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帶2
啃老族主要說的是90後吧,他們已經是適婚年齡,可是這個時代物價房價太高,而且現在女生對男生的要求是有車有房,他們以自己的能力可能很難結婚買房,父母不得不幫助自己的孩子成家。
現在兩個人組合成一個家庭可能不止需要男方父母提供經濟上的幫助,也許還需要女方父母的幫助。我的一個女同事去年買房結婚,男方付了30萬首付,女方父母不僅給了20多萬首付還承擔了房子裝修的費用,因為女方父母覺得以男方一個人的能力沒有錢買房結婚。
90後並不是不想努力,是生活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必須依靠父母的幫助才能成家立業,所以現在越來越多單身的人。
佩奇小叮噹
啃老族都是家長造就的,我小姨子兩個兒子從小百依百順遷就他,條件做得到時樣樣電子產品都超前遷就他,五線大學畢業後不去工廠叫他回去考了五年公務員都沒考上,高看了乖兒子結果如今30好幾一事無成,變成了啃老族,更有趣物以類聚帶回女朋友也是啃老族,弟弟也不甘落後也帶上一個啃老族,更麻煩的是過幾個月要添小啃了?在五線城市一家子住一套單位分的房,兩人合起退休了金不足4000元!快要七人共用了,才感到危機都無可奈何了!
好茶44860044
我10年前出國上學,現在一直在國外生活。在這10裡我瞭解了國外的文化,讓我經常思考國外文化和國內的不同之處。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老外完全認同中國文化,但是有很多“現象”是他們很不理解的,其中之一就是啃老。
我出國之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除了學習之外,父母會幫我搞定所以事情:洗衣服,收拾屋,給零用錢,做飯等等一起生活上的事情。當我離開家們來到澳洲之後,突然覺得毫不適應。沒有了父母的照顧,突然覺得自己生活一團糟。後來慢慢的適應了這裡的生活,開始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出去打工賺錢。
當我出去打工的時候,我瞭解到了,[澳洲高一的學生有一門必修課],這裡我想強調一下,這門課就是高一暑假要去完成3個月的打工任務。可以去餐館,去超市,去一切可以僱傭他們的地方,結束之後要老闆在考核本上簽字,才算合格。正是有了這個必修課,澳洲的父母和孩子出門吃飯,大多都是各付各的。孩子18歲之後,住在家裡要交房租,或者搬出去住。(沒有虛構,這是事實)。家長也不會留著錢給孩子買房子,家長的房子在他們年齡大的時候會拿到政府抵押,拿錢出來去養老院養老。孩子基本沒有照顧父母的負擔。澳洲孩子不養父母老這點我是特別不喜歡的。我還是覺得中國的以孝為先,要贍養父母的傳統比較好。
但是以澳洲這樣的文化,社會上就沒有啃老族。反觀中國,父母從小把孩子當作是心頭肉。怕冷了怕餓了。從小就養成有事找父母,天塌了父母抗的習慣。大學畢業了沒工作父母依然繼續照顧。因為父母覺得我們永遠是孩子。就是這種風俗,慢慢養出了一群“啃老族”。房子首付父母拿,自己賺的錢自己瀟灑,錢花沒了去父母家蹭吃蹭喝,父母依然覺得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啃老族是年輕人一種不好的想法舉動,年輕人要自力更生,不要把父母的積蓄拿來自己瀟灑。我也想強調,之所以出現這個啃老族,也是因為父母從小溺愛孩子,什麼事都想幫孩子做了,讓孩子從小養成有事找父母的後果。建議我們也要學習國外的教育方式,從小讓孩子自立,慢慢的這種現象肯定會減少。
以上是我感悟,歡迎大家來與我交流。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並見諒!
浪浪瑀在澳洲
以現在的情況,應該是。最主要原因是高房價造成的。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父母一直辛辛苦苦的供養從幼兒園直到大學畢業。找工作,處對象,重點是買房,結婚。買房結婚一下子把父母努力了幾十年的成果又打回到幾十年前,而且有的會負債累累。年輕人買房沒有實力一次付清,就貸款分期,甚至首付都是父母支付的,父母還要跟著接濟他們還貸。這不是啃老這是什麼?
