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不出意外,Intel將在4月份發佈代號Comet Lake-S的第十代桌面級酷睿處理器,以及配套的Z490主板。

現在,萬能的網友曝出了新家族的22款具體型號,和此前陸續被3DMark、GeekBench、UserBenchmark等測試軟件洩露的基本一致。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新的酷睿i9系列有4款,i9-10900K、i9-10900KF、i9-10900、i9-10900F,都是10核心20線程,K代表倍頻解鎖可超頻,F代表無核顯,KF代表可超頻且無核顯。

酷睿i7系列也是4款,型號命名都如出一轍,i7-10700K、i7-10700KF、i7-10700、i7-10700F,均為8核心16線程。

酷睿i5系列共有6款,i5-10600K、i5-10600KF、i5-10600、i5-10500、i5-10400、i5-10400F,都是6核心12線程。

酷睿i3系列則是3款,i3-10320、i3-10300、i3-10100,4核心8線程。

奔騰系列3款,G6600、G6500、G6400,2核心4線程。

賽揚系列2款,G5920、G5900,2核心2線程。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當然這並非十代桌面酷睿的全部型號,低功耗節能版的T系列就不在其中,不出意外應該會有i9-10900T、i7-10700T、i5-10500T、i5-10400T、i3-10300T、i3-10100T、奔騰G6600T、奔騰G6400T、賽揚G5920T、賽揚G5900T等等,但零售市場上一直都極少見到這類型號。

另外,i3-9350K、i3-9350KF的升級版也還沒見到,如果有肯定會叫i3-10350K、i3-10350KF。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九代酷睿型號、Spec編號和步進

說起來,十代酷睿都來了,但是二三代酷睿,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

映泰今天發佈了一款非常特別的主板“H61MHV2”,芯片組是Intel H61——還記得它嗎?

H61可是2011年的產物,當年是用來搭配32nm Sandy Bridge二代酷睿、22nm Ivy Bridge三代酷睿的,接口還是LGA1155,定位入門級市場。

映泰表示,二三代酷睿和同時代的奔騰、賽揚在辦公領域依然十分流行,仍有強勁的市場需求,所以特意重新發布了這樣一款基於老平臺的產品,可以很好地滿足上網、郵件、文檔等基本的辦公需求。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作為當年IH61MF-Q5的升級版,這塊新板子採用了略大於Mini-ITX的非標準版型(170×191毫米),多出一個插槽位空間,並調整了處理器插座方向、內存插槽位置,從而優化散熱,還提升了網絡、內存等部分規格。

具體來說,這塊板子支持酷睿2000/3000系列(最高4核心8線程i3-3770K)、奔騰G2000/G2100/G600/G800系列、賽揚G400/G500系列、至強E3-1200系列,當然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洋垃圾E3-1230,如今在市場上它依然很活躍。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二三代酷睿十代的LGA1155接口

主板提供兩條DDR3-1600內存插槽(最大16GB)、四個SATA 3Gbps接口、一條PCIe 3.0 x16(搭配三代酷睿i5/i7才支持)和一條PCIe 2.0 x1擴展插槽、Realtek RTL8111H千兆網卡、Realtek ALC662 5.1聲道聲卡,背部接口有一個PS/2、四個USB 2.0、一個HDMI、一個VGA、三個音頻口。

操作系統支持Windows XP、Vista、7、8、8.1、10,不過映泰強調,保留隨時移除任何操作系統支持的權利。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其實,這幾年來,提到CPU擠牙膏,不少玩家就很不爽,還有人表示2600K再戰5年,這都差不多是9年前的CPU了,為什麼單核提升這麼難?

Reddit上有個帖子今天討論的很熱烈,網友MediocreLeader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為什麼晶體管密度對單核性能沒啥影響?

他舉了AMD與Intel處理器的例子,AMD的銳龍3000都使用了臺積電7nm工藝了,晶體管密度達到了96.5MTr/mm2,也就是一平方毫米將近1億個晶體管了,而Intel的14nm工藝晶體管密度是37.5MTr/mm2,大約只有前者的1/3。

在三倍密度的優勢下,為什麼7nm銳龍的單核性能跟14nm酷睿差不多呢?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這個問題引發了Reddit網友的熱烈討論,各位網友引經據典展開了自己的分析、討論,不過並沒有誰拿出了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解釋。

本質上來說,晶體管密度跟單核性能是沒有必然聯繫的,摩爾定律多年來指導的主要還是晶體管密度、核心面積這些,但是從16/14nm節點開始,不僅摩爾定律放緩甚至說失效,廠商對新工藝的命名也更多地是出於商業營銷了,這點上三星臺積電都承認過。

ARM CTO前幾年就做過表態了,半導體工藝從16nm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性能提升了。

至於大家看到的廠商宣傳新工藝提升了XX性能,那是對比的同功耗狀態下的,有嚴格的限定情況。

別的不說,ARM、臺積電等公司2013年就宣傳20nm工藝可以製造出3GHz的高性能處理器,實際上到現在的7nm工藝為止,高通、華為、蘋果、三星尚無一家能夠做到3GHz ARM處理器的,最高頻率都停留在2.8GHz上下幾年了,更別說穩定頻率了。

低功耗的ARM提升單核性能都是如此艱難,更別說高性能的X86處理器了。

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