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人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有道理嗎?

俏漁妹海鮮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簡單說就是一個人的品質、性格與他的文學作品、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的風格相一致,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些許道理,比如偉大領袖毛主席詩詞大氣、書寫狂草,正好對應他的豪放性格。但是,事無絕對,今天分別舉例說明。

文如其人劉禹錫,提筆點墨《陋室銘》

劉禹錫的《陋室銘》,在大家上中學的時候已經接觸,文章內容在此略過,就簡單介紹一下劉禹錫寫《陋室銘》的小故事。作者參加變革失敗,被貶到安徽和州縣擔任通盤,知縣故意刁難,三次降低他的住宿條件。

第一次安排到江邊的三間小屋,作者毫無怨言,高興地寫了副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很高興地要“思爭辯”,也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第二次換了個地方,也是江邊,但是住宅面積只有原來的一半,作者還是很豁達,寫下對聯“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表示自己雖然被貶但還是心向朝廷;

第三次換個地方,面積更小,只能容下一個人居住,作者憤筆寫下著名的《陋室銘》,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一向不慕虛名的人生態度。

事實上,劉禹錫也用行動踐行了自己在《陋室銘》中表達的人生態度,堪稱文如其人。

人文不符看元稹,滄海巫山是虛情

元稹集大臣、大詩人、大文學家於一身,可謂春風得意,他寫給亡妻的《離思五首》讀起來感覺他就是痴情男子的表率。其中一首大家耳熟能詳: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以前跟你以前看過大海,看過巫山的雲,現在你不在了,我都沒心思去看海看雲了。多少次遇見美女,我也沒心思去看,一方面是因為我個人的修養比較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心中一直有你。

多麼高尚、多麼痴情的一個好男人,然而,元稹的真面目是:

一、娶他的老婆純屬是攀附老丈人,時任太子少保韋夏卿;

二、其妻子去世不久,就認識了當時的著名女詩人薛濤,兩人愛得死去活來,然而三個月後,元稹離開四川,至此未再見薛濤,曾經的山盟海誓早已拋之腦後;

三、到四川后,迅速娶了好朋友李景儉的表妹安仙嬪,三年後第二任妻子也去世了;

四、五年之後,在宴會上遇見一名大家閨秀,一見鍾情,迅速展開攻勢娶回家裡。

由此可見,元稹寫給妻子的悼亡詩純屬虛情假意,作秀而已。


零點拾韻


有道理。文,字,畫如其人我就親歷過。我的先生雖讀的是理科,寫字應沒有文科生重視。但由於小時候被父親逼著學過毛筆字,所以他的字一向工整,像楷書。給了我好印象。而他的人品,行為和他的字一樣,整整有條,慢條斯理,不會同時做兩件事,總是完成一件再做另一件。性急的我卻可以同時做兩件亊,但卻沒有他做得一絲不苟。我附中的一位班長智商並不高,只喜歡畫年畫,畫其他的畫種瀟灑不起來。家務事,關愛,照顧家人卻頭頭是道,畫畫卻無法狂放。另一位附中班長雖農民子弟,還中途綴學,但堅持自學,直到九十年代,當地政府拔地,他自費建了一幢七層樓高的《翁山畫院》自已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碩果累累,帶出一班農民子弟,跟他學焦墨畫。

窮山鄉里名噪一時。確是一個有才之人。




103311180523微風


文如其人,什麼人寫什麼文,文字帶著自己的烙印,承載著自己的心思。即便上網遊戲發個帖子,起個網名都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追求或者彼時彼刻的心情和心思。

字如其人,畫如其人,其實說的不是形,,而是神。平時人們說誰誰的字漂亮,雖然大部分指的是形,雖然與意和神還是有距離和不同,但也還是能看出一些性格的蹤跡。比如我的字潦草而沒有力度,沒行看起來成行成規,但是整體看來還是覺得不很規矩。正體現出我性格里急而沒有耐性。我的同事字寫的清秀整潔,中規中矩,整體書面非常乾淨,而她那個人就是個做事認真,條理,耐心的人。普通人如此,那些愛好書法繪畫尤其專業書法繪畫的更是如此。在他們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裡,反映出的就不僅是性格,更能看出他們的心性情志,一副好的書法和畫作,還能看出他們書寫作畫時的心情情感和精神狀態。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總結的有道理。




筆墨寫春秋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這話說的非常有道理!

第一,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一般指的是詩詞歌賦方面的人格,楊雄曾經說過:“言為心聲,書為心畫,從詩文中就可以看出來人格的高低”,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文如其人”的中心思想!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肚子裡面究竟有多少墨水,從這個人的精神面貌就能看出來了,當一個人飽讀詩書以後,呈現出來的氣質就不同,格調就不一般。

在古代,文人給人一種茹茹而雅的感覺,氣宇軒昂,面部都透著書卷氣息的。

所以說,“文如其人”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在廣義上指的是一個人的態度和習慣,狹義上指的是寫字的態度,書品即人品。

寫字好的人,都會給人一種好的感覺。寫字好的人或者是書法好的人,都會給人一種文人的氣息,風度翩翩的感覺,一種由內到外散發出的高貴氣質。

一般“字如其人”都是對人的一種讚美,一種欣賞的態度。

我再舉個例子,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他的字寫的就非常的大氣豪邁,瀟灑自然,而且毛主席的詩詞也是大氣磅礴的氣勢。主要是毛主席的心胸開闊,才能寫出那樣的不拘小節的字。

如果一個小氣的人,態度也不端正的人,寫出的字也是很拘謹的,這就是“字如其人”!

