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企業常見的合理避稅方式有哪些?

時光的戀人497


合理避稅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用合法的手段和方法,來達到納稅人減少繳納稅款的經濟行為。但並不是所有的稅都能規避,有些稅是企業不得不交的,另外一些稅是可以通過技術系統來操作少交或者不交的。

下面介紹一下如何避稅,企業老闆們應該知道的7個避稅的方法!

1,註冊地避稅

註冊地避稅是根據某一地區或城市的優惠政策,你可以去那個地區註冊企業,這樣,你就可以享受在那個城市的稅務優惠政策。在目前,只要是經濟特區或者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或者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能夠享受到較大的優惠政策。

2,優惠政策避稅

優惠政策來說,要看國家的稅務政策方法,比如,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減少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注意,如果是非高新技術企業,則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3,管理費用避稅

一個企業的經營,想要合理合法的避稅,可以儘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

4,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避稅

a,每月開票額不超過十萬,免收增值稅及附加稅。(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b,每月開票金額不超過十萬,免收教育費以及地方教育費附加。(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以上是2點小微企業優惠政策避稅條件。

5,專利避稅

如果一個公司裡面,老闆或者員工擁有個人專利,並且將這項專利提供給了公司使用,公司在對待個人的專利時,可以為其合理估價,並以有價入股的形式,簽訂合同納入公司使用。這樣的話,專利就會成為公司的無形資產,會計人員則可以採用合理攤銷的方式,將其計入成本費用,從而減少利潤,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6,進項抵扣稅

一家公司,一項銷售行為,如果又涉及服務,又涉及貨物,那麼就是混合銷售,要注意的是,這其中又兩個要素,一個是必須是同一項銷售行為,另一個是必須要涉及服務和貨物。

比如說,一家生產設備並且提供安裝服務的商家,肯定是想做低材料價格,做高安裝服務價格,讓原本應該徵收17%材料增值稅銷售額變成了徵收11%的建築服務銷售額,以此可以提升稅後收入,降低增值稅負擔。雖然對於購買方來說,則更加希望獲得更多的進項抵扣稅,從而提高報銷額,在雙方的想法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在稅務往來中被對方籌劃,導致自家多繳稅。

所以,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法計稅,分別計稅。

7,法人與股東關係避稅

比如,一些公司出資買了房屋或者汽車,卻將權利人寫成了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並且這一筆資金,也沒有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者其他收款。

以上7種方法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企業,但是不管你的企業目前必須交了多少稅,特別是電商企業,目前多數電商企業未來一定是有稅務風險的。

1,網上交易的累計金額大

2,倉儲面積和倉庫存貨數量大

3,辦公場所的人員和設備數量多

4,個人金融賬戶因資金流動量較為頻繁

5,辦公場景、納稅身份和納稅申報額度存在反差

6,納稅申報數據(A值)與實際交易數據(B值)不符,A/B值10%以下

可以說,目前多數電商企業都有以上6個問題中的其中一個,只要存在一個,絕大多數早已列入稅務局的稽查名單,也就是說,你的電商企業存在稅務風險。


搬磚工燕姐


一般企業公司採用避稅的方法有哪些

依法納稅是企業的義務,可每年按規定需要繳納的稅額對於許多中小企業來說是比較沉重的負擔,企業避稅值得進行。那麼,企業常用避稅方法有哪些呢?

①價格轉讓法

這是企業常用避稅方法之一,指兩個以上有經濟利益聯繫的經濟實體為獲取更多利潤和經濟利益,以內部價格進行的銷售活動。為確保企業集團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必須對價格進行合理籌劃。

②成本調整法

成本調整法是通過合理調整或分配攤銷成本,減少利潤,以達規避納稅義務的方法。但須注意,合理的成本和費用的調整和攤銷,應根據現行稅法、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做的一些“籌劃”,不是違法亂攤成本、亂擠費用。

