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1929年10月24日美股崩盤日開始的慢牛史


1929年10月24日美股崩盤日開始的慢牛史


1929年10月24日,90年前的今天,美國股市開始“高空瀑布之旅”,史稱“崩盤日”。

三年跌去90%之後,股市從大蕭條中站起,開啟了至今長達87年的“大慢牛”,經過二戰、冷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回報660倍。

這麼漂亮的上漲弧線,微縮的百年曆史,誰看了都滿是驚詫。“崩盤日”之後,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漂亮慢牛又是怎麼誕生的呢?

歌舞昇平

大崩盤始於大繁榮。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30任美國總統柯立芝迎來了日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柯立芝繁榮”。如同康乾盛世,它在美國曆史上,如此特殊,獨一無二。

1923年到1929年期間,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倍。富裕和奢華,滲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

繁榮,用車子和裙子衡量的。

1929年,每5個美國家庭就有4輛汽車。而在1918年,則是13個家庭有一輛車。也就是說,10年增長10倍。

對比一下,直到2019年,每5箇中國家庭才有2輛車。

“崩盤日”前投產的超級豪車Duesenberg Model J,有6.9升直列八缸發動機,320馬力,頂配售價1300萬美元(現價美元計價)。

| 超級豪車Duesenberg Model J,號稱“世上最美”,男人愛車大致始於此。

裙子越短、股市越好的“理論”,也出現在大繁榮時期。

1924年的一份時尚指引寫道:“隨著裙襬的不斷上升和腿部暴露量的不斷增加,20世紀20年代女性的褲襪抽屜現在白天和晚上都越來越多地裝滿長襪”。而事實卻是,那時的裙子只短到了膝蓋,長襪僅為了蓋住小腿。

| 裙子的變化幅度遠小於指數變化幅度

20世紀之前,nice girl不化妝。1923年,田納西州的James Bruce發明了可旋轉伸縮的口紅。姑娘們可以隨時補妝,美國的化妝產業從此爆炸式增長。

“新罕布什爾州和懷俄明州的鄉下姑娘身上穿著短裙,嘴唇上抹著口紅,和紐約城裡的女孩子沒什麼區別。”美國人弗雷德裡克·劉易斯在《從大繁榮到大蕭條》一書中寫道。

| 短裙、口紅、時尚,1928年9月的聚會

就在這一片繁榮中,大崩盤突然來了。

上車之智

描述大崩盤後美國人民的慘狀,並無太多積極的意義。崩盤後的大蕭條中,投機家抑或投資家、政府、民眾,各有選擇。涅槃之後,慢牛來臨,誰上車?誰下車?

善做多的價值投資大師鼻祖格雷厄姆在股災中損失慘重,從此開始著書立說,以講課為主業。“如果股評家能靠股票賺錢,他早就不做股評家了”。

格雷厄姆,下車。

“崩盤日”一年後,他的學生巴菲特出生。

巴菲特,上車。

善於做空的股市大作手傑西·利弗莫爾在1934年申請破產,1940年開槍自殺,留下了“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的遺言。

利弗莫爾,下車。

1934年,美國證券法頒佈,美國證監會(SEC)成立。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名叫約瑟夫·肯尼迪。據說肯尼迪在股災前靠內幕交易賺錢,股災中靠做空賺錢,股災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後幾十年,美國成為打擊證券犯罪、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楷模。“好人成佛需要八十一難,壞人成佛只要放下屠刀就夠了”。

肯尼迪,上車。

肯尼迪能當證監會主席,需要感謝的是老相識羅斯福。兩人在1917年聯手,乾淨利落地處理了一起罷工,從此惺惺相惜。沒想到15年後,老相識成了第32任美國總統。

| 羅斯福1932年的派對,前排右五為老肯尼迪,右六為羅斯福

為了對抗大蕭條,羅斯福總統告訴人們:“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羅斯福新政首開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力行政干預經濟,廣泛開展公共工程建設和緊急救濟,實施社會保險,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宏觀調控和經濟學家凱恩斯走上歷史舞臺,伴隨慢牛至今。

崩盤日之後7年,羅斯福帶領美國走出了大蕭條。此後,羅斯福連任4次,創造歷史,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羅斯福,上車。

毫無疑問,信貸資金無休止地流入股市,促成了1929年的大牛市和此後的大崩盤。那時,配資的主力是銀行。大崩盤後,銀行破產,信用收縮,引發實體經濟大蕭條。

為了掐斷股市崩盤向實體經濟蔓延的系統性風險,杜絕銀行配資,管住槓桿吃人的血盆大口,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生效,商業和投資銀行必須分業經營。華爾街最大的財團、世界金融業大佬摩根財團,必須作出抉擇,是從事存款銀行業務,還是做投資銀行業務。在二選一中,摩根做出了另外的抉擇。

1935年8月,摩根家族在緬因州的一個小島農場裡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決定保持JP摩根銀行從事存款銀行不變,但分離出一部分成立一家完全獨立的投資銀行,叫摩根斯坦利。

於是,有了今天的摩根大通銀行和摩根斯坦利。很多人搞錯了,把摩根斯坦利叫大摩,把JP摩根叫小摩,其實,分拆出來創辦摩根斯坦利的亨利·摩根是JP摩根的孫子。JP摩根好在拆出了摩根斯坦利,算是沒下車。

| 老謀深算的JP·摩根

還有好多的人,在下車和上車的交錯中,走過了殘酷的築底之戰。慢牛的奠基者們,非常幸運地在1935年代後期解決了制度、監管的基礎設計,管住了槓桿和風險,剩下的,就等創新了。

