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何古代十幾歲男孩就可皇帝登基,處理國家大事?

印封千年的石妖


在古代,十幾歲已經不小了,古人和現在人壽命不一樣,古人壽命較短,皇帝十四歲就可以大婚了,最晚也不超過十六歲。古人較早熟,同一年齡段的古人思維比現在人成熟。十幾歲當皇帝也是可以的。

大臣輔政

皇帝年齡較小,都會有輔政大臣,漢昭帝年幼,有霍光輔政。萬曆年幼,有張居正輔政,康熙年幼,有四大臣輔政。皇帝並不是完全自己處理,有大臣輔佐,可以慢慢學習。

從小學習,教育嚴格

皇子也不是那麼好當的,皇帝重視接班人的培養,會挑選最優秀的大臣教導皇子讀書,學習。清朝皇子讀書更是慘,一年到頭就幾天假期,除了皇帝的生日,中秋,過年這樣的重大節日,其他時間都要學習,比現在的學生還累。從小就學習各種典籍,再有大臣教導,也是有一定基礎和能力的,自然可以處理政務。

處理國事有流程,按規矩辦事

不管皇帝多大,處理政務也不是胡來,地方講事情報上來,經過相關部門再到皇帝手中,很多事情高級官員可以處理,皇帝也不是什麼小事都要處理。皇帝不太懂的時候按照流程來就行,有大事就和朝廷商議,國家運轉本來就是有規律的。明武宗駕崩,大臣們擁立宗親中的朱厚熜為帝,在他沒來京城的一個多月裡,沒有皇帝,大臣們各司其職,國家也沒亂。可見,皇帝辦很多事也是按照規矩和流程來,只要下面各司其職,國家就能正常運轉。


未濟


我是小黃,由我來回答,其實古代儲君為什麼10多歲就能登記處理國家大事主要還是由於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特別設立官職來輔導儲君,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受到那些教育。

第一,專門設置官職來輔導,甚至有專門的地方,如東宮,就是授業的地方,當時候的官職有師,太傅,少傅,保等,各個官職教導的東西又不一樣,比如少傅教的是君臣之道,師就是做事的才能以及各種立世之德。

第二,能作為太傅等人,都是帝國最優秀得重臣甚至是宰相,各個方面,德行高尚,人品貴重,比如房玄齡和張居正等人,這些名相作為帝國最優秀得文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讀歷朝歷代治國之道,交出來得學生豈能會差,這也是一個原因。

第三,導師極高得地位,雖然又君臣之分,但是對學生還是非常得嚴厲得,學生也不敢又怨言,還有把真正得儲君和其他皇子分開教育,讓他們相互競爭,你追我趕,也就成就了皇子們為了得到父皇得賞識都會努力學習,表現自我。

第四,設立專門得重臣輔佐朝政,讓皇子們平穩過渡到成熟。

所以通過這些教育以及輔佐,基本都能勝任這個職業得,這就是我的觀點,喜歡得朋友可以點個關注。


小黃看歷史


中國古代封建帝制實行世襲。不管太子(或皇子)的年齡大小,通常情況下,只要老皇帝駕崩了,他就必須繼位登基。

在歷代全部564個皇帝當中,10歲以下的娃娃皇帝竟多達34個。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漢的昭帝,即位時8歲;最後一個娃娃皇帝是中國末代皇帝宣統,即位時3歲。