③籌資法

籌資也是企業進行合理避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指通過籌資,使企業稅負最輕。一般情況下,企業通過商業信用、銀行貸款、吸納股權等多種方法來籌集所需資金。但籌資時必須考慮到企業財務及資金結構,使企業資金結構達到最佳,稅負最輕。

④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為收取租金,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所需花費的費用負擔,並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租金是從稅前利潤中扣減的,可衝減利潤而實現避稅目的。

⑤從銷售下手

企業應按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儘量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效果。

⑥換成“洋”企業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的是稅收傾斜政策,若改變經營模式,由內資企業逐漸過渡為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的話,就可享受此稅收政策,達到企業避稅目的。

2種常見的根據政策來避稅的方法

❶ 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❷ 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政策如下: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20萬元到30萬元(含30萬元)之間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的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可享受小微企業暫免徵收增值稅優惠政策;

一般企業公司採用避稅的方法有哪些由會計學堂整理,做好稅務籌劃並不容易,需要對企業的運營情況做一定了解和分析,稅務知識也要充分,還有就是足夠的籌劃經驗,這是缺一不可的。


勇敢向前衝401


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企業稅收中的三大巨頭,對此,很多老闆以及財務人員絞盡腦汁都想從這三個方面入手,稍微減輕一下企業的稅收負擔。今天從三大稅種的角度分享6個企業合理避稅的技巧。

增值稅

方法一:納稅人身份選擇的籌劃

如果進貨價與銷售價都為含稅價,相對比一般納稅人來說,小規模納稅人所繳稅更少。也就是說在進貨價比較少的時候,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比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收入更多。

一般納稅人在購進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可以作為當期進項稅額按規定進行抵扣。

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重於一般納稅人,但如果你是高科技企業,增加值比較高,選擇一般和小規模納稅人更合算。

方法二:利用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

1.農業類稅收優惠政策: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部分農業生產資料免徵增值稅;農民專業合作社稅收優惠政策。

2.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銷售自產貨物,如再生水、翻新輪胎、以廢舊輪胎為全部生產原料生產的膠粉等,實行免徵增值稅政策。

3.促進殘疾人就業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殘疾人個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免徵增值稅;對安置殘疾人的單位,符合一定條件的,實行由稅務機關按單位實際安置殘疾人的人數,限額即徵即退增值稅。

4.醫療機構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產自用的製劑,免徵增值稅。

5.地方性稅收優惠政策:為了發展區域經濟,國家及地方層面都出臺了一系列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多數經濟開發區出臺了財政扶持政策!

企業所得稅

方法一: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減輕稅負。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其他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方法二:利用地域性稅收窪地的優惠政策

因為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範圍比較窄。國內某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開設了很多扶持政策,即稅收窪地。舉個例子,之前因為影視公司扎堆而異常火爆的霍爾果斯就屬於地域性的稅收窪地。

案例:2018年的安徽某科技公司,營業額500萬,利潤300萬,想降低是企業稅負,經過一系列的稅務籌劃操作,

增值稅:500萬÷1.03×3%≈14.56萬;

附加稅:145631.07×10%≈1.45萬;

企業所得稅:0;

個人所得稅:500萬÷1.03×2.2%≈10.68萬;

稅金合計:26.69萬;

綜合稅負:5.3%!

個人所得稅

方法一:根據優惠政策進行合理避稅

當稅率較難改變的時候,我們可以改變應納稅所得額。比如大家可以和公司達成協議,一部分工資薪金通過福利形式發放出來,不以現金形式,因此不會被視為收入,也就沒有稅收。單位可以增加福利項目,比如免費交通、免費餐點,這樣不給員工加薪也能減輕員工的稅務負擔,變相增加了員工收入。

方法二:適當提高五險一金的繳納標準

適當提高五險一金的繳納標準,或者提高其他免稅項目可以在工資總額稅前進行扣除。拿公積金舉例,每個月的住房公積金提高後,實際收入並未受影響(公積金可以取出來),然後又有比較明顯的節稅效果。

來源:紅楓財務、輕鬆會計學習、大白學會計

(點擊文字即可查閱)

再次提醒:並不是所有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明年都要進行彙算清繳!

