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

三郎的象牙塔


喝茶?

誰不會喝茶?

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排末尾,是生活最後的必需品,渴了就喝唄,有啥不得了!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不再是僅僅滿足一般生理上解渴需求,已上升到一種文化,且愈演愈烈,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劃成了茶文盲!


前些日受朋友之邀,去茶樓與一大師談點事,我汗流浹背趕到時,大大的楠木茶桌邊上已座了七八個男女粉絲,大師面色和悅叫一姓何的女士給我們上茶,身著旗袍的何女士起身用茶夾給每個人洗杯燙杯,然後用精緻的紫砂壺慢慢給每個小碗杯注入清亮的茶水,氣氛莊重肅穆。



剛放上茶船的小杯還沒來得及推到身前,口乾舌燥的我就抓起微型小杯一飲而盡,端起紫砂壺又欲再倒。猛然間感覺有些不對,抬頭觀望,發現在大師的的帶領下,大家正搖頭晃腦深聞茶香,然後右手端茶左手蓋住嘴上方輕呷慢嚥,突然間感覺有些尷尬,不知是否該繼續解渴還是慢慢等待。這時何女士悄悄來到身邊,聲音溫柔,話語分量極重:喝茶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文化,你要慢慢學到!



學?我喝了幾十年的茶了,還需要學?她使給我使了一個眼色叫我看她示範,她用蘭花指輕輕端起小茶杯 雙手搭棚把茶水輕輕送到嘴邊優優雅雅的喝了下去。身著旗袍的她側面看上去身材凸凹有致,雙手也正好遮住了她凸起的小齙牙,突然想起王朔那懵逼的眼神:——“看上去很美!”,她若是穿上和服看上去可能會更搭。繁瑣的花式一點解不了我近渴,事情沒談成,茶也沒喝舒服便早早便告辭了。


其實他們這喝法並非是什麼中國茶道,也不代表中國的茶文化,應屬日式茶道。中國臺灣、潮州的人愛這樣折騰,臺灣又是受日本茶道的影響,日本人的茶藝也是從中國過去的,只不過他們把茶藝增添了更多規矩改稱為茶道。



再多的規矩門道,如果自身沒有淨心放下,也進不了茶的文化世界。現在很多老闆都在辦公室或家裡置辦了功夫茶,一邊跟你談茶的品質,茶的價格,一邊在電話裡破口大罵下屬工作不得力,顯然沒有品出茶的真正韻味。關於中國茶文化的精髓,我很推崇茶學家莊晚芳先生歸納的基本精神:“廉、美、和、敬”。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更隨意:“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再看鄭板橋如何喝茶: “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他們喝茶無不透出至清、至廉來。如果茶為富貴奢華之品,這些傲骨定是不會喜歡的。其實茶文化更多是一種意境,人們說的文人身上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與之相配意境內涵更為豐滿。關於這方面的深入解讀,專家大師有更多專業闡述,可搜查觀看。


過於注重花式喝茶也不過是一種茶藝,茶技,甚至會讓人覺得矯揉造作。什麼喝茶必備茶器,科學喝出茶的微量元素,更容易讓人覺得是商業炒作。


茶!畢竟是個飲料,一種清苦帶醇的飲料。先喜歡、先上癮吧。你完全可以在家裡獨自泡上一杯自己喜歡的茶,隨茶葉的翻滾沉澱,去苦香繚繞的茶霧裡尋找仙知仙覺,再去領悟文人們那些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優雅淡然,淡淡的喜歡便開始慢慢升起。如果上是不了癮,無論茶司儀、茶姑娘、茶教授,茶學院都搞不了多久。反正我是一個有嚴重茶癮的人,跟乾隆皇帝一樣 ,“君不可一日無茶”。對茶,是一往情深。更希望幾千年傳下來茶文化不要變了茶的本味!


錦清霖


我就不知道我會不會喝茶,因為喝茶的道道太多,會喝茶的能有幾個呢?

