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美團提點高至20%左右,還收買家配送費,年營收652億,虧損1155億,美團是怎麼做到的?

成長的木子青


美團現在想虧錢是做不到的,低成本風險低投資,吸著小個體餐飲,外賣騎手底層消費者的血,多邊壓榨模式。現在眼前正是一片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韭菜等著去收割的景象,小日子過的正美著了。反觀給社會食品安全消費權益……


峽江雕龍哥


這個財報應該是前幾年的。我一七年做過幾個月眾包騎手,那時我記得抽點是18左右,保底好像是三塊五或四塊五。眾包騎手送一單1.4公里內的訂單都是四塊五,(後來降到四塊,再後來又降到三塊五)超過距離再逐漸加價。中午有高峰補貼,晚上十點之後有夜宵補貼。

當時我也算過美團賺不賺錢,簡單算了算,應該是賠錢的。因為點外賣的訂單額大多數都在十幾元左右,美團只能賺個保底抽傭和買家付的配送費,而騎手在中午高峰期和晚上夜宵送的訂單到手配送費都是6塊5起步,除非是二十多元以上的訂單才有的賺,否則騎手配送費都賺不回來。當時商家給我說的是,抽佣金額是按照買家實付款減去買家付的配送費計算,並非是現在有些人所說的按照滿減之前的金額算。

再遇上些惡劣天氣,比如下雨,夏天高溫,這些又要額外補貼。經常遇到騎手配送費十幾元,買家實付十元以內,商家到賬十幾元的訂單,這種訂單明顯是美團和餓了麼平臺補貼的。因為當時搶的通用紅包都是平臺補貼的,不用商家分攤。

一七年夏天,我所在的地方,餓了麼瘋狂補貼,中午各種補貼和完成指定單數,綜合下來中午只要跑十二三單近距離訂單就能賺差不多二百。之後美團也提高補貼,雖然不及餓了麼,但也比之前每單多了兩三塊錢。 平臺還養著那麼多員工,想不虧錢都難。

但是現在通過讓騎手買裝備,降低騎手收入,提高商家抽成比例,制定更嚴厲的懲罰措施,應該是有的賺的。


大話史空


一看就是很多沒做過商家在這兒亂評論,美團收取金額20%(根據不同行業收取金額會有點不通,大概都是這麼多),已經很久了!各種活動費用很多都會讓商家分攤!20%啊,還算少的,加上外賣25%(是營收的25%,不是利潤的25%),這部分抽走的相當於商家純利潤!當然美團也方便了很多顧客!但對商家而言,如果有得選,寧願沒有美團和餓了麼這兩個公司存在!同感的商家舉手!

忘了說了,美團除了提成,還有年費!我的是一年3000多好像是(可能各行業有不一樣的),時間久了有點忘了!有的人說這是抱怨,我其實是想建議,建議美團少收點,美團加外賣提取降至15%就可以了,也不算低了!要想繼續做大,必須降低提成!現在很多大商家,生意好的都不用美團!還有大部分美團商家都是把評分頂起來後就不用了,要麼就是有美團但進店各種藉口讓直接支付,不使用美團!部分商家為了將美團抽走的補回來缺斤少兩,或多收錢!後面兩種方法就不可取了!所以美團想繼續做大,還得降低提成,薄利多銷嘛!(以上純屬個人建議,不喜可噴)


匪仔153483835


看了好多回答,都沒說到點子上。那我就來做個簡單的回答吧。

舉個例子:2018年的商家抽成是8%,他們一不小心賺了600億。年末了,該訂2019年的目標,那就訂個1800億,商家抽成提到20%。結果商家不跟他們玩耍了,他們2019年只實現了652億。然後他們就哭窮了,說虧了1155億。


奇趣解說


我做過美團的加盟商,大家覺得美團大賺是隻看到他賺了多少錢,沒看到他虧了多少錢,一單保底收費在4.5左右,每個城市有微差。加上收用戶的配送費,一般是2-3塊居多。所以一單平均收費是7-8塊左右,騎手拿到手5-7元不等,加盟商能拿0.2左右看站點星級,其它成本App維護這個成本很大,後勤人員工資等,宣傳物料,美團會員補貼等。這些都是虧損的地方。不要覺得美團一個APP就在那賺錢了,他要人維護的,有宣傳物料的,有後勤人員的等等。


是不是34


大家!我來說說美團,我作為一個美團騎手,我還是知道一些內幕的,百分之二十是美團的扣點,大家都覺得高,為啥美團還在虧損?大家不解吧?我來告訴你們為啥美團扣點這麼高還在虧損,所有外賣訂單百分之八十是小額訂單,十幾塊,到幾十塊錢的小訂單,沒單的配送費收顧客3/5不等,有兩種配送方式,一種是專送,一種是眾包,專送3公里以內配送費是,6/8不等,眾包安配送距離4塊錢起步,遠的話,價格十多塊錢到幾十塊都有,配送這塊要留住人得有點獎勵,美團的騎手沒百十萬,也有幾十萬,騎手的單價已經壓的很低很低了。美團依然虧錢,顧客覺得點餐貴了,商家覺得扣點高,騎手也覺得單價低的很,騎手掙錢不是靠你的一單兩單活著,靠的是單量,所以大家理解一下騎手有時會超時,美團公司的運營他也有很大一部分成本,你覺得百分之二十多,有人吃個飯下個單7/8公里,10多公里的大有人在,你覺得你的幾塊錢配送費能送到嗎?


