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01/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熱門的話題,“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消費嗎?”

我以為,在家宅了這麼久,很多人應該會瘋狂的買買買,好好彌補一下自己,哪想到不少網友的回答都是不會。

“這個月的信用卡都不知道該怎麼還?” “年前剛裸辭,現在都沒法去找工作” “春節一關店已經虧了好幾萬”……


就別說網友們了,在我身邊就有不少人已經開始為賬單焦慮了。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時間》劇照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熱門的話題,“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消費嗎?”

朋友在一家餐廳當廚師長,本來還打算春節期間不休息了多賺點錢,等過兩個月老婆生娃用。 哪知店說不能開就不能開了,這春節都過去了一分錢也沒賺到,眼瞅著又到了該還房貸、還信用卡的日子了,“一想到錢的事情,就愁的一宿一宿睡不著覺”。 朋友年輕,一直以來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工作這麼多年也都沒攢下什麼錢。 每次家人讓他多攢點錢,他都理直氣壯地說,“攢錢是老一輩的想法,現在年輕人都是這樣。” 可他哪裡想到,只是20多天沒有收入就捉襟見肘了,如果以後遇到更大的問題又該怎麼辦?

生活總是會變化無常,總是會發生一些超乎我們想象的事情。 希望這次疫情,能讓許許多多像表弟一樣的人都能及時止損,趕緊糾正之前及時行樂的做法。 畢竟成年人的生活就是如此不易,要想人生不崩潰,就該多給自己備點餘糧,這樣才能不心慌。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 02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屑於備餘糧?原因很簡單——太捨得花錢了。 在B站上,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博主隨機採訪路上的年輕人,讓他們說一說平日裡的消費狀況。

隨便搓一頓飯花300多,很實惠; 買一個面膜1000多,不算貴;買一雙球鞋2000多,很值得;……


幾百幾千花起來都不心疼,除了很少人是因為真有錢,大多數人是真沒錢。 要知道全國超過70%的網民收入還足5000元,只有13%的網民收入超過了8000元。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收入不高還特別能花錢,最後的結果就是開始靠各種透支、借貸、提前消費來買買買。 在消費主義當道的社會,到處都在鼓吹讓你買買買,即使你沒錢買也有人願意借錢給你買。 甚至還盛行這樣一個論調,只有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那些只懂存錢的人都是窮人思維。 就像表弟一樣,覺得趁著年輕就要好好浪,只要自己還能賺錢,債務就不是問題。 然而現實卻是,債務讓你不敢停、不敢歇。 就像這次疫情,打了多少人一記耳光,停工不到一個月,多少人就得四處借款還債窟窿越捅越大,以後還款壓力只會有增無減。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 03 /

前兩天,重慶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攔下了一個騎摩托車的男子呂某。 因為疫情沒法工作,呂某實在沒錢還貸了,就只能騎著摩托車去成都賣掉。 交警問,平時怎麼不存點錢? “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塊錢就不錯了,怎麼存啊?” 確實賺的不多也沒法存錢,但最魔幻的是,收入並不多的呂某還貸款買了三萬多的摩托車。 這次因為還不上貸款,就只能把買了才3個月的摩托車賣了。在這個一鍵借貸、十分鐘就放款的年代裡,每個人的必需品都變得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貴。

口紅一個色號不夠,得買全套的才行;

去東南亞只能叫出門,冰島看極光那才叫旅行;

沒有為偶像看過幾次演唱會,這樣的青春都是浪費……

曾經那些沒錢買的東西,現在數不清的貸款公司都可以幫你立馬擁有。 不用努力賺錢、存錢,更不用心心念念好幾個月,只需要輕輕按下手指,名牌、潮牌、好吃的、好玩的都能立馬擁有,讓你得到的是短暫的快感和上癮的滿足感。 你以為自己是用商家的錢給自己買來了快樂,然而等到你清醒的那一天時,等待你的就是賬單上那一串無力償還的欠款。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 04 /

