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用一句話描寫你知道的三國人物?

轉身灰塵


諸葛亮――臥龍,智慧的化身!

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

關羽――雲長,重情重義第一人!

張飛――張飛雖猛,但卻粗中有細!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劉備――哭,也是一種藝術!

呂布――有勇無謀,三姓家奴!

郭嘉――曹操的王猛,但是就是死的早!

西施――女人也可以報國!

孫策――小霸王雄心壯志,自視甚高害了自己!

周瑜――心胸狹窄,難成大器!

黃忠――老英雄,老當益壯!

魏延――被諸葛亮坑了的一代名將!

馬謖――紙上談兵,貽誤戰機,當斬!

馬超――錦馬超是也!

張遼――逍遙津威震天下,孩子夜裡不敢啼哭!

張松――一張蜀中圖,買個好身價!

龐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司馬懿――活的長也是一種優勢!

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


洹水之上2020


我是陽高快樂,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三國中人物各有特色,性格鮮明,不準確,不全面,我自己總結一下,勿噴勿笑。

曹 操:奸雄也是大英雄!

司馬炎:了卻多少人的三國鼎立夢!

劉備:靠智靠計靠假裝得坐天下。

關羽:忠勇仁義武聖人,驕傲最終把命丟。

張飛:勇猛卻莽撞、粗暴偶細心

諸葛亮:智慧的化身,人臣的典範。

龐統:光輝黯然的謀士,悲慘華麗的配角

趙雲:長坂坡一戰成名,效劉備肝腦塗地。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天下三分有其一。

周瑜:雄姿英發無肚量,勇冠三軍大元帥

袁紹:決策上猶豫不定,行動中屢喪戰機

董卓:專橫跋扈似屠夫,愚魯殘暴一莽夫

呂布:三姓家奴能忘義,反覆無常聽諛言

太史慈: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甘寧:勇猛剛強建奇功 智勇雙全拒武聖

陶謙 :剛烈在官清白,正直三讓徐州

魯肅 :忠烈單刀赴會,友善草船借箭


陽高快樂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裝逼的嫌疑,但放眼整個三國,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也只有曹操一人。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也想做一個忠臣,為漢室整治奸佞,掃平叛亂,死後墓碑刻上“漢徵西將軍曹侯”。但無奈生逢亂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換得天下太平。

曹操起兵之時,天下群雄並起諸侯割據,漢室早已名存實亡,天下分崩離析,百姓民不聊生。曹操起兵後平袁術、滅呂布、誅袁紹、討馬騰,平定中原大半版圖,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人!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司馬懿

後人提起司馬懿時,經常討論司馬懿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然而從司馬懿這句話看來,他根本就不在乎後世的評價。

司馬懿是現實主義者,他看重的只是個人和家族的利益,什麼國家安危百姓疾苦都是其次,更遑論後世這些忠臣奸臣的虛名。

這也是他和諸葛亮最大的區別。因此,雖說最後三家歸晉,表面上司馬家族是最後的勝利者,但出於他的人格,始終對司馬懿沒有好感。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太史慈初遇孫策時,意氣風發,兩人不打不相識,酣戰八十多回合不分勝負,彼此欽佩不已。孫策也稱得上一代明主,然而25歲便英年早逝,六年後太史慈逝世,留下這句堪稱史上最悲壯的遺言。

太史慈武藝高強,射術精準,三十而立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候,卻壯志未酬身先死,怎能不令人惋惜。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劉備作為一方諸侯,半生在馬背上征戰的梟雄,臨死前對兒子劉禪的叮囑,不是國家大事,不是軍機要務,而是提醒他多做好事少做壞事,這樣一件聽起來再平常不過的小事。

劉備清楚劉禪的能力,朝政軍務有諸葛亮一手操持,他對兒子最大的寄望不過是當一個好人,不要作惡,在亂世中保全自己。

事實證明,劉禪確實沒有逐鹿天下的實力。但是在投降司馬昭後,樂不思蜀,在亂世中得以善終,也不得不說是一種智慧。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思索很久,也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更適合概括諸葛亮的一生。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耗盡畢生心血,扶大廈之將傾,以報答劉備白帝城託孤之重。

但我總覺得,這樣的諸葛亮太令人心疼,我更寧願記住那個躬耕於南陽的諸葛村夫。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氣風發,未出茅廬天下大勢瞭然於胸。

曾記得,諸葛亮離開茅廬時,對其弟諸葛均說;“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曰,即當歸隱。”轉眼間,星落秋風五丈原,恍然如夢。惜哉,諸葛武侯!


