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廣播傳奇——鐵城


1961年,鐵城走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大門的時候,剛剛22歲。在廣播被尊稱為老大哥的時代,鐵城耳濡目染齊越、夏青等播音大師的風範,也見證了那個時代《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在播出時是何等的緊張,編輯送稿件到播音間,為了保證播出,常常要屏住呼吸,蜷縮到桌子底下靜靜等待播音結束。


報摘編輯的時間還特別地緊張,前十五分鐘的稿子這邊好了,讓你趕緊上播音室坐著去,開始曲一開,你就播了。後面十五分鐘稿子又好了,他給你摁紅燈,你就關閘停一下,他就放那,他連出去的時間都沒有,因為你不能關閘,又得接著說了。


在那個年代,《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還會常常播送國家領導人及一些名人所寫的詩詞,對播音員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主席的東西,你不光把握他的思想和內容,連音韻、格律和調都得把握住,好些東西你看著你不敢張嘴。比方說“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你是讀看(平聲)呢還是讀看(去聲)呢?一,讀看(平聲),因為古詩詞裡看有看的意思。險處不須看(去聲),這個平仄就不對了,臧克家評毛澤東的古詩詞,說他不拘泥於古詩詞的格律,那就是說看也可以。就那麼半個小時看稿時間,光你琢磨這個,你那些稿子顧得過來嗎?所以在精力非常緊張非常集中,自己思考,當然得有一個準備。


鐵城版:無產階級專政勝利萬歲,紀念巴黎公社一百週年


這是1971年紀念巴黎公社一百週年時鐵城的一段錄音,在那個年代,這是億萬聽眾最熟悉的中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特色。而在成為播音部的業務領導後,鐵城適時提出,播音員在播音時一定要“說”給聽眾,而不能是高高在上地“播”。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1971年中央臺年輕播音員天安門合影


中央臺播音部從九二年開始我就提倡,包括報紙摘要,都不能播,都要說。因為媒體的地位改變了,過去可以說是獨家,我是黨的喉舌。那現在媒體在轉變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在眾媒體中的一個的時候,那你應該叫怎麼呢,叫轉述。


介紹民間音樂家阿炳和他傳譜的樂曲


如今的鐵城在北京郊區的家安度晚年,他說常常還是會開著電視,手拿報紙,只是身旁同時開著的收音機,總讓他忍不住轉過頭去,聽上一會兒。


記者手記

《永遠把聽眾裝在心中》


生活中的鐵城老師胖乎乎的,一臉慈祥老人才有的和藹可親。採訪之前曾聽過關於他的小段子,說有人誇他衣服時髦,他就眼睛眯成一條縫回答:我這衣服都是我兒子給買,他買啥我穿啥,沒了就跟兒子要。一臉自豪的笑。


卻不知,鐵城老師成了我印象中“最難採訪”的廣播前輩。問題變著若干種花樣想請他說說他工作中的“英雄往事”,他卻從頭至尾一直堅定地說:我真沒有什麼可說的,所有做的事情都是分內之事,算不上什麼大事,更沒有值得給聽眾說道的。可是又不忍看我沒有收穫,於是耐心地講當年的播音員和編輯們都是怎麼工作的,似乎就是要用事實告訴我,他真的沒有騙我,他真的只是一個兢兢業業工作的普通播音員,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鐵城、林如正在播音


可就是他,盡一己之力,努力讓中央臺的播音員從“播”轉到了“說”,這個改變,何其不凡!如果不是心裡裝著收音機前的聽眾聽廣播時的感受,如果不是願意接受改變的改革派,如果不是潛心專注播音的與時俱進,這樣的改變,何其難!


廣播需要好聲音,廣播需要這樣的改革派,這樣一位有個性的慈祥老人,成就一段廣播傳奇。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鐵城,本名王鐵城,著名播音員、朗誦藝術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在播音理論及實踐中有頗高的造詣。

1983年主持《邊疆萬里行》,受到國家民委和廣播電視部嘉獎,被授予先進個人稱號。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在播音教學方面,重視對年輕播音員主持人的培養,有豐富的經驗。曾到過全國多所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院校講學。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廣播傳奇——丁然


《國慶50週年直播》丁然:在今天這個莊嚴、隆重的慶典上,受閱部隊將向祖國人民和全世界展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1999年國慶50週年天安門實況報道


1999年10月1號,國慶50週年慶典,兩個多小時的直播,丁然和於芳一氣呵成。但誰能想到,播音風格莊重大氣的丁然,最初與廣播結緣時,竟對其一無所知。


丁然:我沒聽過廣播,家裡沒有收音機。五六十年代,老北京沒有幾家有收音機。


1960年暑假,正在北京四中上高二的葛立治,也就是後來的丁然,和同學一起,試讀了一篇文章,竟被選中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沒有播音系,當年廣播學院的播音培訓一窮二白。但讓丁然最感慨的,卻是“播音必須接地氣兒”。


丁然:那時候為了練,面對面的和聽眾的直接的接觸,學校、工廠、部隊,農村,都去過,而且下連當兵,和戰士一起睡在通鋪的房子裡。上海軍艦上去,坐坦克車。你要了解對象,你說話,你說給誰聽。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十七歲入行,四十多年磨鍊,終成大家風格,丁然常說,播音員最根本的就是,說真心話,不模仿任何人。


