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中的物流先鋒 中歐班列(長沙)硬核擔當

00:00

战“疫”中的物流先锋 中欧班列(长沙)硬核担当
战“疫”中的物流先锋 中欧班列(长沙)硬核担当

紅網時刻2月28日訊(通訊員 陳志群 攝影 童迪)2月27日下午,長沙國際鐵路港內,巨大的門吊在空中揮舞手臂,正有條不紊地將集裝箱裝上列車。這列滿載汽車零配件、機械設備和紡織品等貨物的中歐班列鳴笛啟程,駛向白俄羅斯明斯克。

受疫情影響,在航線大面積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口岸不暢的情況下,而中歐班列(長沙)保持每天一班的“天班”開行,發揮戰略通道作用。據統計,截至2月27日,中歐班列(長沙)共發運國際貨運班列52列,發運貨物集裝箱4672標箱,運輸貨物3.73萬噸,貨值約2.23億美元。中歐班列(長沙)實現逆勢大幅增長,預計1-2月同比增長142.8%,各項指標在全國走在前列,成為疫情期間全國僅有的4個“天班”城市,有力保障了進出口貨物貿易通道的暢通。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長沙)為何能夠逆勢上揚?

亮點:與長沙製造業深度融合

战“疫”中的物流先锋 中欧班列(长沙)硬核担当

物流作為產業之基,是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前提。因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其他物流方式遭受重創,物流成本提高3-5倍,物流時間大幅延長,導致原料運不進、產品出不去,面臨違約和產業轉移風險。作為中白工業園內最大的製造類企業項目,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基地計劃於5月份開園,但受疫情影響企業物料和機械工程設備無法按時運到,這讓中聯重科很著急。

在點對點解決各園區企業復工復產物流需求座談會上,市政府物流口岸辦瞭解到這一情況,立即組織中聯重科、紅太陽光電、威盛集團、楚天科技等企業與中南國際陸港進行深入對接,為企業訂製中歐班列(長沙)物流運輸方案。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長沙)物流成本基本不受影響,運輸時間又穩定,物流優勢非常明顯,成為很多企業復工復產首選的物流方式。”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紅賓表示。中南國際陸港第一時間成立本地企業運營部,保障企業倉位和服務,為企業復工復產逐個訂製物流方案。

“在市政府物流口岸辦的幫助下,我們和中歐班列(長沙)進行了對接,發現通過長沙至明斯克班列線路,不僅物流費用大幅下降,物流時間縮減三分之二,還派專家到現場幫助我們的特殊設備量身定做運輸方案,幫助我們解決了運輸時間長的難題。”中聯重科國際業務管理部部長李賓說到。幫助中聯重科訂製通過長沙至明斯克專列的物流方案,縮短企業物流時間近3倍;為紅太陽光電研究訂製長沙至土耳其中歐班列線路,解決項目提前交付難題;計劃開行長沙至荷蘭乳製品專列,破解企業特殊產品多程轉運時效得不到保障的問題。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長沙)運輸本省進出口貨值約1.45億元,佔全部貨物高達65.4%,比去年提高了32.4個百分點。在本次發運的長沙至明斯克班列中,光我省出口的滑板車、日用品等市場採購貨物就有12個集裝箱。

“在國內疫情還在持續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長沙)保持‘天班’開行,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也是長沙打通‘陸上絲綢之路’、國際物流通道得到國內外客戶認可的體現,展現出‘一帶一路’倡議強大的生命力。”市政府物流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楊莉介紹。

關鍵:多部門聯動保“天班”

战“疫”中的物流先锋 中欧班列(长沙)硬核担当

中歐班列(長沙)“天班”發運的背後,是長沙統籌打好防疫、復產兩場硬仗的信心,積極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心。

為了中歐班列(長沙)順利發車,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運營人員吳心蕊和同事們把辦公室搬回了家,接單、發貨、車次安排……有條不紊。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前提下,公司全員通過互聯網、電話等形式與鐵路、海關、客戶等多方溝通協調,積極組織貨源,保證了班列持續常態化運行。

為全力保障中歐班列(長沙)正常運行,長沙海關所屬星沙海關實行第一時間接單、第一時間放行。“在做好安全防護前提下,安排關員堅守貨運一線。當班關員加班加點完成審單、查驗、放行等工作,保障了貨物順利發運。”星沙海關物流監控科科長陳軍平介紹。

鐵路作業場中,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消毒工作,保障疫情期間穩定開行。“安排專人對海關監管區查驗倉庫做到隨驗隨消毒,統籌貨源、箱源、車源和勞力組織,優化作業環節,實現短途運輸、海關查驗與鐵路裝卸無縫對接。”長沙湘通國際鐵路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海濤介紹。

“長沙市一直高度重視中歐班列(長沙)的發展,疫情發生後,將中歐班列(長沙)作為疫情期間唯一不能停的產業生命線,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保障通道暢通。”楊莉介紹。

前提:形成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

非常時期,非常擔當。而擔當,靠的是經久努力,還有核心實力。

經過6年多的高質量發展,中歐班列(長沙)這一“鋼鐵駝隊”閃耀“一帶一路”,“長沙速度”叫響全國。

中歐班列(長沙)先後開通了長沙至漢堡、布達佩斯、明斯克等10條線路,途經15個國家,物流服務覆蓋30個國家,形成了東中西3條通道齊發,連接歐洲、中亞、中東,輻射我國中、東、南部地區的新格局。

尤其是,2019年中歐班列(長沙)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全年開行411列,同比增長189.3%,排名全國第五,成為全國極少數往返實載率、回程比率等均達到100%的班列平臺。其中,長沙至明斯克線路實現每週4班,發運量位列全國第一。“長沙至明斯克班列,一週多的時候達到7-8列,已經成為全國明星班列”葉紅賓介紹。

高頻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長沙),已成為長沙乃至全省聯通世界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合作共贏強平臺、產業集聚新樞紐,引領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2019年新開行的俄羅斯進口木材回程班列排名全國第二,高密度開行使得全球木材商聚焦長沙,為瀏陽經開區進口木材產業園找到了產業源頭、物流通道和產業鏈商家。中歐班列(長沙)讓通道與產業更好融合,進一步推動產業集聚,提升長沙經濟外向發展程度。

楊莉表示,中歐班列(長沙)已成為湖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擴大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將以良好的服務、快速的時效、穩定的運價,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產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