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東方時評丨開展國際防疫合作須摒棄種族歧視和意識形態偏見

  據新華社華盛頓2月26日電,美國猶太人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席戴維·伯恩斯坦26日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遞交公開信,聲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華人群體,反對排華情緒和辱華言論。這封公開信由美國猶太人公共事務委員會等87家猶太人組織共同發表,信中說:“我們深知在此情況下,人們的擔憂可能迅速演變為恐慌,導致無辜人士受到排斥和歧視。”

  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但在一些抱有濃厚種族主義觀念的美國人那裡,“冠狀病毒”無異於“武漢病毒”“中國病毒”,藉由新冠肺炎疫情,新一場“黃禍論”在某些國家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此前的《華爾街日報》辱華事件就是明證,該報將一篇評論文章冠以《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標題,肆意侮辱中國,令中國人民錯愕、憤慨,不禁令人懷疑《華爾街日報》的編輯是否生活在21世紀:這樣的人連基本的人權都不尊重,還有什麼資格奢談所謂“新聞自由”?迄今為止,《華爾街日報》管理層仍未就此辱華事件出來“道歉”。

  在羅馬的著名景點特雷維噴泉,一家咖啡店的告示以中英文寫道:“鑑於所採取的國際安全措施,所有來自中國的人士不得進入本店。”如此帶有種族主義歧視色彩的“過度反應”,連羅馬市長維爾吉尼婭?拉吉都看不下去了:“夠了,必須停止精神失常的行為。”

  事實上,基於種族主義的歧視和意識形態的偏見比病毒本身更可怕,這種自帶優越感的西方至上的東西早就該拋到歷史的垃圾堆中作為“有害垃圾”而加以處理。2月1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了題為《跨越東西差異,踐行多邊主義》的演講,其中就指出“我們尊重西方國家的選擇,願意借鑑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與各國實現共同繁榮。西方也應摒棄篤信自身文明優越的潛意識,放棄對中國的偏見和焦慮,尊重中國人民的選擇”。王毅特別提及,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倡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嚴峻時刻,把“鍋”甩給某個國家、以戴著有色眼鏡的惡毒目光來打量乃至發表仇視的言論,不僅無益於解決任何問題,還將惡化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人民的關係,起到比病毒更壞的作用。

  戴維?伯恩斯坦在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遞交的公開信中還說:“我們承諾將共同努力,確保你們感到安全,得到支持,並共同反擊社交媒體上的辱華言論。我們從各自的歷史瞭解到,如任由恐懼情緒蔓延,後果將不堪設想。”正如歷史所昭示的那樣,任由恐懼情緒蔓延,而肆意發表散佈充斥歧視和偏見的言論,並付諸不理智的行動,只會耗損整個世界的美好,將人類文明拖向至暗時刻。伯恩斯坦表示,二戰期間中國展現出極大的道義、勇氣,同意處於漂泊中的猶太難民進入上海居住,中國在猶太人群體的求存和發展中發揮著特殊作用,猶太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在美國的猶太人組織希望通過這封信向目前處於關鍵時刻的華人朋友們傳遞友誼,並將時刻支持需要幫助的華人朋友們。

  崔天凱大使表示,中華民族和猶太民族歷史上都曾歷經困苦磨難,卻從未屈服,彼此聲援支持。疫情再次證明了各國尤其是中美應在全球公共衛生等領域開展合作,要摒棄種族歧視和意識形態偏見,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

  誠如王毅外長在慕尼黑所言,這次疫情讓人們再次認識到,各國命運休慼與共,緊密相連。加強全球治理,增進國際協調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號召各國超越社會制度、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共同呵護好人類賴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設好榮損與共的地球村。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病毒沒有國界,人類必須團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在新冠疫情有可能成為大流行疾病的“決定性的節點”,各國應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摒棄種族歧視和意識形態偏見,通力開展國際防疫合作,既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