,比如我們的單仁行。


所以,老牌的流量陣地仍有機會,萬事只怕有心人。


當然,除了雙微之外,你也該把目光,放在一些新興的流量陣地上。


比如快手、抖音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平臺都適合你的企業。


特別是這次疫情,線下廣告遭遇重創,抖音快手卻在春節期間收割了一大波的流量。


我身邊就有不少企業家朋友問我,這時候在這些平臺上投廣告,能不能成?


抖音是不是更適合給品牌或者產品做宣傳?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確實,從商業變現的角度,對於這樣一個紅透半邊天的視頻平臺,我們應該重視。


但重視不是看什麼火就投什麼,把預算一批,眼睛一閉,直接把廣告費砸下去。


而是先判斷這個平臺適合不適合我們產品,值不值得投。


那麼,如何判定一個平臺值不值得投廣告呢?


我認為,至少有四點值得你去思考。


第一,瞭解這個新興平臺的商業變現現狀以及前景。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用戶的粘性以及變現的成功案例來入手。


要知道,廣告的本質是爭搶用戶時間,而用戶粘性則很大程度影響用戶觀看廣告的時間。


拿抖音舉例,兩年前它就已經上線防沉迷,限制用戶的時長。


這件事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來的,就是用戶對於抖音的超高粘性,他們使用抖音的時間太長了。


而關於變現,抖音很早就鏈接到淘寶,現在還可以做直播來帶貨,變現手段也很多樣化。


但是有了這些成功變現的先例,不代表這個平臺就適合你的產品。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因為你還需要考慮第二點,這個平臺的用戶定位,跟你的用戶定位是否相匹配。


我們的企業家要明白,雖然好產品自己會說話,但你要先搞清楚這個產品到底是要賣給誰的。


否則推出去,又只能是啞彈一顆。


比如你是做兒童手錶的,你就不能把手錶賣給孩子,而是要賣給他們的爸媽;


你是做老人按摩椅的,你就不能把按摩椅賣給老人,而是要賣給他們的孩子。


如果你的用戶群體匹配上平臺的用戶群體,就可以開始思考第三點——找出平臺最適合你企業的變現方式。


比如抖音的廣告方式有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貼紙產品和達人合作產品。


而變現形式就有三種,電商變現、直播變現和達人變現。


其中和達人合作配合智能分發,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瞭解完平臺的變現狀態,你再來衡量那種對於企業宣傳或者產品銷售更有直接的效果,那才是我們思考的重點。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最後,你必須將自己的廣告目的劃分清楚。


我們知道,任何廣告營銷背後產生的效果都能劃分成銷售效果和品牌效果兩個層面。


而這兩個層面所對應的廣告形式也不同,一種是效果廣告,另一種是品牌廣告。


效果廣告的目的是引起關注,再誘發興趣,刺激慾望,最後促進購買,這無疑是很多企業最理想的營銷方式,因為回報會很快。
所以,效果廣告最重要的是精準。


廣告主可以利用大數據找到有需求的潛在用戶,並向他推送緊密相關的廣告信息。

而品牌廣告,它關注的數據指標是——品牌的曝光量、廣告千次展現成本、品牌的知名度以及長期的銷售轉化。


需要不斷重複展示在目標客戶面前,幫助消費者形成品牌記憶。


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廣告如果是展現在你的非目標客戶面前,他們是不會購買,所以無論展示多少次都沒有太大價值。

火了十年的新浪微博,終於要玩完了?


現在有很多企業的產品、技術都很優秀,但一直默默無聞,有些甚至還面臨倒閉。
要知道,這是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但也是巷深不怕顧客多的時代。
如果你的產品有90分,但營銷跟渠道只有60分,那自然是反響平平,因為市場上沒人認識你。
反過來,如果你的產品只有60分,但營銷跟渠道能做到90分,就會造成短期熱賣,長期崩盤的狀況。
所以,搞清楚自己的優弱勢,補足自己的長短板。


找到最適合投廣告的平臺,讓好酒找到短巷,才是當今企業能不落人後的秘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