陳晨214623053


美團營收652億,虧損1155億,主要是由於優先股公允值變動造成的,實際上,美團2018年經調整淨虧損約為85億元(相當於每天約虧2300萬元),而優先股公允值變動高達1046億元。且此信息披露是財富雜誌在7月10日,統計的口徑應該是2018年。

大家一想到美團,感覺就是做外賣配送的,但實際上,上市後的美團,並非只有外賣一個業務,另外,在酒店及旅遊、新業務這兩大板塊上,美團也是投入比較大,而所謂的虧損主要是來自這兩個行業拖累造成整體上是虧損的(按實際虧損85億計)。

在新業務方面,美團收購了摩拜單車,單車是比較耗錢的,且又近快倒閉,你就知道美團大約投了多少錢在這個虧錢行當裡。而同年,美團又推出網約車服務,與滴滴在打價格錢,搶市場份額。而美團至今還在加碼網約車投入,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團在這方面都是在加大投入的,投入遠大於回報。

互聯網的本質是降低邊際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最終加大變現率。所以美團為了做大做強及多元化經營,目前都是投入遠大於收益,所以大家看到美團虧損就不奇怪了。

現在迴歸本質上,美團在外賣也是虧損嗎?非也,作為三大業務,最成熟的業務恐怕就是美團的外賣配送業務,不僅不虧,而且還相當的賺錢。相當於把億萬商家的利潤全都抽走了,商家只能得到微薄的營利。只是美團把這些利潤除了必要經營成本外,都投作另兩塊業務,進行二次元市場佈局,企圖做大做強,只是目前這些業務還在吞金階段而已,市場份額遠不夠理想,或投錯行業如摩拜單車等。

所以商家對美團又愛又恨,恨的是美團的重佣金抽點在20%-25%左右,讓商家基本無利可圖,而消費者得到的只是便利,實際付的價格有時比堂食還貴,因為配送費及美團的高抽點政策等抬高。而商家愛的是,只能通過美團及餓了麼,才能獲得更多的訂單,因為有那麼多的費用開支要維持,如果不做,就更加沒法經營下去。而做了外賣,也基本無利可圖。

我的二姐專門通過美團及餓了麼來做外賣的,每天兩百多單,推廣費每天200多元,沒有這個,就沒有什麼流量,更不可能接到這麼多單,再加上同行的競爭,大家又把外賣的單價壓得很低,還要參加很多美團要求報名的低價活動,不然很難有更大的銷量及引流,所以一直慘淡經營。

目前我二姐外賣的店一直在虧損經營中,她已經貼了轉讓廣告。人做得特麼累,三個人,從早上7點多一直要忙到晚上11點之後,因為外賣還有很多工作提前準備,收攤後,還有很多掃尾的工作要做,全年無休。

所以在此強烈呼籲美團及餓了麼降低抽傭點至15%及以下,讓商家有利可圖,迴歸市場的健康經營。不然,建議國家限制美團及餓了麼成為新的市場寡頭,讓更多的食客迴歸堂食市場,不能讓這兩家完全壟斷,且如此高地抽傭,讓億萬商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謝謝;


元日子


我做餐飲的,我告訴你騎手平均6塊配送費,這裡面商家平均付費3塊,美團付費3塊,但是美團抽商家20%並且保底5塊,所以剩下2塊的美團賺的,美團除了商家抽成還有退廣,推廣是商家付費,不推廣單會越來越少,還有就是美團的各種活動大部分都需要商家出一半的錢,至於美團為什麼虧錢,那是前2年,去年就說盈利多少億了[摳鼻]


休閒遊戲玩家


美團一直都對外宣稱公司是處於虧本的,沒有賺錢,這種話說出來朋友們自然是不相信的。\r\r  不過懂點內行的朋友給大家仔細剖析了一下,聽起來還是有那麼點道理。\r\r  美團雖然抽成起來特別高,但是前期進行業務推廣時所砸錢的力度很大,大量的補貼,比如首次下單減免的活動,或者完成一單之後你就能獲得相應的紅包,因為前期虧損燒錢的厲害,即使在抽成上加大力度也是難以轉虧為盈的而且用戶都享受習慣了這樣的優惠方式,突然優惠停止,提高抽成,商家自然就不樂意了,退出平臺的商家其實也不少的。\r\r  商家的本質就是為了能夠盈利掙錢,從商家的口袋裡抽取錢財還是有困難的,那麼商家就會從買家那裡掙回來,買家買東西不便宜還要付配送費,自然買家也不滿意了,因此只能又加大優惠力度了。

雖然平臺看起來特別的火爆,大家都愛用,其實形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


童年的音樂記憶


對於一單15塊的外賣來說,扣點20%等於3塊,配送收3.5,美團到手6.5元,一個訂單最低外包8-10塊,每單虧1.5,不算平臺其他費用。不懂真可怕,現在疫情期間有的地方外包10-15一單,每單虧損8.5。算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