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公司規模1000人左右,無論職位大小,每一份報銷單都要經過大老闆簽字,合理麼?

柯軻919


公司規模1000人,所有的審批都需要老總的審批的話,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首先,我們來想一下比較極端的情況下,如果一個月內1/3的人報銷,那就差不多300人報銷,一天平均十個人,報銷不單純是簽字,還包括審核單據,整理票據,才到審批。那老總不就一天啥都不幹,就簽字了。從人工效率上來看,明顯是不合理的。

其次,在如今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在疫情病毒影響下,如果所有報銷都要老總審批,那老總如果在家辦公,要如何審批呢?那公司日常必須報銷付款的房租,水電,社保,公積金又要怎麼處理呢?所以,不管公司多少人,規模大小,都不建議所有的報銷都是老總一個人審批。

對於報銷審批的流程和節點的設置,建議有三點:

一是瞭解公司的組織架構,設置分級管理權限,適當的權利下發更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說,就是一般公司都設有財務部,採購部門,銷售部門等。各部門各員工的職級各不相同,普通員工的報銷可以由所處部門領導審批後,財務部門相關領導審批就行。對於各部門領導的報銷,再由老總審批,這樣會更能提示工作效率。

二是對報銷金額的大小和報銷類型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審批流。比如常規性報銷可由各部門負責人審批,但金額超過五千,一萬等等,由老總審批。再者,對於特殊性質的報銷,比如對外捐贈等,那不管金額大小,還是建議由老總審批。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來實現報銷的優化。當今很多財務軟件裡可對報銷系統實現流程設計和優化,也有能掃描發票報銷,以實現全面信息化。如果能充分信息化,報銷會更透明規範,只要設定好既定的流程和節點就好。

所以,不管規模大小,全部由老總一人審批,肯定是不太合理的,建議設計一定的報銷流程和信息化,提高人工效率。


紫苡依依


這種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只不過體現出不同的老闆,不同的管理風格罷了。

我的朋友就是這樣的人,她自己有兩家公司,她每天是公司最忙的人,從早上六點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還在跟員工交流。她最常說的話就是找個貼心的好管理太難了。但要我說,再好的貼心的管理都會被她嚇跑的。

她就是屬於事無鉅細,什麼都要過問的人。

比如舉辦一個活動,上面要用到的果盤,那些水果,瓜子花生什麼牌子,多少錢她都要過問。別忘了,這個活動的負責人跟她中間隔著幾個負責人呢。所以常常把自己累得要死不活的,她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經常提醒自己不要越俎代庖,但常常忘記。總是越過管理者向下面發號施令,搞得員工多頭領導,不知道聽誰的,最後幾個高管只有一走了之;她又統管全局了,留下的一個就是那種執行的,你說了算,我就當傳話筒。

你說的這種,1000個人的,一張報銷單都要大老闆親自簽字或許有這兩個原因;

或許他經歷過苦難,對每分錢看得很重,所以,每一筆報銷他都要親自簽字;

其次就是給你們壓力,每筆錢我都要簽字,你們省著點用,不要弄虛作假;

不管是哪種原因,老闆願意這樣管就讓他管了,因為涉及到錢的事情,老闆自己多瞭解點沒有錯。只不過要多累一點,他願意那也沒辦法,等到有一天,他實在忙不過來,他自己會調整的。

只是對於報銷人員來說,要麻煩一些,那就提前報銷,腿跑勤快一點。


我是明媚,與你分享職場心得體會,創業故事,一起向上生長。歡迎關注,你的關注是我分享的最大動力。

明媚清談


我老公的老闆就是這樣的啊,我老公是他們公司營銷經理,帶領他們公司的營銷團隊一年太概做三個億左右的營業額,但就是這樣一個體量的公司,所有需要報銷的項目,一毛錢都需要老闆簽字同意才行[呲牙],但好在他老闆脾氣還行,我老公時不時因為報銷的事同他老闆吵吵,但吵完就沒事了,老闆不怎麼記仇~


