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為啥很多人說故鄉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看完歷史上6次大遷徙就知道

還有十幾天不到的時間,一場中國歷史上浩浩蕩蕩的人口遷徙即將上演。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幾乎成了所有異地務農回家的通行證,關係著每一個盼兒回家的父母的心。說到如此規模的人口遷徙,古代歷史上還有6次。

為啥很多人說故鄉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看完歷史上6次大遷徙就知道

"問我故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自明朝以來,這首民謠就一直在我國各地甚至是黃河下游地區廣泛流傳,甚至連海外華人華僑都常可以聽到。洪洞大槐樹下成了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精神依託,是因為他承載著先人對故土的依戀和顧盼。讓我們跟隨者歷史發展的時間線一起來回顧下史上6次人口大遷徙。

西晉"衣冠南渡"

提起晉朝,很多人都會不喜歡,因為首先想到的就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曹偉後期,司馬家族和曹家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但是司馬懿後代司馬炎當了皇帝之後,因為皇室的人慢慢的貪財腐朽,許多大臣開始貪汙腐敗,而且朝廷內部黨派一直在爭鬥,使得晉朝變得腐敗不堪,百姓民不聊生。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為啥很多人說故鄉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看完歷史上6次大遷徙就知道

唐朝"安史之亂"

發生在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北方是唐政府與叛軍交戰的主要戰場,大批北方居民為躲避戰亂逃往南方。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佈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佈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兩宋"靖康之變"

兩宋之交的時間,女真族建立的金國發兵南下,消滅北宋佔據了中國中北部地區,大批北方居民跟隨敗退的統治者,遷居江南建立了南宋。因為中原地區破壞嚴重,南方的江南地區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

為啥很多人說故鄉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看完歷史上6次大遷徙就知道


明初山西大移民

根據資料顯示,這次移民是因為連年的戰亂屠戮,北方經濟衰敗順勢南遷,北方的人口從全國戶數的四成,降低到了不足一成半,千里沃土化為廢墟。在朱元璋軍隊佔領之時,只剩下18戶人家。這次移民規模之大,空前絕後,長江流域移民700萬,華北地區移民490萬,在這次大移民中,標誌性建築就是大槐樹。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民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鸛窩。"

清朝"湖廣填四川"

湖廣填四川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順天府尹張德地擢升為四川巡撫,此時的四川經歷了明朝末年以來數十年的戰亂,已是"十室九空"於是在政府鼓勵遷往西南地區的民眾向四川大規模移民。尤其是湖北湖南居民沿江而上進入了川東。到了乾隆後期,哪些曾經荒無人煙的地區,一縣人口已經增加到了上千戶甚至萬戶,所謂"康乾盛世"。

為啥很多人說故鄉在山西洪洞大槐樹?看完歷史上6次大遷徙就知道

明末明初"闖關東,走西口"

這是大家所熟知的近代遷徙,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是順應歷史的潮流,同時也間接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經濟的發展,比如清朝的康乾盛世,同時還增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繫,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