第三,畫如其人。

畫為心聲,每個人畫的畫,都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就拿國畫山水來說吧,畫的每一個山石或者是畫的每一個枝葉都是畫的內心感受。

畫畫的人,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態度畫到畫面中去,這樣的畫是有思想的,是生命力的,是有靈魂。如果不假思索的畫畫,畫面會給人一種態度不端正,心態不平穩的感覺。

我國的寫實主義畫家——冷軍,從他的畫中就能看到,冷軍先生的性格和做此畫的心態,從畫中能夠看出畫者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

所以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這三個都能夠反應出人的心理變化和內心感受的。

強哥淺談。


強哥書畫


我也寫寫



管戈


字和畫只能表現出來真性情,但分不出來好人壞人,也表現不出他不寫字作畫時惡的一面。字如其人只是片面的反應出其寫字作畫時的狀態。





聞觀者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畫如其人,人們習慣上會這麼說。

也有人因此就說,字如其人完全是胡扯,是沒什麼道理的。

說一個人字如其人,不少人首先會想當然地把一個人所寫的字,和他的相貌聯繫起來。

被人把字體和相貌聯繫在一起的,初唐書法家歐陽詢就是一個典型。有關歷史上記載,歐陽詢相貌比較醜陋。像《新唐書·儒學傳》上說歐陽詢是“貌寢侻,敏悟絕人”。是說歐陽詢相貌醜陋,但是聰敏過人。歐陽詢究竟怎麼長相醜陋,唐人孟棨的《本事詩》裡如此記述:國初長孫太尉見歐陽率更姿形麼陋,嘲之曰:“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言麟閣上,畫此一獮猴。”唐高祖李淵有一次就曾說過:“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李淵的這種由字及人,就是想當然地把一個人的字與他的相貌聯繫起來。

字如其人,這種說法怎麼來的呢?

字如其人這說法,最早應該是來源於東漢許慎,他在《說文解字》裡這樣說道:“書者,如也。”

後來,清代著名評論家劉熙載,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種說法。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是這樣說的:“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你看,人家劉熙載所強調的,是一個人的書法作品,和他的學識,他的才幹,他的志趣、性情等等,是有關聯的。或者也可以這麼解釋,一個人的書法,代表了他的學養、性格、情懷和心境等等。

劉熙載所說“字如其人”,可沒有提到一個人的相貌,也沒有提到一個人的品德哦。

因此,人家蔡京,儘管是宋代的權臣、奸臣,品德不好,但是人家蔡京有才幹,有眼光,有謀略,而且他飽讀詩書,也是富有學問的,他愛好書畫收藏,他對書法感興趣,也下過大功夫學習書法,書法功底也很深厚,蔡京寫得一手好書法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李邕,是唐代的著名書法家。李邕的書風是大氣厚重的,雄壯勁健的,李邕其人也是富有個性特色的,他才華橫溢,學識豐富,有俠義心腸,還富有氣概。裴休見到李邕的書法碑刻,曾經說道:“觀北海書,想見其風采。”

裴休的這種說法有問題嗎?沒問題!由一個人的書法,聯想到一個人的風度、神采。

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很多時候還是書法家心境的一種映照。因此,我們說字如其人,最能夠讓人們對號入座的,應該當屬弘一法師。皈依佛門以後,弘一法師的心和人,已經完全是出世的。他皈依佛門之後書寫的作品,風格安靜內斂,宛如一個個靜坐的老僧。



小洲學毛筆字


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和畫如其人,通常的理解是說通過一篇文章、一幅字或畫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格與作者本人的思想品格是一致的,但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一個人的思想品性並不能全部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來,就拿“文如其人“來舉例說明吧:

文如其人的正面人物:蘇軾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為人豪放率真,生性曠達,剛直不阿,為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曾三次被貶,甚至成為“烏臺詩案”的主要被害人物。蘇軾一生坎坷起伏,在貶地疏浚淤湖,開除葑田舉辦學堂,為民某福,窮困之時以種田為生,研究美食為樂,不悲觀消極,豁達面對;在顯達時對打壓過自己的王安石也並不懷以私恨,光明磊落,主張正義。

蘇軾的文章,散文《赤壁賦》懷古憂今、《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率性達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樂觀積極,《江城子·密州出獵》狂放不羈,這些詞賦 很好的表現了作者豪放豁達憂國憂民的思想品格。那首《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謂是情深意重,真正的文如其人。

再來看反面人物:李紳

李紳,字公垂,唐朝人士,人可能不怎麼為人所知,但他的代表作《憫農》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卻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的經典詩篇。這兩首詩深刻反應了底層農民苦難生活。如果以文識人,那麼這李紳就是一個清正廉明、勤政愛民的人,但實際上的李紳又是怎樣一種人呢?

