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遙遙無期的假期,家長在家是怎樣陪孩子上網課,學習的?

走過那間咖啡廳


套用一句話“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愛學習的孩子在家在校一個樣,不愛學習的孩子在哪兒都是裝模作樣。

在家陪孩子的父母可能會遇到解不了的難題,在外上班的父母又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面對遙遙無期的假期,上網課的日子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疫情確實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孩子在家上課確實給不少家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有的父母不去上班沒錢養家,去上班又擔心孩子。有的父母沒去上班陪孩子,也是各種雞飛狗跳,著實不易。

昨天,在一個家長群,看到一位媽媽發的消息,說她和愛人近期都復工上班了,留倆孩子在家上網課,心裡各種忐忑各種擔心,既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又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只能隔段時間給孩子打個電話問問情況。

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也會給她打電話,她只能通過視頻給孩子講解。老師隨時可能微信發來的作業,她也只能邊工作邊操心手機,然後還要把作業想辦法“傳輸”給孩子,著實大費周折。

即使宅在家中全程陪伴孩子的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時時盯著孩子,有些孩子缺乏有效的監督,確實容易開小差,學習效果不太好,這確實也是非常無奈的事情。

我家孩子稍大一點,自覺性比較好,他上網課,我從未陪過他,也未監督過他,學習的效果也還不錯,因為他的性格屬於比較內向的,這種學習模式他還比較適應。

目前,我除了擔心他的視力和室外活動量不足之外,其他的倒還好。視力的話,只能提醒他減少看手機的時間,多放鬆眼睛,運動的話,只能在室內鋪個墊子做一做拉伸運動,或者在樓道跳跳繩,勉強對付。

相信戰役馬上就要勝利了,那陽光燦爛的日子就要來了!

您在家是怎樣陪孩子上網課的呢?遇到什麼困難和煩惱了嗎?又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了嗎?歡迎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來一場頭腦風暴,幫您降伏神獸,也來聊聊網課那些事兒。

-END-


百合媽媽讀心理


其實雖說是假期,但是按照正常的話,現在已經開學了,所以不能把假期當成假期來過。首先你要求他按照之前學校作息時間,訂一張作息計劃表。計劃表的內容可以你和他共同討論完成,可以全部都只是主課,有條件的也可以加上副科,但是眼保健操和體育鍛煉是必須要的。現在有些學校也有給孩子適當的開設一點網課,但是時間都很短。做家長的可以在網上買一些輔助資料,也可以在電腦上搜索一些相關的視頻教學。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每天早上把孩子今天一天要上的課所要用紙質材料或者視頻準備好。這樣孩子的學習一天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等到正式開學的時候,他也不至於不適應。



想哪寫哪


一、首先從整體來看,有以下幾種類型:1.“寵辱不驚型”,學校或者老師佈置的任務照單全收,但是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也不參與討論,無論量有多大,有多難,照單全給了自己的孩子;2.“怨聲載道型”,在家陪孩子寫作業,一會抱怨老師,一會抱怨孩子,總之處處不舒服;3.“雞犬不寧型”,正所謂孩子一寫作業,整個家都會陷入不安當中,特別是再遇到一些“熊孩子”,那家裡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翻車現場;4.“應對自如型”,對於學校和老師佈置的學習和任務,都能幫著孩子很好的完成;5.“放任不管型”,由於疫情,家長們都有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和生活上的壓力,沒有更多的精力再去管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也因為家長自身的文化水平,也是有心無力;6.“可有可無型”,這種家長就是老師一提醒,馬上去管一下孩子,或者偶爾想起來了再去管一下,沒有給予孩子持續性的關注。

二、資源問題。面對網課,家裡的電視,手機全部都調用了起來,特別是家裡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資源的分配是首要問題。

三、信息的接受與回覆。網課一開始,大量的信息迅速充斥而來,特別是學科又多的學生,各種通知、學習資料等等,很多都需要家長來完成。

四、每日的打卡。各種健康打卡、作業打卡等等,一系列的打卡也是讓學生和家長應接不暇。

五、幫助孩子規劃好時間。在家上課不同於學校,有鈴聲、規章制度和麵對面的任課老師,時刻能提醒和關注學生,在家裡這些工作都需要家長來幫助學生完成,規劃好時間,按每個時間段做該做的事,非常的重要。

六、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學生正是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各個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良好的自控和自主能力,因此需要家長日常的監督與提醒,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七、有益的親子互動。面對疫情,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也很大,特別是還要整天宅在家裡上網課,心理壓力會更大,因此家長要在孩子學習之餘,陪孩子聊聊天、看看電影、一塊做做家務、一塊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促進感情的交流。

八、必要的心理疏導,特別是有些方面能力與知識的家長,要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九、值此重要的時刻,正是對孩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最重要的時刻,也是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的時刻,同時也是對孩子灌輸知識重要性的時刻,因為孩子們正在經歷其中,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