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初中生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問題?

楓葉4766


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0~18歲這個階段,男生的青春期比女生晚兩年。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特點有三個,第一身高和體重突增,第二腦和內臟的功能趨於完善,第三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對於初中生來說,初中的三年正好是經歷青春期早期的這三年,也是最關鍵的三年。

隨著青春期的來到,你可能感覺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是個小孩,你也正變得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空間,變得能夠獨立思考問題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正處在尋找自我同一性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你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尋找我是誰?你開始探索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曾經父母或者老師告訴你世界是什麼樣子,你開始產生懷疑他們說的是否是對的,你開始去驗證。開始不願意從長輩們那裡得到的經驗或者間接經驗,而變得向同輩的夥伴們交流,請教增多。

你應該好好的思考一下未來的你希望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希望過怎樣的生活?你可以試著去努力通過自己的拼搏奮鬥,將來成為你理想中的你。

總之,我不知道您在青春期遇到了怎樣的問題,是學業上的困惑?還是對人生的迷茫?與異性之間交往過密?不管是哪一方面,我都很願意有機會再和你交流討論。



董莉


面對身心都在變化的青春期孩子,除了要多些讚揚、與孩子平等交流外,還應向孩子“索愛”。

下面我就“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同家長進行交流。

據瞭解,某校有名女生在一次總分為50分的考試中,考了44分,全班第一。可武斷的媽媽以為不及格,打了女兒一巴掌,並讓女兒“滾出去”,委屈的女兒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應該僅是“給予”而不“索取”,在這種環境下,父母的愛會在孩子心目中逐漸貶值,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嘗試向孩子“撒嬌”,讓孩子懂得愛父母。

理解孩子,教其正確對待

家長愛孩子的心都一樣,為什麼有的家長能跟孩子和諧相處,情同知己,有的卻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準備,與其臨風建屋,不如未雨綢繆。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點,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會發生變化,家長對孩子的變化要理解,並指導正確對待。女生第一次來例假、男生第一次遺精,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說:“恭喜你!你長大了。”

“哪個少男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體發育特點,家長與其擔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談“如何正確地和異性同學交往”。這樣做是要孩子通過正規的渠道瞭解相關知識,而不是抱著好奇心從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學會與孩子溝通

進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他們開始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不喜歡被人命令。這個時期,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溝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長要學會跟孩子聊天,不要認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對孩子的話題不感興趣,不論孩子說什麼,最好表現出很感興趣,這樣孩子才有跟你交談的慾望。

有些家長很忙,甚至沒有時間跟孩子聊聊天。其實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採取留言板、網絡、電話等。但千萬不能因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讚美,縮短心理距離。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如看孩子成績單時,不要只盯著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從優點看起。如孩子數學考得不好,語文考得好。可以說:“這次語文考得不錯。”這時孩子自己會明白,這是說:“數學沒有考好。”但如果說“怎麼搞的,數學考得這麼差!”這會打擊孩子自信,也不利於親子交流。

要向孩子“索愛”

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這時,家長們的愛就會貶值,孩子們會覺得父母的愛是應該的。要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會感恩。

過去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給自己夾菜就會感動萬分,其實家長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話說“聰明媽媽會撒嬌”,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點,孩子自然也會多回報一些。重視孩子對家長的要求

總體來說,青春期孩子對家長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場,父母不要吵架;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父母之間互相謙讓,相互諒解;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要對孩子撒謊;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父母要表示歡迎;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儘量予以答覆;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注意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點,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耶底底亞35


正常面對,不要給自己貼標籤,多認識自己的身體發育狀況,正確接受性教育,建立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