對抗週期

汽車、收音機、好萊塢,構成了大繁榮直到大蕭條、再到走出蕭條的底色。這些都是“上了車”的新興產業。唯一不受經濟週期掣肘的,就是創新。

股災之前的大繁榮,讓收音機走進了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巨大的廣播電臺遍佈全國各地,公寓的屋頂上架設著密密麻麻的天線。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股價從1928年85.25美元漲到1929年549美元。90後從沒用過的電臺,是彼時科技股泡沫的炒作對象。

1930年,有1000多家銀行破產,600萬人失業。流浪漢看見百老匯大街上排起了長隊,走上前來關心地問道:“這是在做什麼,排隊領救濟還是銀行要破產?”結果是在排隊看查理·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

卓別林是無聲電影時代的王者。5年後,電影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場》的問世。好萊塢此後幾十年的繁華時刻,讓美國成為全球文化輸出的中心,功不可沒。

|《亂世佳人》主演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蓋博是前文Duesenberg Model J豪車的鐵粉。

大蕭條中的技術進步,哪怕是在經濟學家看來微不足道的娛樂產業的技術進步,都是基於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

大蕭條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最大的困難時期。其間的技術進步更是不可低估。在戰爭中,IBM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簽署合同,大量製造機槍、瞄準器、發動機等軍火。同時,戰爭也使IBM第一次進入到計算機領域。

| 1944年,IBM在哈佛大學研製的“MarkⅠ”計算機,重31.5噸,運算速度為每秒做1次加法

1953年4月7日,IBM公司的歷史揭開新的一頁。以“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為首的150位嘉賓蒞臨IBM701揭幕儀式,稱讚這臺電腦是“對人類極端智慧的貢獻”。1954年,IBM650中型商業電腦上市,以優越的性能和便宜的價格,贏得了用戶的青睞。這型機器的銷售量竟超過千臺。就此,美國的計算機時代開啟。

與此相伴,道瓊斯指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走出了兩個長達17年的大牛市:

第一個開始於1949年終結於1966年,正是二戰中的軍用技術在和平時期迎來巨大需求;

第二個開始於1982年終結於1999年,正是信息科技突飛猛進直至互聯網泡沫破裂。

| 兩個17年大牛市:通貨膨脹調整後的道瓊斯指數,灰色為蕭條期

逆風來襲

千金難買牛回頭。我們特別想知道的是1966年到1982年的16年發生了什麼?

1966年到1982年,道瓊斯指數最低740點,最高1070點,16年漲幅僅僅1.3%。考慮通脹因素,則損失慘重過半。慢牛遭遇了強勁的逆風。

60年代的世界,從東方到西方,都是一個神奇的年代。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園之門:六十年代的美國文化》中提到:

烏托邦式的、浪漫的和宗教的傾向是六十年代情感的核心。

精神的狂熱把各類人群聯繫在一起,包括示威者,參加搖滾狂歡、大眾聚會的青年,對美國在越南的暴行深惡痛絕的反戰分子。這一狂熱還影響了另一些人,他們力圖從性、迷幻藥和搖滾樂中尋求解脫,更多的人則在尋找生活中新的目的感。

主流文化將他們視為神聖的價值觀棄置一旁。反文化最終讓新的價值觀確立,包括性自由、婦女權利、少數族裔和殘疾人權利等。

| 嬉皮士時期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冷戰的陰雲密佈。1962年,人類最接近滅亡的是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美國首任證監會主席的兒子約翰·肯尼迪已經當選美國總統。他用人類生存的根本需求,戰勝了暴躁和自大,保持了剋制,避免了核戰爭的爆發。這一年股市下跌10.81%。

1965年,美國直接參戰越南戰爭,當年股市依舊上漲10.88%。

1966年爆發大規模反戰示威。美國校園中,學生們組織糾察、遊行,唱聖歌,時有暴亂。抗議者在陶氏化學總部門前高呼:“納粹1944年用烤爐,美國1966年用固體汽油彈!”1966年股指跌去19%。

| 1968年反越戰的年輕人

混亂延續到70年代後期。水門事件後,一次石油危機突然讓美國人的生活接近崩潰。他們所擔心的不再是核戰爭,而是如何取暖、如何開車上班、如何出口產品——而這些都是美國人長期以來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

美國陷入了滯漲,凱恩斯老爺子失靈。到1982年,通貨膨脹超過10%,GDP增速跌落至1%,失業率攀升到7.6%。油價大漲,美國車費油,日本車大賣。到80年代,日本經濟超越蘇聯,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此時的蘇聯,戈爾巴喬夫上任,已經是“冷戰”的強弩之末。

走出滯漲後,80年代註定成為人類歷史上股民最幸福的年代。美國股市一直漲到87年股災,日本股市也瘋長出泡沫。在60、70年代的大逆風后,美好的80年代,讓我們順風順水,直到今天,高歌猛進了30多年。

未來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股市暴跌,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股市回調。在2008年危機的深處,很多人把它和大蕭條相提並論。

股市暴跌後,生於大蕭條中的巴菲特蠢蠢欲動,打響了抄底戰役。他用50億美元救助高盛,同時還賣出了370億美元的看跌期權。正是衍生品的泛濫導致了2008年金融危機,巴菲特非常聰明,不只會簡單地“買入持有”,也學會了用衍生品放大他的牛市信仰。

| 2008年危機中被裁員的金融精英

從2008年的谷底,美股股市竟然很快反彈,連漲10年,現在處在了“崩盤日”之後的百年新高。

很多的歷史,在當下的世界重演。正如60年代喧囂的民眾、看不懂的年輕人、大國紛爭的拐點。

再過100年,如何用一句話描述當下,如何用五句話概括即將來臨的10年曆史?未來何在,慢牛何處,咱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