丁然:早上農村大喇叭就在放中央臺的早間報摘,我在搞四清的時候就在聽,一邊兒聽一邊兒想,這條消息要我播的話我要怎麼處理,怎麼把它表達的好一點兒。


在四十多年的播音生涯裡,丁然播報過各種類型的稿件,無論是緊急突發,亦或聲情並茂,他總能駕輕就熟,但給這位生性耿直的播音員留下永久口碑的無疑是那些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新聞評論。


丁然:我是山東蓬萊的祖籍,繼承了武松的特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包括中央臺某些批評某個單位、批評某個問題和某種傾向的稿件,就會找我,他們說別人好像就出不來那種勁頭。我們通常說延安的風格是愛憎分明,罵起敵人來非常解氣,勝利的時候歡欣鼓舞,毛主席說過:像這樣的播音員應該多培養幾個。這個是為老百姓出氣,所以我特別崇拜魯迅的“為民鼓與呼”。


丁然經常說,人民廣播是從戰爭年代誕生的,無論世界如何變遷,我們的風格永遠不能改變,要愛人民所愛,恨人民所恨。

《拜金主義要不得》在我們步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時候,這樣一個聲音越來越清晰的迴響在我們的耳邊,還是要艱苦奮鬥,拜金主義、揮霍、奢侈之風要不得。


丁然:更準確、更鮮明、更生動

是中央臺的播音風格


主持人:丁然老師是2004年退休的,我是2001年到中央臺工作,其實和丁然老師接觸不是很多,但是在直播間裡面我們中國之聲的觀察員白中華老師和丁然老師接觸特別多。

白中華:對,據我所知丁然老師是60年代進入中央臺,一干就是一輩子,參加過國家重大事件的直播,轉播很多。而且丁然老師播音風格是莊重、大氣、聲音鏗鏘有力,尤其播外交部的聲明,國家的表態,還有政策的出臺,可以說丁然老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的聲音。

主持人:對,丁然老師的批評性稿件播的特別好。丁然老師留給我一次印象特別深刻的記憶是什麼呢?我記得2000年我在中央臺播音部實習,有時候我們能夠播一下晚上十點之後的整點新聞,好像播了那麼一、兩次之後,突然有一天,丁然老師見到我開門見山就說,你的發音有問題,什麼問題呢?是下巴太緊。丁然還記得嗎?

丁然:記得。

主持人:可能現在還有這個毛病,但是特別遺憾,之後因為和丁然老師相處的時間不是特別多,沒有從您身上學到更多的播音技巧。但是我覺得其實從那一次,也是能夠深刻的感受到丁然老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性格,是不是白老師?

白中華:對。

丁然:我是1960年到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時是17歲。進臺以後可以說對這個工作是一點兒也不瞭解。一張白紙,完完全全從一字一句的開始學習,主要的還是在工作實踐當中學,我們在廣播學院的培訓班只上了一個學期的課,然後就到了電臺。在頭幾年當中始終就是圍繞著播音這個業務,從最基礎的一點一滴的開始,可以說整天從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全紮在播音間裡面。

主持人:滿腦子想的都是播音?

丁然:對,因為那個年代根據當時咱們國家的形勢,正好毛主席提倡全國學雷鋒,像雷鋒同志學習,而且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還得專。當年的一把抓,造成社會上給群眾的影響非常好。

鐵城 & 丁然:由播到說,莊重大氣


丁然,1960年代進入中央電臺,做了44年的播音員,參加過許多國家重大事件的直播和轉播。播音風格莊重、大氣,聲音鏗鏘有力。


丁然初到中央電臺時,年僅17歲,對播音工作一點兒也不瞭解,完全是在工作實踐中學。在最初幾年,從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以外,他全天紮在播音間裡面。丁然說,坐在中央電臺的播音室裡,面對著話筒時,覺得播音員的責任非常重大。因為他代表的是國家的聲音,面對的是全國人民,要為全國人民服務。播音員應該時刻牢記延安新華廣播精神,牢記中央電臺的風格:愛人民所愛,恨人民所恨。愛憎分明,表達人民的心聲,跟人民心心相印。為了做到這一點,中央電臺還規定了一個制度,就是播音員要到工廠、農村和部隊去體驗生活,當面給工農兵去朗誦。  

丁然說,作為國家電臺,中央電臺的播音風格就是更準確、更鮮明、更生動。這種播音風格是老一輩播音員傳下來的,是經過幾代播音員實踐過的。在他44年的播音生涯中,每一天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怎麼能夠比前一天播的更準確、更鮮明、更生動。有人曾經問丁然在他播音生涯中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丁然告訴他,每一次播音都特別重要,這是最難忘的。事實上,丁然把每一次播音和重大歷史時刻的播音同等看待,今天一定要播得比昨天好,這才是他一貫堅持的宗旨和原則。


雖然,有些人總認為播音員、主持人就是照本宣科,天天都是播出相似的內容,沒有新意。但丁然認為,真正的播音要把播送的內容理解透,把廣播的宣傳實質理解透,這樣,播音員每天播出的都是新內容,接觸的都是新事物。新聞的價值就是在於它的“新”,不“新”就沒生命力。中央電臺在黨中央和老百姓之間搭建起了橋樑,播音員、主持人則需要及時把國家的消息傳遞出去。

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播音。44年的播音生涯中,丁然堅守著這個不變的信念。丁然希望中央電臺更準確、更鮮明、更生動的播音風格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即使是在中央電臺80歲、90歲、100歲的時候這種精神仍然不能丟,因為中央電臺是人民的廣播電臺,是為人民服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