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誰對誰錯?

行走中的錦鯉


如果你是打工的,覺得任正非說的更有道理;如果你是一個不怎麼賺錢的老闆,你會更認可曹德旺的說法。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在對待工資這一問題上,表現的莫過於此。至於誰對誰錯並不絕對——但凡有利於你的,你自然認為是對的,反之你可能不太認可。

人總是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看到的東西,因為人不關心真相,只關心自己在意的東西。

其實,我們對兩位知名企業家說的似乎截然相反的兩句話,做對錯式的簡單粗暴的判斷,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為說任何一句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要看說這句話的人,他所處的背景是什麼?只有瞭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作出相對合理的判斷。

任正非老爺子創辦的華為,屬於通信及設備行業(手機業務只是一部分),以技術和研發驅動懂得,利潤是比較高的,換句話說,他有這個實力說要捨得給員工工資,如果像富士康那種代加工企業,他是沒有資格說這個話的,因為整個行業利潤都比較微薄。

其次,任正非老爺子確實也有個人胸懷和魅力,你說他有戰略性的前瞻眼光也好,說是誤打誤撞也好,總之,華為的股權極其分散,幾乎達到了全員持股。這種模式確實很優秀,團結了一大部分華為人為之奮鬥。

但是,這種模式也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如果現在原封不動的去借鑑,可能行不通,不是每個企業能學來的。如果能容我們假設,如果讓華為重新走一遍這樣的道路,也未必是如今這個樣子。所以,天時地利人和都要配合上,才有了今天的華為,也才有了任老爺子的這句話。

總結來說,這個行業相對利潤較高、比較賺錢,才能談得上有錢給員工發工資,否則即便再捨得,也發不了多少工資。像過去這些年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人員工資普遍較高,老闆即便再捨不得,也比通信等製造業好不少,在工資絕對數值上傳統行業是沒法比的。

換句話說,身處低利潤行業,你再捨得,甚至都要把心掏給員工了,可能還不及高利潤行業給員工的一個零頭。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

而曹德旺老先生的企業主要是做玻璃的(福耀玻璃),再具體一點說是做汽車玻璃的,是汽車行業裡的一個供應商。從行業上來說,汽車是一個大產業,但是玻璃只是其中的一小塊,從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複雜度上來說,肯定是無法與華為的通信設備相提並論的。

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福耀玻璃即便發展的再好再快(哪怕在美國開廠),從企業規模、利潤總額和毛利潤上,都無法跟華為比較。因此,從這個角度,曹德旺說的“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好像是在紀錄片《美國工廠》裡說的)是有存在理由的,而且汽車行業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能允許你賺多少錢是一定的,不是你自己就能決定。

因此,兩位企業家說的話都是基於行業、自身的企業以及不同的戰略眼光決定的,不能用非黑即白式的對錯這種簡單化的方式去判斷,而是應該結合歷史背景,去充分理解他們說的這些話的涵義,找到真正適合我們自己企業的工資分配方式,切不可片面和偏執。

只有經過深入比較和深思熟慮後作出的選擇,才是相對更可靠的方式。


喻派職言


至於曹德旺,和任正非這兩個說法我覺得都在理,但是工資給多給少每個月能到位就好,因為他們就靠這點工資養著一家老小,我是幹工程的所以我特別瞭解工人的難處,比如我的工人進來幹活沒幾天孩子要錢,工人還不好意思借,我從事工程快二十年了,尤其孩子快開學那個間斷,自然就能看出來他們缺錢的那個難處又不好意思張口借錢,所以開學前三天就開會決定,不管來幹幾天的都可以借錢,甚至於可以多借幾千,不能小看受苦人其實他們內心很感激你的,只不過他們不會花言巧語表達只是每天默默無聞的給你在賣力的幹活!!受苦人真的很難,我們靠智力吃飯他們靠苦力吃飯,說白了靠智力吃飯總比靠苦力吃飯的要好點,別克扣工人,他們雖然說是弱勢群體,但是他們的內心很實在!!!


老賴看新聞


實際上,老闆跟老闆行業不同,生意做的大小不同,盈利不同,對待員工的要求不同,老闆視野格局不一樣。所以對薪資的看法也不同,平臺型企業,工資跟你創造的價值是對應的,貢獻越大,收入越高,上不封頂;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他只要普通員工就可以持續生產,對工資不滿意的員工,可以走人,他的崗位普通人就可以上崗,所以,對員工的工資就跟高科技企業有很大差別。

我曾經在杭州一家外資企業上班,2004年每月綜合收入有3300元左右,我們正式員工中秋節時,發了兩盒高檔月餅還有1000元現金。年終獎也有3000多塊,那時候其他工廠工人都不相信。所以打工的朋友找工作,就找技術含量高,公司發展好的大老闆,即使在那些廠當保安或清潔工都比一般工廠收入高。


小咖4192


員工上班目的就是為了掙錢。記得我們公司以前老闆在任時,計件多幹多得,一個個使命幹。後來他兒子上任,降工價,壓工資,好多人就慢慢的幹,經常交不出貨,產量低了,質量差了。最後又調工價,但是大夥還是不認可,已經傷了人家的心,沒法,老頭又上任。多給錢肯定員工會多幹活,多勞多得,拿錢不幹活的人連同事都不待見。所以老任說的對。


依西里撥弟兮


沒有對錯,只是不同員工,待遇不一樣!

