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一些人會突然不想追星?

何茂松


以前身邊有追星的同學,就是整天特別瘋狂地喜歡一個明星,還各種暱稱,好像和他很親一樣,現在微博底下也有很多這樣的,是因為我老了嗎?為啥我做不出來??初中高中也有過喜歡明星,包括現在也會有,但是總要有個尺度吧。

那些瘋狂追星的,我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是女生追帥的男明星,沒見過多少男的明目張膽追女星追的不行的????

其實我只想說,走的時候想一想,明星和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我們只需要欣賞,就好,演技好,長得好,都值得粉絲去喜歡,但是人品好不好,你真的不會知道,所以特別不理解"腦殘粉"這種,更有甚者,不惜花了很多錢去去追星,可能家裡挺有錢吧??總之我做不到,欣賞就好,凡事還要有個度真的



彼方為誰


一心理專家認為,青少年時期特有的心理現象之一就是偶像崇拜。一個人把追求成功的心理渴求,通過所崇拜的偶像展示出來,不僅能以“星”的光鮮外形為模仿對象,也以追求“星”的理想人格品質作為自我奮鬥的目標,轉化為對成功的嚮往和自我激勵。青少年喜歡的都是明星,互相討論的內容被各個明星充分佔據,共同語言多了,交流也就多了,把學習生活中的鬱悶、煩躁宣洩出來,追求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溝通和交流,有利於世界觀、價值和人生觀的價值取向的認同。另外,追星浪潮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少年緊張的生活和學習壓力,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發展了他們的興趣愛好。從這一角度上說,追星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一定益處的。

但是,追星的弊端也同樣明顯。一部電影《尋找周杰倫》,引起一名瘋狂的追星者離家出走,還說她要去尋找周杰倫,只有周杰倫能拯救自己。瘋狂追星女楊麗娟自從1994年開始迷上劉德華後,父母為滿足女兒追星的心願傾家蕩產。可楊麗娟如願見到劉德華後,仍不滿足於只與偶像留影紀念的層面。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殺後,留下的遺願是希望劉德華再見女兒一面。這是一場非理性追星的悲劇。



鋒哥專場


1,明星自己要裝躲躲藏藏。掩蓋自己的真面目。用微博小號,不能在公共場合暴露自己的隱私行為,要偷偷談戀愛,出門為了躲避眼光還得戴帽子口罩,做一點點事情就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八卦,生活的很小心翼翼。隨隨便便一個爆料就可以影響整個人設。2,粉絲花錢花精力花時間。花錢去聽演唱會、買周邊、看他們的作品花錢這些也就算了,可以說是消費文藝。花時間去看綜藝節目和各種剪輯的視頻,算是娛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被扔很多製造夢幻泡泡的營銷洗腦包,激起很多不必要的情緒和幻想:“嗚嗚嗚,我好想你啊”“哥哥,我可以!”,她們想要的渴望的真的是這個活生生的人嗎?那只是經過包裝看到的那部分的幻影啊!這種追求美好的願望被利用,真的很可惡。3,有的營銷號就是利用粉絲維護完美偶像的心裡獲利,激起粉絲的憤怒惡意引戰。拿同定位明星做對比,粉絲為了維護偶像的形象,做數據控評保護哥哥。還有利用粉絲想靠近更多一點偶像的心情,靠販賣隱私和八卦獲利的。而在這種遊戲裡,獲利最多的是誰?不是偶像本人,也不是粉絲,是那些作惡的平臺和營銷號。4,對所從事行業的破壞。資本總是流向快速積累財富的地方,如果不考究的電影因為粉絲群體買單而可以高票房,自然就不會好好拍電影,更少的錢用在了電影品質的提升,對於熱愛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是一件不好的事。所以整個事情下來,是被經紀公司控制和辛苦維護形象的明星本人最開心?還是可憐兮兮卑微追星的粉絲最開心?所以還是讓娛樂的迴歸娛樂,電影的迴歸電影,音樂的迴歸音樂,明星迴歸為好看的人,追星迴歸為好好生活吧!


王源1688


因為明星之所以會紅紅火火,就是因為有許多人追星,如果沒有這些人追星,明星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錢,而那麼多錢也是追星的人投入的






鏡頭下的微笑


應該有很多原因吧,有可能是喜歡的偶像吸毒出軌還是三觀有問題[捂臉],我就是突然沒追星了,但是心裡還是喜歡那個明星只是沒那麼瘋狂了,以前感覺即使結婚了我最愛的還是我的愛豆。但是自從結婚生娃之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就沒那麼多了,有更多的責任了。以前可以話一個月的工資幾千塊就為了搶一張前排的演唱會門票,漂洋過海各種追愛豆的活動,現在要現在家庭。感覺還是和收入有關係,如果我現在有閒有很多錢我也還是回去看他,以前他發專輯我為了給他沖銷量會幾十幾十張買,現在最多買一張來收藏。有了家庭真的會有更多的責任,但是也有很多的幸福


福建大鍋砸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當年的追星女-楊麗娟。當年為了追星劉德華而最終導致父親跳海身亡。每個人追星有著許多理由,帥,漂亮,酷,唱歌好,跳舞棒,演技厲害等等,突然不追星的原因也會有很多,像偶像結婚了,吸毒了,劈腿了,私生活不檢點等等。但我今天想說的是,有那麼一些人,不追星了,是因為他長大了!

有這麼一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發現對於追星其實是一件很幼稚的行為。因為他會發現明星是遙不可及的星辰,你再為之歡呼雀躍,也離你很遠,也不會因你改變。只有眼前的生活,親密的愛人,慈祥的父母才是他生活的全部,只有當他的關注點放在這裡的時候,他才會發自內心的充實。

不可否認,明星偶像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但我們總要明白生活的意義,對於追星,我不鼓勵也不持有偏見,追星可以作為我們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但莫要因小失大,為之瘋狂,盲目追星切不可取!



海子雜談隨想


這個很正常啊,當心目中的偶像的所有的神秘感已經消失,以後他就是一個正常人了,正常人就會有七情六慾,也會有優點和缺點,當你熟悉了,你的偶像以後要麼你就會愛上它,要麼你就會放棄她


szwukun


說說我自己吧,我喜歡過很多明星,但也只有三分熱度,但是一直喜歡張國榮和MJ,MJ是受我父親影響,有幸看過他的MV,當時有視頻怕的不敢看,現在看來那些製作效果依然很棒。為什麼不想追星,大概是對什麼人的新鮮感都只有三分,生活工作忙起來以後那還有時間去看這些明星的私生活八卦什麼的,都是越來越不關注。現在這些流量明星感覺沒有什麼真材實料,經典的是最好的。(配圖僅為表達經典)



藍莓小姐


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需要負責任的人和事,不再是那個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少年郎


獨留清醉


娛樂圈還是比較亂的,某一事情曝光之後,會讓人對明星產生誤解,一旦有這樣的思維,一傳十 ,十傳百,就導致大眾對娛樂圈的明星失去信心。再有,娛樂圈僅適合娛樂,畢竟還是比較膚淺的,更多人追求更有深度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