星星情感故事


老闆不覺得累就合理,合不合理老闆說了算


43658215


合不合理主要看老闆的精力,老闆有精力審批簽字,那最好不過了,但是隨著公司規模擴大,學會流程簡化、充分授權、制定預算,籤不簽字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一、一個類似的案例分享

我們公司之前是從事物流行業的,公司近千人,在管理上老闆有兩件事是自己親手抓的,一個是人事任命,哪怕一個員工升級為小主管,也需要他簽字任命的;另外一個抓的更緊的,那便是報銷單簽字。
對此,老闆還經常笑稱自己練了一手好籤名!無論是公司申請採購一批A4紙,還是員工出差的差旅費報銷,老闆都要親自審核,親自簽字。老闆常說 的一句話,“一個公司如果連人管不住,錢不知道流到哪裡去,那也沒辦法管理好一家公司!”
近幾年,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運營人員經常到外地各個城市站點支援,所以難免有不少的差旅費。老闆也比之前更忙,要麼經常去外地拜訪重要客戶,要麼參加論壇學習。那很多運營人員的差旅費常常拖著兩三個月才能報銷下來。
時間一久,運營人員自己的薪資頂不住日常外出的報銷,只好找公司暫支。一邊未把報銷單核銷掉,一邊又有新的暫支,後來財務總監只好去找老闆談了。

財務建議上線一個報銷系統,老闆直接在線審核即可,不過老闆覺得這樣成本高,最後決定凡是低於1000元的報銷,由主管的副總審批即可!

二、每一份報銷單都要經過大老闆簽字合不合理不重要,關鍵需要有三點管控

一家公司的報銷單簽字都由大老闆簽字到底是合理還是不合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老闆有精力,都自己籤,那最好不過了,但是隨著公司的規模的擴大,不可能事無鉅細都由自己來操作。報銷最重要的管控有以下幾點:
1.報銷流程要簡化。員工申請報銷,領導審批這些都屬於公司內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齊備,而是需要簡化、高效,比如底層員工報銷只要經理審批,直接副總核實即可,無需再到各級主管、總監一一審核。
2.學會充分授權。流程做減法,最重要的就是充分授權,減少審核人員,尤其是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人員的增加,有時業務比較多,老闆經常忙不過來就應該適當授權,比如一千元以下的交給總監,萬元以下的費用交給分管的副總即可。
3.部門需要有預算。部門有預算是管理最重要的一環,並不是老闆只授權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比如說業務員小張的年度銷售計劃是500萬元,只要完成這個目標即可報銷1萬元,副總完成審批就沒問題,如果沒有預算,只是規定一個數字給副總審批,那麼員工可以把3萬分成3次來報銷,照樣超出一萬的報銷預算。這樣導致老闆無單據可批,錢卻花光了。
總之,隨著公司的規模的擴大,業務量的增加,老闆很難有很大的精力來簽字管控公司的支出,這時候應該在管理上下功夫,先把報銷流程簡化,再充分授權,最後在上述的基礎上制定出預算,這樣的管理才是有效管控的,其實質大於形式!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莊子說職場 ,專注職場&個人成長。【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一定會努力回答的更好】

莊子說職場


財務一支筆,在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屬於常態。財務報銷的流程,不完全取決於公司規模,而更多的是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和公司文化。有時候我們從效率角度看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從內控角度看,可能就是合理的。

一、規模對財務報銷流程的影響

<strong>這是多數人的誤區,人多了報銷流程必然繁瑣,老闆應該適當放權。其實不然,如一些生產型企業,動輒2000人以上,但大部分是生產公司,根本不接觸報銷,真正涉及報銷的不超20人。