華為的工資是很高,但華為工廠裡流水線上的工人,工資並沒有遠超同行。

曹的玻璃廠也有研發、銷售,他們的收入,遠比同行高的多。

本人二十年前就在一家生產電子產品的公司。剛剛進去這時候,工廠生產部,平均月薪只有1500元,而研發部的平均月薪是5200元,銷售部平均月薪2000元。

三年後,工廠生產部平均月薪1800元,研發部平均月薪8100元,銷售部平均月薪3500元。為什麼出現這種工資漲幅不一樣的情況,原因是老闆害怕研發團隊被挖走,一直用高薪來穩住研發。銷售部的月薪是靠銷量來說話的,底薪很低,提成很高。只有生產部門,月薪是跟著物價的提升而提高的。

對老闆來說,一線工人的可替代性高,所以不重視。曹的玻璃廠,可以用機器人來替代流水線工人,可研發和銷售人員是不可能用機器人來替代的,起碼現在不行。

所以,這不是二個老闆的理念不同,而是二種員工,自身競爭力不同,待遇不同罷了。


樂子兔霸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主要特徵,跟老闆有關係。

任正非與曹德旺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任正非處在主要生產通訊設備的高科技產業之中,曹德旺則處在汽車玻璃這個具有歷史的傳統制造業之內。他們分別創造及成就了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都用人之道的理解應當都是非常實用,非常接地氣的。

任正非曾說過:要捨得給員工工資,給夠了錢,普通員工也會變成人才。工資的激勵,能不能成為員工成長的催化劑?這當然是符合邏輯的 ,重賞之下三軍用命啊。

2018年,當華為的營收數據公佈時,有一個數據驚到了企業界:華為18萬員工平均工資達到了110萬元。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應當還沒有其他企業能達到這個薪資均值高度。而在2019世界500強的名錄中,華為一如既往的成為民企的領頭羊。企業夠優秀,企業薪資夠靚眼,這就是華為。

當然,華為有這麼高的平均工資,也是員工拼命努力而來的。這符合老道理:努力越多,收穫更多。

捨得給員工工資的任正非,打造了一個具有強大內生力與外部競爭力的華為,他的工資觀在發展中得到了驗證。

曹德旺是閩商的領軍人物,其創業史與改變開放史同頻,由小而大的草根創業令他更加註重穩健發展與同業平衡。注重不與同業的薪資水平拉開距離,這符合曹德旺樸素的唯物觀。

曹德旺是閩商首善,其慈善之舉廣為人知,近期又在疫情發生時捐出1個億。以前就有員工說,捐了超過百億的錢,怎麼不加工資啊。曹德旺回答則是,“我給你加工資,還要考慮到其他企業能不能承受,因為其它企業不能承受,就我一家企業這樣做,會打破企業的行業規則。”

從個人來講,還是更讚賞任正非的工資觀。以前馬雲也說過,人才走了,一般只有兩個原因:錢沒給夠,以及心裡受了委屈。這說明給夠錢,對企業發展還是很重要的。


波士財經


任正非說,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說,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那麼該不該給員工高薪?

兩人的說法其實跟企業文化和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有關係。不同文化的企業裡,老闆和員工對待工資的看法不同。不同行業和地域裡,工資的形成機制也有所不同。

一、華為:高科技行業,高薪引才

對於華為來說,所在的通訊行業是高科技行業,是研發驅動型企業,對員工的學歷和科研能力要求很高。這些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無論在哪裡都是搶手的。如果華為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高薪,根本就無法招攬、留住這些人才。所以華為的發展,最成功之處就在於捨得給員工高薪。有舍才有得,華為的高薪攬才,使得華為招聘到了國內科技公司中最多的高學歷人才。

華為入職10年,職級18級以上,考評中等以上,稅前年薪都超100萬,人數有數千人,加上海外常駐人員外派補助,年薪稅前超百萬人數估計超萬人。

華為的企業文化也是狼性文化,業績與收入掛鉤,只要能力強,業績好,多高的收入都拿得到。華為2019年開始直接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天才少年。首批8名人員全部為2019屆應屆頂尖學生,其年薪的最低限為89.6萬元,最高達到了201萬元。

二、福耀玻璃:傳統行業,機器換人

福耀玻璃所處的汽車玻璃行業, 雖然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和門檻,但是和華為相比,屬於傳統行業。玻璃行業的生產基本取決於工廠的設備,對員工的要求也侷限於操作熟練度。所以福耀玻璃的員工並不需要太高學歷和技能水平。