新疆人,沒有什麼喝茶傳統,小時喝茶都是家中有客人,杯子里加點茉莉花招待用。

後來工作被一朋友領著喝功夫茶,其實就是拿蓋碗泡鐵觀音,茶的好壞不懂,但是被喝茶的流程吸引了,也置辦了一套茶具,在家偷偷地練習喝。

用蓋碗,泡過鐵觀音,茉莉花,大紅袍,猴魁……,以為一蓋碗泡能得到的一切茶。後來知道了紫砂壺,而且還有好幾把,學會了用蒸茶器,茶葉罐的樣子品種也多了起來。茶具也漸漸全活起來,還放置了一個幹泡臺。

最明白的是知道了黑茶,綠茶,紅茶,花茶……。越來越覺得想要喝一杯好茶太講究了,我自己怎麼學都是假模假樣。還好,通過茶交到了很多朋友,以前來往都是送酒,如今喜歡送茶。

喝茶的朋友多數都是喝酒轉行,我一大哥,愛喝碎銀子,用飄逸杯泡上濃濃一杯,倒在建盞裡,滿滿地喝,我笑著提醒他茶要七分足。他卻笑著說,好喝愛喝就要滿杯喝,豪邁如舊,還是喝酒那套,最後,倆人汗流滿面,很痛快。

為了出去喝茶不丟人,我還下載了湖南農業大學專門的茶葉課程,看得越多,越對茶戰戰兢兢。

我仍然認為我不會喝茶,但是,我喜歡和喜歡喝茶的人一起,可能有些喝茶方式不是專業,但是我們敬茶。

喝茶已經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態,專業與否?會不會?不太重要,喜歡喝,愛喝,愛在一起喝,那才舒服。




衛茳


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如果一個人不拒絕茶,那麼他就是一個會喝茶的人。我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下,為什麼說一個不拒絕茶的人就是一個會喝茶的人。

舉幾個身邊的真實例子

A、他喝了一輩子的茶,很少喝開水,都是自己上山找的茶樹採回來自己炒的茶;

B、他是一個愛茶的人,各種各樣的茶葉品種喝過很多,也有很多對茶葉的認識;

C、他是一個上班族,經常在朋友那喝茶,但是分辨不出什麼茶;

D、他是一個職員,要麼喝水,要麼喝碳酸飲料,從不喝茶,認為茶一點都不好盒;


以上四種人ABCD,到底誰會喝茶,誰不會喝茶呢?稍後我們再來分析。

茶在中國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要論一個人會不會喝茶,首先我們要先明確,茶是什麼?茶存在的意義?

茶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茶有很多的傳說,有很多的文獻記載著茶的各種功能,在民間都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說法,但都表明一種觀點:茶是一種中國傳統飲品。


由此可見,上述例子中,ABC都是喝茶的人,而D因為不喝茶,所以歸類為不會喝茶的人。

所以,茶作為一種飲品,可以接受茶味道、能喝茶的人就是會喝茶的人。而相反的,拒絕茶的人為不會喝茶的人。

另外一個角度講,懂茶的人又不同的標準。

什麼情況叫做懂茶,是熟悉茶種類、是瞭解茶工藝、還是瞭解茶文化呢?

而我認為,懂茶的人,應該知道茶的品種,能夠了解茶的特色,即為懂茶。

如果為指標化:

1、知道茶的品類

2、能基本瞭解茶的生產工藝

3、能瞭解該茶類的特點

滿足以上3個標準,即為懂茶,不須拘泥於條條框框的束縛。


泓昌茶人


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看幾點。一是看他喝茶的外在方式。比如,是用玻璃杯一泡喝一天,還是用紫砂壺泡起了功夫茶,或者玩得更高深,整個宋代點茶法。二是看他對茶的理解,茶行業有一個怪現象,三天為師,好為人師——入茶行業才三天,學了幾招,在從不懂茶的人眼裡,還是很有殺傷力的,容易被人誤以為入行很久;二是茶行業的人,在比較容易得到別人以為高深的眼光中,也更易好為人師。

其實,喝茶的形式並等於會不會喝茶的標準。並不是用紫砂泡的人,就比用碗喝的人懂茶。因為有些人用紫砂也不一定太懂,只是裝個樣子。而用碗泡茶,也有講究的,專門就有一種碗泡法的專業喝法。

而對茶的理解,也不是越高深越好,關鍵在於抓住核心。比如一個重要問題,喝茶究竟主要喝什麼,喝外形?喝香味?喝山頭?喝年份?——其實,這在茶界早就共論,喝的主要還是口感,無論是陸羽的《茶經》,還是近現代的茶界大師,都認同這一說法。於是,那種在水中開花的茶,那些唯山頭論者,其實就是在細節上過度追求,而未抓住問題的本質與核心。

總結一下——

殺豬殺屁股,各有種的殺法。喝茶也一樣,方式不論,適合就好。對的人時空裡,對的形式下,只要泡的方式合適,就是會喝茶。

而在茶的理解上,也是要去未存骨,去霧存真,抓本質為上者。





茶者劉吉雲


什麼是會不會喝茶?茶,誰都會喝。茶,有許多人不愛喝。

一個愛喝茶的人,她一定是很喜歡茶的人,因為喜歡,所以會學習和了解有關茶葉的知識。有句話說得好:一入茶行深似海。也許當時她只是想喝一下茶的味道,女人一般就從花茶,花果茶,養生茶,美顏茶開始,然後接觸到了紅茶,綠茶,白茶,青茶,烏龍茶,普洱茶。漸漸的對茶葉有了興趣,於是去結交了做茶葉的朋友,從偶爾去喝一次茶到經常去喝一杯茶。然後發現生活已經離不開茶葉了。

