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學醫那麼苦,為什麼每年報考人數還是那麼多?

似沐夕梓


學醫雖然苦,但仍然會有許多人選擇這個職業。我個人認為,學醫苦,是因為學醫要經過五年寒窗—醫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三年臨床的學習—規培,還有決定飯碗的考試—執業醫考試,還有永遠考不完的試等等,但學醫在就業上比其它專業好,待遇也比較高,這對普通百姓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接收的。雖然也存在有些醫鬧、傷醫的事件發生,但那畢竟是少數人的行為,大多數的國民素質還是比較高的!非典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同樣也考驗了國民學醫的意向,但願意為醫學現身的人士也不少 !


龍城陽光


做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可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

我行醫幾十年經常和同事及網友聊天,絕大部分做醫療工作的人都不想讓自己的子女再去做醫生。我兒子在考大學填自願時一本二本三本都選擇了不同級別的醫學院校。但最後還是放棄了。正是考慮再三認為醫生讀五年出來做臨床醫生和我一樣三四天一個夜班,生活不規律,不能按時下班經常加班加點沒有報酬,逢年過節還要值班,生活無規律很難陪家人一起游完。醫療知識更新很快就內外科教科書都出版改編了十幾版了,經常要自學或參加培訓,很多書籍要購買更新知識,為晉升晉級要比別人強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可謂活到老學到老。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尤其是在現有的醫療體制影響下,醫療糾分天天都在發生,醫患關係緊張如同仇敵,醫護人員一直處在高壓狀態,心身健康受到極大影響,重者人身安全受到傷害。

為什麼還有不少人報考醫療學院?

1,救死扶傷是一個很榮耀的工作,為他人生命健康服務是在積德。

2,醫療工作是一門專業枝術,不論社會如何動盪和改變,醫療工作穩定而不會失業確更是需要醫務工作人員,本次疫情就說明一切。

3,醫療工作受眾人尊重,工作性質決定了人們健康需要你,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同學都會因健康問題求助幫助,你也會受到情感上的收入。

4,本自己本身健康有益,可提前對自己健康給予評價,做到預防為先。

5,醫療工作基本終生受益不是活到老學到老,而可活到老用到老。就是退休,也較其他行業容易找到一份不費體力的工作,俗說越越吃香。

以上是自己個人看法,如覺可以,請給個贊。


三農武哥


學醫確實是苦的,從事這行的人,大都是有責任心與善心的!我的奶奶與姐姐都是從事這行,打我記事起,我就知道奶奶有個藥箱,上面有個紅色的十字。奶奶是個鄉村接生員,揹著她的藥箱各個村落地奔走,不管白天或黑夜,一個人疾步如飛地奔走!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奶奶有時遇到給不起接生費的人,她就不收錢了。對方總會念在心裡,每到收穫的季節,就會提著花生或番薯或甘蔗到家裡感謝奶奶,奶奶也總會領一點,然後再把大部分還給對方帶回去。後來,人們的生活好起來了,都蓋起了樓,奶奶去接生時,會說,你們蓋房子花了好多錢,我領一點點就好,你們留著錢養好孩子!

正是因為有了醫護人員,我們才能在病痛時覺得有希望!而從事這行的人,真正熱愛這行的人,在治病救人的時候,會因為給了患者希望而心生歡喜!

學醫真的苦,感謝這些自己吃苦卻為他人帶來希望的人!



1016林若曦


學醫確實很苦,內容多,考試多,入門也難,很大一部分醫學生最後都當不了醫生,各種原因吧,那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是報了醫學院校,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類人:

第一類,自己的志向是成為一名醫師,這一類人是最優秀的,也是最有可能成為醫師的一類人。

第二類,父母的意願,聽話的孩子就乖乖的去讀了,甚至有些男護士,當時啥也不知道就莫名其妙的當了一名護士。

第三類,沒有院校可以填報了,最後選擇了醫學院校,這類也不看好。

我個人認為報考醫學院校的需要進行簡單的面試最好\u0000,看看學生內心是是否志願成為一名醫師,如果不是自己的意願,談何救死扶傷,如果沒有救死扶傷的精神,那麼往後即使成為了一名醫師也做不好,做不好的後果就是耽誤患者的病情,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因為這樣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反而耽誤了病情,因此,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當一名合格的醫師,即使當前的醫師隊伍裡我也經常遇到非常不稱職的醫師,但是作為同行的你對他也沒辦法,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把他們清出醫療隊伍,只能說太多無奈,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吳炎林醫生


導入語:這次疫情,每個人應該都有所思考。當人生按下暫停鍵的時候,有一群人,醫生和護士,他們勇敢逆行,用生命詮釋他們的職業理想:救死扶傷。此時,人們對醫生和護士有了更全新、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學醫辛苦,手術檯上的從容,不知經過多少次的練習,“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這兒一點不假。中醫的每一份揮灑自如的藥方,不知凝聚一位大夫多少的心血,才如此灑脫。護士的每次扎針,為了每次準確無誤、“一針見血”,不知在自己和同伴手上練過多少回。學醫的確好辛苦。