賈魯河邊的男人
以後啃老族不一定越來越多,孩子收入能養家餬口就不會啃老。如國民收入達到小康水平更不會啃老。
用戶7965832030674
現在這個社會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這個社會里的人抗壓能越來越差,加上這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多少有些扭曲,就好像現在的人不在乎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很多人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個啥樣,有錢也是吃光喝光用光,哪怕明天要餓死,今天也要瀟灑個夠。現今的社會可以不工作,可以不結婚,說得極端一點,男的可以去偷去搶去蒙去騙,女的可以。。。。。哪啥我就不說了,大家都明白。以前的提倡的勞動最光榮變成了勞動最。。人們講究的是不則手段,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做,也不怕醜的。現在的人活著累,是因為大家相互攀比的過,比如農村裡你家蓋一層,我家蓋兩層,不允許你家房子比我高,甚至新聞上有報道鄰居之間看著對方比自己有錢就去找碴打架。社會不講道義,有錢人有權人高高在上,窮人永遠被踩在腳下。順便說下啃老現象,啃老家庭自身是有問題,國家給加退休金,估計也是知道這種社會情況,變相的補貼而已,不然很多家庭也活不下去。我覺得啃老問題最終在於社會無信仰,老百姓信仰缺失,沒有精神支撐,活著像行屍走肉一般,人們信奉實用主義,比如靠打麻將賺錢,靠借錢騙錢花天酒地,整個社會哎,簡單直接暴力,沒多大意思了!
小蔚993
現在這個社會為啥越來越多的啃老族,難道真的是年輕人越來越懶惰嗎?當然我不否認確實有一部分年輕人懶惰啃老,這部分人在任何時候都存在,不只是現在才有,但是今天為什麼覺得啃老族越來越多呢?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動啃老。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的父母是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的雙職工家庭,每月的退休金都有一兩萬。而作為子女的他卻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還要還房貸車貸養孩子,這時候他的父母肯定會用自己的退休金來幫助孩子。難道他會拒絕嗎?現在社會制度就是這樣,基本上所有的企業(我指的是國有企業)。都存在這個現象,上班的時候工資不高,等到退休的時候反而福利待遇提高了。拿鋼鐵企業來說吧!同樣的工種上班的工資絕對不如退休的工資高。年輕人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卻領不到高工資,反而退休了沒有什麼消費需求了卻領高工資了。我在這裡絕對沒有嫉妒退休領高工資的意思。我想表達的是為啥不在年輕人需要剛性消費的時候多給他一點收入。不要等到老了,退休了沒有剛性消費的時候再補償他們的付出呢?剝奪了年輕人的勞動價值去補貼了退休的人員。然後反過來批判年輕人啃老。你們給過年輕人不啃老的機會嗎?
歸葬連山
“啃老族”是社會共同的產物,肯定不是一點、兩點原因的導致的。
怎樣才算啃老族?
啃老族實際上最初起源於英國,英文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簡稱NEET,後被臺灣地區音譯稱為尼特族。
從字面意義上,啃老族指的是不找工作,不參加就業培訓或輔導,又不接受教育的一群人。
實際上隨著“啃老族”的稱呼進入中國,人們更習慣的將一切接受父母援助的情況都稱之為“啃老”。比如說,讓父母帶孩子、幫忙付首付、幫忙供月供、去父母家蹭飯吃等等。尤其是去父母家蹭飯,當然子女們幾乎是啥都不帶的,吃父母的,喝父母的,可是更形象的“啃老”了。
現在啃老族成了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根據不同群體劃分,“啃老族”可以分為無勞動能力群體、失業、待業人員群體和低收入就業人員群體。
啃老形成的原因
啃老族實際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有以下五點:
第一,首當其衝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溺愛。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父母愛孩子的天性卻摧毀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小的時候只知道學習滿足家長要求就好了,有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沒有獨立自主的積極性 慢慢就成了啃老一族。
說起來我家也算啃老一族。我們夫妻兩個都是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群體,最初我們兩個人的工資收入都不到2000元,就這樣稀裡糊塗結了婚。房子是父母提供的,以後吃飯也是天天去父母家蹭飯吃。生了孩子,我們該上班上班,兩家父母輪流照看。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又是有父母來接送上下學,我們接送的時間不到一半。生了二寶,又重複著以前的故事。而且我們工資收入低,父母也往往給錢照顧,在父母家吃飯經常也是連吃帶喝帶拿走的。說起來確實很丟人,但是似乎整個家庭都是習以為常了。畢竟現在孩子少,父母兩個人自己待著也很寂寞。
