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首個原創“戰疫”雜技,頂上芭蕾《出征》美與驚險詮釋愛與力量

首個原創“戰疫”雜技,頂上芭蕾《出征》美與驚險詮釋愛與力量

  “單足尖肩上轉體180度”“單足尖站頭頂阿拉貝斯”“單足尖站頭頂踹燕”……隨著一個個高難度動作的亮相,整個排練廳安靜下來了,所有人屏氣凝神,被帶入肢體語言展現的情感世界。

  這是由南京市委宣傳部監製,南京市文投集團、南京市演藝集團策劃,南京市雜技團出品的高難度雜技頂上芭蕾《出征》。這也是目前全國雜技界唯一一個為“戰疫”而創作的原創雜技節目,節目經過精心籌備,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今天,《出征》以視頻方式上線,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和他們的家人。

  用雜技鼓與呼,關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情感世界

首個原創“戰疫”雜技,頂上芭蕾《出征》美與驚險詮釋愛與力量

  除夕夜馳援武漢的軍醫劉麗,在一線持續工作後,防護面罩在她的臉上勒出了很深的印記。母親問劉麗:“還能恢復嗎?”她跟媽媽說:“放心,我還會是你那個漂亮的乖女兒。”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2018年就被確診患上漸凍症。但疫情爆發後,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帶領600多名醫護人員不分晝夜堅守在一線。武漢醫生胡明在採訪過程中接了一個電話,突然泣不成聲,因為他的同行兼好友被病毒感染。擦乾眼淚,胡明轉身又走向了病人……

  疫情發生以來,每天,所有人都被奮戰在抗疫一線白衣天使感動著。江蘇省雜技家協會主席、南京市雜技團團長池文傑也是如此,“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用自己的身軀與病魔搏鬥,將手中的利刃轉化成愛與力量。我們雜技人如何用自己的專業藝術化地再現他們的這種大愛呢?”

披上白大褂,他們是人們眼中的“逆行英雄”,脫下“白衣戰袍”,他們也是普通人。

  《出征》主創團隊心中湧起為他們創作的衝動,在微信群裡熱烈討論後,漸漸有了思路。“我們要用雜技節目鼓與呼,讓更多人關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情感世界,講述他們與家人的故事。”池文傑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都是“白衣戰士”,但在生活中,他們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丈夫、妻子……“不平凡的選擇,一定也有不平凡的情感。”

  將芭蕾融入雜技,用肢體語言演繹不捨、擔憂、期盼……

首個原創“戰疫”雜技,頂上芭蕾《出征》美與驚險詮釋愛與力量

首個原創“戰疫”雜技,頂上芭蕾《出征》美與驚險詮釋愛與力量

  雖然做了大量案頭工作,可雜技藝術畢竟是抽象的,敘事性無法與語言藝術相比。選擇哪種技術形態,既不失雜技特性,又能借助肢體動作表情達意?主創團隊在一番嘗試後,選中了“頂上芭蕾”。這是南京市雜技團的精品節目,將芭蕾舞獨特的腳尖站立外型及其他形體語彙融於雜技技巧表演之中,從而構成的雜技新種類。它扣人心絃,伴著輕柔的音樂,女演員高高站在男搭檔的肩上、頭頂,跳起了芭蕾舞,動作優美,輕盈飄逸,如履平地。

  在南京市雜技團,演員們分柔術、綢吊、頂碗、空竹等不同的項目訓練,而長期練這種將西方芭蕾的浪漫和東方雜技的驚險融為一體的“頂上芭蕾”項目的,僅有兩隊四人,這次《出征》選中了90後演員王守森和00後演員屈寧麗。

  《出征》表達的是妻子送醫生丈夫出征疫情防控一線時的擔憂、糾結、不捨、期盼等複雜情感。“親愛的,怕你擔心,沒有給你打電話。今晚,我將隨大部隊馳援武漢,時間就是生命,奮力阻擊疫情,是我們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家裡的一切就交給你了,照顧好你自己……”池文傑為《出征》錄製的獨白,放在視頻開頭,一下將人帶入了情景之中。

  對雜技演員來說,這次的節目是個挑戰。生活中,王守森和屈寧麗是幸福的一對小情侶,分離和不捨,二人並沒有經歷過,該如何表現?

  自從學了雜技,王守森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比同齡人少很多。這次因為疫情,王守森迎來了十多年來第一個“長假”。“進團以來,我第一次在家待了這麼長時間,有12天。”王守森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人的陪伴與疼愛,讓他格外珍惜這段時光。因此,當接到團領導的電話時,他說他起初有些猶豫,父母也十分不捨。

  “我父母的糾結,不就是我們這個節目所想表達的嗎?”王守森說,雖然家人不放心,但最終他還是回南京了。“家人為我擔心、為我糾結,我也捨不得離開他們。可是,這也是我的‘戰場’,我必須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在一名文藝工作者眼裡,抗擊疫情,就是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竭盡全力。

  “一個個小家的聚少離多,是為了更多家庭能夠聚多離少。”這是屈寧麗這段時間反覆說的一句話,也是帶她進入角色的敲門磚。“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很沉重的心情,看到很多來自一線的報道,也關注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的情況。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我想通過我的表演,告訴醫護人員的家人,你們的擔憂、期盼,我們都理解。”

  通過“雲協作”排練,生活化服飾帶來更高難度

首個原創“戰疫”雜技,頂上芭蕾《出征》美與驚險詮釋愛與力量

  《出征》的主創團隊是雜技劇《渡江偵察記》的原班人員,策劃是原瀋陽軍區前進雜技團副團長董爭臻,導演是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團長李春燕,執行導演是劉亮、許春瑞、薛點。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創們採用了“雲協作”,部分主創在排練廳,還有部分主創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指導。

  如今的雜技早已改變過去“純炫技”的演出模式,融合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使雜技藝術更加驚、險、奇、特,且富於時尚的韻律之美。以往演員用腳尖站在同伴肩上的時候,需要打開雙臂,以獲得平衡。但這次,劉亮希望演員能借助舞蹈性的肢體動作推進,提出讓演員在空中不打開雙臂。難度更高了,但演員們經過排練,出色完成了任務。

  記者在排練廳看演員表演的時候,除了視覺上的震撼,總感覺跟以往的雜技節目有些不同,多了“家”的味道。劉亮說,演員身上的這套行頭就是“秘密武器”。以往表演頂上芭蕾都是穿著裸肩的表演服,而這次穿的是生活化衣服。“把一個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場景搬上雜技舞臺,不僅是為了讓觀眾眼前一亮,更是為了表現疫情之下,平凡的普通人被改變的生活,以及他們不平凡的選擇。”

  這套生活化的衣服賦予《出征》一份生活氣息,同時,又給演員的表演增加了難度。“裸肩是為了方便上下兩位演員互相感知力量,雙方配合找到最佳平衡點,此前模式的訓練已經使演員形成了肌肉記憶。現在肩部著力點多了層衣服,增加了滑度,也帶來了挑戰。”教練溫曉豔說。她曾是表演“頂上芭蕾”的尖子演員,如今在幕後培養新人,也是王守森和屈寧麗的教練。當導演提出一個個挑戰的時候,就需要她幫助二人進行技術上的調整,以最快的速度滿足節目創作需要。

  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用高難度肢體語言講述動人故事,傳遞摯誠情感,《出征》的最終呈現讓人驚歎又驚豔。信息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