這時候,事無鉅細,基本都是財務一支筆制度,高度集權,對經常報銷的人還是有威懾力的。

有段時間,我們公司也採用過放權,結果立刻成本暴增,有些人會重複報銷,超額報銷,人情籤批,不得已,又回到一支筆模式。

二、組織架構對財務報銷流程的影響

組織架構對財務報銷流程的影響更具體,扁平化的結構,一般都是老闆簽字說了算。但如果是矩陣結構,這時候依然老闆一個人簽字,就有了執行難度。

如跨區域公司,你只能給某個區域的負責人簽字授權,但不能完全取代他,因此一般都是抓大放小。如果是跨國集團,你還一支筆,老闆估計什麼也不用幹了。

三、管理模式對報銷流程的影響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預算概念,花錢完全看情況需要,一般人很難判斷這筆錢該不該花,只有老闆有決定權。

如果一個企業的大部分費用都預算明確,那麼預算內的部分,找各自的負責人審批就可以了,老闆專注的重點是預算外支出。

四、企業文化對報銷流程的影響

<strong><strong>同樣類型的企業,可選擇的報銷模式絕對不限於一種,但如果公司是小型家族企業,老闆放權的概率是大是小?如果公司走職業化路線,老闆會不會放權?

為什麼有些公司經常傳出某某某鞋款潛逃,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最本質的一點,老闆在放權的時候,沒有做好內控設計,或執行不到位造成的。

有時候,還存在一個信任問題,形式上有預算,是放權,但放權的權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就經理過總經理僅對5塊錢以下的報銷有完全籤批權,其他的都需要上報。

總結:我們在判斷報銷流程是否合理時,不能僅憑個人感受,而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老闆的角度,為什麼不放權,到底要效率還是安全?很多時候我們的牴觸情緒會因為理解而弱化甚至消失。


暢銷書作者曹鋒


非請自來。

1000人左右的公司,每一份報銷單都要經過大老闆簽字,這樣的財務制度或報銷程序,可以說,應該是不合理。

報銷,對公司來說,是一項支出,採取嚴格的審批流程元可厚非,誰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一份報銷都需要經過大老闆簽字,以個人看法,這樣的審批制度應該說不完善,甚至財務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

對老闆來說,公司的財產就是自己的財產,公司的每項支出都是肉。我們都知道,報銷,對應的支出的款項是給付報銷人員,老闆更加擔心相關人員以此侵佔公司財務,謀取利益。

此為背景,老闆親自簽字、把關,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每項支出都瞭如指掌,同時也可以減少不必要、不合理的支出。我想,基本上,很多老闆都是這樣想,這樣做,換誰都覺得實屬情理之中。

既然如此,為什麼說這樣的報銷審批制度不合理呢?原因在於,如果報銷人員心懷不軌,報銷時弄虛作假,即使老闆親自審批,也不能保證不存在舞弊行為。除非,老闆對現實中每種經濟活動的規格、單價等信息都完全掌握,不然無法杜絕報銷上的舞弊行為。

也就是說,老闆親自簽字,也可能無法確保每筆報銷的支出都完全真實、合理,每份都親自簽字,影響工作效率不說,間接的體現為對員工的不信任。試想一下,員工就報銷20塊錢,再怎麼假也就20塊錢的事,真撈不了多少好處。

事無大小都要老闆親自簽字,公司的財務制度是不健全、不完善,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有不少私人老闆的公司是沒有成體系的財務制度,完全憑著老闆感覺走。原因各異,主要原因可能有些連崗位設置都不合理,自然談不上什麼職責、權限。老闆缺乏信任的人,自然不會輕易下放權限,最終還得由自己審批。

如前所述,存心弄虛作假的基本防不勝防,抓太緊可能適得其反,不妨抓大放小,適度放權,或許更有利於公司各項工作的開展。尤其是能增強被授於審批權限的人員的榮譽感,更加忠於職守。

總言之,鬍子眉毛一把抓,效果、效率都可能不理解,只會更加勞心勞累,實屬欠妥。

大概就是這樣,我先閃了。


龍門賬


1000人左右的公司,每一份報銷單都要經過大老闆簽字,這樣的財務制度合理嗎?不合理!

為什麼老闆會什麼都管?

