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歐楷已經學習8個月了,感覺進步不大,現在很消極,該怎麼辦?

閒人寫字


歐楷練習了8個月,練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說明真的下功夫了,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題主自己也發現問題了,就間架結構把握的不準確,說明你的學習方法上出問題了。這個問題在於你只重視臨帖了,而沒有注重摹帖。

臨摹是臨與摹兩個動作,南宋的姜夔在《續書譜》中雲:“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這是古人對臨摹得失的經驗總結。

但是今人多錯誤地截取“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從而重視了臨,忽視了摹。從你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筆畫基本上寫的還可以,但是間架結構確實差的較多,因此說明你在臨帖的時候,可能只是臨,而沒有摹。所以你在臨帖的時候結合摹帖一起來,先摹後臨,臨摹交錯,互相結合。

那麼下一步的書法學習過程中,每次學習可以分成三步走:摹帖、鉤填、臨帖。

第一步:摹帖,用比較透明的紙覆蓋在字帖上,直接用毛筆摹寫。每次練幾個字,不要太多,用心摹幾遍。

第二步:勾填,先用透明紙覆蓋在字帖上,還是上一步摹寫的那幾個字,用毛筆很細的筆畫鉤取字帖上的字的輪廓,最好是一個筆畫一個筆畫的勾畫,例如上圖之中的例子。夠畫完之後,再去填墨書寫。

這一步對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用筆都非常有益,勾畫的過程中既熟悉了每一筆的來龍去脈,有熟悉了每一個筆畫的位置,加深了記憶。

第三步:臨帖,經過了前兩個步驟的學習之後,再進行臨摹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字的結構就容易把握多了。

最後再說一下,書法學習的過程就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經常會學到一定時候遇見瓶頸,遇到困境,但堅持下去,每一次突破困境之後,就是進境,再困再進,最終求得圓滿。


翰墨今香


看到你的問題,有些親身體會願意分享。我練習歐楷一年零四個月了,是單位要求練習的。最初學的時候因為個人比較死板認真,就特別注重觀察字的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可稱得上一絲不苟,當時聽到了一些批評的聲音,很多人說重點觀察筆畫之間的關係,不應該過於在乎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可我覺得田字格不就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參照嗎,幫助我們掌握筆畫之間的關係,能更好的把握字的結構嗎?所以我不反駁,而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堅持練習。到現在我的字在結構上把握比較準,也能離開田字格去寫字,終於得到了一些肯定。所以我建議你一定要認真觀察,從死板的模仿開始掌握字的結構。

再說說筆畫問題,我感覺你的筆畫還不太到位,一定要從基本筆畫開始練,網上有很多視頻,非常直觀,認真看每個筆畫的運筆並跟著反覆練習,直到滿意為止。並且要經常反覆,以防基礎不牢而遺忘。特別是一些難寫的筆畫,多找視頻對比不同人的不同寫法,找到適合自己的。

另外我看你臨習是一遍一遍整體臨,我建議你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一個字沒練好不要急於下一個,當然一個字實在寫不好可以換換字,調節調節,然後回過頭再練。我開始練習時每個字都寫幾十遍甚至上百遍。

一年多,雖然自己進步不大,但是我從中體驗到了很多樂趣,以前虛度了很多時間,現在老覺得時間不夠。最後我建議你練習書法千萬不要有功利心,這只是培養一個興趣愛好而已,讓自己的心靈找到一處安放之地,這樣就會少了焦躁,多了沉靜,練字才能靜下心來,真正有所感悟。


去留無意144366047


如果是零基礎,能寫成這樣己經很不錯了。我練字時間比你稍長,以前斷斷續續加起來,練了大概有一年,從去年底開始,集中練習九成宮,有時也練田蘊章老師的,到現在還未上道,尤其懸肘,實感痛苦。但我又堅信,在書法方面,我還是有一定天賦的,雖然己年近半百,但我相信我自己,一定能寫好。附上田老的,請多多指教。









gys8819


我介也快習三年了。筆法。結構都不行,進步也很慢,請大師們指點一二。。。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


我寫的時間長,沒有悟性,隨手學智永寫,還有兩個錯字。



黃建明200


你的筆法不對,筆畫之間沒有關聯,這樣寫很難進步,看看這本書然後從基本筆畫開始練,八個月楷行草都能通了











晉唐筆法


如果你是沒有書法基礎的,8個月能寫成這樣還是不錯了,不過要堅持,繼續臨帖,這是我的,寫了快兩年



QN846


書法非一日之功,早著呢,楷法無欺缺不得一點功夫,這麼短時間寫這樣可以了,結構用筆都有問題,堅持下去,我寫了二十四年,沒有老師,總在堅持與放棄中間徘徊,還好堅持下來了,感受到歐體的精氣神,感受到書法帶給我的快樂自信和實實在在的收穫,送給你一句話,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附一張我的歐陽詢皇甫誕碑習字照片大家指導一下。



王金龍歐楷書法


堅持,我也是一樣的,練習了差不多一年半,斷斷續續。還是得多看帖。




大米69766802


你好!你臨的《九成宮醴泉銘》,入帖還不夠,如何再深入下去,遇到了一定困難。從臨作圖片中感受到你非常用功,也比較著急。其實,書法學習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循序漸進,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才一年不到的臨帖時間,就能寫到這樣的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你的主要問題還是方法不得要領。

一是筆法沒掌握,表現在點畫生硬、單薄,提按、使轉都不到位,點畫粗細過於均勻;

二是結體拘謹、僵化;

三是筆勢往來之意蘊幾乎不能體現,字勢鬆散。

你要走出困境,更上一層樓,需要理性思考和分析。首先,對此帖的風格要理解,先要通理,再下筆,對你來說尤為關鍵。《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之作,歐字是最注重法理的楷書,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正書”。相傳為歐陽詢的書論《八法》、《三十六法》、《用筆論》中,對其書法之筆法、結體,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可作參考,可能一時難以理解,但如果有時間,學習一下一定有好處。我對此帖的理解:筆法方圓兼備,溫厚含蓄;字體結實、修長;重心偏右,左收右放;外廓顯穩固,內部求奇趣。體現在以下:

一、起筆、收筆多為方,但有別與魏碑,主意不能寫出圭角,而點畫中段多為圓勢;

二、點、撇和捺、鉤和轉折多為方圓並舉,注重提按、頓挫和使轉;

三、橫平豎直,但一般取左低右高之勢,與字體重心保持一致,橫筆變化很多,粗細、長短、連帶、呼應、避讓等;豎相對較粗,但呈左細右粗之態。

歐陽詢筆法的嚴謹,筆勢內斂,而且《九成宮醴泉銘》一般都是拓本,黑底白字,既看不出用墨的濃淡燥潤,更難分辨筆勢和筆意,故很容易將歐體寫成呆板,毫無生氣。你的臨作就暴露出這一問題,不妨,將九成宮放一放,臨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也許對你掌握歐體筆法和結體有幫助。在此基礎上,再臨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或張翰思鱸帖,幫助你拓寬筆法的靈動性,寫出歐體的筆勢然後,再回到九成宮,可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更多書法觀點,敬請關注“陋石書藝”,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