個稅異常扣繳申報數據集中清理開始!申報有誤,這樣更正!!

稅務總局首次出臺社保申報規定

增值稅的結轉,別忘了這一步!


A股熱心市民


企業合理避稅其實無非下面這幾條:

1、尋找稅收窪地,把稅收轉進去。舉個例子:前幾年那麼多公司特別是明星去霍爾果斯開公司就是為了避稅。

2、利用稅法允許的規範企業各種稅務行為,為企業儘可能的降低稅額。舉個例子:怎麼利用規範充抵無票稅額。怎麼列出合理成本降低企業所得稅。

3、國家對高科技等一些行業的稅收扶持,可以把企業很多成本核算進去,減少上稅額度。

4、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關聯的企業雙方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換和買賣過程中,不是按照市場公平價格,而是根據企業間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產品定價的方法。採用這種定價方法產品的轉讓價格可以高於或低於市場公平價格,以達到少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5、費用分攤法:費用分攤就是指企業在保證費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從賬目找到平衡,使費用攤入成本時儘可能地最大攤入,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避稅。

6、資產租賃法: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於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衝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合法納稅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所有的避稅前提都必須是合法合規的,這樣才是正道。



fq老矣


企業合理避稅常從籌投資和生產經營兩個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如下:

1、籌投資方面

企業的籌資稅收會對企業現金流量造成較大的影響,會直接波及企業的預期性收益。稅法規定,資本機構中的新股和預留收益兩部分均要繳納稅收,雙層的稅收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使得企業的負擔加重,企業為避稅,採取對外籌資,籌資企業的利益可在稅前被成本離校減掉,但該方法存在較大的風險,企業需加強風險管理,亦會衍生風險管理成本。我國新稅法規定企業籌資可採取股票發行,股票所有者權益和分紅均可在稅後的利潤分配,籌資方式不同會直接對企業的效益產生影響,且通過稅務負擔體現,因此企業進行合理避稅時必須確保稅前的投資的收益率高於負債成本率,負債比率愈高,企業的避稅能力和水平越高。  

企業投資要時刻把握行業和企業的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同的行業的稅收政策存在較大的偏差,政策傾斜程度不同,因此企業在投資時要根據各行業的稅收優惠,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准入;其次企業不同組織形式稅收方法和標準亦存在差異化,而諸如這些稅收政策是以促進財政收入和經濟可發展為目標,稅法規定亦為企業避稅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2、生產經營方面

當前多數企業在處理稅務規避時,採用扣除企業項目來完成避稅,該方法是通過降低企業效益、提升成本實現。這種方法符合新企業所得稅的規定,新稅法規定企業的所得稅計算可將稅金、合理項目和成本等扣除,但同時亦需控制企業的工資在合理的變動範圍內。企業在進行合理避稅的同時,要隨時準備為稅務機構關於合理交易提供證明。現行稅法規定,企業股東現金分紅亦要繳納部分所得稅,因此企業分紅時為合理避稅可有效調整分配方式,降低現金分紅改用股票分紅。  

3、企業合理避稅的方法

常見的合理避稅方法合理避稅的方法有價格轉讓法、成本調整法、籌資法、地址選擇法,分析如下:

①價格轉讓法  

這是避稅實踐中最基本的方法,指兩個以上有經濟利益聯繫的經濟實體為獲取更多利潤和經濟利益,以內部價格進行的銷售活動。為確保企業集團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必須對價格進行合理籌劃。  

②成本調整法

成本調整法是通過合理調整或分配攤銷成本,減少利潤,以達規避納稅義務的方法。但須注意,合理的成本和費用的調整和攤銷,應根據現行稅法、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做的一些“籌劃”,不是違法亂攤成本、亂擠費用。

