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製造業是立國之本?為什麼工業化強的國家是強國?

一個大書包


人類大部分的財富,都是由製造業以及其衍生出來的產業帶來的。沒有製造業,人類就只能回到原始社會,或者狩獵、採集的生活。正是因為有了製造業(最初是簡單的手工業),人類才從農業逐漸解放出來,還騰出更多的勞動力生產其他的財富。

以上是宏觀的方面。往小了說,一個人一睜眼吃穿住行吃喝拉撒,樣樣都是離不開製造業的。就拿吃來說,除了農業提供原材料之外,還需要製造業的加工。比如一瓶牛奶從奶牛身上到你的餐桌上,需要不少的製造業產業參與。除非你家有一頭奶牛自己擠奶,然後直接喝,是離不開製造業的。

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發展製造業的途徑成為富裕國家的。就連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那也是靠製造業起步的。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剛成立的時候,電子、紡織、橡膠、玩具、石化等產業是相當不錯的。後來由於產業升級的原因,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部分都消失了,然後再次發展旅遊、文化、航運、金融等產業。

中東的沙特、科威特等產油國雖然很富有,但依舊沒有成為發達國家。音是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善和強大的製造業體系。除了石油開採,他們已經沒有像樣的產業。開採出來的石油甚至連化工的能力也沒有,只能出口原油。

當今世界強國無一不是通過製造業發展起來的。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就不用多說了,製造業體系健全,規模龐大。就拿我們中國來說,雖然我國的製造業技術水平在全球還沒有達到一流的水準,但是製造業規模已經排名全球第一,絕大部分的工業產品都能生產。改革開放保暖40年的時間,我國的人均GDP由200美元上升到1萬美元,最主要原因就是製造業的成功。如果沒有快速擴大的製造業,中國的就業和吃飯都解決不了,何談成為世界強國。

發展製造業實際上就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製造業發展不起來就完成不了,工業化完成不了工業化就成為不了發達國家。至少對大國來說就是如此,成為一個發達國家必然的路,就是發展製造業,走工業化。


財經知識局


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金融、科技和製造業三大產業。誰佔據了金融優勢就擁有了資本的控制優勢;誰擁有科技創新的領先優勢那就是經濟發展的先驅者;誰成為了世界的製造業中心並掌握著產業鏈的核心要素,那麼就是經濟體系的核心和進出口貿易的基地。


在金融領域美元霸權不可一世,歐元、日元、英鎊、馬克、人民幣等只是美元之外的補充力量。而且,美國開展著一切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的戰略。

在科技創新領域雖然我國還是具有極強的全球競爭力,可是,只有一部分領域可以與強國相提並論。另外很多領域還需要循序漸進、不斷進取。

既然在金融領域和科技創新領域無法在競爭中很快脫穎而出,那麼,堅守和提升製造業產業的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成為了各國競爭的主要場所。甚至連美國這樣的金融、科技強國也是參與了進來。

特別是在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美國以為可以拼接金融產業和美元霸權就可以吃遍全世界。可次貸危機的爆發讓美國親身體會到了沒有實體經濟依附的金融產業也不過是曇花一現。開始推進逆全球化、迴歸製造業提升實體經濟份額的進程中。還有在製造業領域十分強大的日本和德國也是緊緊抓住了這個領域的發展機會。這也是全球最強的三大製造業國家,更是全球經濟強國。

現代製造業的強弱不僅僅在於製造業規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在於製造業價值鏈中是否掌握著其核心價值部分,這樣就可以在製造業體系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和最強的牽制力。

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年裡經濟出現了飛速發展,其製造業領域也是發展最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中低端產業快速向這些地區轉移,這也是在低勞動力成本基礎上的產業轉移。可是,這種製造業的規模的增大對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十分的欠缺,在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中,既然沒有全面提升產業高中高端發展的潛力,那麼產業也會很快地被更低成本的國家和地區所替代。

在這裡的強就是指可以掌握產業鏈的核心技術,而不是簡單地認為製造業的規模。只有在強大的技術和創新基礎上的製造業才是最具競爭力的,並且擁有這種技術和競爭力的國家也必然會是強國。


鞅論財經


一,房地產商只會拼幾面牆,用不到科技也造不出高科技。二,現在的影星再掙錢也是靠賣X,沒有真正的藝術。三,網絡電子商務,更無從談起,只是鑽了法律的空子,空手套白狼,一臺電腦,無人無設備,無廠地都可以做,什麼團?什麼賣?什麼淘都是。騙信息數據錢。造一臺車,一臺手機,一臺設備,帶動的技術,產業,研發等太多,沒有人才更不行。