1.有些企業的老闆凡事喜歡親力親為,跑業務、排生產、管後勤、抓財務,儼然成了一個全能型人才。企業還是小作坊的時候,老闆什麼都操心什麼都管。當企業做大了,還是改不了什麼都操心的習慣。

2.有些老闆把財務大權抓得緊緊的,每一分錢都嚴格把關,對每一筆款項都親自審核籤批,小到一顆螺絲、一支筆、一張紙的費用都嚴格把關。這樣看似為企業著想,為企業精打細算,其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3.老闆事事親力親為,對任何人都不放心,老闆不願授權,可能覺得下屬忠誠度不夠,或者覺得下屬能力欠缺,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分擔責任。

老闆不願放權會有什麼問題?

1.企業管理者有這樣那樣的煩惱,卻難以下決心改變現狀,或者不知道如何放心的授權,這樣的老闆做得身體累心也累。

2.這樣的後果是導致下屬得不到很好的鍛鍊,無法獨擋一面。下屬得不到足夠授權,大事不能做主,也不敢和不願承擔責任。

3.老闆事事親力親為,造成資源的浪費,付出時間的成本。不放權對任何人都不放心。長此以往企業無可用之人,企業也難以持續發展。

老闆如何避免什麼都管?

1.團隊至上。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企業更講究團隊的協作,合作才能共贏,企業要做大做強更崇尚組織的力量。

2.懂得授權。將工作合理地安排給合適的人去做。老闆抓大放小負責戰略層面的東西,執行的事情交給下屬去做。要讓下屬得到合理的鍛鍊,真正把能做事會幹事的人用起來。

3.規範流程。對於財務的報銷制度制定嚴格的管控流程,讓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發揮好財務部門的專業職能作用,同樣能使企業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合理的地方。

老闆就是應該做老闆做的事,不是每一張報銷單都需要老闆簽字的,別抓住“一支筆”不放!


大地驚雷LEI


這個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說法。我這麼跟你說吧,有的公司會規定所有的報銷單都需要由老闆簽字確認才能報銷;而有的公司會規定只有報銷的錢達到某個金額(往往是很大的金額)的時候才會由老闆簽字確認,其他小金額的報銷單都由分管的副總簽字確認即可報銷。這兩種報銷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因為只要公司有報銷制度,員工和老闆都按照報銷制度執行就是合理的。要知道,公司內部的報銷制度是由公司完全決定的,這個沒有什麼法律強制性規定,一切由公司說了算。所以,從你們公司每一份報銷單都必須由大老闆簽字的做法來看,反映了你們公司的報銷制度就是這麼規定的,所以是合理合法的。

在這裡我想特別解釋一點,為什麼有的公司所有報銷單據都必須由老闆簽字確認才能報銷,而有的公司報銷單據不一定都要老闆簽字確認,為什麼這兩種報銷的做法都是合理的呢?因為這涉及到公司授權和財權管理的問題。有的公司老闆崇尚集權,把錢看得特別重,又或者不信任、不放心高管,加之財務報銷制度不規範、不完善,所以就要求所有的報銷單都必須經過他簽字確認才行,你們公司的大老闆就是這種心理。但有的公司老闆懂得授權、把錢看得不是那麼重,且非常信任身邊的高管團隊,而且公司的財務報銷制度非常規範和完善,所以這類公司的大老闆可以不用親自審批所有的報銷單,比如京東老闆劉強東就說過,1億元以下的報銷單不用他簽字確認,只有1億元以上的報銷單據他才最終簽字確認,這一方面是因為京東的財務報銷制度有這樣的規定,另一方面也是大老闆劉強東信任下面的高管。所以就你的問題而言,你們公司所有報銷單都由大老闆簽字是合理的。