《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後,有人名叫李元,輩份相當於李紳的叔叔,此人想要巴結李紳,便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另有一姓崔的巡官,有一次特地來拜訪李紳,剛在旅館住下,家中僕人便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李紳在得知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後,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裡,為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20杖。

此外,李紳還草菅人命,一手製造了冤案“吳湘案”: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貪汙公款、強娶民女。節度使李紳立即將吳湘逮捕下獄,判以死刑。但此案經朝庭調查後發現,吳湘貪贓屬實,但款項不多,強娶民女之事則不實,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紳卻一意孤行,強行將吳湘送上了斷頭臺。

以上只列舉一例,人不如文的人還有很多,現代社會的詩人顧城, 他的詩歌在文壇上轟動一時,其詩歌影響了無數人。可結果呢?卻一夫享二女,連自己的親生孩子都不要,最後竟然將自己的妻子殺害。

錢鍾書曾說過:以文觀人,自古所難。又說:所言之物,可以飾偽:鉅奸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所以要想真正瞭解認識一個人,光看他的文章是不夠的,還要看他的對人的態度和處事風骨,不能被幾篇“偽文”所矇蔽。


俞木榆


有句話說得好,江上易改,秉性難移。

人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決定其對事物的認識和感知。

那麼“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這句話有道理嗎?

我覺得有。

一:作品的靈魂與境界

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裡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意境。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性格,都可能從一個的文章,字裡,以及畫意中感知的到。

一篇文章,寫得一手字,畫的一幅畫,都是源於作者當時的心靈變化而創作出來的。

就拿我們平時練習毛筆字的時候。如果心境浮躁,寫出來的字就比較漂浮。但如果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寫出來的字就一定很有水準。即使寫得不好,起碼一筆一劃都規整的很。

而字如其人,最早源於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其中有句話這樣說:“書者,如也。”再有就是清代評論家劉熙載在《藝概·書概》裡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那麼,寫文章和作畫也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名家的作品也並不是每一幅作品出來都能達到巔峰,也會有一些出入的。而這也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文章之魂,書法藝術之境界。許多人很能模仿,但也只能形似神非,這也是人們能品鑑出古人留下的作品真偽的一個方面。

二:好的作品都是接地氣的

很多作品,都是創作者取之於生活,來之於現實。沒有一定的生活感悟和現實經歷,是創作不出作品的精氣神。

而這就是一幅作品接地氣的地方。只有接地氣了,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通過共鳴,能讓欣賞作品的人聯繫到本人。比如唐高祖李淵,他曾說這樣提及歐陽詢:“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這就是李淵通過歐陽詢的筆記,聯想歐陽詢的樣貌。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文章也好,字畫也罷,都附著了創作者的思想和靈魂。所以我認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是有道理的。


一休廣祥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大家經常說,畫如其人很少聽說。意思是大體一致的,就是夸人文章好,書法好,繪畫水平高。屬於溢美之詞,沒什麼含金量。月淡風青認為,詩文字畫只是一種技能,和人品沒什麼必然的聯繫。

作文、寫字、畫畫,只是一種技能,無關人品。

(據傳是嚴嵩寫的“六必居”)

文如其人是夸人,沒見過有人誇嚴嵩的青詞文如其人的,因為青詞本來就是糊弄鬼的,明世宗朱厚熜好道,嚴嵩青詞就寫的好。經常和筆墨打交道,還到處題詞,嚴嵩是進士出身,字好是基本功。賣油翁說過一句話,挺有道理:“唯手熟爾。”文、字、畫,會留下本人的獨特標誌,但那只是一個習慣,和人品扯不上關係。有人喜歡畫完畫在上面扎個洞,有人畫畫喜歡在顏料上留下自己的體液,有人作文時喜歡油滑的筆調。這僅僅是個人特色。

總有人把文、字、畫和人品扯上關係。

(秦檜的字)

柳公權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是為了讓唐穆宗李恆幹人事兒。“秦體字”改叫“宋體字”是為了不被秦檜的人品噁心到。本來只是字的事兒,可是大家都覺得是人品的事兒。沒辦法,自從孔子說了個“名正言順”的詞兒,大家都覺得好有道理,並且努力的在各種適宜或不適宜的場合使用它。尤其是歷來的文人,好像特別關注這方面的事兒,並盡力撮合。

沒有文、字、畫傳世的人品怎麼辦?

中國歷史和外國曆史一樣,注重突出的是大人物,芸芸眾生也就是一個集體名詞。尤其是沒有文、字、畫傳世的平頭百姓。三不朽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人物立德,立功有人歌功頌德,揚長避短。最不濟,文人墨客可以著書立說,播揚後世。除了士之外,農工商中,就沒有人品好的?這太荒謬了!《儒林外史》末尾的那四位高士,大家可還記得?

歸根結底,這些所謂的"文、字、畫如其人"的說辭,不過是一些拍馬逢迎的人的一種花活罷了。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