沙點金學生


製造業為什麼是立國之本。

製造業的工作是在國內不怎麼受待見的行業,因為很多人認為它低端,但是很多國家都離不不開,原因很簡單,它可以養活的人比較多,製造業和農業不同,同樣的土地面積,農業是不雪要那麼多人工作的,而製造業大部分需要人手的。

中國本身是人口大口,對製造業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一間工廠養活許多家庭,我們不可否認它帶來的汙染,但是更加重要的,它令很多家庭脫貧,雖然沒有致富。

至少解決了很多人的吃飯問題。


血鎖六界


為什麼工業化強的國家是強國?

首先,我們要明白從19世紀以來世界已經進入工業社會,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蒸汽機的發明世界開始步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社會進程就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手工藝的低效率在工業發明面前得到高效率的提升,從而在生活質量上得到優越的補給,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其次,工業革命不斷飛速發展,在農業,科技和軍工方面也再不斷進步,特別是在工業化最發達的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工業製造站在世界強國前列,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可以看出,德國為什麼敢發動戰爭,因為他覺得他的工業水平和製造能力已經可以跟世界任何國家抗衡,雖然最後淪為戰敗國,但是放到今天他的工業水平和製造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

最後,製造業在工業革命4.0進程的今天佔有絕對的優勢,德國提出工業4.0也就是智能化生產,德國的製造水平已經甩了發展中國家的工業水平幾條街。為什麼我們國家會提出中國製造2025。就是為了在製造業智能化的21世紀能跟上世界的腳步。

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幾句,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喜歡乾製造業方面的工作,寧願做2-3000的文員也不願意做5-6000的機加工製造,都崇拜當明星、當網紅來錢快,不願意做技工、做工程師的苦累。年輕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已經在突變,如果國家再不重視再不有所改變,很難想象中國的製造業要想立足世界前端希望很渺茫。


雙環數控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製造業。為什麼是立國之本?

翻看我國近代史,到現代化城市化,一切都會躍然於心。

製造業是將製造的資源,按照市場需求,通過製造加工,轉化成人們所須要的生活消費品以及機械類的工業產品。

製造業不僅直接體現了做為現代化國家的生產力的水平,還是區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標誌。

🚄,🚅。🚌,🚒,🚗,🚙,。🚀✈。🚢

而製造業所需要的資源,如:人力,物料,信息,設備以及工具,再加上資金等等。生產出來汽車,高鐵,飛機,衛星等產品,一個國家的生產水平就會通過這些產品直接表現出來。

因此國家的根是農業,立國之本便是製造業。

至於為什麼工業化強就強國?

從蒸汽機出世,再到內燃機,電力機,其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都絕非農業國所擬比的。

從我國近代史上看,西方國家的入侵,外加日軍的侵華戰爭,無一不是工業強國對傳統農業國的侵犯。

國家的工業水業強大是否,直接在軍事領域中就體現了出來。因此往往工業水平,生產力越高的國家越強大。




禪心思源


全面物質平衡哲學新文化發現者說:工業製造,是人、人類對物質生活的發展變化平衡的需要、需求所演化出來的現象。人類一刻也沒有離開過,對工具的改造、發明、創新和製造。今天的製造是昨天製造業的繼續。說製造,甚至說工業製造是立國之本,這本身就是不完整的觀念錯誤。這會使人導入單純的、偏狹的高科技工具論中,使人類盲目追求高科技製造,忘記了人體生命全面平衡的需求、需要。任何時候,要記住,高科技工具是由人來製造和指揮使用的。人的先進的觀念靈魂,才是高科技發展的動力源泉。什麼是立國之本?不說自明瞭!


怪人3621


發展第一,第二產業時間長見效慢,所以都拼命發展第三產業,更甚者開始玩‘‘資本運作,金融各種創新,大搞城市中心化,房地產等等’’來錢快,GDP業績迅猛上升,領導業績光鮮亮麗,有助於快速提升。成了當前主要的經濟運行模式!唉!人無遠濾必有近憂,一旦有災難降臨,可怎麼辦才好???


用戶87804304388


這是因為人的所有功能的延長都離不開創造性的製造成果。創造性的製造成果越多,人的本亊就越大,國力就越強。正常人想想就會知到。


湖北電機廠退休職工


國家制造業和科研科技國防等才是是國之寶/現搞反了/什麼明星呀,一般那些事業人員等好象比前者還重。不需要高文化智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