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咪蒙澄清爭議,青年大院被安排,自媒體還會變好嗎?

27日,咪蒙在微信朋友圈發佈聲明,稱公眾號“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與咪蒙公司及其本人沒有任何從屬、股權關係。咪蒙表示,近日有部分自媒體在討論“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等,稱其來自咪蒙團隊,這些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已構成侵權。同時咪蒙還表示,這一年業務已經轉型。

咪蒙澄清爭議,青年大院被安排,自媒體還會變好嗎?


很多人一聽到這個消息,情不自禁地想要問:“青年大院又怎麼了?”

“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等,前身為“今夜九零後”。近幾個月來,該系列賬號憑藉一篇在看雙10w+爆款文章引發關注,同時又因為多篇爆款連續遭遇指控、爭議不斷。

就在2月26日,“青年大院”發文炮轟媒體人方可成,後者因此發佈《針對青年大院文章的聲明》,稱青年大院對方可成一文的惡意曲解以及對他本人的人身攻擊已構成名譽傷害。青年大院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在該熱門話題下,仍有不少類似“咪蒙系”的討論。

通過這次爭議,有網友觀察青年大院極其矩陣號已發表的文章,總結髮現:“青年大院除了把網上的內容彙總洗稿,捏造事實,還會用旗下不同賬號發出來。”一個賬號發表的內容將另一個賬號發表的文章中的核心邏輯都徹底地否定了一遍,徹底推翻傳播學理論,全方位,無死角,用三重立場覆蓋性論述來收割流量,這不只是割韭菜,這已經進化為韭菜收割機了。

比如針對此次海外疫情事件,青年大院又開始了它的套路:

旗下文章的中心主旨從“日本快來抄作業”,到“日本不需要抄作業”,再到“你們這種抄作業的提法真噁心”,三重觀點全覆蓋,且不論是從情緒還是觀點,都是從一個極端搖擺到另一個極端,把所有受眾群體和觀點看法都包含其中。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一個段子:“如果你用中性客觀的態度做自媒體,那麼你只會收穫以下爭吵不休的評論以及兩頭的同時鄙視;但是你如果用兩個對立的觀點做兩個自媒體,那麼你就會收穫兩個百萬級大號和無數打賞。”

沒想到青年大院真的把這個調侃的段子變成了現實,這個操作,被網友精闢地總結為“新時代的對沖寫作。”只能說青年大院如此包容大度地對待所有觀點,讓各類情緒和諧共存,他們心中應該是非常單純的,單純到只有金錢吧!

咪蒙澄清爭議,青年大院被安排,自媒體還會變好嗎?


為什麼這類通過編造事實甚至通過自我打臉來獲取流量的媒體號能存在?因為受眾有需求,也和時代特點密不可分。現在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一些民眾從群體變成了被相互分離的個體,深陷當下的信息中,無法獨立思考,思想上很容易隨波逐流。

他們是消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需要一個自己能夠接受並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類似青年大院的媒體號正抓住了這個機會,投其所好地寫文章帶節奏,煽動情緒。

所以,從受眾側的角度考慮,我們能做的只有保持理智,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遇事多加思考,切勿人云亦云。

今天上午,有消息稱“青年大院”被微信進行“階梯處罰”。目前,“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均已無法在微信中被搜索到賬號。

這種把受眾當做羊群來驅趕的媒體號不會長存,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對於青年大院一系列操作,你的態度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