③籌資法

籌資也是企業進行合理避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指通過籌資,使企業稅負最輕。一般情況下,企業通過商業信用、銀行貸款、吸納股權等多種方法來籌集所需資金。但必須對企業財務及資金結構予以考慮,使企業資金結構達到最佳,稅負最輕。  

④地址選擇法

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稅收方面享有諸多優惠。優惠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國內外投資者,誘導人才、資本和技術以及相關經濟活動流向這些區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以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造成了國內不同區域間的稅收差距,為企業合理避稅提供了有利條件。


北京紫乾律師事務所


1避稅綠洲

所謂避稅綠洲,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進行企業註冊,比如之前很是流行的霍爾果斯,當時的很多公司,都選擇了在這個地方註冊,而霍爾果斯也成了我們國家的避稅天堂。

在如今的國內,只要是經濟特區或者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或者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能夠享受到較大的優惠政策。

在一些稅收窪地建立個人獨資企業,是可以享受到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這些優惠政策,可以幫助大家合理的降低稅收,當然,一定還是要合理利用,否則不僅浪費資源,還會造成企業不必要的開支。

2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

★ 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照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 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減少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注意,如果是非高新技術企業,則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3合理提高員工福利

一般情況下,公司的福利待遇實際上都是差不多的,而中小型企業想要合理避稅,就可以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範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員工的五險一金按時繳納。

以上的這些費用,不僅沒有超過計稅工資,而且還可以調動員工對公司和工作的積極性,公司的一些隱藏的風險,也可以因此很好的規避。

4給員工發雙薪

企業一般都會有給員工的福利待遇,那麼在給自己的員工發放福利的時候,就可以將福利改為雙薪,國家的稅收政策對於雙薪是有一定程度的優惠。

這不僅僅是一種公司合理的避稅方法,也能夠讓員工對你的公司有一種歸屬感,這樣一來,對於公司的發展肯定是有利的。

5管理費用的考量

一個企業的經營,想要合理合法的避稅,可以儘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

除此之外,採用的折舊方法的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多,最終也會印象到所得稅額。

6瞭解針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

★ 每月開票額不超過十萬,免收增值稅及附加稅。(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 每月開票金額不超過十萬,免收教育費以及地方教育費附加。(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7將個人專利以技術入股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如果一個公司裡面,老闆或者員工擁有個人專利,並且將這項專利提供給了公司使用,公司在對待個人的專利時,可以為其合理估價,並以有價入股的形式,簽訂合同納入公司使用。

這樣的話,專利就會成為公司的無形資產,會計人員則可以採用合理攤銷的方式,將其計入成本費用,從而減少利潤,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8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要分清

舉個例子,一些公司出資買了房屋或者汽車,卻將權利人寫成了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並且這一筆資金,也沒有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者其他收款。

這麼做合理嗎?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這是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的個人費用混雜的案例,根據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以及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在這樣的案例中,股東被視為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需要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以上這些方法,都是合理合法避稅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公司開支的,這些都是政策和法律允許的,千萬不要因為這一點小頭,做出不好的事情,畢竟一個企業的發展,是靠明智的決策者和勤勞的員工,而不是靠著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的。


巴思戈FA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合理避稅的方式來實現避稅是有幫助的,因為企業合理避稅能在一定程度上去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我們要區別“合理避稅”和“偷稅漏稅”:合理避稅並不是偷稅漏稅,它是在合法的範圍內減輕稅收壓力,避免因為稅務知識的盲點,而導致企業多繳稅或被稅務局罰款。所以,企業有必要了解合理避稅的基本知識。

方法一:將自己的企業註冊到避稅綠洲

國內以及國都是有一些避稅綠洲的,之所以被稱之為避稅綠洲是因為這些綠洲的稅率是很低的。在這些地方註冊的公司以及企業都是享受很低的稅率的。所以,企業合理避稅的方法就可以將自己的企業註冊到避稅綠洲當中去,這樣可以合法的去進行避稅,有非常好的避稅效果。但是,企業使用這種方法避稅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好合適的避稅綠洲,如果選擇的避稅綠洲不合適,是很難起到合適的避稅效果的。