經常喝茶的人,由於在品茶的時候,要靜靜的細品茶葉的韻味和香甜味,時間久了,就發現自己的性格越來越柔和,品味越來越高,心也越來越靜,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越來越包容寬廣。

於是,每次喝茶會習慣性的先看幹茶,再聞杯香,然後一口一口品飲茶湯,把每一泡的滋味都細細的珍藏在心裡。

後來,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在別人的眼中成為了一個會喝茶的人,身邊的人喜歡聽你說茶泡茶,也喜歡上了你這不愛微笑的小姑娘



劉鈴言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對您的問題做個人解答,如何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品茶)主要看他幾個環節就知道。

愛茶人與品茶者是心靜之人。

靜者,萬物之靈靜,能發一念之人。惟靜之人,能用其心,用心之人,能察其究。

看一個人能不能品茶,先看他能不能靜下心來,面對茶時,心無旁騖,面對一杯清茶或者一道香茶,先靜下其心,來用心去體會,泡茶者的心境與茶本身的滋味。未能靜心者,浮於表面,感知不察其深。

觀、聞、味、覺

1.觀者,以心察作茶之人,何物容於茶,茶溶發於水。心察製茶之人,何心制於茶。心之發念,便為心觀。

2.聞者,聞之茶中韻味,香之所發,茶中之心發或香浮與茶膚。為聞,人生之浮沉,定茶之工匠心法。

3.味者,品之茶湯,蘊作茶人之心,窺製茶之人心念,茶溶於水之覺心,湯化喉之綿柔,香毓口之化奔,津生齒夾之悠長,回甘甜至腹敞。

4.覺者,茶之苦化香來,澀止甘回,如人生之道,苦盡甘來,覺茶之蘊藏,心敏覺慧。

總結

觀一人會不會飲茶,看其心如止水,靜而入境者,飲茶之奧秘,浮言語斷其面,誇誇其談,非察心、覺心之人,何言懂茶之人。

真茶君—普文


真茶君—普文


喝茶人的態度

有些人甫一入店,茶沒有喝幾口,即口若懸河,或高談闊論茶以外的話題,或搖頭晃腦小動作不斷,或緊盯著美女不放,心猿意馬,這些朋友哪有心去喝茶呢,只是愛湊堆附庸風雅罷了,自然對茶不求甚解,也就無所謂會不會喝茶了。

一個愛茶、懂茶、會喝茶的人,首先會尊重泡茶的東家和身邊的人,一般不會喧賓奪主,而是靜下心來,慢慢的品,偶爾也會問詢一些有關茶的話題,不主動去破壞喝茶的氛圍和喝茶人的心境。能靜下心來是會喝茶人要做的基本功,由靜致遠,靜者無敵。

喝茶人的茶評

當然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最直接就是看他真情自然流露的茶評(不吹捧)。我曾經接待過這麼一個朋友,喝茶期間話很少,只是低頭靜靜地喝,幾杯後說:“不錯!好熟悉的味道。”一語末了,我憑經驗立即感知:這是個懂茶會喝茶之人。

有一次,來了幾個未曾見面的重要客人,我拿出鎮店之寶“一零冰島”(十年陳),洗過一遍後,開始一一倒上茶水,客人們喝了一口隨即笑靨如花,興奮度來了。連喝幾杯後,男的敞開了外衣,女的摺試著額頭細密的汗珠,有人不住聲地出汗打嗝。這時,居於中間座的朋友忽然站起來,用手比量著胸部說:“嗯,好茶!下喉深,到了肺部。”此時,我知道這是客人滿意的表現,一句話,顯示了來賓的專業水平。過後不久,客人致電要求發貨,一次順豐快遞幾件大貨過去。

喝茶之人,光知道香甜不一定真正懂茶。如若在喝茶過程中,能隨時感知韻味、喉韻的深淺、卡喉鎖喉、湯水粗細、香氣飽滿度、層次、茶氣等。不僅能判斷大區域產地,是版納的還是普洱的或者是臨滄的,甚至能夠甄別出某某山頭(不是所有山頭)、臺地小樹、大樹與古樹的區別,殺青的溫高溫低和綠茶化,是頭春茶還是春中茶,是春尾還是谷花茶,是人工殺青還是機制殺青等等。

