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什麼是“道”?李耳這樣說

在老子眼裡,“道”是萬物之母,

它無物、無色、無相、無聲,

為域 中 四 大(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之一。

道法自然,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從無到有,玄之又玄,負陰抱陽,衝氣為和,

此眾妙之門。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謂道紀。

什麼是“道”?李耳這樣說

什麼是道?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獨 立 而 不 改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地 母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反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宇宙先於天地而生,裡邊的物質按照自己的軌跡靜靜地、深遠地、準確地週而復始的運行著,可以被視為地球的母體。我把促使宇宙產生極其運行的力量叫做“道”,她無邊無際又力大無比。所以說,道是偉大的,天、地、人也是偉大的。宇宙中的這四大按照人遵循地、地遵循天、天遵循道、道遵循自然的規則運轉著。

怎樣命名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故 常 無 , 欲 以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觀 其 徼 。此 兩 者 ,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道是可以尋找到運行軌跡的,是非恆定不變的常道不可。道的名稱也是可以概括的,也非得是普遍的、準確的常名不可。未有命名之時,對事物的認識還處於混沌狀態,我們把它叫做認識的的開始。待到認識事物之後,並給它取了名字,那這個事物就有了認識的最初狀態,也就是事物的起源。所以,時常抱有萬物無名的心態,觀察事物起源的奧妙;常懷萬物有名的心態,去探查事物豐富多彩的變化。無名和有名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很玄妙的,從無到有的探尋過程是我們認識萬物的大門。

道的產生及運動

反 者 道 之 動 ﹔ 弱 者 道 之 用 。

天 下 萬 物 生 於 有 , 有 生 於 無 。

道往往做的是週而復始的往返運動,也就是有開始、經過、返回、原點這一過程或者是產生、生長、衰落、消亡,而在運動過程中道又是自然而然的在發生作用,看上去是很弱的,不顯眼的。天下萬物來源於“有物混成”後的有,而“有物混成”的有又是從無的混沌狀態下演化而來。

道生萬物

天 下 有 始 , 以 為 天 下 母 。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

復 守 其 母 , 沒 身 不 殆 。

天地從無到有生成後,形成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既然知道了萬物之母產生的根源,也就知道了天下之母的孩子們即萬物產生的原理,然後仍然迴歸萬物之母生成的大道。這樣,萬物及萬物之母就會生生不息的運轉了。

什麼是“道”?李耳這樣說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萬 物 。

萬 物 負 陰 而 抱 陽 , 衝 氣 以 為 和 。

道是恆定的、唯一的,裡面裝著陰陽、正反兩面,陰陽或正反與道本身構成了“三”的關係,三者相互作用孕育天地萬物。而每個事物都是揹負陰氣,擁抱陽氣,陰陽兩氣相互作用,以求達到事物自身的和諧。

什麼是“道”?李耳這樣說

道的特徵及運用

視 之 不 見 , 名 曰 夷 ﹔

聽 之 不 聞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詰(JIE二聲) , 故 混 而 為 一 。

其 上 不 皦(JIAO三聲) , 其 下 不 昧 。

繩 繩 兮 不 可 名 , 復 歸 於無 物 。

是 謂 無 狀 之 狀 , 無 物 之 象 , 是 謂 惚 恍 。

迎 之 不 見 其 首 , 隨 之 不 見 其 後 。

執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謂 道 紀 。

道,看不見聽不到抓不到,是無物、無色、無相、無聲的,追逐它、揣度它、卻無法表述命名它,像什麼也沒有一樣,很是恍惚。如果按照古時的大道處理當今的一切,就能瞭解古來的大道怎樣開始運作的,這樣也就進入現今的大道運行過程了。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他對世界的認識展示在眾人面前,並認為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這樣就告訴我們他要把自然之道、天道、地道和人道分別講給大家聽,只是在道德經中這四方面是散見在各章之中,需要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