方法二:建立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也是可以合理的避稅的,這種企業的避稅效果是相當好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實現企業的避稅。但是,企業在使用這種方法來合理的去進行避稅的話就一定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稅收窪地,然後直接在這個稅收窪地去設立個人獨資企業,這種情況下設立的個人獨資企業的避稅效果才是最好的,可以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方法三:充分利用國家基本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特地制定了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然後直接通過這些基本的稅收優惠政策來降低企業的基本收入,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企業在避稅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去享受國家基本的稅收優惠政策,然後通過國家基本的稅收優惠政策來合理的去進行避稅。



金融街觀察官


第1、借用高新技術的名義,享受國家的稅務優惠政策:有2免3減,還有3免8減的。

第2、借用外資的名義對企業進行改制,各個地區對外資企業都有稅務優惠政策。

第3、使用下崗工人和殘疾人,也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的稅務優惠政策。

第4、和學校的校辦工廠聯合,校辦工廠在稅務方面國家是有特別優惠政策的。


一一暢談


(一)指標分析,模擬評稅

稅務機關實行納稅評估,企業應該按稅務機關的評稅方法自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做好應對準備。下面以增值稅為例說明。

稅務機關對增值稅從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稅負率:將稅負率與預警值對比。

增加值稅負率:用(工資+利潤+折舊+稅金)*增值稅稅率,將得到的結果與企業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對比,以發現是否少繳增值稅。

進項控制額:企業進項最大抵扣額=(銷售成本+存貨本年增加+應付本年減少)*主要進貨的稅率+運費*7%,如果企業抵扣大於上述值,暗示可能進項有問題。

投入產出率:用投入原料除以材料消耗定額,測算處可以生產的成品,對算出企業收入,並與報表對比。

企業運用以上指標分析,如果發現異常,就應及時分析原因。

(二)存款少可遲繳稅

企業申報以後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於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存款少到什麼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後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三)沒有生意也申報

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稅款要繳納,例如企業處於籌建期間;企業處於免稅期間;企業處於清算期間;清算還沒有結束;企業由於經營不理想,沒有納稅收入或者收益。這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但都要按時納稅申報,沒有應納稅稅款的申報就是所謂的零申報。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一項簡單的手續,如果不辦理,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

(四)重視視同銷售

視同銷售就是實際不是銷售也要按銷售納稅,沒有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不繳稅是違規,不應該視同銷售也當成銷售就會繳冤枉稅。

(五)看損耗是否正常

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各種損耗,投進的原料一部分損耗了,一部分形成產品。在增值稅裡,正常損耗的進項可以抵扣,非正常損失的進項不能抵扣,要轉出。因此,正常劃分正常損耗和非正常損耗對企業納稅非常重要。

(六)注意行業間的稅務政策特例

稅務法規有一般的規定,也有針對特殊情況,各個行業的特殊規定。如果對自身行業的特殊規定不瞭解,企業也會蒙受損失。

(七)適用稅率看進項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於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塗,納稅也糊塗。

(八)預收帳款也要繳稅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徵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於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製預收款憑證。

(九)生產企業稅收優惠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麼是生產企業?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築、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城市汙水處理等行業都屬於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築、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於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慧算賬


常見的避稅方式有以下兩種:1、尋找一個企業所得稅稅率極低的稅收優惠區,將所有業務轉移到新的稅收優惠區;2、通過利益或者其他費用輸送的方式,將高利潤以收入的方式轉移到稅收優惠區設立的新公司中。這個是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納稅人在稅法許可的範圍內,通過不違法的手段對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精心安排,儘量滿足稅法條文所規定的條件,以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不過避稅也不排除利用稅法上的某些漏洞或含糊之處的方式來安排自己的經濟活動,以減少自己所承擔的納稅數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及其細則和具體稅種的法規條例,按時足額交納稅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