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高中階段為什麼要進行研究性學習?

莘夫子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應用問題並解決問題。目前,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許多中學教學改革的熱點。研究性學習學習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形成的創造性學習方式。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學習,通俗點說就只為了應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包含對資料的蒐集、編輯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數據的記錄等等。使我們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能力被訓練出來了,這一課程的開設還能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內容,方式,都要求要自己來解決。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有助於培養創新意識,以前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們就聽什麼,通過研究課後,我們能開始獨立思考問題。


一新一世


我從一下幾方面回答你的問題

1.“知識爆炸”,知識更新週期的縮短。

近30年來人類發明創造是以往人類發明創造的總和,知識總量每7—10年翻一番,50年後世界知識的總量是現在的32倍。

具備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遠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2、信息社會,知識傳遞快。

數字化,全球化→地球村落化

3、教育的困惑:用昨天的知識教給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生活。

學生的知識面狹窄,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都缺乏聯繫,學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來自主學習。

4、對人的能力要求:

寬厚的基礎知識,用新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和能力、與人合作及責任感、終身學習的能力等。

5、課程改革:設置了研究性學習課程。

通過記憶、理解、反覆練習來達到掌握鞏固知識的學習方式稱為接受學習。

通過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來增加掌握知識的總量。

人的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

會學習而不會首創,會模仿而不創新。

國際“奧賽”獲獎而無諾貝爾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