當了醫生和護士也同樣辛苦,我們常見的是他們在生活中被人尊重,但他們工作起來無日無夜,幾乎沒有了時間觀念,只為處理完病人的事。按時休息、按時吃飯對他們來說永遠是奢望。

學醫如此,每年報考人數還是很多,我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理想與信念

今天說理想和信念,可能有人覺得撒時候了,還有這物件。有,真的有。理想和信念是很多走投無路、命懸一線的人勇敢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馬爾頓

有一部分人,學醫、當一名醫術精湛的名醫就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輩子就為這理想和信念而努力。有了為醫療事業而奮鬥的偉大理想和信念,那他在艱難的前行路上,永遠不會覺得苦。

二、熱愛

有些人發自內心就熱愛醫生這個職業。不知究竟什麼原因,自己也道不清楚,就是發自內心的的愛這職業。“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的確,只要熱愛,發自內心的熱愛,你就會在為之前行的路上,永不覺得苦。

三、易找工作

上面是理想版,這回到了現實版,就是為了就業。這也是許多人的現實想法,人只要活著,吃飯、生病無論怎樣你都無法避免。所以醫生和廚師是最長久的職業。特別對一些急於跳出農門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不錯的的選擇。為了未來的吃飯碗,再辛苦我也只有忍了。

四、自我保健

現在的人,對健康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保健意識越來越強。學醫好呀,即可為了別人的健康有碗飯吃,也可所學知識用於自身,達到自我保健,何樂而不為?所以很多人選擇上醫校。

結束語:說了些雖然辛苦,但依然有一大部分人逆行的理由。其實,人生路上,從來沒有容易。下面錄孟子的話共勉。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三娃的語文老師


第一;學醫比較容易就業,眾所周知咋們中國是個人口大國,醫生板塊人口缺失較大。所以學醫只要有真才實學,很好就業,待入還算不錯。

第二;學醫幾乎不會失業,因為醫生不過在什麼年代都是不可缺少的行業,隨著醫生年齡的增長,醫生的醫術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精湛。待遇也會越來越好。

第三;學醫是一份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讓人尊重的工作,老師和醫生排在很前面。人吃五穀雜糧,沒有誰能保證自己不生病。不管你是平窮還是富貴,平民還是高官。都對醫生有著尊敬之情。醫生十一分很體面,很受尊敬的職業。

第四;學醫是一份很高尚的職業,通過這次冠狀病毒肺炎大家可以看到,在人民最恐懼的病痛,病毒面前,站在我們一線前面的永遠是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不懼艱辛,為了人民的安全原因在一線搏命抗擊。在國家安全面前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很輕,把國家的安全看得很重,醫生是人民的英雄,也只國家的英雄。

所以學醫雖然苦,對於醫者缺“樂”在其中。


鋒御235


我認為受以下幾點影響:


①救死扶傷是很榮耀的事情


②醫生工作穩定不會失業


③醫生是很受人尊敬的行業


③救死扶傷的同時還能照顧家人的健康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未來穩定、健康,同時又希望家族有個醫生來照顧大家的健康,所以健議醫科,但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學醫的苦,別人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學醫的還在讀書,以為醫生舒服、容易,殊不知每張藥方都是醫生掉落的頭髮啊,勞心啊!所以很多醫生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學醫。


中醫姚曉文


從三方面剖析學醫人的真實想法。

一.童年時代憧憬型:我很少的時候除了崇拜那些英雄豪傑外最敬佩的就是醫生了,60~80年代醫師在大人小孩心裡始終神話般的人物,受人尊重 我們只有仰望的存在。

二、青年時代理想型:進入青少年由於對醫師這個職業情結了解越深:他們的舉止一言一行對生命的千般呵護.無私無怨無悔的精神 深切影響力,感覺更深刻,對學醫的興趣愛好就會更濃烈。

三、家庭環境影響型:如家族父母行醫,從小孩子們耳濡目染,家傳就是他們立世之根源。如近代名醫楊晉就是祖傳四代。


健康醫家


學醫最大的動力是興趣,之所以還有那麼多人報考,根本原因還是自己真正的熱愛這個職業,你所說的哭在他眼裡只是短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有苦也是甜。

醫生救死扶傷,讓我們免受病痛的折磨,這個職業向來受人尊敬,也不失為報考人數那麼多的一個原因。


全傑


現在你就可以看出醫療職業的抗壓性了:疫情之中,除了人心惶惶,你看各行各業都是愁雲慘淡,但醫院……

你現在知道為啥雖然每年都說苦每年填報多的原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