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六穩”工作?經濟界委員有乾貨

從保訂單、保生產、保供應,到促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這些天,在保證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提下,一些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依託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日拱一卒。

  • “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


  • “疫情過後,勢必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 促進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


  • “當前需要儘量維繫好外貿渠道、開拓好日漸恢復的國內超大規模市場”


  • ……

圍繞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同時,為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大家各抒己見。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界委员有干货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

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

“新冠肺炎疫情會給一季度乃至全年經濟貿易活動帶來影響,短期看,我國餐飲、娛樂、旅遊、住宿、交通等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工業產業鏈供給受到影響,但對中長期訂單影響不大,復工後會快速增長。總而言之,疫情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影響,但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談及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原組長蘇波表示。

蘇波認為,當前應處理好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發展經濟之間的平衡,根據疫情防治情況對不同領域、不同產業、不同企業復工進行深入指導,應採取針對性措施靈活處置,特別要保證跨省道路通行順暢,保障復工人員儘快復位,疫情防治措施應隨防治進展及不同情況及時調整,處理好口罩等防護物資近期仍會供不應求與大面積復工需求增長間的問題。

蘇波建議,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和企業的幫扶力度,在物資、用工、原材料、資金、運輸等多方面做好協調,落實稅費減免、財政支持和金融扶持政策舉措,為企業復工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另外,應高度重視這次疫情發生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深刻汲取教訓,加強我國疫情防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回應社會關切。建議對後三個季度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治的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提出明確指導意見。”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界委员有干货

◎全國政協委員肖鋼:

“抗疫”催生新經濟,“戰時”政策應考慮精準性

“這次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向好的趨勢,同時也應看到,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遠大於非典。”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黨委書記、主席肖鋼看來,應多維度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合理利用經濟調節的短期與中長期政策工具,既全面“抗疫”,又充分激發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疫情發生的階段,受影響較大的主要集中在服務業。製造業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只要復工,生產能力將較快恢復。未來服務業是具備取得更大發展的基礎的。在疫情期間,人們日常消費更多要靠電商平臺來滿足,這些平臺的銷售額是在增加的。為了保供應,與物資供應相關的部門在加班加點搶生產,擴銷售。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損失,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本次疫情也激發出一些新的需求,比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這些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肖鋼表示。

當前,也有一些人在討論,疫情會不會影響我國相關產業的國際產業鏈?對此,肖鋼表示,疫情因素還不至於導致外國公司把整個供應鏈都轉移到國外其他公司去。企業外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疫情短期衝擊並不是主要原因。我國基礎設施完好,產業配套齊全,人力資源優勢,營商環境改善,特別是有超大規模消費市場,這些都為吸引和留住外資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疫情的短期影響不會導致外國企業外遷。

肖鋼同時關注到,為應對當前挑戰,各部門近期出臺了不少“戰時”政策,比如財政減免和貨幣信貸支持。“這些政策措施應落實落細,減少表態性的、空洞的措施,真正讓民營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有切實的獲得感。對於需求刺激措施要講究科學性、有效性和精準性。”肖鋼說。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界委员有干货

◎全國政協常委葛紅林:

創新舉措穩復工復市,創新產業鏈金融紓解實體之困

一面抗疫情,一面保經濟,這些天,很多地方因地制宜推動復工復產,其中一項核心工作是確保員工不帶病返崗。談及此話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鋁業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對本報記者表示,部分地區為了保證員工安全返崗,採取了創新之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國家戰略功能區,在經濟一體化和社會協同治理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消除了不少區域壁壘,形成了不少工作機制。“希望在對帶動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中的珠三角、成渝四大戰略功能區內,率先實施健康證明互認。只要人員早到崗,企業就能早復產,社會經濟活動就能早正常,就能儘早奪回疫情造成的損失。”葛紅林表示,應充分調動基層幹部幹事積極性,精準加快服務業的復工復市,讓城市的人氣逐步恢復起來,讓群眾的生活儘快恢復起來。

在本次戰“疫”中,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幫助中小企業紓解資金壓力,同時也承擔著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由於央企和國企在產業鏈中通常起著主導作用,應該將這種主導作用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結合起來,有望創新產業鏈金融。”葛紅林認為,這種結合有兩種操作渠道:當央企和國企是需方,中小企業是供方時,可由銀行直接放款給央企和國企,讓央企和國企向中小企業支付貨款,以加快中小企業的資金回籠,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預付一部分貨款給中小企業;當中小企業是需方,央企和國企是供方時,可由銀行會同央企和國企,根據中小企業長期業績及信用確定正面清單。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界委员有干货

