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宋朝時的兵部侍郎是幾品?

用戶1135302043432


兵部侍郎,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宋初沿唐制,兵部侍郎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

宋前期,兵部的職能被樞密院、三班院所瓜分,僅僅只是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的名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如左右金吾衛街伏司、騏驥院等)。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因此,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掌,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七哥探世界


兵部侍郎,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兵部的副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長。宋初沿唐制,兵部侍郎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

宋前期,兵部的職能被樞密院所瓜分,僅僅只是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以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

因此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因此,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無權,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兵部徹底淪為了邊緣衙門,成了喝茶聊天養老的好去處,兵部侍郎一職完全成了一個掛名的虛職,朝廷甚至一度省去了兵部官員俸祿的朝廷開支,直到元朝時,雖然依舊承繼了樞密院的制度,但兵部還能參與一些日常的事務管理,不過也只是一些瑣事罷了。

只有在明朝,兵部侍郎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翻身仗,多年受氣的小媳婦,也成了能管事的老婆婆了。


徽公子


宋朝基本承襲了唐朝的三省六部的政治體制。設中書,尚書,門下三省,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後來實行“兩府三司制”,就是皇帝管“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中書門下”設宰相,管理行政及其官員。“樞密院”設樞密使管軍事,為了不使軍權獨掌,樞密使軍權兩分。

六部基本上都已經權利被轉移,除了刑部判案緝拿以外,其它都歸“三司”管理。但是,六部的尚書官職都有。

比如北宋時包拯曾任“三司使”,是主管宋朝財政的,後來又任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級別)。

宋朝時兵部尚書應該是從二品官(每一級別都有正副之分,從即是副),那麼兵部侍郎應該是三品官或從三品。




路遙lgy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首先看下宋朝兵部屬於什麼級別的部門?宋朝繼續採用三省六部制,兵部屬於尚書省,其不等同於明清時候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因此,其品級相對於明前而言是較低的。

宋初沿唐制,尚書省兵部侍郎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宋朝設立樞密院,作為軍事主管部門,因此,兵部權力有限,主要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仍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的名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

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掌,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且行且聽風


在古代,兵部是屬於六部之一,所謂的六部就是古代中央行政機構中六部的總稱,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隋唐之後設立的兵部,是掌管全國武官的選用、兵籍、軍械、軍令。

兵部尚書是比兵部侍郎要高些,兵部侍郎大約相當於國防副部長。兵部侍郎的設置是於隋朝時期的大業三年。其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當然也有俗稱就是兵侍、小司馬、佐司馬、夏卿之亞。

那宋朝的兵部侍郎是幾品呢?

上面說了,兵部侍郎設置於隋朝,之後隨著朝代的更替變化,他的品階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唐朝時為正四品下,明朝為正三品,而清朝則為從二品。

至於宋朝的兵部侍郎是幾品,眾所周知,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而單一個北宋,兵部侍郎的品階就有所不同。

本來曾唐朝單北宋初期這段時間裡,兵部侍郎的品階是正四品下。但是北宋到宋神宗時期,他對職官制度進行了一次大改革,因那時宋神宗年號為元豐,所以這次改革被稱為元豐改制。

雖然這次元豐改制後,宋朝的行政效率沒有多大提高,甚至還造成了降低效率的局面,但是在一方面卻撤點了一些冗員和冗散機構,從而減少了財政支出,亦明確了各職機構的職責。

重要的是這次元豐改制對後來古代官職制度的發展和演變是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兵部侍郎在元豐改制之前的正四品下,改制之後的兵部侍郎為從三品。不同的不單單是品階的不同,改制之前是文官遷轉階官,而改制之後則是職事官。


中孚鑑


兵部侍郎,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宋初沿唐制,兵部侍郎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

宋前期,兵部的職能被樞密院、三班院所瓜分,僅僅只是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的名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如左右金吾衛街伏司、騏驥院等)。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因此,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掌,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每一句晚安都是我想你


兵部侍郎,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宋初沿唐制,兵部侍郎為正四品,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

宋前期,兵部的職能被樞密院、三班院所瓜分,僅僅只是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的名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如左右金吾衛街伏司、騏驥院等)。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因此,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掌,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玖伍11


兵部侍郎,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宋初沿唐制,兵部侍郎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

宋前期,兵部的職能被樞密院、三班院所瓜分,僅僅只是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的名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如左右金吾衛街伏司、騏驥院等)。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因此,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掌,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兵部侍郎,全稱是尚書省兵部侍郎。宋初沿唐制,兵部侍郎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三品。

宋前期,兵部的職能被樞密院、三班院所瓜分,僅僅只是掌管儀衛、學武之人的科舉之事。元豐改制後,兵部的職能沒有擴大多少,兵政總轄於樞密院,武官的任免升降歸吏部,兵部只掌管民兵、廂軍的名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官員加恩和管轄所屬諸司局(如左右金吾衛街伏司、騏驥院等)。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實亡”之譏。因此,在宋前期,兵部侍郎無職掌,這一職位僅作為文臣遷轉官祿官階。元豐改制後改為職事官,僅僅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副手,限於兵部的職掌有限,因此無多大實權。


歪嘴說歷史


兵部侍郎的品級也是在變化著的。

兵部侍郎,兵部副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副部長。北宋前期為正四品下,元豐改制後從三品,北宋前期為文官遷轉階官,元豐改制後為職事官。 “兵部”乃六部之一,“兵部”源於三國魏“五兵制”,隋唐以後設立兵部,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歷代相沿。

所以,兵部侍郎的品級還是挺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