曹德旺在國內已經捐贈出去接近80億元了,在慈善事業方面樂善好施、慷慨大方,但在談及員工加薪問題的時候,卻顯得有些“吝嗇”。寧捐款80億也不願給員工漲工資。

他曾經也公開回應過,表示自己給員工開出的工資是合乎市場價格的,符合同行業工資水準,有些崗位甚至還高出平均水平。曹德旺認為工資要比別的企業高,那麼所有的工人,都會想到福耀上班,別的企業就會被逼入絕境。

兩人的說法其實跟企業文化和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有關係。不同文化的企業裡,老闆和員工對待工資的看法不同。不同行業和地域裡,工資的形成機制也有所不同。

中國既需要有華為這樣的世界級科技巨頭,用世界最高天賦的天才員工們不斷攀登科技前沿;也需要有福耀玻璃這樣的製造業龍頭,用規模、質量和熟練工人佔領世界市場。


上林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資收入是推動企業創新第一生產力。

華為與福耀公司性質決定了兩位老闆的風格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任正非和曹德旺都不吝嗇。


華為公司是一家技術公司,我們日常所用的華為手機只不過是其小小的版塊之一,但從華為手機的發展速度可以看出,華為捨得投入研發資金。據網上曬出的華為工資表和華為招聘條件,華為對人才的要求相當高,但回報也相當高。

前幾年華為招聘985.211還有機會錄用,現在211已經很難敲開華為大門,華為更多選擇國內頂尖大學專業人才和國際知名高校專業人才,而且對於有在蘋果等國際公司任職經歷的另眼相看。高技術人才除了對腦中技術的成就感,還有對收入的要求,華為在此方面相當大方。



而福耀玻璃則不同,作為一家對國際市場壟斷的大型玻璃製造商,它也有足夠的科研技術支撐,但整體對比來看,一線工人佔據了主體,曹德旺在美國收購儀式上表示,福耀拯救了一批美國下崗工人。福耀在生產線和設備上佔據了極大的技術優勢,而工人用哪裡的都可以。


面對大量可替代的工人群體,曹德旺更尊重市場規則是對的,而且他曾公開表示,福耀集團的工人工資肯定是排在行業前面的。

對於核心技術研發領域,無論是任正非還是曹德旺,都不會降低標準和減少投入,科學技術的核心是人,而驅動人的關鍵是收入。


深讀晚安


肯定任正非老總的做法更能留得住人才,現在的年輕人頻繁地換工作,還不是在尋找那個薪酬更高,工種更適合的工作嘛,企業文化,老闆魅力,人文情懷雖然可以追求,但酬勞是所有勞動者考慮的重要因素。

玻璃大王曹德旺思維超前,他把福耀玻璃開到美國,俄羅斯,把工廠開到供應商家門口,進一步提高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他做生意雄心勃勃,當仁不讓,他做起慈善也更加瘋狂,捐出個人名下三億股福耀玻璃股票,發起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捐款總計110多億元。

他家裡有豪宅,讓家人衣食無憂,這都是他從貧窮到富有,一點點超乎常人的付出,努力換來的。他對子女更是開明,過得有尊嚴就好,學會謙虛和尊重別人為重。他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隨和家長。

華為老總任正非重視人才,2019年招募8名頂尖應屆博士生,年薪最低89.6萬元,最高201萬元,在華為的薪資是行業最高,沒有最低,關鍵是你得有能耐。

他不惜重金,應聘一流的人才,就是為了打造一流的產品,國外勢力一再打壓華為,常人眼裡這是頹勢,他卻高瞻遠矚說是機會,我們只有成功,沒有退路。

跟著這樣的業界精英打拼,回想都是光彩照人,還有什麼對錯呢。


雪蓮花的生活篇


我相信支持任正非的人是多數。畢竟任正非說的“要捨得給職工工資”,說到了職工心坎兒裡。職工出來打工為的啥?不就是為了工資嗎?有幾個人是為了高尚的事業和道德情操?所以,華為的職工一直有很強的狼性競爭意識。

任正非創立的華為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任正非不僅捨得給職工工資,甚至把華為都給了職工。現在華為仍然沒有上市,任正非持有華為1%的股份,員工工會持有99%。可以說,華為是屬於員工的。

華為的薪資水平,屬於中國各界相當高,2018年華為營收是7213億元,總利潤593億,光付給職工的工資就接近2000億元,平均到18.8萬職工,人均收入高達110萬元。

曹德旺說:“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這是一種道德意識,也是一種集體規則。如果給職工的工資過高,只會引起羊群效應,大家不停的加價,最終導致
中小企業承受不了而大量倒閉。企業倒閉以後,將會有大量職工失業,最終倒黴的還是職工,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贏家。

員工可能對曹德旺的說辭感官不好,但這也確實是大實話。工資要對得起你的成績,也要對得起企業的負擔能力。

實際上,任正非和曹德旺的話並不矛盾。華為所處的行業,是一種高科技發展的企業,華為有足夠的盈利和能力給職工支付高工資。而福耀玻璃則屬於傳統加工型行業,任何行為都有重重的先例,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