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中的小孩子和“大孩子”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吳奇 劉海軍)穿越疫情硝煙,流動的車廂裡,有他們為旅客護航。堅守背後,有親人的囑託,也有孩子的想念,他們中的年輕人,已是獨擋一面的“大孩子”。

戰疫中的小孩子和“大孩子”

“再擦乾淨些,孩子們更安全”

“媽,你看好孩子,注意身體,儘量不出門。”隔著手機屏幕,何鳳和婆婆交流著。

“家裡都挺好的,你在車上要做好防護。”婆婆抱起孩子。看到媽媽,不會說話的兒子興奮起來,在視頻裡咿咿呀呀地跟她打著招呼。

隔著屏幕看著多天沒有見面的兒子,何鳳忍不住掉下眼淚。

每次和家人視頻,也是她出退乘的時候。這次,她要繼續跑車了。

何鳳是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庫爾勒客運段成都車隊的一名列車員,也是一名寶媽。身為人母,她在列車上遇到小孩子時,格外予以關注。

看到有的孩子在車廂裡跑來跑去,她把孩子帶到父母跟前,向他們講解疫情防控的知識,讓大人看護好孩子。

利用列車運行到下一站時間較為充足的大區間,她完成列車長佈置的工作後,用加了消毒片的溫水,對車內拉門板壁、窗臺窗框、廁所門把手、洗臉間水龍頭等處仔細進行擦抹。

同事們路過她的車廂,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不少小孩子到處跑。我多擦幾遍,孩子們的安全就有保障了。”何鳳說。

疫情突如其來,她選擇逆流而上,堅守崗位。給了旅客最溫暖的依靠。

“疫情結束,爸爸去接你”

戰疫中的小孩子和“大孩子”

“爸,好長時間沒有見到你了,什麼時候來接我。”

“小古麗,等疫情結束了爸爸去接你。”

“還有媽媽。”

“對,爸爸把你們都接上。”一家三口,分隔三地,平時,努爾冬和家人只能視頻相聚。

“隨著復工復產開始,最近車上的旅客多了。”努爾冬是庫爾勒客運段和田一隊的列車長。他值乘的列車運行在庫爾勒至和田區段,是南疆群眾務工、探親經常乘坐的列車。

努爾冬家在烏魯木齊,抗擊疫情阻擊戰打響後,他往返出退乘都在庫爾勒,已經一個月沒有回家。

“我媳婦天天在社區忙,也沒有時間回家。”努爾冬的妻子是烏魯木齊市延安路片區管委會富泉街社區的幹部,疫情期間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女兒放假後,努爾冬把她送到了哈密的父母家。

9歲的古麗上三年級。原先他還擔心女兒在父母家讓人操心。沒有想到,古麗的表現出乎意料。她每天刷抖音、看新聞,瞭解疫情防控情況,還向爺爺奶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像個小大人。

“孩子知道關心人了,她還打電話提醒我做好防護。”看到孩子的成長,努爾冬很開心。

列車上的“大孩子”

“這位女士,請您帶上口罩。”

戰疫中的小孩子和“大孩子”

“我就摘一會,人又不多。”

“現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不能馬虎大意。”聽到迪麗努爾耐心的勸導,這位旅客戴上了口罩。

清掃衛生、通風、消毒、巡視車廂……迪麗努爾每次看到忘帶口罩的旅客,都要耐心地提醒一下。

迪麗努爾大學畢業後,進入庫爾勒客運段成為一名列車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得知成都車隊乘務人員緊缺,她第一時間請戰,要求出乘。

在列車上,經常有旅客吃飯或者喝水過後,忘了把口罩戴上。有的旅客認為在單獨的席位裡不與別的旅客接觸,就摘下口罩。迪麗努爾會熱心地向旅客提示和宣傳。

一次,一位女士帶著三個孩子上車。這位女士睡著後,三個孩子在車廂裡玩耍。

“我先給大一點的女孩講,讓她看好弟弟妹妹,她還挺聽話的。”迪麗努爾把三個孩子叫到一起,領回座位,向大人講解了安全乘車的知識。

“謝謝你。”聽了迪麗努爾的勸告,這位女士感激地說。

在家裡,她是父母眼裡的乖女兒,在車上,她是細心看護旅客的列車員。

“放心,有我陪你們走車”

戰疫中的小孩子和“大孩子”

“我還要注意什麼?”2月上旬的一天,列車途經哈密時,要運送一批解除集中醫學觀察的旅客返回南疆。列車員王茹悅第一次接受這種任務,不由面露緊張神色。

“帶好防護用品,保持平常心。”庫爾勒客運段成都車隊幹事馮英講解著車廂衛生防疫的要點。

“別怕,我陪著你們。”為了緩解王茹悅的壓力,馮英來到王茹悅負責的車廂,和她一起進行車廂消毒、旅客點溫等工作。

一個班下來,王茹悅的心態穩定下來,幹起活來動作動作乾脆、風風火火。旅客都為這個勤快的小姑娘點贊。

“他們不少是去年才入職的大學生,在家裡還是個大孩子,初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難免緊張。”近期,馮英來回添乘列車,看到有的新工經驗不足,他經常跟班作業,一對一地為這些“大孩子”傳授經驗。

“經過了歷練,他們都能勝任工作。”馮英信心十足。

奔波萬里鐵道線,他們逆流而上,只為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