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A股究竟還要調整多久?


A股究竟還要調整多久?


目前海外股市暴跌正在衝擊A股,海外疫情會不會失控已成為A股近期關注的焦點,建議密切關注防疫受益板塊與大基建板塊。


大勢研判


在昨天的深度覆盤中,檳哥曾指出今天(2月28日)將是A股的一個變盤日,它將決定A股近期到底是向上還是向下選擇方向,令市場遺憾的是A股卻選擇向下跳空,這意味著A股又要經歷一番調整


有意思的是,在2月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與最後一個交易日都是大跌,投資者表示:並不喜歡“首尾呼應”…它們都是疫情向A股投下深水炸彈,目前市場更為關心這個調整將會持續多久,幅度將會有多大?


A股究竟還要調整多久?


在上一次A股跌破年線之後,通過11個交易日頑強地爬上了年線,而站在年線之上也僅僅9天而已,可見市場目前還是很弱。筆者認為這一次A股跌破年線將不會有與2月初那樣的強有力護盤行為,因為目前這次衝擊更多的是來源於外圍的風險。


更何況,對於股市而言,風險是漲出來的,對於2月持續的上漲,目前確實需求好好調整下,以消化獲利盤。


近期A股在站上年線後市場情緒高漲,8天成交量超萬億,在此位置市場充分換手,有一個段子說的好:“2月中上旬一直上漲是為了讓股民好好呆在家裡,別到處亂跑,現在大跌就是為了你好好工作,別一天到晚想到炒股,影響復工。”


由於目前A股的下跌來源於全球股市回調與清洗浮籌有關,因此,A股這個回調時間在很大程度與新冠肺炎在全球擴散最嚴峻的何時

到來密切聯繫,從目前情況來看,在近期還沒有看到歐美國家疫情拐點的到來,因此對於下週而言將大概率還是以調整為主。


至於它的調整深度,如果外圍股市還是以目前這種崩盤式的下跌,對於A股而言跟隨外盤下跌到2685.27也是有可能的事。


不過,在外盤這周崩盤式下跌之後,更可能的是下週迅速跌深反彈,因為對於股民而言,天塌下來有高子撐著,在美國股市是居民財富的主要資金配置方式,股市這種傷筋動骨的跌法,將會大大加快全球各國逆週期調節措施,例如貨幣政策的降息降準、財政政策的加大基建方面措施的力度。


在週末,很可能在工具箱中的逆週期措施將會加速出臺,目前市場最為關心就是疫情全球擴期風險會不會失控,在國內已出現拐點,而對於其他國家目前還不確定,但筆者認為歐美日韓這類國家只要國家機器運轉起來,這個病毒也將很快得到控制。


就像筆者在昨天深度覆盤文章中所提到的,在3000點之下,投資者可密切關注年報超預期的個股和板塊進行佈局,它們將是大盤超跌反彈過程中的主力軍。


A股究竟還要調整多久?


目前創業板比主板有著更強的韌性,筆者認為這次創業板的下調已來到了20日線,在下週很可能有跌深反彈動作,大家可密切關注在這三天內抗跌的創業板中的細分,它們很可能就是下一波引領創業板持續強勢的先鋒


當下中小創又一次成為A股攻堅克難的主力,而上證指數目前受傷狀態,由於當下市場關注的焦點還是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是否有失控風險,建議密切關注海外股市動態。


針對盤面最新變化,下面向大家提示體外診斷板塊和口罩板塊的投資邏輯。


市場熱點


1、體外診斷板塊


A股究竟還要調整多久?


對於體外診斷板塊而言,其上漲邏輯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體外診斷產品是目前全球疫情防控最為緊缺的物資之一,在短期內還將受益於嚴峻的防控形勢,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其次,在IVD產品類型中,分子診斷中游產品國產化率較高,下游診斷服務市場增長迅速。對於體外診斷領域可參照2017年底流感大爆發時情況,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預期將為體外診斷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業績彈性及相對超額收益。


最後,根據《Market Data Sources》等文獻的統計,2014-2018 年間,中國市場在亞太地區體外診斷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最高,為13.9%;預計中國在 2018-2022 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6.1%。


對於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相關受益標的,可關注碩世生物、熱景生物、科華生物、新開源和達安基因等體外診斷企業。


2、口罩板塊


A股究竟還要調整多久?


對於口罩板塊而言,其上漲邏輯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由於疫情正在向全球加速擴散,導致口罩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例如美國口罩缺口就達到了2.7億隻,對口罩產業鏈有極大的提振作用有目共睹,統計顯示,目前無論是上游的欣龍控股、再升科技、泰達股份,還是中游的口罩生產商振德醫療、陽普醫療等,目前均在加緊排產,保證市場供應。


其次,全球疫情已推動各方重新審視生物醫藥產業的戰略價值,長期來看,優質醫藥龍頭成為宏觀經濟環境下更加確定性增長的資產,繼17年以後醫藥很可能再次成為市場追捧投資方向。疫情的發展推動防治領域的需求,預計會對相關公司一季度的業績造成正面影響。對於口罩板塊而言,如果疫情持續蔓延,口罩板塊的業績將會得到極大提升,可持續關注。


對於口罩板塊的相關標的,可關注華紡股份、英科醫療、尚榮醫療、南衛股份、再升科技、陽普醫療和泰達股份等個股。


本文由:張檳(執業編號:A0740618100005)進行編輯,僅供參考,請自主決策,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