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

雖《我之力》之哲學篇系改造於古詩文網西漢劉安與其門客合著的《淮南子﹒原道訓》的白話翻譯與其他道家文章,但它會流傳於世,又將中國哲學在宋明理學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在科技興國的世界,我們中華民族乃至世界,需要更多持“我之力”的人,需要更多“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讀書人。

————————————————————————————————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本文作者唐國明)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我之力》

————————————————————————————

我,覆蓋天承載地,拓展至四面八方,高到不可觸頂,深至無法測底;像泉水湧流,開始時虛緩,慢慢地盈滿。我豎直起來能充塞天地,橫躺下去能充斥四方,施用不盡而無盛衰,收縮捲起卻又不滿一把。我既能收縮又能舒展,既能幽暗又能明亮,既能柔弱又能剛強。我橫通四維而含蘊陰陽,維繫宇宙而彰顯日月星辰。我是既柔靡又纖微。山憑藉我才高聳,淵憑藉我才深邃,獸憑藉我才奔走,鳥憑藉我才飛翔,日月憑藉我才光亮,星辰憑藉我才運行,麒麟憑藉我才出遊,鳳凰憑藉我才翱翔。

…………………………………………………………

至高無上的我,生育了萬物卻不佔為己有,造就成物象卻不自為主宰。各種奔走、飛翔、蠕動、爬行的動物靠我而生,但都不知這是我的恩德;因我而死,但都不知怨恨我。而因我得利者也不讚譽我,用我失敗者也不非議我;累積我也不變高,墮減我也不會低;增益我也不見多,損減我也不會少;砍削我也不變薄,傷害我也不會殘;開鑿我也不見深,填充我也不見淺。惚惚恍恍,難見形象;恍恍惚惚,功能無限;幽幽冥冥,感應無形;深邃混沌,運動不虛;隨剛柔捲縮和舒展,和陰陽俯伏而仰升。

…………………………………………………………

我用天作車蓋就沒有什麼不能覆蓋的了;我以地做車廂就沒有什麼不能承載的了;我用四季作良馬就沒有什麼不可驅使的了,用陰陽做御手就沒有什麼不完備的了。我疾行而不搖晃,遠行而不疲勞,四肢不疲憊,耳目不損傷而能知整個宇宙天地的界域。

…………………………………………………………

通達於我的人是不以人間利慾而改變天性的,即使外隨物化而內心都不會喪失原有的本性。我儘管虛無至極,但卻能滿足萬物之需求,時時變化卻能使萬物歸返自身。我又具備應付萬物的大小長短之能力,當萬物紛至沓來、淆亂騰踴時,我都能處置有序。得到我的人身居上位時民眾不會感到有欺壓之感,身處前列時民眾不會感到有傷害之感,這樣天下歸附我,奸邪懼怕我。因為我不和萬物爭先,也就沒有什麼能與我爭。

…………………………………………………………

天下萬物,沒有比我更柔軟的。然而我大無邊際,深不可測;長無盡頭,遠至無涯;我的生息消耗,減損增益無法計量;我蒸發上天成雨露,降落大地滋潤草木。萬物得不到我就不能生存,百事缺少了我就難以辦成;我滋潤萬物而無偏心,恩澤小蟲不求回報;我富足天下而不枯竭,德澤百姓而不耗損;我行蹤不定而無法查清,細微柔軟而無法把握;砍我不顯痕跡,刺我不留印跡,斬我斬不斷,燒我不起燃;我流遁消融,錯雜紛繞而不消散;我鋒利得能穿刺金石,我強大得能浮載天下;我動溶在無形之區域,遊翔在迷茫之境界,激盪在山川之峽谷,奔騰在廣袤之原野;我的多少,全由天地來決定,我施予萬物恩澤而不分先後遠近。我沒有私念也無公心,氾濫激盪和天地相通;我沒有左也無右,紛繞錯雜和萬物始終。

…………………………………………………………

我無形無音,我上通九天,下貫九野;圓而無法用規來度量,方而難以用矩來測量;浩大渾然為一體,積累成體而難見根底;我包裹天地為我之關鍵,靜穆混沌獨存純德;我佈施恩德而不會窮盡,作用萬物而不會用盡。難以見到我的形狀,無法聽到我的聲響和無法觸摸我的身子。我無形卻能產生有形,無聲卻能形成五音,無味卻能生成五味,無色卻能形成五色。讓有形來自無形,讓實體出自虛空。將天下欄成一圈,使名實同居一處。

…………………………………………………………

我完整純粹得像沒有雕鑿過的林木;我逸散開來像混沌的濁泥。渾濁而能漸漸澄清,由虛空慢慢盈實;我寧靜如同莫測的深潭,飄蕩若似空中的浮雲;似有似無,似存似亡。萬物無不例外來自一之死穴;百事根據理由出自一之門戶。我活動時沒有具體形狀,變化奇妙;我行事時沒有任何痕跡,常置身在後,卻又常常領先。

…………………………………………………………

視之不見我的形狀,聽之不聞我的聲音,觸摸不到我的形體,望而難見我的盡頭,廣大無邊,浩浩瀚瀚,無法弄清我的外部界域,深入微細,無法探明我的內部極限。

…………………………………………………………

我橫廓四方上下、貫通天下萬物。你不用召喚我就會自然到來、不用揮手我就會自然離去;我幽深玄妙,神不知鬼不覺地就使事物自然成功;有智慧者無法說清楚,善辯者又無法形容我。

…………………………………………………………

我不說什麼卻能夠取信於大家,不表示親近卻能使情意傳遍周圍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獲權勢卻能讓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樣湧聚於身前。

…………………………………………………………

我在太極之上卻並不算高,我在六極之下不算深,我先於天地存在還不算久,我長於上古還不算老。有人得到我,用來統馭天地;有人得到我,用來調合元氣;有物得到我,永遠不會改變方位;太陽和月亮得到我,永遠不停息地運行。沒有人能知道我的開始,也沒有人能知道我的終結。

…………………………………………………………

我無不有所送,也無不有所迎;無不有所毀,也無不有所成。我無盡地反覆著終結和開始。我不過問人因為什麼而生,也不去探尋人因為什麼而死;不知道趨赴生,也不知道靠攏死。

…………………………………………………………

我沒說什麼又好像說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說。

…………………………………………………………

我無處不在,我無所不能,我無窮無盡……

………………………………………………………………

——————————————————————

……………………………………………………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都是途中人。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的作家。

………………………………………………………………………………

唐國明說:“讀書人的精神就是‘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互聯網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作家唐國明哲學名篇《我之力》

…………………………………………………………………………………………………………………………………………………………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變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變換成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變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數據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迴流,會迴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轉向下一波段過程中若2+3n不合2+4n與1+2n形式,則2+3n根據“奇變”“偶變”規則直接除以2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數的前提下,則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數據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運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數據形式進入4、2、1循環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數據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運行形式的數據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變數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變數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終極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終極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仍卻處在4的終極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會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我們都是途中人。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