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宋末二帝相對趙構時期面臨局勢的差異

宋末二帝相對趙構時期面臨局勢的差異

我們可以感覺到宋端宗面臨的局勢多麼類似於宋高宗趙構面臨的局勢,趙構重新建立並維持了這個朝廷的運行,經過十幾年的逃亡顛簸,實現了與金國的對立存在局面。宋端宗母子也成功建立了新朝廷,這顯示,在老朝廷終結以後,皇室人員利用皇帝血統威信,建立新朝廷是容易的。但是在那種強敵壓境的情況下,讓新建立的朝廷維持下去是有些困難的。宋高宗與宋端宗或宋末帝所面對的局勢是明顯不同的,最大的差異是皇帝年齡的差異,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成年與未成年對人心的凝聚力是明顯不同的。皇帝的個人能力對凝聚力也會產生巨大影響,能力高的皇帝,容易取得大家的信賴,會具有很大的凝聚力。一個未成年的皇帝,只是一個符號,無所謂能力高低,凝聚力會大打折扣,主要取決於他的母親或輔助大臣的水平。

另一重要的客觀差異是;宋高宗與宋末二帝面臨的緩衝空間不一樣,趙構時代,新朝廷是從黃河沿岸逐漸向南退縮的,擁有黃河到長江的巨大緩衝地帶,可以明顯遲滯金兵的銳氣,促使金兵難以一鼓作氣,深入江南,這為趙構人心凝聚或政策調整贏得了時間,也鍛鍊了眾多將領,比如,逐漸鍛煉出了像岳飛這樣的軍事人才。而宋末二帝面臨的局勢就糟糕多了,從臨安朝廷投降開始,向南的緩衝地帶已經明顯比趙構時期小多了,可以利用的資源,主要剩餘福建或嶺南地區了。此時,從臨安到南嶺地區可以類似黃河到長江地區的緩衝敵軍的區域,但是,剩餘的地區已經不多了(只剩餘兩廣地區,當時人口數量還不算多),可以利用的資源已經很少了,靠什麼復興呢?宋末二帝的失敗似乎在所難免。

追擊宋末二帝的元軍是張弘範率領的元軍,張弘範是河北漢族人。如果認真看一下與南宋戰鬥的元軍構成,漢蒙軍人並重。基本可以說是,是蒙古人統率的北方漢族將領與士兵在蒙古騎兵的協助下,與南宋漢人軍隊戰鬥。不論那方勝敗,死亡的主要是漢族人口。擁有北方漢人和其它民族的資源,加上蒙古的騎兵,南宋朝廷哪能會不敗呢?這其實又是趙構與宋末二帝所處環境的重要差異。北方漢族人口原來處於金國的統治下,蒙古攻擊金國,也是打著解放者的旗號,拉攏被女真人壓迫的漢族人口,獲得了北方漢族強勢集團的支持,共同滅亡金國朝廷。

曾經的歷史,導致漢族被分裂,這嚴重削弱了漢族力量。不僅如此,北方漢族的部分人口或資源反而被蒙古利用,成為消滅南方漢族朝廷的主要軍事力量。結局是,帶來了漢族的全面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