這34位皇帝中,生下來一百多天就當皇帝的1個,是東漢的殤帝劉隆。2歲當皇帝的有2個,是東漢的衝帝劉炳和東晉的穆帝司馬聃。3歲當皇帝的有2個,即清朝的宣統溥儀和北魏的幼主。4歲當皇帝的有1個,是清朝的光緒帝。5歲當皇帝的有3個,是東晉的成帝、北魏的孝文帝元宏和南宋的恭帝。6歲的有3個,是北魏的孝明帝元翊、清朝的順治和同治帝。7歲的有4個,是北齊的幼主、北周的靜帝、後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寧帝。8歲當皇帝的7個,包括西漢的昭帝劉弗陵、東漢的質帝、三國魏廢帝、三國吳廢帝、北齊的後主、南宋的端宗和清朝的康熙。9歲當皇帝的4個,是西漢的平帝、南宋的末帝趙昺、元朝的天順帝和明朝的英宗。10歲當皇帝的有6個,是東漢的和帝、東魏的孝靜帝、南朝的宋後廢帝、南朝的宋順帝、北宋的哲宗和明朝的神宗。

娃娃做皇帝,當然不能管理國家大事,總是由太后、外戚或權臣、太監攝政。這些攝政者往往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

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為收回權力,又往往與攝政者展開殊死鬥爭,演成慘劇。這種政治鬧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宮充滿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氣。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后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


詩雨花魂


古代十幾歲男孩登基當皇帝,不算很稀奇。缺乏歷史知識的人,以為清末皇帝宣統是登基年齡最小的人,其實不然。

據史料載,中國歷史上當皇帝年齡最小的,是東漢朝的殤帝劉隆。他是東漢第五位皇帝,和帝與鄧皇后的少子,生於和帝元興年(公元105年)。原來太子應為和帝長子劉勝,因勝長年患病,不能治癒,和帝只好立劉隆為太子。隆出生才百多日,和帝病死,劉隆繼位。不過,劉隆好命不長,當皇帝才八個多月,也就歸西了。

東漢還有位一歲登基,兩歲死亡的衝帝。東晉穆帝兩歲登基。清末宣統三歲登基,排在年小皇帝的第四位。

封建時期的國家政權,實際上是皇家壟斷,化家為國,化國為家。年小可以當皇帝,年老重病纏身,下不了床,連話都說不清,照樣繼續當皇帝。老來昏庸,號令全國,唯我獨尊,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文學老兵


先來說說意願問題,古代皇帝雖然條件優越,權利巨大,但由於日理萬機,且各種無節制,再加上身邊人由於權利的誘惑而面臨的各種暗算,可以說是一個高危低壽職業,除了少數比如說乾隆帝89歲,還有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82歲,大部分皇帝平均壽命也就三五十歲,很多皇位繼承人在年紀輕輕就被迫上位,但對很多作為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的小皇帝來說,跟在父皇身邊對處理軍國大事的耳濡目染,名師的教導,託孤重臣及名將的輔佐,加上已經成型的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轉,所以很多年紀輕輕的男孩子就可以在皇帝的位置上發號施令,處理國家大事,當然也有很多被大臣架空,變成傀儡皇帝,甚至被取而代之


後山路人


一、前朝皇帝子嗣較少,可選擇的儲君不多,所以會出現小皇帝。

二、外戚、宦官或者權臣為了方便控制皇權,有意立年齡小的皇子做皇帝。

三、古代人平均壽命短,所以不管任何人都在年齡相對比較小的時候就開始勞動或工作,皇帝也一樣。

四、雖然皇帝比較小,但是歷朝歷代都有比較完善的政府運作制度,並非只靠皇帝一人,比如明朝皇帝就是實例。



藍孟小惠


其實未成年的人是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的,他只不是統治階層的合法代表而已。在他們未成年之前,都是由其親屬(母親 叔父 舅父等等)還有那些有治國理政才能的大臣們輔助下實施國家治理的,未成年之前他們只是一個傀儡。


投跳過江河666


十幾歲的男孩登基做皇帝往往是歷史的無奈選擇。古代皇帝處理國家大事有一幫文臣武將輔佐。


都挺郝


太子從小就經過刻苦的學習,有專業嚴格的老師輔助,登基後還有顧命大臣協助處理國政


揮灑群星


在登基之前,這些小孩子就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與政治培訓,選中者自然可以登基做皇帝處理國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