以上這些對不怎麼懂茶的人來說,感覺不可思議,是大大的忽悠和胡說八道。其實(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身邊這樣的懂茶人還少嗎!反正我身邊這樣的茶客很多。這是可喜的變化,以劣質茶胡弄人的時代已經進入死衚衕,越來越難以為繼。

當今隨著物質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汙染和高蛋白的攝入,引發了若干疾病,勢必引起人們對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健康品味地追求,茶這“小可愛”,越喝越明白,不會喝茶的將越來越少,愛茶惜茶會喝茶的人會愈來愈多。

和敬清寂、禪茶一味。追求低碳、環保、有機生態的慢節奏生活,是全人類的共識,我輩當努力。





波多蜜韻古茶坊





汲老


當一個人把喝茶當做一種習慣、一種情懷、一種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儀式感時,我相信這個人一定會喝茶。

要想把一杯茶喝出滋味,喝出愉悅,是要有一份心情,一種態度的,有了喝茶的態度才能感知茶的溫度,也才能喝出情懷,品出茶的真諦。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在杯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無論曾經怎樣的濃烈,終究是要歸於平淡,在喝茶中尋找一份安寧與祥和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會喝茶的人有幸得到一份心儀的茶,它一定不會隨隨便便就把它泡了,他會邀集三五好友談天說地慢慢的品嚐箇中滋味,一起享受品茶帶來的快樂。

首先,他會根據茶的種類確定泡茶的茶具,是用蓋碗還是紫砂,是煮還是泡......愛喝茶的人絕對不會辜負一份好茶,一定會用最好的茶具泡最好的茶。

其次根據茶葉的品質確定茶水的溫度和泡茶的時長;“三分茶七分水”這是茶人最講究的,沒有好水絕對泡不出好茶,要不然就是對好茶的褻瀆,寧肯不泡。



再次就是品茶了。當一口香茗沁入心脾,那感覺就如同初戀般的際遇,人醉了,醉在心裡,醉在情裡,醉在時光裡......


嘉漁兒的慢生活


一個人的茶素養高不高,從這些細節可看出,愛喝茶的你注意到這些小細節了嗎?

get

很多人都喝茶,可是有多少人注意泡茶的細節呢?許多細節大大影響著喝茶的“質量”。因為茶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結合品,喝一杯茶,一些人為的是解渴,而一些人為的是一種體驗、享受。現在小編分享一些關於喝茶時的小細節,讓你在茶桌上盡顯內行及修養!

自古茶樓就是人生活的經典部分,到茶樓喝茶也是現代很多人的習慣。尤其是在廣東!廣東的早茶和下午茶是最為出名的。

退休老人以及家庭婦女,由於有較多的時間,他們通常會三三兩兩相邀上茶樓,一邊喝茶,一邊閒話家常。

此外,年輕人和中年人也常去茶樓。對於年輕人來說,茶樓就如一個新聞發佈廳,體壇上有什麼新動向、工作中的得意與失意等,都可以在這裡得到交流。而對於中年人來說,他們喜歡在茶樓包間裡和好朋友聊天、談生意等。

上茶樓喝茶,在洗茶、泡茶、品茶……過程中,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茶品!

一、叫茶

廣州人飲茶有個習慣,當想叫服務生幫忙給茶壺加水時,會把壺蓋掀起,看到此景服務生便會主動來加水,同時也免去了叫服務生的麻煩。

其實這是很好的習慣,相比那些大聲嚷嚷的叫服務員倒茶,這更體現了你的專業。

二、泡茶

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灌進壺裡,最初一次泡茶的水要倒掉,而不是用來喝的。因為第一泡是洗茶,茶水濁而澀。

三、倒茶

大部分人不明白給別人倒茶時的禮節,這樣容易叫別人感到不快。

倒茶時, 首先要注意茶杯的手柄位置,其次,是上前的手勢,並且最好微微點頭示意,最後,茶水不能超過杯子的三分之二,少了是送客的意思,茶杯滿了是欺負人的意思,千萬要記住這一個特點。

而接受倒茶的人,用手在杯邊,輕碰兩下,表示感謝。

四、喝茶

從端杯開始,先看茶色、聞茶香、再到品茶。喝湯不發聲,喝茶也一樣!喝完幾秒,再論茶說話~

不同場合對茶禮儀的要求程度不同,工作場合要求嚴一些,而平時和朋友休閒會隨意一些。但無論在什麼場合,一個注意細節,懂茶禮儀的人總會散發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