歷史冷知識鉤沉


只見張飛豹頭環眼,面如潤鐵,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頦下扎裡扎沙一部黑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鬥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冠雲長。身披鎖子大葉連環甲,內襯皂羅袍。足蹬虎頭戰靴,跨下馬,萬里煙雲獸,手使丈八蛇矛。站在橋頭之上,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大罵,曹操聽真,呔!今有 你家張三爺在此,爾等或攻,或戰或進或退或爭或鬥。不攻不戰不進不退不爭不鬥,爾乃匹夫之輩。大喊一聲,曹兵嚇退。大喊二聲,順水橫流。大喊三聲,把當陽橋嚇斷。後人有詩讚之曰,長坂橋前救趙雲,嚇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留芳莽撞人


九耀星寬


1、周瑜:姿志風流,儀容秀麗,佳配小喬,虎背熊腰。

分析: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

2、劉備: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分析: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

3、張飛:燕頷虎鬚,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點蛇矛,好不威風。

分析:張飛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萬人敵,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坡嚇退曹軍。但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常酒後鞭撻士卒。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行三。性如烈火,嫉惡如仇。

4、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分析: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筆下的曹操卻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5、諸葛亮: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分析:《三國演義》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6、關羽: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如塗脂,相貌堂堂,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胭脂獸,真乃世之虎將。

分析: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冠、絕、無敵等第一的詞樣眾多,讚美雲長的詩句最多,可謂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第一將。


彭彭彭彭彭彭先生


曹操:吾好夢中殺人!

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

劉備:興復漢室,心照不宣。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禪:其實我早已看透了一切,只是現在不想玩了。

曹丕:得天下者,九品官人法耳!

曹植:我是個詩人,我愛《洛神賦》。

馬超:其實,我只是個吉祥物。

賈詡:我是不是有點對不住張繡?罷了,習慣就好。

姜維:相父,末將力竭矣!

司馬懿:國之大計,在於隱忍。

司馬師:我父親隱忍了一生,我隱忍了半生!

司馬昭:孤獨的勝利,詭異的死亡。


明月走走看


曹操:汝可安心去,勿憂內眷。

劉備:吾乃漢室宗親,豈乃無力殺賊,嗚嗚嗚嗚(哭)。

孫權:孤甚慰,汝乃吾之“子房”。

張飛:來,大戰三百回合。

關羽:報上名來,吾不與無名之人戰。

趙雲: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諸葛亮:此乃三個錦囊,危機之時可以打開一個。

劉嬋:一切遵從相父安排。

曹丕:衝弟真的不是我殺的!

曹植:我的才華能七步作詩。

賈詡:按此計,敵必亂!

周瑜:我被這句話給氣死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姜維:難道氣數已盡?

司馬懿:誰活得久才是硬道理。

司馬昭:我不想當皇帝。

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袁紹:吾家四世三公,乃名門之後。

呂布:劉備,你個大耳賊!








梁一


苟或 荀彧



蟬驚


1、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

意思是:主持忠貞的志向,恪守謙虛退讓的人格。

2、官者所以表才也,若如來言,眾人其謂我何邪。

意思是:官位是為人才準備的。如果我按你說的那樣做,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呢。

3、因勢利導,是為良計。

意思是: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於實現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這就是一個好的計策。

4、生食漢祿,死為漢臣。

意思是:我活著的時候拿著漢家的俸祿,死了也是漢朝的臣子。

5、主公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意思是:主公如果要臣下去死的話,那麼作為臣下的就不得不去死。

此乃驅虎吞狼之計,別名大狗。





王路飛的航海之旅


曹操在三國演義裡面一直是一個奸雄的形象,主要是因為他身處亂世,據說他在小的時候就能說謊話欺騙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給他起名字叫做“阿瞞”,一個路過曹操家門口的道士見到曹操的面相之後,大驚失色,說曹操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曹操聽完哈哈大笑,為啥啊,因為亂世之中非奸雄不能壯大,治世之中非能臣不能治理國家,而曹操兩者兼得,可見別人對曹操的評價是十分高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