第二,沒有自信的自閉群體。
由於生活中可能被就業、交友、父母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打擊,對於自己就業、自立沒有自信,害怕被嘲笑打擊傷害。只會窩在家裡、不敢出門,這是一種典型的啃老群體。
尤其是一些就業後失業的年輕群體。他們往往看看自己的情況,覺得企業招聘的標準自己不適合,自己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看看同學們,一個個找的工作稱心如意,讓自己羨慕。最終,自己因害怕不願出門。我大學畢業後一年半的時間,也是一直憋在家裡,心理非常彷徨,這種感覺恍如昨日。自己夢想去考研,結果基礎又太差,努力了一年也白搭。考研失敗以後,還好在父母的幫助下賣邁了出來。
第三,為了理想而努力的群體。
雖然這些人有十年磨一劍的毅力,但是說難聽點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群體。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在努力,但是並不理解自己距目標有多遙遠。就業也好,找對象也好,寧缺毋濫。慢慢就形成了不能自立的啃老族了。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就是這一類群體,他們對找到的工作不滿意,又不肯從勞動力做起,只能等在家裡繼續找工作。如果找不到理想的,慢慢就成了長蹲家裡的啃老族了。還有的大學生心氣很高,不願就業,希望創業。可是家長既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持,他們也沒有找到風險投資,只能變成了可憐兮兮的啃老族。
另外,隨著房價不斷高企,父母給孩子買車、買房、供月供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孩子們的收入能力似乎越來越不能獨立了。
其實,不管怎樣,我們還是以平常心看待啃老族的好,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解決的,不僅需要家庭的努力,也是需要社會幫助的。希望這些啃老族能夠在自己努力、親友關愛、社會扶助的情況下,早日邁出那個坎兒去。
暖心人社
啃老族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綜其原因,可以從世界趨勢、國內發展和個人三方面說起。 首先,從國際上來說,啃老族已經開始越來越長見了,這個可以從1、社會上年輕人相對於父輩年輕時候更窮,這個網上有美國的數據,這裡就不舉例了。2、社會資源已經被父輩爺輩壟斷,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努力後卻是絕望。上升通道被堵死是年輕人最畏懼的。這個也和一些像日本的宅男,二次元文化,小確幸,和最近的國內佛系青年的現象可以看出。3、自動化,工會的興起,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自動化減少人工,工會減少工人被解僱,同時也增加了招聘成本,自然招聘也少了。4、房價、教育、醫療和物價的上升,房價、教育、醫療是最好的避孕藥,既然都避孕了還要那麼多奮鬥幹嘛呢。5、國際性的信仰危機,享樂主義盛行。這個更不用解釋了,性解放,人生苦短,等等風氣盛行,就一條命何必那麼累。6、互聯網的發展,這個讓全球信息得以傳播並放大,讓各國年輕人得以效仿。其次國內,國內其實發展比較遲,1、中國處在發展階段,國際上的那些風氣逐漸在國內蔓延,所以國內才漸漸出現吭老族。2、人多肉少,體質不健全,這個是中國國情。中國是出口導向性國家、一個國家投資主導的非消費拉動的市場,並且有著從古至今的戶籍制度。這必然導致城鄉二元差距,東西部差距,大城市不斷虹吸小城市,戶籍制度下的等級關係。這些將加大年輕人上升難度和貧困化。最後個人,1、從小嬌生慣養、個人內心抗壓能力太差,怕接觸社會。2、考研老公,這類人屬於排斥社會厚黑學或者是逃避就業的。這類有好有壞,3、初入社會或感情受挫受到打擊,產生心理疾病的。4、房價、教育、醫療、結婚的壓力導致間接啃老,這類年輕人是大部分的,屬於被逼無奈、人之常情。總之,年輕人生活不易,壓力巨大,希望換位思考,同時年輕人努力在逆境中成長。
未知的年代
有媒體、自媒體居然說啃父母的老是天經地義的,子女結婚買房、買車是父母的責任,普通人要想一步步向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肯定需要一輩接著一輩的積攢,不斷把子女推到更高的層級。
於是有些年輕人啃老就變得理所當然了,有一些父母不僅買房、買車掏錢,更有小夫妻、小孩生活費都由老人出,普通工薪階層的老人積蓄用完了、每月工資貼補家用也用完了,等他們老了景況可相而知。
目前,大城市保姆月薪巳經直逼4千,加上與保姆一起的生活費沒有5千以上是無法生活的,社區養老院的費用巳經4千左右,可是有些老人退休工資不到4千,請不起保姆、進不了養老院,農村的老人就更不用說了。
年輕人不論是主動啃老還是被動啃老,最可怕的是父母只要不是十分情願地被啃,或者無法滿足被啃時,子女便可以對家長產生怨恨,因為當啃老是正常現象時,有些子女啃不到便會惱羞成怒!
有些啃老族說,“說有錢人家接受父母的饋贈,那些啃老的,都是父母無能”,他們責備自己的父母太沒本事太無能,無法給予自己更大的幫助,認為只是平時啃點老又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