你以為自己是用商家的錢給自己買來了快樂,然而等到你清醒的那一天時,等待你的就是賬單上那一串無力償還的欠款。這就像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那般場景: 人們沉迷於各種消費帶來的滿足感,他們以為自己過得是溫馨有愛、色彩絢麗的生活。 實際上,他們不過是別人操作下的木偶,在這種上癮的快感中逐漸失去了理智,甚至被人當韭菜割了後都渾然不知。 在這個隨手都能借錢的年代裡,人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甜蜜的消費陷阱之中。 你以為自己過上了想要的生活,實際上不過是被別人抓住使勁擼的羊毛。 每天996辛苦賺來的錢,換來一堆價值不大的商品,留下一堆不知何時還清的債務,結果最後就是用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成就了別人的財務自由。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玩家》劇照

/ 05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經歷,明明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忍不住想要買。 曾經我就做過這樣的傻事。 因為看了一篇文章說,鞋子是最能體現女性的品味和性格,於是,我就花了一個半月的工資買了一雙高跟鞋。 可平日裡,我壓根就不穿高跟鞋,到現在,那雙鞋子都沒穿幾次。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認為這是因為自己太沖動了。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 06 /

直到前段時間看了阿道斯·赫胥黎的一段話,我才想明白,這壓根就是消費主義耍的一些小伎倆。

這段話是這樣說的: “找到大眾的慾望、恐懼和焦慮,將這種慾望與恐懼投射在要銷售的商品身上,然後以語言或符號的象徵構建起一座橋樑,讓消費者穿過這座橋樑,便能將事實轉化為補償性的迷夢,做了這個夢,消費者便產生幻覺,以為一旦購買了此商品便能美夢成真。”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很多時候我們購買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帶給我們的美夢。 就像我買的那雙高跟鞋,並不是我多麼需要一雙高跟鞋,而是我想要讓別人覺得我是一個有品位的人。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到處都充斥著讓我們焦慮不安的內容。 每個人都很怕,害怕被人嘲笑、看低、不認可。 於是,我們便將所追求的一切都訴諸於買買買,通過物慾的滿足來實現自己的美夢。

以為買了跑步機就擁有了健康生活; 以為買了明星同款就能一樣耀眼奪目;以為買了某某奢侈品就變成了成功人士;

美夢終究只是一場虛幻。 買了跑步機不用,最後只能是佔地方的垃圾;穿了明星同款,照樣離明星的差距還很大;穿奢侈品擠地鐵,別人只會以為那是高仿。 作為普普通通的消費者,商品最重要的是使用價值,要知道,我們所追求的一切商品都無法給予,只有好好生活工作才能得以實現。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 05 /

每一個買買買的人,必定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消費心理曲線: 發生消費——內心短暫滿足——滿足感淡去感到空虛——慾望因刺激再次產生——二次消費——短暫滿足…… 買買買沒有錯,但靠買買買來獲得內心的滿足,如果不加以剋制,那麼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那最後就被說存錢了,恐怕只會變成負債累累。 人本就貪婪,慾望就像雪球,只會越滾越大。 你今日滿足了慾望,明日等待你的就是更大的慾望。

就像叔本華曾說的那樣:慾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無聊。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得不去做減法。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玩家》劇照

沒法逛街、沒法約會、沒法買買買,可是這也是一次讓我們以另一種角度看待世界的機會。 人生本就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其實只要能留住最重要的那些東西就足以。

疫情過後,我們得學會過上斷舍離的生活,要分清自己的錢應該花在那裡,不應該花在那裡,應該花在能提升自我的地方,而不是花在能滿足自我的地方。 對於大多數沒有背景、沒有富一代爹媽的普通人來說,如果你沒錢還不懂得存錢,那麼那些被透支光的未來該怎麼去過?那些萬一遇到的意外該怎麼去解決? 要知道,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存錢是最低成本改變命運的方式。 如果都到了現在,你還像過去一樣不斷買買買,那你真得要做好以後在面臨意外時,向人四處借錢渡難關的崩潰吧!

疫情過後,大家會報復性

圖片|《國家破產之日》劇照

參考資料:1、CNNIC:《2019年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網民屬性結構》2、尼爾森:《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