另外我還想解釋一個事,就是公司規模跟報銷制度和報銷流程沒有必然的關係。大公司的報銷單老闆也可以全部簽字,小公司的報銷單老闆也可以授權給別的管理者執行,這都是可能存在的情況。只能說,決定報銷制度和報銷流程到底要不要老闆參與簽字確認,完全由老闆自己決定。如果老闆覺得報銷的單據太多,自己平時沒那麼多時間簽字審批,那老闆可以授權給別的管理者做這個事,如果老闆覺得自己時間充裕,平時的報銷單也沒多少,那完全可以自己就幹完,沒必要授權給別人,就這麼簡單。現在來看你的問題,你們公司有1000人左右,算是一箇中型企業,雖然人看上去有這麼多,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找老闆報銷,應該說絕大多數員工的工作都不會涉及到任何報銷事宜,頂多也就是一些採購、銷售和部門的報銷單據,而且大老闆在公司待的時間可能也比較多,所以大老闆是完全有時間處理所有報銷單據的,因此你們公司所有的報銷單據都要經過大老闆簽字是符合制度規定的,所以是合理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希望對你能夠有所解惑。



Sir聊HR


從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來講,員工已經達到了1000人,還由老闆全權負責審核報銷,自然是不太合理的。

其不合理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集權式財務管理,導致效率低下

1000人的規模,按照企業行業不同,銷售人員所佔的比例也不同。對於銷售人員來說,一個月可能有好幾單報銷,即使是對於行政人員,也可能一個月有一單,如此算來,老闆一個人一月批上千份報銷,不僅是被大量的審批工作絆住了手腳,還讓員工無法及時取得報銷款。通常老闆的辦公室門口人頭攢動,並不是一個企業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是缺乏效率的表現。

2. 老闆並不是審批最合適的人

對於大老闆來說,也許並不是審批報銷最合適的人。因為對於一個規模已經達到1000人的企業,即使有一個事無鉅細的領導,要把每個部門的每一個項目都搞得清清楚楚,要把每一筆費用都親自把控,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搞不清楚,必然要詢問,一來二去,耽誤了時間,更有甚者可能會影響項目的順利進行。

3. 報銷單需要老闆簽字

現在已經是電子化辦公的時代了,對於一個有1000名員工的公司,還採用的是傳統的手工簽字的流程。究其原因,可能因為老闆要看明細。其實,對於大部分的老闆來說,對於報銷明細的審核並不專業。哪筆細節的報銷是超支的,是否能夠第一時間反應出來?哪些報銷是不符合公司規定的,是否能夠立刻識別?既然做不到,為什麼一定要親力親為,吃力不討好呢?

所以,從財務管理的效率和合理性來看,如果企業規模已經擴大到1000人了,這樣的過度集權並不合適。

既然老闆如此日夜操勞,還是不盡合理,那麼如何才能提高企業報銷和審批的效率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設置層級與節點

老闆進行適度的授權,建立起報銷審批的層級。不同的金額及不同的事項,可以對應於不同級別的審批,每個部門要對自己的預算負責。

根據不同的事項,建立起報銷的審批節點,對於某些金額重大,或者重要的事項,由老闆進行審批。

2. 建立事前、事中、事後的控制機制

要想整個報銷有序進行,不是靠老闆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對於重要的事項,比如異地出差,飛機住宿等預計會比較大金額的差旅,可以設置預審批;對於報銷的過程,可以由各個部門經理來控制項目預算,由財務人員來控制報銷的合規;對於報銷以後的情況,可以設置定期的抽檢,來確定報銷執行的有效性。

當然,如果要依賴於員工的自覺性,那麼可以更多地設置信用激勵機制,一旦出現問題,要上黑名單,員工自然也就會注意合規性。

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現在已經是信息化的時代,許多的軟件都已經提供了線上審批的功能,因此,企業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實現報銷,而不是在聚集在老闆辦公室門口要簽名了。

總之,對於員工已經1000人的企業來說,集中於讓老闆一人簽字審批是不盡合理的。企業需要考慮設置內部的審批層級與節點,並做好事前、事中、事後的控制。最後,信息化的手段也要充分運用,可以從最大限度上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