◎全國政協常委胡曉煉:

發揮政策性金融在抗疫情、保經濟中的積極作用

“為幫助實體企業渡過當前難關,政策性金融機構要發揮更大作用。”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進出口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鬍曉煉看來,當前需要辯證分析疫情發生後我國經濟的形勢變化:從積極面看,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宏觀政策工具豐富;從困難面看,短期看財政收支矛盾會凸顯,外貿領域困難面加大。而與商業性金融相比,政策性金融的一大特點,就是具有槓桿作用、引導功能、“鯰魚效應”,能夠帶動其他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源對特定領域的支持,發揮彌補市場短板作用。同時,政策性金融具有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國家大局高度算大賬等特點。這也意味著政策性金融應當在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金融領域的具體體現。

胡曉煉介紹,此次疫情暴發後,作為政策性銀行,進出口銀行第一時間出臺了對湖北省和全部批發零售、物流運輸行業的中小微實體企業以降息方式免收2月份利息的支持舉措。措施發佈後,得到了多方面積極響應,帶動了一批金融機構採取讓利助企的實際行動。

長期看,如何使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實體經濟、用到紓困領域?胡曉煉表示,金融機構需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在支持領域上,當前重點要支持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和批發零售、物流運輸等四個受衝擊最大的行業,從長期看,重點要支持受困製造業和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進出口行業;二是在支持對象上,金融資源更要聚焦發力、靶向支持,把信貸資源重點支持有市場、有品牌、“專精特新”、內部治理比較健全但暫時遇到困難的實體企業,而不能成為淘汰企業、差企業的“接盤俠”;三是在支持方式上,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抓緊復工復產,銀行保險要提供及時高效金融服務,政府要圍繞企業需求提供有效政策支持保障,政銀企擰成一股繩,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健康發展。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界委员有干货

◎全國政協委員高融昆:

外保渠道、內保產能,穩住我國製造產能在世界產業鏈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我們應當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外保渠道、內保產能上,以穩住我國製造產能在世界產業鏈不可替代的作用,夯實穩外貿的基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持續關注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他告訴本報記者。

在高融昆看來,即便受到疫情影響,由於我國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紮實,前景依舊可期。首先,我國擁有最齊全的工業門類,製造業規模超過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我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許多國家離不開中國製造;其次,在主要工業領域,我國的高鐵、核電、手機、家電、5G通信等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芯片、醫藥、大飛機、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正在全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第三,在全球經貿治理體系中,我國也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包括推動世貿組織改革,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與各國的互聯互通,自由貿易區數量穩步增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結束談判,世界最大自貿區呼之欲出。

“另外,我國已出臺投放流動性、減免稅收、貸款延期償付、減免租金、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等一系列紓困措施。基於多種原因,國際社會依然看好中國經貿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日前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最有可能產生‘V’型影響,即經濟活動可能會出現明顯降低,然後快速有效反彈,世界銀行也認為中國政府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疫情。但我們也要看到,企業當前不僅要克服人、物、財三方面困難,還需要儘量維繫好外貿渠道、開拓好日漸恢復的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地方政府也要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發展經濟的壓力。”高融昆說。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界委员有干货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小蘭:

完善危機分擔機制,借抗疫推動新經濟發展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中關村企業表現搶眼。從初期的捐款捐物,到為防疫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科技產品、為復工提供互聯網遠程教育、辦公,再到率先為中小企業降房租,充分反應出了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談及抗疫情過程中的民企擔當,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時代集團公司總裁王小蘭頗有感觸。“我認為應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推動改革更快些。比如為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當前可加快推動零基預算改革,根據精兵簡政原則重新做政府各項支出預算,從根本上節支,減少政府的壓力。”王小蘭說。

通過抗疫情,全社會數字化能力也得到提升,這也有助於新經濟的發展。在王小蘭看來,發展新經濟,不僅要促進技術成熟,更要變革監管制度。

“另外,針對抗疫情期間企業靈活用工,員工網上辦公等特點,我們也應當重新考慮失業與就業的定義,重新修改勞動合同法,為靈活就業提供法律依據。鼓勵大家參與各種自由創業活動,允許一人身兼多職,探索建立時間銀行。用市場化模式打通政府福利、公民義務及市場認可的橋樑。”王小蘭表示。

記者:崔呂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