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是陝西西安馳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早在戰國時期,便以寒肉稱之,唐代謂之臘肉。 臘汁肉色紅、晶瑩光亮,食之肥而不膩,肉瘦無渣,食罷濃香經久不散。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白吉饃是一種食物,一般的燒餅面坯為餅狀,而白吉饃的面坯為碗狀,烙饃時碗狀面坯的碗底朝下進行烙制,這樣烙出的饃的火色非常漂亮。

烙制好的白吉饃白邊毫無火色,內側有一線若隱若現的火色線,火色線形成一個很周整的圓,圓圈內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圖案,很漂亮。

出鍋的白吉饃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饃瓤綿軟可口,饃的外型搭眼一看,其形制,圖案就象一個漢朝的瓦當。白吉饃上不帶火色的地方不帶一點雜色,潔白如玉。

白吉饃的主要食用方法是夾入臘汁肉,製作成陝西名吃肉夾饃,它是製作肉夾饃的主要原料。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白吉饃是一種烙餅,烙饃的時候把面坯整成一個碗狀,碗底朝下烙制。

這樣烙好的饃邊顏色潔白毫無火色,內側有一線若隱若現的火色線,火色線形成一個很周整的圓。

饃中心就能烙出來很漂亮的火色花紋。這就是“銅圈虎背菊花心”,對白吉饃的最高讚賞。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白吉饃的做法

食材:中筋麵粉500g 溫水260g 鹽2g 糖5g 酵母7g 泡打粉2g

1、白吉餅是半發麵麵餅,麵粉中加酵母粉、鹽、糖、泡打粉,拌勻以後,加水和成麵糰。

2、包上保鮮膜之後麵糰靜置發酵1小時至2倍大小。麵糰發酵至2倍大小即可,一定要揉勻。

3、將發好的麵糰,揉勻分成8個劑子,一斤面就能做8個白吉饃真心不錯。

4、分好的劑子,搓成長頭條,擀成薄片。中間對摺一下。然後捲起。捲成這個樣子,把尾部塞到下面。用擀麵杖擀平。

5、放到平底鍋中烙至兩面微黃。烤箱180℃左右烤制10分鐘左右,上色之後兩面鼓起及是好了。白吉饃烤制溫度不要太高,否則會烤不熟。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即用臘汁煮出來的肉。但它不同於幹臘肉,區別在於幹臘肉是用煙燻臘的;它也不同於一般的滷肉,滷肉是用滷法制作的肉,即用鹽水、五香料或醬油製成滷水,將肉放進滷水裡煮熟即成。而臘汁肉不加姜蔥、料酒,也不用加糖來調色,只需用幾味中草藥及香料與肉同煮即可。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所用中草藥及香料為:甘松,山奈,蓽撥,良姜,砂仁,白蔻,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這幾種藥料混雜在一起,製成藥料包,即可用來熬製臘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還有健胃消食,潤肺理氣,散寒祛風,鎮痛化滯,通竅開胃等功效。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煮熟後的臘汁肉,黑裡透紅,香味撲鼻,觀其色,聞其味,不食也會滿口生津。臘汁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將肉切成薄片入盤,蘸著味碟吃,味碟用紅油辣子、薑末、蒜泥、蔥花、醋、味精調製而成。夾一片肉放在味碟裡蘸一下,入口有明顯的藥味兒,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種吃法是將臘汁肉切成或片,或絲,或丁,加蔥、姜、蒜、料酒等作料,可與多種蔬菜同炒,也美味無窮。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我國加工臘汁肉的歷史悠久,在《周禮》一書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漬”就是臘汁肉。戰國時代有“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秦滅韓後,製作技藝傳到今西安,並世代流傳下來。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的“臘肉”製法,與現在臘汁肉的製法基本相同,只是現在的用料、製作更為講究。

舌尖上的西安: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夾饃,既快捷又營養,能充分提供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 水六大營養素。平衡膳食不僅要營養素平衡,而且也要酸鹼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